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阿正傳讀後感7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3.16W

好的讀後感,一定是我們在讀完優秀書籍之後寫出的,撰寫一篇讀後感能夠強化大家對書上知識的領悟,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阿正傳讀後感7篇,感謝您的參閲。

阿正傳讀後感7篇

阿正傳讀後感篇1

看了魯迅寫的《阿q正傳》,發現魯迅寫的《阿q正傳》是舊社會墮落中國人的典型。魯迅為什麼要寫這篇文章?我覺得他只是想發泄一下對人性弱點的看法!所以魯迅用反諷的手法寫出了中國人的病態社會和人性的善與惡。從這篇文章中,我感受最深的是阿q踐踏人權和他覺得永遠正確的“精神勝利法”。這真是個餿主意,所以想從這方面討論一下。“精神勝利法”是阿q在遭受各種挫折後發明的。説得好聽點,簡直就是鴕鳥心態。遇到困難的時候只在地下演練,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它只能轉身就跑。

當今社會如果有人想靠精神勝利生存,我覺得應該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因為一個老闆想用這樣的員工是不可能的,不要説他在工作或者再學習的時候有這種心態。我覺得這種心態的人以後應該會很慘,甚至在他同學中也可能站不住腳。文章中,為了緩解外力帶來的壓迫和虐待,阿q只能通過自我麻痺和自欺欺人來逃避現實。正因為如此,阿q用自負安慰自己,所以越陷越深,讓阿q活在自己的世界裏。也許精神上的勝利是缺乏自信的弱者的人生哲學,他們顯然處於劣勢,但因為種種外在的損失,他們只是用精神上的勝利來獲得精神上的安慰,但這畢竟只是一種自我麻醉的方法,並不會讓自己變得更好更強,所以也可以説是一個人被拋棄的表現。

還有就是因為阿q的社會地位很低,他只能靠出賣自己的勞動為生。在文章裏,他以短工的身份給別人寫信,割麥子,割米,撐船。可是阿q連基本的生命權都沒有,沒有自己的土地,連房子都沒有住。這種現象讓我覺得很無奈。今天的社會似乎也出現了類似的現象。社會上好像有錢人就是老大,沒錢的只能在有錢人手下當玩具玩。在一個沒有人權的社會,這些做法能給予同情嗎?

這是我看完這本書後經歷和思考比較深的一些地方。魯迅筆下的中國人雖然諷刺的一文不值,但是魯迅想告訴我們的是,不要停滯不前,不要活在自己的世界裏,不要對別人太自私,否則我們永遠不會進步。

阿正傳讀後感篇2

阿q是魯迅寫的一篇短篇小説,我第一次讀這本小説是在國小的課本上,後來又看了相關的電影,這部作品在我的腦中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魯迅先生文筆犀利,將舊社會吃人的現狀展現在我們面前,阿q只是當時千千萬萬個人中的一個。在這部作品中我們處處看到舊社會吃人的現象,阿q生活的年代是從清末到民國初期。在當時孫中山領導的革命推翻了腐朽墮落的清王朝。然而中國幾千年來的封建思想仍然根深蒂固。

阿q沒有什麼太大的夢想,是一個非常普通的底層民眾,他沒有文化,地位低下,而魯迅先生卻要給他這樣的人做傳。

在這篇小説的序裏面魯迅先生交代了為什麼要給阿q作傳,而且是正傳。一般來説傳只有是名人,諸侯等等才會有,而魯迅先生偏要給一個可憐的窮人做傳,而且還要叫做正傳。

阿q生下來就被拋棄,等他長大了,也只能給地主家打打零工,甚至他連個姓都沒有,於是在魯迅先生的筆下就成為了阿q。

阿q本來想姓趙,因為趙家是鄉里的大家。可能他也想和趙老太爺攀親,可是當他來到趙老太爺家裏,卻被趙老太爺喝道:“阿q,你這個混小子也配姓趙”。並且被狠狠打了一巴掌。

讀到這裏的時候我就特別心痛,要知道只有古代的中國百姓才沒有姓,到了二十世紀了,姓什麼都要被管。並且趙老太爺還羞辱阿q。儘管在這裏我非常同情阿q,但是讀下去發現阿q缺少反抗精神。甚至時時刻刻用自己的精神勝利法。

當阿q被打了,他安慰道:是兒子打老子。於是又開心起來了。儘管飽受欺負,仍然保持樂觀。阿q也渴望愛情,他也想擁有自己的女人,然而卻沒有人會喜歡他。為了生計阿q外出謀生,做了小偷的同夥,卻沒敢偷一件東西。

直到最後阿q被斬首,他才覺得整個人非常輕盈。

魯迅先生是二十世紀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用筆描繪了舊社會吃人的樣子,也表達了先生對底層人民的同情。

今天再讀這部作品,我再次感受了魯迅先生的偉大。作為今天的我們一定要努力奮鬥,做一個有用的人。

阿正傳讀後感篇3

?〈阿q正傳〉〉是魯迅的一部經典之作.這篇小説十分的短,但從幾個方面寫出了當時我們國人的靈魂,阿q他有些卑怯,善於投機取巧,自高自大,狡猾.

阿q是一個落後的僱農.作為一個落後的流浪的僱農.他的個性是非常突出的.他的生活方式,個性、心理活動和精神面貌不僅與趙太爺迥然不同,就是與王胡、小d等也顯然有別。正想魯迅先生所説的,阿q有着“農民式的質樸,但也沾染了遊手之徒的某些油滑”。如阿q的日常生活就是“割麥便割麥,舂米便舂米,搖船便搖船”。這不僅正面説明了阿q作為一個流浪僱農的貧困生活,而且從側面表現了阿q從本質上説來那種勤勞、老實、淳樸的農民性格。當然,阿q也有一些流氣,但這除了社會的影響以外,應該説主要是受了壓迫的結果。這些地方都很簡單,也很明顯,一般人也都承認的。一個難於解決的問題是:阿q是一個農民,但阿q精神卻是一個消極的可恥的現象,應該如何理解呢?這確實是一個矛盾。要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我認為要從當時的現實社會和阿q本身以及它們彼此之間的關係上去找答案。 這就是我對〈〈阿q正傳〉〉的一些理解,希望大家能批評!!《阿q正傳》讀完了,《阿q正傳》的形象便印在我的心中。《阿q正傳》是一個被那個時代所拋棄的人,他一無所有,只靠打工度日。儘管他“真能做”,但社會的沉重壓迫和剝削,使他時時處於生命危機,受盡欺凌。他用“精神勝利法”來自我安慰,自欺欺人,渾渾噩噩,苟且偷生。被別人打時,他自我安慰説:“是兒子打老子。”他的“精神勝利法”可謂天下第一。 登錄作文網,。

阿q是悲哀的。他並不懶惰,他是靠自己的勞動獲得食物的;阿q也有夢想,他想有一個家,享有名聲、有地位——但他在別人的心中永遠是卑賤、微不足道的。 登錄作文網,。

現在,我們已經遠離阿q那個時代了,但他那種“精神勝利法”似乎依然可行。

阿正傳讀後感篇4

我要看《阿q正傳》已經不是一年兩年了。寒假裏趁着為數不多的日子細細的讀完了《阿q正傳》。總覺得,我與阿q曾經有過在一起生活的時光,而不是那麼的生疏,躺在牀上左思又想,我到底在什麼時候與阿q在一起過呢?最後我終於沒有想出來,可是我有了一個重要的發現:發現魯迅先生所再現的是當時中國人墮落的典型,更是現在的中國人的典型,難怪我是覺得怎麼如此熟悉啊!

阿q無名、無姓、無籍貫,是辛亥革命前後生活在江南未莊的一個流浪僱農。他上無片瓦,下無片地,只能靠出賣自己的勞動力過活:“割麥便割麥,舂米便舂米,撐船便撐船”。也是當時社會中被壓迫、被剝削的最最底層的人。

現實生活中的失意、失敗,卻未能激發阿q的鬥志,他對來自統治階級的殘酷迫害竟然麻木健忘,自輕自賤,自欺,甚至用欺侮弱者來發泄自己被別人欺壓的不平之氣,以獲得心理平衡。

用精神勝利法來安慰自己:他窮得娶不上老婆,卻自吹“我的兒子會闊得多啦!”;在精神上鄙視趙、錢兩家;進過幾回城,就譏笑未莊人的“未見過世面”;他的“精神勝利法”在那個時代具有廣泛的代表性,不僅是阿q這樣的下層農民所特有的,還反映出某些民族共

阿正傳讀後感篇5

編者按:小説《阿甘正傳》講述了一個在別人眼裏很傻,很白痴的阿甘,憑着自己的努力,和樂於幫助他人,最終受到了肯尼迪總統接見的故事。

阿甘是個智商只有75的低能兒,在所有人的眼裏,阿甘很傻,他是白痴,他另類的,他沒有將來。所以從小到大,阿甘受到同齡孩子的欺負。“當白痴的滋味可不像巧克力。別人會嘲笑你,對你不耐煩,態度惡劣。吶,人家説,要善待不幸的人,可是我告訴你——事實不一定是這樣。”就像是他説的那樣,當白痴的滋味兒不好受,阿甘的一生,遭遇了太多的不公平。

其實在我們身邊也有着這樣的同學,他們的成績不好,於是他們受到了不公平的對待。就像阿甘那樣,差生也想要有好的成績,但是他們做不到,不是因為他們不努力,而是因為他們確實有這方面的缺陷。

我們每天都在説要樂於助人,不要妄自尊大。可是事實呢?當我們看到不如自己的弱者的時候,我們真的做到善待他們了麼?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啊!每個人的心裏都有着脆弱的地方,對於弱者,我們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辭和表情,很可能一個嘲笑的聲音,就會讓他們痛苦不堪!

阿甘發揮了自己的特長,所以他成功了;阿甘的那些嘲笑着同學們,他們嘲笑着自己的同伴,顯得淺薄而品質惡劣。現實中總是弘揚那些真善美的人們,卻往往忽視,其實最大的真善美並非需要你做出多麼偉大的壯舉,可能首先的第一點是——尊重別人,學會尊重別人,也是我讀這本書很大的收穫。

滴水之恩,湧泉相報。阿甘雖然智力不高,但他很善良,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在感恩着幫助自己的人,我們每個人的生命中,也都會遇到一些人,給予我們一些意見,幫助我們成長。對於幫助我們的人,也應該像阿甘這樣,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幫助他們,因為當我們在逆境的時候,是他們給予了我們幫助。

阿甘受到了肯尼迪總統的接見,在很多人眼裏這是一種偶然,但是我不覺得,所有的偶然都是必然!正是因為阿甘在奔跑上的努力,所以他能成為棒球明星,所以他能受到總統的接見,而這件事也説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閃光點!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抓緊自己的閃光點,併為之不斷地努力。阿甘的特長是奔跑,你的特長是什麼呢?

阿甘告訴我:即使是在逆境中,一個人也能取得不菲的成績,我們不能像人生低頭,只要是找到了自己的閃光點並且不斷努力,就會煥發出別樣的風采,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永遠要有向上的決心,就像阿甘那樣,活出自己的人生!

阿正傳讀後感篇6

魯迅的《阿q 正傳》我已經讀過許多次了,至今依然還沒能完全弄懂其中的深意。

看了魯迅寫的《阿q正傳》,發現這正是傳統社會產生墜落的中國人的典型,就如魯迅所説,阿q的影響早已存在他的心中好多年了,只是正好有了個社會把它發表出來而已,而魯迅為何寫這篇文章,我想是為了想要宣封人性弱點的看法吧!所以魯迅用帶點諷刺意味的手法來寫出中國人病理的社會和人性的善良與罪惡。在這篇文章裏面,我感受最深的應該就是阿q那被踐踏的人格以及覺得自己永遠最贏的“精神勝利法”了,這實在是一個要不得的想法,這個想法是阿q在遭受到種種挫折後所發明出來的東西,説好聽一點是精神勝利法,其實根本就是鴕鳥的心理,遇到困難只往地下鑽,不會真正的去解覺問題,只能夠轉身就跑。

雖然這都是我個人的觀點,但是這是我看完這本書領會最深的一些問題,雖然魯迅筆下的中國人被諷刺的一文不值,但是魯迅想要告訴大家的應該是不要在故步自封,不要只活在自己的世界理,也不要對人太過自私,不然永遠都不會進步。

但是,我只想説:“魯迅精神萬歲!”

阿正傳讀後感篇7

讀完《阿q正傳》後,《阿q正傳》的形象銘刻在我心中。《阿q正傳》是那個時代被拋棄的人。他什麼都沒有,只靠打工過日子。他可以説“真的可以”,但由於社會的沉重壓迫和剝削,他經常處於生命危機中,受到折磨。他用“精神勝利法”安慰自己,欺騙自己,渾渾噩噩,苟且偷生。被別人打中的時候,他安慰自己説。“是兒子打老人的。”他的“精神勝利法”是天下第一。

啊q是悲傷的他並不懶惰他靠自己的勞動得到食物阿q也有夢想。他想擁有一個家名聲和地位是——,但他在別人心中永遠卑賤不起眼。

現在,我們已經遠離了aq時代,但他的那種“精神勝利法”似乎仍然可行。

膽小的人會被別人侮辱,嘴裏不敢説,但心裏一定會憤憤不平,背後説那個人的壞話,把那個人罵個遍。(另一方面)。

一位機關幹部受到上級領導批評時,心裏會説:“有一天,你會”“我”“我”“我”“我”“我”“我”

阿q的“叛亂是有道理的”似乎也流傳至今。

一個孩子看到父親吸煙,自己受父親控制,不能抽煙,覺得這個社會太不公平了。

可笑但頑固的aq精神依然存在,存在於每個人的心中。

Tags:讀後感 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