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羅曼羅蘭讀後感6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97W

在社會愈加發展的當下,很多人都開始閲讀,同時學會了讀後感的寫作,閲讀的好處想必也不用多説大家都明白,讀後感是記錄我們閲讀感受的最佳文體,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羅曼羅蘭讀後感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羅曼羅蘭讀後感6篇

羅曼羅蘭讀後感篇1

翻開了名人傳第一頁,就看到了這樣的一段話:“我們周圍的空氣多沉重。老大的歐羅巴在重濁與腐敗的氣氛中昏迷不醒。鄙視的物質主義鎮壓着思想,阻撓着政府與個人的行動。社會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窒息而死。人類踹不過氣來。打開窗子吧!讓自由的空氣重新進來!呼吸一下英雄們的氣息。”

名人傳裏面主要介紹了三個苦難英雄,他們分別是19世紀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意大利的雕塑家米開朗琪羅,俄國文壇鉅子托爾斯泰。

其中最任我感動的人物是貝多芬,貝多芬小時候很痛苦,他父親想把它當成神通來炫耀,所以他父親使用暴力來讓貝多芬學習,小小年紀的他,還要承擔養家餬口的責任,但不幸的事,那些悲劇依然在他家上演,貝多芬16歲多的時候,他慈愛的母親不幸患肺病死,他的父親又成了揮霍的酒鬼,導致他性格古怪,脾氣暴躁,但不過由於他勤奮的學習和音樂的天分,他馬上出了名氣,正當他沉醉在音樂幸福當中,悲劇又上演了,不幸的是又來了,他每天日日夜夜的創造着新的音樂時,卻換來的事令人深惡痛絕的病痛,他耳聾了,對一個音樂家來説,耳朵是很重要的,他的耳朵聾了,這個打擊太大了,讓人無法接受,而他還是堅持了下去。

貝多芬他一生有很多的不幸,然而他卻成功了,這是很出人意料的。

貝多芬是一個不幸的人,許多不幸都發生在他身上,世界沒有給他快樂,他卻用自己的雙手來創造歡樂給世界。這就可以換來一句箴言:“用痛苦換來快樂”。我從貝多芬身上學到了很多精神,他不向困難低頭,也沒有被金錢收買,貝多芬越過了人生無數個痛苦險峯,達到了對人生清醒的領悟。

這就是羅曼。羅蘭在名人傳裏留給我們永恆的精神光芒!

羅曼羅蘭讀後感篇2

命運,亦是腐朽亦是喧蕪。浮躁的四月季節,最美不過品一本好書抿一口好茶賞一米最暖的陽光。

閒暇間,打開了法國女作家羅曼羅蘭那喚醒人性與命運的讚歌——《名人傳》。魏然,我透到了那生命最敬畏的地方。

“生活的無奈,有時並不源自於自我,別人無心築就,那是一種陰差陽錯。生活本就是矛盾的,白天與黑夜的距離,春夏秋冬之間的輪迴,於是有了挑剔的喜愛,讓無奈加上了喜悦的等待。”羅曼羅蘭用英雄的精神來矯正對時代的偏見,一位是德國音樂家,一位是意大利的藝術家,一位俄國的文學家,他們在隱忍中找棲息地,在可悲的命運中尋找曙光,用堅韌來詮釋了對待命運那最珍貴的態度。

貝多芬,他相貌平平,不常與人親近,卻擁有自己獨特的音樂信仰,在他享受這音樂的成就時,無情的上帝奪去了他最寶貴的聽力,崩潰來得迅猛,但他卻也不失對自己初心的嚮往。他振作、奮發,抑制了命運對他的喉鎖,他用生命演繹了致柔致歡的《田園交響曲》、深情濃郁的《命運交響曲》乃至於在生命的盡頭依然去譜寫了流世傳送的《歡樂頌》。無疑,他的精神撥動了世人的內心,最終被世人戴上了樂聖的榮耀。

米開朗琪羅,“愈使我痛苦我就愈喜歡”,這位藝術大師在家庭、教皇、政治上深受壓迫,甚至於壓得他喘不過氣來。他性格的優柔寡斷更是使她無力抗拒,忍受着一切,為着他深惡至極的教皇服務,他用一種極其謙卑的愛,來包容愛護着他的家人。是呵,命運的蹉跎與性格的軟弱終使他孤獨,可他卻做了他盡力所能做的,朋友們,不要用一種可悲的眼神去看待他,因為他正用着一種輕蔑的眼神來抹殺無知的同情。他用着一種勇氣去叩問那個無意的社會,最終成為了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一位藝術巨匠。

列夫托爾斯泰,被列寧稱為“俄國革命的鏡子”。他生於貴族,卻決意與貴族反抗,蔑視權貴與地位為自己的榮華與富貴而感到羞恥難堪。面對妻子家人的不理解與反對,他仍然同情着下層人民,決心與這個上層社會決裂去尋找生活的真諦。這位老先生拿起筆飛舞,寫下了《戰爭與和平》、悲憫的《復活》等作品,他用筆不斷地向那個冷漠的社會播散愛與能量,他的意志比身體要堅強,語言比心緒更為強烈。可是命運還是捉弄着他,是他最終逝世在火車站頭沒有親人沒有朋友就那麼安靜的通往天國。

決然抖起,才發覺生命的價值與命運的眷顧,讓我參透命運終還是敵不過那堅韌的意志。

“當浮華給了我們過多的欺騙,現實中的虛假幾乎讓我們忘卻了真實的存在,是真情換回了迷離的心,是真情帶給了我們最純最真的感覺,它流露的是美的誓言,參透的是永恆執着的真愛。”萬千世界別為了喧囂與笙歌而忘了初心,用不屈的意識去書寫下最燦爛的彩虹搭,乘着夢想前往那夢最開始的地方。別忘記,你依然是自己命運的主人,用心去感受生活的質感,像他們三位一樣逐一擊破困境。上天終將降大任於是人……

安靜,也是一種力量。

羅曼羅蘭讀後感篇3

?名人傳》是由羅曼羅蘭的《米開朗琪羅傳》,《托爾斯泰傳》和《貝多芬傳》組成的。

傳記裏的三人,雖然一是雕塑家和畫家,一是小説家,一是音樂家,但各有個的施展舞台和園地。三部傳記都着重記錄了偉大的天才,在人生憂患困頓的征途上,為尋求真理和正義,為創造能表現真善美的不朽傑作,獻出了畢生精力。他們有的遭遇悲慘,有的內心矛盾,有的被病痛折磨,沉重的苦惱,幾乎窒息了,幾乎被毀滅了理智。

然而,他們卻憑藉着對人類的愛與信心,堅持着自己艱苦的歷程。

孟子道:“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米開朗琪羅,托爾斯泰和貝多芬就是最好的證明。

貝多芬曾經説過:“我願證明,凡是行為善良與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擔當患難。”他做到了,他用自己的一生去證明了這句話。

在翡冷翠的國家美術館中,由一座為米開朗琪羅成為《勝利者》的百石雕像。這幅英雄的惶惑之像,這個折了翅翼的勝利之神,在米開朗琪羅全部作品中是永留在工作室中的唯一的作品。——它既是米開朗琪羅自己。既是他全生涯的象徵。

托爾斯泰在他的小説中描述了萬千生靈的渺小與偉大,描述了他們的痛苦和在痛苦中得到的和諧。在播種愛的同時,也闡述了自己的信仰:“當一切人都實現了幸福的時候,塵世才能有幸福存在。”在羅曼羅蘭的筆下,他們的偉大是因為能為公眾服務。

羅曼羅蘭讀後感篇4

?米開朗琪羅傳》是羅曼·羅蘭《名人傳》的三部曲之一。其最初對我的吸引力在於米開朗琪羅在文藝復興時期與達芬奇、拉斐爾並稱為“文藝復興後三傑”。但在我讀完《米開朗琪羅傳》後,卻對米開朗琪羅傳奇的一生感觸匪淺。

天才總是孤獨的,所以米開朗琪羅的一生也是孤獨的。他有家庭,他有朋友,但是他的內心一直都在痛苦地掙扎着,並且這種掙扎很大一部分是源於上天賦予他的才情。書的首篇標題為《神聖而痛苦的生涯》,其中非常概要地描述了米開朗琪羅一生的成就,但是內容除了讓人瞭解到他的藝術輝煌之外,還讓人深深體會到一個偉人身上的悲涼之感。

在閲讀此書時,我深深地被米開朗琪羅的天賦才情震撼了。它不僅是個偉大的雕塑家,更是一名偉大的畫家和建築家,而且在我眼中,他還是一位偉大的詩人。書中從時間方面縱向地描述了米開朗琪羅的童年和青年、英雄時代、宏圖未果、情感波折、遲暮之年,而且還展開説明他的藝術影響。

曾經,在未讀羅曼·羅蘭的《米開朗琪羅傳》之前,對米開朗琪羅的神聖而痛苦的一生頗不理解。因為在我看來,擁有極高藝術天賦的米開朗琪羅總會一生都在痛苦邊緣掙扎,理應是時代的寵兒、上天的眷顧。但是事實便是,這位偉人終其一生都在矛盾中輾轉迂迴。人們審視米開朗琪羅,也許只會看到他非凡的藝術成就,看到他創造出的《大衞》、《摩西》、《哀悼基督》、西斯廷教堂的宏偉壁畫、《末日審判》。但我最有感觸的卻是米開朗琪羅苦苦掙扎的痛苦一生。

缺乏家庭温暖,揹負家族的沉重枷鎖,缺少精神世界的伴侶,當然還有其本身的巨大藝術天賦,這些都是米開朗琪羅痛苦的原罪。而其中,教皇尤里烏斯二世的陵墓的建造便是米開朗琪羅一生的痛。“充滿激情的孤獨是米開朗琪羅的作品及其精神的靈魂”,羅曼·羅蘭如是評述米開朗琪羅。的確,米開朗琪羅總是沉醉於自己的工作及事業中,幾乎與外界隔絕,令自己處於一個封閉的世界,一個只有雕塑的世界。對,那裏唯一有的就是雕塑,而沒有繪畫,也沒有建築!他總是被迫去完成繪畫以及建築的任務,以致於不能從事他最熱愛的雕塑事業。他不能拒絕,也難以拒絕,因為他身上揹負着沉重的家族枷鎖。

米開朗琪羅一生都在追求自由,卻一生都不得自由。他的一生是糾結的、矛盾的,他的怯懦、孤獨使他的一生蒙上了一層陰霾,他的作品給人帶來光輝、堅強的力量,卻無法令他的世界明朗和温暖起來。時代造就偉人,而為人有深刻地反映一個時代。米開朗琪羅是文藝復興時代的鮮明旗幟,為我們留下了文藝復興的時代烙印。米開朗琪羅曾在臨終前説:“我剛剛跨入藝術之門,意欲創造真正的作品,可生命卻完結了。”這是一個偉大的藝術家對一生事業的遺憾與不甘,不過,在我看來,這何嘗不是生命其中一個階段的告別呢?!也許這是一個掙脱痛苦枷鎖的光明之門……在我看來,不必惋惜一個偉人的離逝,因為他已完成了人間在世的使命,已在時間歷史長河中留下來專屬的印記,而他也將開啟另一段旅程……

羅曼羅蘭讀後感篇5

?名人傳》這本享譽全球的傳體小説由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rolland.r.)編著。本書由《米開朗琪羅傳》《托爾斯泰傳》和《貝多芬傳》三大人物傳記組成。

這三部傳記都很精彩。三位主人公都歷盡了種種苦難。他們或由病痛的折磨;或由遭遇的悲慘;或由內心的惶恐和矛盾;或三者交疊加於一身。深重的苦惱幾乎窒息了呼吸。毀滅了理智。他們之所以能堅持自己艱苦的歷程,全靠他們對人類的愛,對人類的信心。但是讓我情有獨鍾的只有《貝多芬傳》。

大概是在課文中接觸過的並且對貝多芬這位偉人有所瞭解的緣故,對《貝多芬傳》更覺親切。因為以前瞭解不多,所以《名人傳》又給了我一些補充……

貝多芬雖然是一個音樂家,但在人生憂患困頓的征途上,為尋求真理和正義,為創造出能表現真、善、美的不朽傑作,卻獻出了畢生的精力……

文章中説道:一七九六至一八00年,耳聾已經開始它的酷刑。耳朵日夜作響;他內臟也受劇烈的痛楚折磨;聽覺愈來愈衰退。在好幾年中,他瞞着家人,連對最心愛的朋友也不説;他避免與人見面,使他的殘廢不至使人發現;他獨自守着這個可怕的祕密。在我看來,貝多芬的脾氣有點兒古怪,性格孤僻,然而,我深入閲讀才瞭解到貝多芬的心意,他不願別人同情他,也不屑接受他人的憐憫……

這就是我的暑假讀物《名人傳》。

羅曼羅蘭讀後感篇6

那麼,對於今天的讀者來説,《名人傳》又能給予我們什麼呢?在一個物質生活極度豐富而精神生活相對貧弱的時代,在一個人們躲避崇高、告別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會裏,《名人傳》給予我們的也許更多是尷尬,因為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鏡,使我們的卑劣與渺小纖毫畢現。我們寧願去讚美他們的作品而不願去感受他們人格的偉大。在《米開朗琪羅傳》的結尾,羅曼·羅蘭説,偉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嶺,“我不説普通的人類都能在高峯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們應上去頂禮。在那裏,他們可以變換一下肺中的呼吸,與脈管中的血流。在那裏,他們將感到更迫近永恆。以後,他們再回到人生的廣原,心中充滿了日常戰鬥的勇氣”。對於我們的時代,這實在是金石之言。

?名人傳》非常好地印證了一句中國人的古訓:古今之成大事業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貝多芬的“在傷心隱忍中找棲身”,米開朗琪羅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歡”,托爾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無不表明偉大的人生就是一場無休無止的戰鬥。我們的時代千變萬化,充滿機遇,我們渴望成功,但我們卻不想奮鬥。我們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許會使我們取得曇花一現的成就,但絕不能讓我們躋身人類中的不朽者之列。因此,讀讀《名人傳》也許會讓我們清醒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