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最新關於《千年一歎》讀後感範文三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19W

歷史除了有輝煌的記憶,也會有陣陣歎息,推薦你去看看餘秋雨的《千年一歎》,你一定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穫,看完記得寫讀後感哦,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最新關於《千年一歎》讀後感範文三篇,以供參考。

最新關於《千年一歎》讀後感範文三篇
《千年一歎》讀後感1

《千年一歎》是餘秋雨先生寫的,“我們甘願在毫無保護機制的險境中去面對這一切,就像脱去手套撫摸它們的傷痕。”這句話是自序中的一段話,從世界各地最後回到中國。這一路走過的並不是什麼現代化的都市,車輪碾過的也僅僅只是一些讓我們感覺似乎很古老的地方。然而我又看見了希臘給人是藍色的,無論是美麗的愛琴海或是作為希臘象徵的巴特農神殿。但這只是最初感受罷了。柏拉圖,他們滯留在千百年前對人生的思考已無法用現代的詞語形容。希臘的文明是健康的、閒散的,當讀到希臘人的快餐也要一個小時後才能上桌,我不禁感慨了,為這種獨特的生活節奏感到一種有趣。可惜的是,這種文明要衰落了,因為它過於閒散,過於與世無爭。

埃及的土地絕大多數是沙漠彷彿是一種金色的。埃及給人的是神祕的,無論是金字塔、獅身人面像或是木乃伊。讓人們感覺法老們似乎一直所做的只是守着這些東西罷了。如果説希臘的街道還有一絲古今有聯繫的感覺的話,那麼埃及就完全沒有讓人有聯想的興致,彷彿除了數千年前留下的幾座建築便什麼都沒有了。

作為那些古老文明的後代我們又做了些什麼呢,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戰火一遍一遍的摧殘着那些已經殘剩無幾的建築,在埃及,凱撒的焚書和羅馬教皇的禁異教使得那些能夠揭開金字塔奧祕的古文字無人能讀,在伊拉克,“復原”的巴比倫古城毫無原有的滄桑,無法讓人肅然起敬……因為戰爭,因為時代,因為政治,因為功利,那些原來應該流傳千年的建築、文字都差不多消失殆盡了。那麼,我不禁感到疑惑,幾千年以後,我們的後代又該如何去了解,去探索那些存在千年的文明呢?那些已經無人解讀的文字我們的後輩能夠讀懂嗎?那些老早殘破的建築我們的後輩又能重新複製嗎?

我們至今仍可以學習千年以前的歷史,這可能要歸功於秦始皇早早的就統一了文字,要歸功於幾乎每個朝代都會命人撰寫史書,作者提出了疑問:“作為我們的生命基座,中華文明也傷痕累累,卻如何避免了整體性的崩坍?”是的,盜墓者的層次不窮,每到一個名勝古蹟就會留下“到此一遊”的“見證”,古建築成了發展旅遊業的最好工具,太多太多的商業化元素佔據了那些古舊建築所散發的古老而又吸引人的文明氣息。“更重要的是,現在世界上生龍活虎的年輕文明,過多少時間,會不會重複多數古代文明的興亡宿命?”整部日記,都貫穿着這種疑問。作者可能才想起千年一歎的名字吧!正是這樣長城在哀歎,泰姬陵在哀歎,黃河在哀歎……我們要盡我們所能的去學習去保護那些古老的文明,去教給我的後輩,去告訴他們中華文明千年的歷史,才會有我們光輝的現在。中華文明千年的歷史,是我們民族的傳承。

《千年一歎》讀後感2

《千年一歎》餘秋雨的一本書,作者很有名氣,就抱着好奇的心態看完了這本書,這本書是一本日記,記錄了作者在千年之交,跋涉四萬公里,尋找人類古代禮貌的經歷,給我的感覺是苦中帶甜。本書採用遊記的形式,但給人的感覺本書不僅僅僅是一本日記,本書時時給讀者傳遞這樣一些問題,希臘、埃及、約旦、印度等古國都以前有過輝煌的古禮貌,從輝煌到勢微,從勢微到衰敗,到沒落,而我們中華禮貌卻避免了整體性的衰落,如何持續中華禮貌的延續,發展,我們讀者對此應持有何種觀點,如何去應對等。

看完這本書以後,我深深為自己作為一箇中國人而感到驕傲,為中華禮貌感到驕傲。從作者的這些經歷中,我們能夠看出創造禮貌的是人類,毀滅禮貌的也是人類。其實,甚至在人類禮貌高度發達的這天,在很多地方,人們正在毀滅自己創造的禮貌,如,在中東、印度,阿富汗等地人們還在互相廝殺。我們在作者遊歷禮貌古國的過程中能夠看出,禮貌的毀滅伴隨着血腥的戰爭。為了保證人類禮貌的健康發展,和平是我們需要的。所以我們就應爭取和平反對戰爭,這是我們一向持有的觀點。

針對於作者在這本書中提到的有關於人類禮貌的問題,看起來與我們個人沒有太大的關係,其實不然,作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一員,我們有義務去儘自己的力量去為中華禮貌的延續,發展而努力。而真正把這些義務落到實處,就需要我們認真去學習、工作,去為這些“大”問題盡力貢獻自己的“小”努力。

《千年一歎》讀後感3

靜靜的夜裏,一盞燈,一杯茶,最適合安靜的讀一本書。餘秋雨的作品總有一種滄桑感,能夠帶你去往遙遠的過去。翻開餘秋雨的《千年一歎》,是滿滿的蒼涼,沒有鮮明的色彩,繁華的景象,如餘秋雨先生在書中所寫:執筆於最恐怖地區,問道於數萬裏荒原,反思於尼泊爾山麓,驚悚於古文明遺言。跋涉四萬公里,希臘、埃及、以色列、巴勒斯坦、約旦、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和尼泊爾,一路走過;跨越千年時光,”法老的陵墓,巴比倫的牆,希臘海濱夜潮起,耶路撒冷秋風涼”,探尋中東古文明。

餘秋雨先生在書中展示了一個廣闊的天地,一個多姿多彩的世界,引導着我們進入往昔時空,觀看一個個曾經輝煌的文明不同程度衰落,反思着我們中華文明生生不息的緣由:“與貧困和混亂相比,我們一定會擁有富裕和秩序,但更重要的,是美麗的安適,也就是哲人們嚮往的“詩意地居息”。”“把文明和自然一起放在面前,我們只選自然。世人都在熙熙攘攘地比賽什麼?要講文明之道.惟一的道就是自然。這就是説,中國文化在層面上是一種做減法的文化,是一種嚮往簡單和自然的文化。正是這個本質,使它節省了很多靡費,保存了生命。”

我想,生活也應是如此:簡單、自然,而能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