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閲讀史記讀後心得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9.28K

  閲讀史記讀後心得

先讀經,後讀史,則論事不謬於聖賢;既讀史,復讀史,則觀書不徒為章句。讀史,明史,在精彩的故事中汲取智慧,認識自己和世界,同時更是在傳承中華原汁原味的文化。以下是本站為大家整理的閲讀史記讀後心得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閲讀。

閲讀史記讀後心得

閲讀史記讀後心得一

寒假到了,老師給我們佈置了一個任務——要求我們讀完“史記”並寫讀後感。“我用了三天讀完了這本書。這本書寫的栩栩如生,內容引人入勝。 ”史記“的作者是漢代的司馬遷,它記載了從黃帝到漢武帝三千多年的歷史,依照本紀,表,書,世家,列傳描繪出了一幅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

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本紀那一部分。它講述了,五帝,夏朝,商朝,周朝,秦朝,和漢朝有關皇帝的故事。(由於司馬遷是生活在漢高祖事情,所以,高祖以後的事情就沒有講述。)讓我最敬佩的人是舜和禹。舜很小的時候,母親就去世了,他的父親雙目失明,也是個糊塗蟲,後母把舜當成眼中釘,她的兒子也是個自私自利的人。舜只好一個人搬到歷山腳下,即使父親經常打罵他,母親想害死他,弟弟欺負他,可他卻總是有一片孝順的心。還暗地拿糧食去救濟父母。他同時也是一個品德高尚,富於謙讓的人。在他當上黃帝以後,更是時刻關心百姓的疾苦,把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

禹在的時候,經常發大水,每年都會淹沒很多田地,人們不得不背井離鄉。於是他就下定決心,一定要把水治理好。在他的帶領下,人們奮戰了很多年終於制服了水患。大禹,也曾經”三次過家門而不入“。而得到了人們的擁戴,成為了黃帝,並建立了第一個奴隸制度國家——”夏朝“。

”史記“這本書寫的真棒,它既讓我們瞭解了漢朝以前的歷史,也讓我們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也讓我瞭解了我們祖國的悠久的歷史文明。我以後要多讀一些課外書,這樣就能學到更多的知識。

閲讀史記讀後心得二

最近讀了《史記》這本書,我們中國是具有悠久歷史和光輝燦爛的古代文化的國家。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曾經湧現了大量傑出的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他們在不同的歷史條件下,通過自己的筆墨,為後世的人們展現了一幅幅絢麗奪目的畫面。兩千多年前,一個文人在遭受了莫大的屈辱以後,忍辱負重,以心靈和血肉之軀完成了一部偉大的史學著作。以後的幾千年裏,這部偉大的著作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又如一座高聳的豐碑,屹立在中國文學和歷史的長河之中,後人無法超越也難以企及,這個人就是司馬遷,這部史學著作就是《史記》。《史記》是二十四史之首,它記載了上起黃帝下至漢武帝約兩千多年的歷史,在我國傳統國學精品中,唯有《史記》是無以倫比的“百科全書”。魯迅先生曾評價《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司馬遷這部鉅著是對歷史發展的深刻總結。他發表了自己對人生、對社會的獨到見解,同時又對矛盾現實給予了有力批判。這樣一部既具中史學價值又具文學價值的著作的成功,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採用文學手段塑造了一系列有血有肉、豐滿靈性的人物形象。

《史記》開創了我國紀傳體的史學,同時也開創了我國的傳記文學。在“本紀”、“世家”和“列傳”中所寫的一系列歷史人物,不僅表現了作者對歷史的高度概括力和卓越的見識,而且通過許多形形色色的人物的活動,生動地展開了廣闊的社會生活畫面。因此,兩千多年來,《史記》不僅是歷史學家的學習典範,而且也是文學家學習的典範。魯迅曾評價《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史記》在文學上最偉大的成就是它那形神兼備、躍然紙上的人物描述,開拓了我國傳記文學作品的先河。它的成功在於採用文學手段塑造了一系列有血有肉、豐滿靈性的人物形象。其所記載的人物形形色色,眾態紛呈;其所刻畫的人物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司馬遷描寫人物的藝術手法主要表現在這麼幾個方面:一是將人物放在歷史的大舞台上去表演,將人物置於時代和生活的環境中去描寫;二是在尖鋭複雜的矛盾衝突的場面中寫人;三是用典型的細節來寫人,旨在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四是用個性化的語言來表現人物的性格特徵;五、運用側面描寫來烘托人物的性格特徵。

閲讀史記讀後心得三

唐太宗李世民曾説:“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從《史記》的光華中我們可以看到王朝的興衰,得以窺見世事發展的道理。

《史記》是西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一部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説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與後來的《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合成“前四史”。其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劉向等人認為此書“善敍事理,辯而不華,質而不俚”。

它的取材相當廣泛。當時社會上流傳的《世本》、《國語》、《秦記》、《楚漢春秋》諸子百家等著作和國家的文書檔案,以及實地調查獲取的材料,都是司馬遷寫作《史記》的重要材料來源。特別可貴的是,司馬遷對蒐集的材料做了認真的分析和選擇,淘汰了一些無稽之談,如不列一些沒有實據的三皇,以五帝作為本紀開篇,對一些不能弄清楚的問題,或者採用闕疑的態度,或者記載各種不用的説法。其文字運用的傳神也令人慾罷不能,如劉邦聽聞韓信死後的反應,用了五個字“且喜且憐之”將劉邦複雜矛盾的心情表現得淋漓盡致。由於取材廣泛,修史態度嚴肅認真,所以,《史記》記事翔實,內容豐富。這裏有英雄窮途的奮勇,有帝王孤獨的無奈,又復仇者絕望的空虛,也有聖人深夜的哭泣,所有人都被太史公以高貴的形式刻下名字。

瞭解完其內容的“雄、深、雅、健”,我們同樣可以關注太史公的寫作背景。太史公是以超我之姿完成《史記》的。創作《史記》時,他正蒙受前所未有的屈辱。“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辭令,其次詘體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關木索、被棰楚受辱,其次剃毛髮、嬰金鐵受辱,其次毀肌膚、斷肢體受辱,最下腐刑極矣!”腐刑無論是從身體上還是生理上都對他是極大的摧殘。在這樣的雙重摺磨下,他儘可以宣泄自己的私憤,但他最終超越了生死,超越了自我,也超越了時代,只是從歷史的亂石堆裏擷取最耀眼的碎石來築造一個民族的豐碑。

歷史的長河靜靜流淌,温潤而莊嚴,其中熠熠閃耀的流沙萬千等着我們小心翼翼的擦拭、領會它的光芒。先讀經,後讀史,則論事不謬於聖賢;既讀史,復讀史,則觀書不徒為章句。讀史,明史,在精彩的故事中汲取智慧,認識自己和世界,同時更是在傳承中華原汁原味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