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六便士與月亮讀後感最新8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39W

寫讀後感其實是非常考驗我們的理解能力的,能夠加強小夥伴們對書上思想的領悟,完成一篇讀後感可以加強人們對名著知識的分析,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六便士與月亮讀後感最新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六便士與月亮讀後感最新8篇

六便士與月亮讀後感篇1

一顆追夢的赤子之心誰也阻擋不了,一顆守護夢想的堅決之力誰也摧毀不了,而這就是夢想的力量,它可以讓人變得瘋狂、變得堅強、變得勇敢、也變得堅韌,而有時候為了心中的嚮往,就算是放棄一切榮譽、信仰、財富和名利也在所不惜。而《月亮與六便士》當中的主人公就是這樣一個果決、熱血和狂熱的人,為了自己心愛的繪畫事業,他不僅狠心的放棄了證券公司穩定、高新、安全、舒適的工作,而且狠決地拋棄了自己温馨、幸福、健康的家庭,然後孤身一人去到了繪畫事業蓬勃發展的巴黎,過着貧窮、飢餓、煎熬、悽苦、飄零的生活。可即便是這樣身心飽受折磨,他也依舊沒有想過要放棄,更沒有滋生過後悔的念頭,他這樣像被魔鬼般附體的行徑着實讓人很難理解。

可是夢想的力量就是這樣迷幻,儘管滿大街都是六便士的蹤跡,可是毛姆就偏偏只看到了清冷、孤獨、純潔、夢幻的月亮,所以即便是要經受世人的質疑、嘲諷、抨擊和排擠,他也無所畏懼、毫不退縮,他這倔強、堅持、努力和執拗的精神也不得不叫人感到震驚和羨慕。是啊,追逐夢想的道路上總是充滿牛鬼蛇神的,所以一切的風雨、磨難、挫折和打擊都是逃不掉、避不過的,追夢者唯一能做的就是永不言棄、永不放棄、永不妥協和永不屈服,唯有這樣才能看到黎明的曙光。而換句話説,就算結局再差、再狼狽,可只要心靈上和精神上滿足了,那麼人的靈魂也就知足了,也就不會在遺憾、不甘、不服的無間地獄裏飽受煎熬了。

不過世人的顧慮也是情有可原的,因為魚與熊掌是不可能兼得的,當你選擇了一樣東西的時候就得適當放棄另一樣東西,這就是生存的法則和規律,由不得你任意妄為。這個世界上的所有東西都是相對的,毛姆為了夢想放棄了工作和家庭,所以他在異鄉遭受摧殘、打擊、考驗都是理所應當的懲罰,畢竟在這條漫長、曲折的追夢路上他虧欠了太多人。而這個故事由此也告誡我們,做人應該腳踏實地、切實務實一點,切不可好高騖遠、衝動行事,不然代價和後果是一般人無法承受的。

追夢是值得鼓勵的,但是盲目、自私的造夢者是會被世人唾棄的,我希望我們都可以在現實、實際的基礎上去打造自己的夢想,而不是在傷害別人、辜負別人的基礎上圓自己的夢想。

六便士與月亮讀後感篇2

前段時間安妮的一篇《對不起我只過百分之一的生活》刷了朋友圈的屏。似乎活在這個競爭壓力空前巨大的社會裏,夢想與情懷是脆弱而又珍貴的奢侈品,永遠帶着孤芳自賞的表情站在現實的對立面。當他們一邊熱熱鬧鬧的刷劇逛街一邊開始在網絡平台上熱情洋溢地宣泄自我的夢想,我卻總是抱着質疑的態度想:月亮你要,六便士你還嫌少。

我這樣想並不是沒有緣由的,當自媒體悄無聲息地潛入人們的生活,人們從:“一場説走就走的旅行”到“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任由情懷捂爛都沒問自我一句,我的夢想真的是夢想麼,我想要的生活真的適合我麼。而這些毛姆在《月亮和六便士》裏就説明了藝術和生活的對立,揭示了人們所追求的藝術(夢想)只是對醜陋現實的粉飾,因生活不滿造成的意淫;批判了逃避現實的現象。此故事運用了高超的技術,獨具匠心的技巧,刻畫了一個以法國畫家高更為原型,叫做斯特里克蘭德的人,他突然辭掉在倫敦證券經紀人的工作,背棄家庭,開始學畫,窮極一時也被認可過一段時間,然而又遠離城市禮貌到了南太平洋島上,最終得病而死的故事。

此書最精彩的比喻就是象徵着夢想的“月亮”,現實是“六便士”。斯特克里蘭德本人一開始並未對藝術抱有熱情和追求,完全是厭倦了都市禮貌裏循規蹈矩的日子,無視他的“六便士”,甘願到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島過原始生活,最終他才發現健康的生活需要的是一種兩者之間不斷變動後的平衡,絕非理性地居於兩個極端。可是在此之前,他是個寡言少語、行為怪癖、拋妻棄子、冷酷無情的人,很長一段時間毫無繪畫天賦而窮困潦倒。如果説高更還是期望達成夢想後與家人幸福生活,那麼斯特克里蘭德就是毛姆利用誇張手法刻畫的毫無理由出走並不再歸家的人。

如果説斯特克里蘭德最終是頓悟出他所追求的藝術,並非真正的藝術,而只是對現實生活的粉飾,那麼在朋友圈裏被偉大的安妮打動的年輕人呢?誠然我們想要成為某一專業領域的佼佼者,想要在文學、音樂、繪畫等方面做出一番成就,在成功學橫行的當下有着重重挑戰,可是我們是真的喜歡還是隻是攜帶着青春文學裏構造的完美幻想,覺得就是咖啡館裏寫稿子、揹着吉他到處流浪和穿着白襯衣畫畫?還是隻會拿杜拉斯、梵高和李斯特附庸風雅,即使自我根本沒有深入瞭解,藝術家的痛苦掙扎也能看成虐心戲?

大部分人終究還是一邊引用“爭甚麼半張名利紙”一面又巴不得被重用;一面説要為夢想轟轟烈烈拼搏一把一面心裏又覺得有體制的庇佑才是好的。沒有天賦或是不甘於錯過光怪陸離的城市生活而不願潛心奮鬥,只會拿情懷這樣的體面話裝飾門面。如果説斯特克里蘭德還有決心離開家裏,我們的決心也僅有學習工作間刷朋友圈被感動的心潮澎湃的那一刻。

所以,月亮你想要,就別嫌六便士少,倘若真有決心追求,祝福你旅途漫長。

六便士與月亮讀後感篇3

獻給所有迷失在夢想與現實之間的追夢者,願你們在滿地的六便士中也能抬頭望到月亮。

——題記

談到夢想,我們總會盡己所能地用一切美好的詞彙描繪它,讚美它,哪怕是頑皮,吵鬧,叛逆,對學習毫無興趣的孩子,眼裏也會綻放出一瞬的光芒。而夢想,在世人眼裏,也總是與青春、年少聯繫在一起的,似乎在人們眼裏,擁有青春的我們,無論是出類拔萃,還是資質平平,總有追夢的權力,而一旦進入社會,告別了懵懂的青春,告別了年少的我們,就好像永遠地失去了擁有夢想的自由。

如果你十六歲,做着一個不切實際,異想天開的夢,哪怕你完全沒有能力實現它,得到的也總會是支持與鼓勵;而如果你三十六歲,四十六歲,還有一個與你現在的生活毫無聯繫,甚至背道而馳的夢想,那麼你得到的只能是家人的不解與責怪,朋友的奚落與世人的嘲諷。

夢想與現實總是存在巨大的鴻溝。

然而世間有哪一條明文定律指出了中年人不能追求自己的夢想呢?接下來我要給你講的便是一個關於夢想與現實的故事,題材或許老套,但是這個故事卻一遍遍激勵着我勇敢地追尋夢想。

故事的主人公斯特里克蘭原本是一個生活富足的證券經紀人,擁有一個平凡的家庭,過着再平凡不過的生活。然而這個在妻子口中“忠厚老實,索然無味”的男人竟然在不惑之年為了內心隱祕的繪畫夢想,拋妻棄子,奔赴巴黎學畫畫。在異國他鄉,他窮困潦倒,鬱郁不得志,所創之作無人欣賞。而在經歷種種遭遇之後,他在如伊甸園般的世界裏創作出一系列不朽之作,卻在臨死前讓妻子燒掉了他最後一幅作品。

毫無疑問,這不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正面形象,他自私,冷漠,拋妻棄子,內心偏執,道德意識淡薄,是一個世俗中令人唾棄的不仁不義的冷血之徒。然而卻是這樣一個人,做了並且做成了絕大多數人永遠都不敢做,甚至不敢想的事情。理想與現實的矛盾,藝術與生活的矛盾,社會與自我的摩擦,感情與理智的反差,在書中體現得淋漓盡致。而斯特里克蘭望塵莫及的精神需求,超凡意志創作力和創作激情更是他敢於追夢,夢想成真的重要因素。

在書中,作者提出了兩個發人深省的問題:難道做自己想做的事,生活在讓你感到舒服的環境裏,讓你的內心得到安寧是糟踐自己嗎?拿到成為上萬英鎊的外科醫生,娶得如花美眷就算成功嗎?這個拷問人生終極意義的難題有兩個截然不同的答案。這是理想與現實的距離,是月亮與六便士的對立。對於這個問題,不同的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都會做出不一樣的選擇。

人們常説,“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確實,在這個冷漠的現實世界裏,能夠實現夢想的人寥寥無幾。我們中的大多數為了眼前的安慰犧牲了理想,面對殘酷的現實不敢放手一搏。在所謂的成熟的思想觀念裏小心衡量着每一個利弊,不敢挑戰,不願吃苦,不敢承受每一次大膽嘗試所帶來的的風險。我們生活得體面而庸碌,我們的決定温和而平庸。我們沒有斯特里克蘭的才氣,也失去了一個追夢人的一腔孤勇。

加繆説:“只要我能擁抱世界,那擁抱得笨拙點又有什麼關係。”只要我們能勇敢追夢,那他人的不解與嘲諷又何須在意?所有的風言風語不過是他人對你的羨慕與嫉妒。

這世界是如此的喧譁,讓沉默的人顯得有點傻。

六便士與月亮讀後感篇4

人生注重時序,閲讀有時也是這樣。

幾年前,我讀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覺得這是一本好書,於是碰上愛好閲讀的朋友就推薦它。我對這本書的喜愛多少與當時的處境以及心境有關。那時的我有迫切想要達成的目標,但卻受各方條件的限制,常有身不由己的感慨。看到小説中的主人公,恣意“任性”,對人之常情的東西嗤之以鼻,這正是我個性中缺失的東西,於是乎對主人公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月亮與六便士》是英國作家毛姆以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為原型創作的一部小説。天才畫家跌宕起伏的人生與放蕩不羈的個性令人心嚮往之,同時也會心生難以望其項背之感。

和《月亮與六便士》不同,毛姆在《刀鋒》中刻畫了一個普通的美國人拉里。拉里身上既有獨特個性,又有一種謙和感。就整個故事情節來看,我更喜歡《月亮與六便士》,它的筆墨集中於主角,情節更緊湊,故事感更強。《刀鋒》中多條故事線交錯,除了主人公外,書中涉及的其他角色的命運走向都有較為詳盡的始末交代。這些部分對那些耐心不足的讀者來説,應該會覺得有些“拖沓”。但《刀鋒》中刻畫的主人公拉里的人物形象,我非常喜歡,他不像《月亮與六便士》中的思特里克蘭德那麼冷酷、尖刻到令人難以理解;拉里非常富有同情心,為人謙和、誠摯且實在。像他這樣的一個人,無論成為誰的朋友,都會令對方感到榮幸。

?刀鋒》與《月亮與六便士》都出自毛姆之手,兩者有一些相似之處。它們的敍述角度一致,都是第三者敍事:敍述者兼作故事的講述者和半參與者。讀完《月亮與六便士》,再去看《刀鋒》中設置的“懸念”,其實已然毫無懸念感。你會發現這又是一個男人跳出別人為自己設定的人生路徑,奔赴自己預想的人生旅途的故事。拉里這個剛從戰場上退役的美國青年,不想投入工作,與美麗的未婚妻解除了婚約,想去流浪人生。他的想法在周圍那些有身份的人看來,是在作賤自己、糟蹋時光。他們認為拉里患上了戰後創傷後遺症,才會產生流浪巴黎的荒誕想法。未婚妻以為他是一時興起,沒想到他早已打定了主意,並不打算回頭。拉里靠着微薄的收入,四處流浪,到各地尋找何為人生、人生為何的答案。他始終沒有找到一個清晰明確的答案,但在印度獲得了內心的愉悦,打開了新的生活視角。我們生活中出現拉里這樣的人,多數人會把他叫做瘋子,他不要過體面人的生活,非要到處吃苦,找罪受,很難理解這樣的人。但也會有少數人將他稱作理想主義的踐行者,把這個眾人視為平庸之徒的人喚作傳奇;因為他聽到內心的呼喚,就像虔誠的信徒獲得上天的啟示那樣刻不容緩地尋找朝聖之路。拉里究竟是傳奇還是瘋子,取決與人們對生活的定義以及對功成名就的看法。

拉里和本書中的另一個人物艾略特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前者不受名利的誘惑,放棄自己的身份地位和錢財,去追尋何為人生的宏大命題;後者有修養、智慧,儀表堂堂、資產豐厚卻一生痴迷於上流社會的交往活動,在宴會與請帖之間庸庸碌碌。關於個體如何存在以及社會在個體生活中扮演怎樣的角色,這將是人類無法徹底解答的難題,讀幾本哲學書籍有時候能緩解一下思考這些難題引發的頭疼症,但是不深入生活,不找到自己的人生智慧,就只能哀歎生活索然無味,人生缺少靚麗風景。多彩的生活需要強有力的世界觀來支撐,以此來構架起一個人的信仰世界,給他生命的信念、生活的力量。

人可以從閲讀中品嚐人生百態,有時也需要從內心的呼喚出發用腳丈量大地。儘管我沒法去過流浪人間的生活,但我儘量讓精神世界處於流浪狀態。人説要安居樂業,我漫浪的腦袋裏常常浮現的是漂泊四海。

雖然我難以成為拉里和思特里克蘭德,但是非常欽佩他們有出走半生的勇氣。

六便士與月亮讀後感篇5

天才總有讓人無法理解且偏執的內心,可以強悍,可以柔軟,他們不為任何人而存在,只為追求自我。從一個平凡忙碌、擁有幸福家庭的普通男人,到流浪巴黎追求夢想的藝術家,查理斯才是一個純粹的藝術家,據毛姆説他是以高更的生平為原型而創作的,但是兩者之間又不是共通的,所以查理斯有自己的靈魂而不是高更的仿造。

當他一無所有、生活困頓的時候,一個畫家欣賞他、讚美他,給他提供食物和住處,好生款待。可是他卻勾引畫家的妻子又拋棄了她,他就是這樣一個“怪咖”,無法被常人所理解。就像後來畫家所説的那一段話“天才總是讓人無法理解,人們通常要對他有超乎尋常的包容”。我想,畫家應是懂得他的,懂得那樣一個偏執狂的內心。

再看書中那兩個深愛過查理斯的女人,總讓我想到羅丹的情人——卡米爾。卡米爾身世坎坷,卻有着對藝術敏感而火熱的內心,如果不是羅丹,想必她的光芒會更加燦爛奪目,只可惜她愛的是那樣一個男人,他的世界永遠只有自己,即使有星光,也只是陪襯。卡米爾將她最美的年華獻給了他,她對羅丹的影響也是巨大的,我們可以透過羅丹的作品看到卡米爾的血肉甚至靈魂。但當我看見不隨流俗於世的少女變成一位痴坐於瘋人院的瘋婦時,終於恍然大悟,有時候,愛也是一種殘酷。查理斯就如羅丹一樣——不愛她們,女人只是他創作的靈感和源泉。從前讀這本書,厭惡極了這個自以為是、傲視一切的男人,如今回首,發覺這無關專情和濫情,只是價值觀、人生觀不同,而正是因為不同,才有他不平凡而超脱的生活。

此時此刻,心中唯有平靜,有無上的敬畏與駭然,那是對藝術和追求藝術者的尊崇。記得和我的繪畫老師閒聊時,他曾説過,“藝術是一個很小眾的東西,大眾的東西往往不能被稱為藝術,而人們大多不懂真正的藝術,盲目地追捧和藝術品的利益最大化,也使其漸漸失去了本真。”真正藝術的美,從未被世人所見——正如查理斯最後將畫作付之一炬。

有多少人能堅持自己的夢想,即使虛無縹緲也義無反顧,有多少人能不被繁華塵世牽絆,不顧一切?

寫到這裏時,耳機裏放着《浮誇》的最後一聲,那麼悲哀無奈,聲淚俱下,彷彿是在現實中受到的所有委屈,也彷彿是內心糾纏如困獸般的彷徨掙扎,就像現實與夢想的遊離。

是執着於現實中卑微的六便士,還是嘗試觸摸皎潔高貴的月亮?

跟隨《月亮與六便士》中的查理斯,淨化塵封許久的心靈,追逐最純淨的夢想。沉醉其中,於海風輕拂時,迴歸本真!

評點:鄭文龍

文題“又讀寂寞”可視為作者對《月亮與六便士》一書中主人公查理斯所代表的藝術家的生命剖析與哲理解讀。文章的前半部分即以“天才”的偏執越俗及其與世俗大眾的對立為立論點對《月亮與六便士》一書敍事進行了主題建構。可見此讀書有感並非僅是故事層面的雜感,而是涉及到精英意識與大眾流俗、藝術天性與公共道德等諸多方面的深入思考。文章的後半部分更將話題拓及藝術的非功利屬性與藝術家的生命形態,以此表徵着夢想與現實的巨大鴻溝以及懷揣夢想者的內心糾結與心靈困境。終以對夢想的追求、迴歸本真為收束,體現了作者文本理解與感悟的深度。此文的一大特色是文思的遷移能力與感悟力,如由查理斯遷移於羅丹的情事,由繪畫老師的論斷遷移於畫家趙無極的鮮為人知,由藝術家的窘迫處境遷移於迴歸本真的心靈訴求,凡此論域的層層拓展將主題不斷昇華,觸及到了最具共性與人性深處的心靈處境。然而,作者就與外部世界的互動關聯上讀出了藝術家這一羣體及更廣泛意義上的寂寞處境,卻未曾在藝術家及奮鬥者的內心豐盈與生命外化上悉心留意,亦是稍有遺憾之處。

六便士與月亮讀後感篇6

之前感覺自己好久沒有讀書,不想就這麼放棄一個這麼好的習慣。所以就把每個月用來衝網易雲音樂會員的12元取消了,改衝了kindle的unlimited。然後隨便選了一本,就選了這本書。剛開始看的時候感覺都不像一部小説。作者像魯迅先生的大部分小説一樣以一個旁觀人“我”的視角描繪了主人公的折騰而又傳奇一生。看完之後我當時有很複雜的感觸,因為不想這種乾脆在以後的生活和工作裏消失找不回來,就想在這裏寫一寫。

作者之所以把書名叫為《月亮與六便士》,是因為在他之前一部作品的評論中有這麼一句話“很多人看得到天上的月亮,卻看不到腳邊的六便士”。然後就用這個做了這部書的書名。但是我覺得這部小説想説的並不是月亮和六便士孰高孰低。而是代表了不同人的追求,這種追求本身沒有高低貴賤。就像書裏的船長説的,他和主人公追求的都是“美”,只是方式不一樣,主人公用畫畫的方式,而他用生活的方式。就像易中天先生解讀的莊子思想一樣。

因為平時加班,週末要陪老婆孩子,就先寫這麼多吧,希望以後能有騰出更多時間來寫寫類似的東西

六便士與月亮讀後感篇7

毛姆在小説中深入探討了生活和藝術兩者的矛盾和相互作用。小説所揭示的逃避現實的主題,與西方許多人的追求相吻合,成為20世紀的流行小説。

“毛姆以高更為靈感所寫的小説《月亮和六便士》,毫無疑問杜撰超過事實。”“在接下來的十年裏,高更認為他最終能夠享受成功的果實,讓一家人團圓。”對比小説與現實可以發現,高更對繪畫的追求有其因果關係和過程發展,而思特里克蘭德的出走則非常突兀和過於激烈,再加上作者利用虛構的情節和敍事手段上的技巧,就塑造了一位不通人情世故和不食人間煙火的所謂純粹意義上的藝術家。比起高更的出走,主人公斯特里克蘭德的出走完全不符合現實的邏輯,對於讀者來説更是不可理解。其實這裏有更深層次的原因可以説明毛姆如此寫作的目的。即毛姆自我慾望的虛擬滿足。

六便士是當時英國貨幣的最小單位,有個朋友跟毛姆開玩笑説,人們在仰望月亮時常常忘了腳下的六便士,毛姆覺得這説法挺有意思,就起了這個書名,甚是開玩笑的語氣。月亮代表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則是現實的代表。

六便士與月亮讀後感篇8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提詩在上頭”

看了書友王宗英的評論,直接無話。原樣搬來鎮鎮門面:夸父死在了逐日的路上。

海子説,“擊鼓之後,我們把在黑暗中跳舞的心臟叫做月亮”,這月亮破碎在了鐵軌上。

只顧抬頭望月的斯特里克蘭,若非遇到自願奉上六便士之人,早已是破爛閣樓裏的一具腐屍。

理想是偉大的。

可以肆無忌憚地追隨理想的年華是幸福的。

但是,正如安泰的力量來自大地一樣,理想的存續也決乎於手中是否握有最後的六便士。理想是年輕人的專利,並不意味着成熟必將伴隨理想的喪失。成熟不過是既看清了月亮與六便士之間的關係,也願意為自己的六便士負責而已。要抬頭望月,也要低頭看路,否則會得頸椎病的。

抬頭者燦爛,低頭者長久。人們常常喜歡把這二者對立起來,實則不然。畢竟世上還有富蘭克林和曾國藩們,既長久,又熱烈。至於夸父、海子和斯特里克蘭們,讓我敬佩,更多的是同情。

當然,他們根本不需要這種廉價的同情。正如年輕的你,可以也應該不負年華肆無忌憚地抬頭望月,而完全不必顧忌周圍人的目光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