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國小2.0教育培訓心得體會5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3.19W

在當前社會環境中,人們對於心得體會的寫作有了更全面的認識,寫心得體會之前就必須將事情的發展過程思考清楚,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國小2.0教育培訓心得體會5篇,供大家參考。

國小2.0教育培訓心得體會5篇

國小2.0教育培訓心得體會篇1

通過本次信息技術繼續教育的學習所得,讓自己過去的教育教學產生了許多的感慨,通過學習,本人瞭解到自己過去的許多不足,同時也提高了認識和獲得經驗。現主要從教學方式方面總結如下:

一是,教師角色的轉變,由過去的管理者、控制者、主導者、仲裁者為現在的組織者、幫助者、引導者、促進者。由施與者轉變成引路者,從講壇走向學生中間,參與學習發生的全過程,體會共同成長的快樂。面對飛速發展的科技知識,在今天教育信息化的平台上,教師的絕對權威已不復存在,因而教師作為終身學習的首當其衝者具有非凡的意義。從前倡導的換位思考、思維平等、理解學生等觀念,在今天自然地成為教師的行為。

二是,教學策略的轉變,研究適應學習方式轉變的教學設計的改變,構建符合學習方式轉變的教學模式羣,開發、利用教學資源,為學生學習提供平台,探索長假、短假、平時作業形式的改變,為學生提供實踐場、體驗場,感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快樂。學生的作業從昨天的複習知識、鞏固加深這一學習的延伸階段變成產生疑問、探求解答這一貫穿學習全過程的活動。

三是,教學方式的轉變,重情景、重民主、重過程、重引導、重體驗。要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和訓練,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有意義的語言實踐活動,營造輕鬆愉快、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學生學得生趣盎然、主動積極,創造力得到了培養。

還課堂給學生,讓課堂成為學生探索的殿堂,這是現在教師們追求的一個境界,即使一個細節也不放過。教師讓學生用自己的方式感悟、表達:可以用詞語描述;可以用動作表演;可以用實物演示等等。這種教學設計,拓展了孩子的思維,真正體現了學生自主探索的過程。四是,教學呈現方式的轉變,注重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為學生學習搭建快捷、高效、大容量的信息高速公路,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注重了教師信息素養的培養和提高,進行培訓,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基於信息技術的網上學習已經成為眾多教師探索的課題,因此可以創造了豐富多樣的課型。常識課堂的開心詞典等都是生動有效的形式。

信息技術正被廣泛,深入地應用到每一個方面,正深刻地改變着人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使學習內容更豐富,工作更高效,生活更有樂趣。信息技術的發展,既向教育提出了嚴峻的挑戰,也為教育創造了無限的機遇。為了迎接時代的挑戰,教育工作者必須自覺地運用當代信息技術革新教育思想。

通過校本培訓學習,使教師更新教育觀驗、樹立現代教育思想、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優化教師知識結構、提高教師專業水平。更好地實現學校的辦學理驗和辦學特色,進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和教師的專業化成長。通本期的計算機培訓和考試,我的計算機知識得到了鞏固和提高,我相信自己繼續努力,今後我一定會用信息技術處理教學工作。

國小2.0教育培訓心得體會篇2

教師:楊光平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深知自己在教學上是幼稚而不成熟的,在教學過程中還存在太多的問題,但是經過這一段時間的學習,我相信自己是有所收穫的。一些對教育教學工作很有見解的專家以鮮活的案例和豐富的知識內涵,給了我具體的操作指導,使我的教育觀念進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非淺。下面是我通過培訓獲得幾點體會:

一、做一個學習型教師。

“知識也是要不斷更新的”。作為教師,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是財富,同時也可能是羈絆。因為過多的實踐經驗有時會阻礙教師對新知識的接受,也能一時地掩蓋教師新知識的不足,久而久之,勢必造成教師知識的缺乏。缺乏知識的教師,僅靠那點舊有的教學經驗,自然會導致各種能力的下降甚至是缺失,這時舊有的教學經驗就成了阻礙教師教學能力的發展和提高的障礙。“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的具體工作在於“傳道、授業、解惑”,也就是説教師要通過自身的教學實踐,給學生傳授知識,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學生懂得、各種事理。這就要求教師應具有“學而不厭,悔人不倦”來開拓學生的知識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並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與此同時,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肩負着為祖國的建設與發展培養人才的歷史使命,教師要有崇高的理想,完善的道德情操,堅定的信念,頑強的意志品質,並用它們對學生進行淺夠默化的影響和薰陶。這樣,才能培養出祖國需要的,全面發展的,能適應競爭形勢的有用之才。

二、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角。

教師必須熱愛自己的教育對象學生。學生應該變過去傳統的被動學習狀態的客體地位為主動學習的主體地位,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我愛學”、“我會學”,真正讓學生成為主宰學習的主人,學習活動參與者、探索者與研究者。換位思考一下,學生是共同管理學習過程中的參與者,這個觀點必須牢固地札根於教師的頭腦中,切實貫徹於課堂教學的實踐中,這是培養學生主體的必然要求。因為只認識到這一點,教師傳統的一些做法才會相應地改變,教師應該是一位雕塑大師,能將一塊坯材,用自己的思想與感情,將它雕塑成一件藝術精品。從本質上看,學生並不存在好與差之分,“差生”之所以“差”,原因在於他們潛能被種種主客觀因素所束縛,而未得到充分的釋放而已。來自學生自身的主觀因素和來自客觀的影響。主客觀的因素,都會嚴重束縛學生內在潛能的發揮,都會成為學生健康成長與發展的障礙。正因如此,我們教師對這些所謂的“差生”,更應加備的關愛與呵護。這樣,才會在他們成長與發展的道路上有一個質的飛躍。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相信學生完全有學習的能力。把機會交給學生,俯下身子看學生的生活,平等參與學生的研究。同時,教師要“解放學生的雙手,解放學生的大腦,解放學生的眼睛,解放學生的嘴巴,解放學生的空間”,給他們想、做、説的機會,讓他們討論、質疑、交流,圍繞某一個問題展開辯論。教師應當讓學生充分思考,給學生充分表達自己思維的機會,讓學生放開説,並且讓儘可能多的學生説。這樣,學生自然就會興奮,參與的積極性就會高起來,參與度也會大大提高,個體才能得到發展。

三、做一個研究型教師。

為了促進自身發展而學習,為了促進人際交往而學習,以獲得社會認同而學習,並在不斷的學習中研究學生、研究自身、研究教學。對新課改而言,如果教師的教學理念不更新,教學方式不發生本質上的改變,課程改革必將流於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勞而無功,“校本教研”就是一種很好的研究型路子。在過去的教學實踐活動中,很多教師只滿足於在其中扮演“教材的執行者”的角色,這和教師本身的教學觀有關,也和課改以前我國的大教育體制環境以及其對教師的相應要求有關。但在新的課程改革的要求下,再走老路,在教學中按照課程的嚴格規定亦步亦趨地進行操作,而很少發揮教師的自主性,那就很難再適應新課改的要求了。那麼新課程對教師新的要求是什麼呢?處於這種職業境界的教師認為,教師是一種發展學生、完善自我的職業,能以服務社會為自己的職業理想,並從服務社會的高度賦予自己發展、完善的實踐意義,明確自身發展與學生髮展的互動關係,在發展學生中發展自己,在發展自己中服務社會。他是以一種高度的責任感從專業角度來審視自己的教學,反思自己的情感,淨化自己的品德,完善自己的智慧。他能夠自覺地注重教育行為的科學和教育情感的理性,並不斷地追求着學生髮展和自我發展的更高效益。

通過此次學習,使我受益匪淺,令我豁然開朗,從一次次的學習中,我們更進一步瞭解和掌握了新課改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一些對教育教學工作很有見解的專家們以鮮活的實例和豐富的知識內涵及精湛的理論闡述,使我的教育教學觀念進一步得到更新。現代的時代是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國與國的競爭主要體現為綜合國力的競爭,綜合國力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的培養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師兢兢業業的工作。只有深深地認識這一點,才能激發對教師工作的熱愛,也才能把這種愛傾注到對學生的教育中去。

國小2.0教育培訓心得體會篇3

20xx年12月5日,迎着20xx年第一場雪,來到了北京第二實驗國小洛陽分校。

室外是寒冷的,室內是温暖的,聽着候老師、黃老師的精彩解説,心裏更是温暖的.、幸福的。上午8:30候老師開始他對數學教學的理解分析與大家分享。候老師從數學的歷史背景進行分析。

從1992年數學大綱到20xx年普通高中數學課堂標準解析使我們對數學有了更深一步的認識,通過每次大綱的變化候老師講到技能的立意階段,能力的立意階段,素養的立意階段。特別是素養立意階段對於計算,侯老師就每個層次進行講解,理解算理,內化算理,概括法則,內化法則,遷移運用,給大家逐步呈現出素養立意的運算教學過程。

最後候老師對學生學情進行分析,關注學生的思維,讀懂學生的想法,以學定教的教學。講解中上午的培訓也接近尾聲,感謝侯老師帶來的精彩講評。下午1:30來給我們培訓的是黃老師,黃老師給我們帶來的是數學中的另一個世界,一個平時我們很少走進的世界。在教學中的有些問題提問是否合適,有些給學生的講解是否恰當,這些問題是我平時很少想到的,同時黃老師的講解也提高了我在以後教學討論中的質疑能力,也給了我一些我們第二教研體如何培養學生質疑能力的些許思路。

總之,在這次培訓中我得到了很大的成長,作為一,一名年輕教師,我感覺是幸福的。

國小2.0教育培訓心得體會篇4

為期一段網絡培訓,現將有感於繼續教育而發的一些想法和體會如下:

教師負着教書育人的重任,自然,教師的工作也是異常辛苦的。但是,當我們走進課堂,面對着一雙雙對知識的渴求的目光時,我們就要做到心無雜念,將一切煩惱與憂愁拋卻腦後,精神抖擻,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的課堂中去。課堂教學要體現教師的生命價值和崇高師德,必須要有“精、氣、神”的修養。精、氣、神就是要精力充沛、氣勢旺盛、神采飛揚。

教師在課堂上的最佳表現首先源於對教育事業、對學生、對所教學科的熱愛。只有對教育事業充滿深厚的愛的教師,才會樂於獻身教育事業,精心哺育一代新人。一個對所教學科充滿愛的教師,就會加深對教材的理解,就會富有感情地去教授每一堂課,從而使學生產生相應的情感體驗,更深刻地感受與理解教材。一個對學生充滿愛的老師,才會對學生誨人不倦,潤物無聲,如甘霖灑向大地般讓教育充滿愛。同時,渾身洋溢着健康向上精神的教師,會給人以精力充沛、心胸豁達、充滿活力的感覺。在面對困難、挫折、失意時,教師應保持樂觀開朗的態度,既可以激勵自己,又可以給學生以榜樣示範。教師的活潑開朗的性格,又會感染學生,通過無言之教受到潛移默化之效。教師的這種情感,是與其教育年輕一代的責任感、義務感、榮譽感、自豪感等聯繫在一起的。

從學生的學習這一角度來看,學習的重要的心理品質包括:適當的激情、良好的心境、飽滿的熱情。因而,作為學習的主體,也應該充滿活力。無庸諱言,學生的活力很大程度上來自於教師的激發。有一則簡單的哲理:要想讓人們脱去衣服,一陣寒風吹過,人們只會把外套裹得更緊;而當熱浪一陣超過一陣時,人們恨不得一下子脱去所有的衣服。大凡是在教育上有所建樹的行家裏手,無不重視情感的薰陶,如魏書生,蘇霍姆林斯基等。他們不僅對教育事業充滿感情,矢志不渝地追求,而且把這種情感傾注於學生的身上,真情實感愛學生、真才實學教學生、真知灼見感學生,從而演繹了一段段佳話,並以自己的切身體驗著書立説,闡述其重要性。相反,如果教師本身就因這樣或那樣的原因而萎靡不振、神情黯淡,勢必會把這種情緒傳染給學生。

教師的精神狀態會直接影響到教育教學的效果。一位優秀的教師,他不僅僅傳授知識,而且伴隨着教學內容流露出他的喜怒哀樂的情緒,以薰陶學生,感染學生,沒有情感的升騰和衝動,也就沒有教學藝術的產生。教之有情,就要將無聲的文字化作聲情並茂的語言,將流淌在字裏行間的情感,將自己胸中的波瀾,引入學生的心田。在教學活動中,許多老師都在追求一種“教師教得輕鬆、學生學得愉快”的境界,有一點已經得到大家的共識:學生喜歡的課,教學效果一般都會優於其他的課,所謂“愛屋及烏”是也。“樂此不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等等説明了也興趣之於學習的重要這一道理。就師生雙方情感交流的角度而言,學生樂於上的課,教師也能從中獲得一種精神上的愉悦,進而朝着更加優化的境界不斷邁進。“心有靈犀一點通”,“水嘗無華,相蕩乃成漣漪”,大概都是説明師生之間一旦產生某種共鳴,必將激發起更大的熱情乃至於創造性。

教師的精神品質也源於本身的不斷修煉。這裏既有健康的體魄,還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如果説健康的體魄可以鍛鍊的話,那麼,健全的心理素質則需要修身養性。真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尤其是面對諸如職稱的評定,職務的晉升,工資的浮動等作為老師非常看重的物質上的成敗得失。

教師和學生不但在人格上、感情上是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識的道路上共同探索前進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在教育中,教師要用自己的行動去感染學生,要用自己的言語去打動學生,把自己對人或事的真情實感流露出來,以此使師生間產生心靈的共鳴。學生只有感受到教師的善良和真誠愛心,才樂於聽從老師的教誨。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教師要抓住機會,適時地把自己的喜、怒、哀、樂表現給學生,與學生通過交流達到心與心的溝通。教師的語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時又要富有理性。這樣的語言才能讓學生願意接受,達到教育的目的。暖人話語,滋潤心田。温暖的的話語,可以使學生深深感到教師真誠的關愛,從而拉近師生的距離。教師對學生還要有一種充滿責任感和理智感的愛,這種愛就是嚴格要求,嚴而有度,更要嚴而有理。

除了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之外,我們還需要結合個人情況及教學環境和特色來很好的貫徹和應用它們。這個過程也是一個自我發現和自我完善的過程,除了需要不斷客觀的看待“過去的我”,我們更需要一份持久的熱情,一份對教育、對學生、對社會的神聖信仰與追求!

實施素質教育需要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教師隊伍,而造就一支高水平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必須依靠教師的繼續教育,通過參加近幾年的繼續教育學習,不僅提高了自己的思想素質,而且提高了自己的業務素質。

從思想素質方面,我明白了“鄧小平理論概論”的基本內容,“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做為一名教師必須貫徹;明白了“現代教育思想專題”的基本內容。

從業務素質方面,通過繼續教育,使我認識到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重要性,單憑原來的教學方法,要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激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遠遠不夠的。為此,我參加了計算機的培訓學習,我逐漸懂得了一些計算機知識,從打字、製作課件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在工作中,利用課餘時間製作課件,加深了對課程意境的體會理解,激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活了課堂氣氛。

同時,在課堂教學中,我注重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加強書本知識與生活世界的相互聯繫,使課堂教學體現新的教學觀。

總之,通過繼續教育的培訓,的確受益非淺。

國小2.0教育培訓心得體會篇5

20xx年3月19日在山東臨沂參加了20xx和美課堂國小數學教師培訓,有幸聆聽了賁友林和張齊華兩位大師精彩的課。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兩位大師都非常的幽默,與學生都非常的親近,而且課堂駕馭能力極強。最深的體驗更是感受到他們的教學魅力,真正做到將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當然,聽課也好,聽講座也罷,我認為最重要的不是我聽到了什麼?而是我學到了什麼?

首先是著名特級教師賁友林為全體參會教師帶來一節精彩的《年月日》。在這節課上,賁老師以學生為中心,大膽讓學生展示自己的學習卡,説出自己知道的和想知道的,讓其他同學來幫助解疑解惑,這樣老師很自然地把學生推在前面,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的風采也一次次展現在台下老師的面前。

在張齊華老師的課上我學到舉手的智慧:他告訴學生只要老師提出問題,大家都要舉手,舉手不動表示我還沒有準備好;輕輕招手錶示我可以試試;快速招手錶示我會,快喊我回答。這雖然看似花銷,但其實意義重大。且不論學生會不會回答,但至少他在思考。今天在課堂上我也和我的學生分享了舉手的智慧,並請他們也這樣做一做。沒想到今天的課堂氛圍出奇地好。連很多平時從不舉手的學生也向我招手。

聽和學只是我們前進的第一步,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想我們雖做不成大師,但我們至少能以大師做榜樣,學習他們的成功之處幫助我們更好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