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2021最新教育雙減政策心得體會範文兩篇2500字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83W

7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併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2021最新教育雙減政策心得體會範文兩篇2500字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2021最新教育雙減政策心得體會範文兩篇2500字

教育雙減政策心得1
 
  7月23日中辦40號文件流出,教育市場受到十萬點暴擊,新東方及好未來當天股價下跌超過50%,尤其是新東方,市淨率曾一度低於1,市盈率僅為11。這是什麼概念,打個最簡單的比例,公司出售的價格比公司的淨資產還低,更何況新東方賬上有着就61億的美金,三季度累計擁有3.05億美金的淨利潤,市值最低曾達到46億美金,這麼亮眼的業績指標,和國內的某些上市公司相比,實在是説不過去。估計再跌一段時間,絕大多數的教育中概股都將選擇私有化了。
 
  一、投身體育
 
  從2015年開始做私募股權投資,到現在陸續投資時間不到7年,朱三卻是有幸經歷了體育和教育兩個行業,以及該行業中的兩個上市公司的沉浮,回想起來,感慨頗多。
 
  從2015年開始的“雙創”開始,隨着體育行業的46號文發出,體育投資的快進鍵立馬被按下。馬拉松熱、足球俱樂部熱等躍然興起。到朱三2017年6月離開體育行業,奔向素質教育行業之時,體育投資行業衰敗跡象開始顯露。而朱三卻是在思考體育培訓應該向教育行業學習什麼的事宜,想解決“為什麼體育行業不如教育行業火熱的持久、體育培訓如何跨城市運營、如何做到標準化形成自身的壁壘”。
 
  從現在這個時點回頭看,對於體育行業的趨勢預判踩對了,2018年—2020年體育投資迅速降温,從2018年開始,市場上就很少有專門做體育投資的機構,一些大型機構放棄體育,轉向教育或者消費投資。2017年離開體育投資時,預判近幾年體育真正亮眼的賽道會是TO C端的體育培訓、成人健身及電子競技。這個預判是基於不考慮體育服裝裝備賽道以及TO G端的政府賽事賽道之外,真正的體育消費沒有崛起,體育消費人羣不足。體育僅僅只能作為“體育+”的附屬形式呈現。上述提到的亮眼的三個賽道,都是有“+教育、+消費”的屬性在內。從2017年開始,在經歷了2年的轉型陣痛以及疫情的打擊下,當時服務的東家終於扛不住打擊,草草收場,將上市公司大股東的控股權讓出,退出上市公司的運營。
 
  二、轉身教育
 
  2017年之後朱三進入某個幼教上市公司平台,彼時幼兒園資產及素質教育正受資本市場的熱捧、加上當時TMT投資內卷化嚴重、國家二胎的激勵、線上教育的概念一拍即合。數千億資金殺入教育市場。當時的新東家是A股的上市公司,也是由科技業方向轉型為教育公司,戰略則是由聚焦科技業改為科技及教育雙輪驅動,主要做素質教育及幼兒園的投資和併購。
 
  1、首先是幼兒園
 
  事實證明,太多的資本進入一個行業,再好的事情也會被做爛掉。果不其然,當大量的資本湧入幼兒園資產的時候,幼兒園孩子入園學費已經炒到6000元/月起步,甚至學費達到13000元/月的時候,家長都能接受。大量資本和上市公司把精力聚焦在收購幼兒園資產,作為基礎教育配套的幼兒園成為香餑餑的時候,國家開始關注了,這個行業也就快速進入它的尾聲。
 
  隨着2018年的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干意見》,要求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80%。幼兒園熱立馬受到了打壓。現在回想起來,在政策出台之前,有幸參與眾多的幼兒園園長及舉辦者的聚會,探討可能出台的政策是否合理,針對政策出台之前,中央已經放出的“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80%”的聲明,所有園長直呼不可能,對即將出台政策效果的疑慮以及對未來保持着過度樂觀的情緒在聚會中蔓延。
 
  誰曾想,政策出台時間僅僅3年,國家基本就改變了過往民辦園覆蓋率超過70%的現狀,完成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80%的目標。在這一波政策的打擊下,幼兒園資產方、以紅黃藍為代表的主營幼兒園業務的上市公司、教育投資人都深受打擊。幼兒園入園學費僅千餘元,與之前形成鮮明的反差。這説明一個道理,當國家下決心想做一件事的時候,一次警告,二次嚴重警告,你要是再不停,棒子就打下來了。
 
  2、開啟素質教育的征途
 
  隨着幼兒園的資產泡沫被擠破,高端幼兒園的多元化服務變為僅以託管為主要功能之時,兒童的教育需求開始向商場等素質教育機構外溢時,資本和上市公司的資金從幼兒園轉向以英語培訓及編程培訓為主的素質教育,以及以升學考分為主的K12板塊。
 
  這也是必然的結果,對於一線城市的家長而言,素質教育不能斷,只不過場地由幼兒園內轉向幼兒園外折騰一圈而已。加上國家一直鼓勵素質教育,一線城市家長有錢有閒,素質教育猶如火上澆油。K12方面,雖説北京號稱大學聯考最為容易,但是大學聯考競爭也是尤其激烈,幼升小、小升中、初升高都是卡人的關鍵點,對於大部分中層家庭來説,但凡有一絲可能。誰又能,誰又敢在其中某個環節不用盡全力,最後會考只有一半人能進高中的政策徹底引燃了資本和羣眾的燃點。從2019年開始的編程熱、英語熱、藝術熱、K12熱、高中熱又在市面上活躍,一直到2020年疫情,羣眾的惶恐也點燃了線上教育的熱潮。
 
  3、歸零重啟
 
  從2017到2021年,隨着中辦40號文下來,回眼望去,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種種一切,如夢幻泡影。幼兒園沒有笑到最後,K12也一樣,之後還剩素質教育和職業教育,大資本可以採取放棄策略,撤離教育戰場,可上市公司呢,只能進行艱難轉型。過去的K12以及幼兒園業務無以為繼,新的素質教育和職業教育賽道太過零散,無法承載上市公司動輒幾億元的投資體量以及50億元以上的市值。轉型職業教育,也缺少相應的資源以及經驗,最主要的是,還要面臨外部市值以及內部組織結構調整的陣痛。今天K12倒下去了,國家希望資金能夠湧入職業教育和素質教育,卻死死卡住孩子的時間,留給培訓機構發揮的空間已經不太多。接下來,大量的上市公司轉型進入職業教育和素質教育,只會加劇素質教育的競爭激烈性,接下來,難保素質教育不會受到政策的波及。
 
  職業教育方面,如果進入高中的學歷教育,收購高中學校還好,在港股還是有例可循。真正進入非學歷教育,先驅往往容易成為先烈。小馬過河尚且還有對岸,這是連岸在哪都不清晰的過河。
 
  2018年入行以來,對於教育過熱過於功利化的現狀,朱三一直持有着,教育是半公益的行業,不應該被資本挾持,做大做強本身而言就是偽命題。步子邁得太大容易扯到蛋,如果真的做到絕對標準化,教育也就僅僅是培訓了。基於教育的預先付款以及半剛需的角度而言,教育絕對是一個好生意,但卻不是一個好事業。目前“雙減”政策下來,教育市場短期陣痛肯定是要有的,大量的從業人員從教育行業中離開,企業面臨重新洗牌。經過調整之後,未來的前景肯定是光明,教育也會回到以學校為主,教培機構為輔的良性發展狀態。
 
  三、體育、教育和消費聯動
 
  在2018年教育行業最火熱的時候,參考體育行業的發展路徑,真正能做到“體育+”的企業才能持久生存,教育行業亦是如此。過去但凡討論教育項目的時候,無非是產品質量、教學師資、單店模型、學生渠道、管理標準化等若干因素,即使再放大想象力,也是在教育行業中的跨界和拓課,還是橫向或者縱向拓展。完全沒辦法做到行業跨界,比如教育如何和消費相結合,這種業態和模式討論的人較少。限於自身行業視野的侷限性,朱三也僅僅是考慮體育、教育和消費的聯動性。而且該命題也處於研究和分析中,繼承體育到教育的一躍,教育如何完成達到消費的一躍,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命題。
 
  目前體育、教育的聯動點在於兒童體育培訓板塊,體育培訓屬於素質教育5大板塊之一,目前的素質教育5大板塊,語言類尤其是英語已經退出市場,以編程和STEAM為主的科技類項目受到壓制,政策允許的也就是藝術培訓、體育培訓及營地户外遊學板塊。至少政策方面,兒童體育培訓是國家所支持和認可的方向,接下來也將面臨着激烈的競爭,大家可以做好準備。
 
  對於體育培訓機構而言,尤其是目前的年流水在7000萬以上的巨頭,一方面享受的上市公司招安的機會的同時,也面臨着行業小機構帶來的競爭壓力,這一波機會窗口期應該能持續2-3年,能否衝出重圍,完成和上市公司以及大資本的綁定,以及自身第二增長曲線的完成,形打造以培訓為主的生態型企業,在這2-3年至關重要。
 
  關於職業教育,不僅僅是職業考試培訓和職業技能培訓,一定是基於某個細分賽道進行上下游的深度佈局,培訓僅僅是一個切入口,最後一定會出現若干個以細分賽道龍頭作為基石的綜合型職業教育集團或者生態型企業。
 
  目前從事教育行業的從業人員,如果能真正做到反求諸己,保持教育的初心和熱情,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一定能在接下來的K12市場中,不論是020也好,私人工作室也罷,存在機構的形式並不會限制發揮自己的光彩。
 
  對於投資機構而言,尤其是行業中的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借用巴菲特的一句話“別人貪婪時我恐懼,別人恐懼時我貪婪”。投資本來就是逆週期形成,低谷抄入,高峯出售。不妨靜下心來,以戰略投資的視角,找到真正的認可和具有價值的企業,躬身入局,拉長價值的週期,相信一定能有合理的回報。
 
  烈火之下,方見真金。希望目前的教育夥伴,不論是上市公司還是教育企業,都能夠挺過這一關,迎來教育美好的明天。
 
  教育雙減政策心得2
 
   這兩天隨着“教育雙減”政策的出台,讓不少家長樂開了花。確實,面對如此“流氓”的校外培訓,確實該管一管了。這一次政策的實行首先在幾個城市試點,這才幾天,就已經是“滿城風雨”。
 
  政策到底能否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又或者是能否達到百姓心中預期的效果,我們還得拭目以待,在這之前,我從別的角度説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校內老師不好好教課。
 
   這個問題我比較有發言權,在國中的時候,我讀過公立和私立的兩所國中。七年級一年我非常的幸運,所有科目的老師都非常認真負責,對於我這種國小英語50多分的學生,經過一年的學習,成功踏入了90多分的行列,究其原因,班主任教英語的。
 
  而八年級重新分班的時候,噁心我的事發生了 。首先是班主任選班,他説:“我就要最差的班級,反正只要學生努努力,那成績就是上升,我就得受到誇獎,那考第一的學生,下次考第二就是退步”。結果就是什麼呢,分班的時候我班一個年部前五十沒有(一共十個班,平均一個班按理説應該有五個,但是我們第一名的排52)
 
  接下來的事情會像我這個班主任説的這樣發展嗎?
 
  當然不會。
 
  因為班級是最差的班,那些成績不好,且擾亂課堂紀律的學生都在我班,以至於開學一個月左右,課堂連1分鐘的安靜都達不到。那些成績不好還擾亂課堂紀律的學生,大都是家長拿錢擺平事,所以打架不會被開除。既然打架都不被開除,擾亂課堂紀律又算得了什麼呢?
 
  在這種情況下,老師想認真教學都做不到,只能被迫“我講我的,你嘮你的”。可是那些想認真學習的孩子能怎麼辦呢?不聽課,對不起自己,對不起父母。聽課,又完全沒辦法。找老師解決不了問題,因為老師也只是個打工的,面對那些有權錢家的孩子,沒法管,也管不了。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轉學了 ,因為我對這個班級失去了信心,對班主任和學校失去了信心,僅僅是因為我分了一個差班,就被剝奪了想學習的權利。在這之前,我假期提前補了課,特別喜歡學物理,以至於物理老師曾誇下海口:如果年部裏有能物理考滿分的,肯定得有你小子(指的我)一個。可惜,沒多久我就轉學了,老師替我吹的牛逼我也不可能實現了。
 
  更有意思的是,八年級時候的語文老師更可恨。上課不好好講,並且是主觀上的不好好講,所有的習題只對答案,從來不講。而且説:“想學語文閲讀的同學,假期到我家裏來學”。我當時在班裏是前幾名,但我是住校生,假期我是要回農村的,不具備去老師家裏補課的條件。語文老師這句話一説,我心都涼了,因為我最喜歡語文學科,可是我卻感覺到了疏遠。戲劇化的是,後來聽説這個語文老師生病了,所以那個假期就沒有補成。
 
  綜上,校內老師確實存在不好好教課的行為,你家孩子碰上了,大多數只能自認倒黴,或者促成了另一個現象,去補課機構。
 
  在培訓機構你花錢,你是大爺,這個老師看不順眼,換。講的不好,換。長得不好看,換!
 
  “雙減”我支持,但是這一類問題,怎麼解決,畢竟家長可不敢惹“學校老師”
 
  二:老師對我家孩子不重視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問家長一個問題,您在單位受領導重視嗎?或者您是單位的領導,您會重視哪些員工呢?
 
  以我現在所在地區學校為例,平均一個班級50人左右,年部30多個班級。
 
  再問一下家長,您的單位有沒有50人?
 
  答案已經出來了, 校內老師完全沒有精力,去照看好每一個孩子。最好的選擇就是多花心思在成績好的學生身上,如果你是老師 ,難道你不這樣做嗎?
 
  以班級50人為例,前二十值得去關注,後面的同學,自己不要強,自己不想好好學,老師是不會拽着你脖子讓你好好學習的,後面的學生只能成為各種反面的教材。在這種環境下,排名靠後的學生會陷入死循環。老師不管我,我也不是很想學,考的越不好,老師越不管,越不管,越不學。最後被氣死的是家長。
 
  也有年輕老師,抱着不拋棄不放棄的心態,認真對待每一個學生,可是學校要開會,上課前要備課,老師有考核,老師還要評級,最重要的是,老師那點工資,真是讓人硬不起來。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不是特別優秀,得不到老師的重視也是沒辦法的。
 
  這個時候,校外培訓趁機而入。鼓吹“一對一”,顧客就是上帝,你以為孩子真是奔着提高成績去的?
 
  到了補課班,所有人都和孩子打招呼,笑呵呵的説話,老師上課一對一,慢聲細語,滿是關心,孩子更享受這個過程!
 
  尤其是那些父母常年在外的,父母離婚的,不離婚天天吵架幹仗的,這幾類家庭的孩子特別喜歡來補課班,上完課也不走,就願意和年輕老師聊天,侃侃而談,有説有笑。這個時候你想一想,孩子是壞孩子嗎?成績不好的孩子就沒有快樂的資本嗎?
 
  學校壓制了孩子的天性。十幾歲的年紀哪個不是好奇心滿滿,對世界充滿了好奇與憧憬?上課不讓説話,沒問題。下課也不讓説話,走廊裏不讓説話,食堂不讓説話,就連好不容易能説説話嘮嘮嗑的體育課,動不動就被佔。孩子們憋的不得了,回家本來可以和父母聊聊,結果呢,上來就是學的咋樣,考的咋樣,面對這些問題孩子能願意與父母溝通嗎?
 
  乾脆,讓爹媽報個補課班,還能碰到同學,能嘮嗑,老師還都説自己愛聽的話,那幹嘛不去補課呢?
 
  所以,校外培訓瘋狂擴張其實都是學校和家庭給的機會,不全是所謂的“內卷”。
 
  歸根結底,傳統教育所帶來的問題沒有人試着去解決,而問題不單單只是簡單的成績問題。以至於家長錯誤的認為,只要成績好,啥都ok,這是何等的愚蠢。更愚蠢的是,只要成績不好,別的還能好了?
 
  三:到底是誰毀了孩子?
 
   先給答案:家長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補課班,都會經常聽見父母説這樣的話:“這孩子我管不了,麻煩老師多説説”。、
 
  我真想説一句髒話,來表達我此刻的心情。
 
  自己當爹媽的管不了自己的孩子,你指望誰能管呢?
 
  老師可沒有那個義務,所以這一類的孩子往往不但成績不好,還擾亂課堂紀律,和老師頂嘴。可是學校能怎麼辦呢?
 
  一個班級這樣的孩子越多,班級越差,長此以往,整個班級的風氣都是不好的。
 
  我所在的城市,大抵是這樣一個情況。父母都上班,孩子沒人管。父母一個人上班,生活就會過的比較拮据。所以大多數家長都是孩子很小的時候就給老人去管,自己夫妻倆忙着去賺錢,賺完了錢,發現孩子成績不行,就開始把辛苦賺的錢給補課班送去,還拜託別人,好好教育一下自己的孩子。可笑嗎?不,可悲。
 
  還有更可悲的。那就是爹媽已經很有錢,媽媽是全職,孩子的一切事媽媽都管。劃重點“一切事媽媽都管”
 
  把孩子管的死死的,不讓孩子有一點自己的思維。從吃到喝再到買衣服,完全不讓孩子有一點自己的想法。這種爹媽,簡直是惡魔 。別打着“我對你好 ”的旗幟,束縛孩子,更別説:“我是你媽,我還能害你啊”。簡直要了人命。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師,往往孩子在小的時候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很難在後續的學習中改變的。基本上國小開始不愛學習,國中也那樣。國小學習不讓父母操心的,以後也不會操心。一方面取決於孩子自身的成熟聽話程度,另一方面,就是家長對孩子觀念的培養。啟蒙教育沒開個好頭,我説難聽點,基本就是廢了。至少我是從來沒見過那種班級到第幾不學習的 孩子,一躍成為班級的佼佼者。
 
  生而不養,非雙親也,養而不教 ,雙親過也。
 
  國家政策的實行,一定是經過嚴謹的討論和縝密的思考的,它順應了時代的發展 。
 
  可是作為家長,你們可不能只是簡單的跟着樂,人云亦云,趨之若鶩。畢竟學習只是過程,國家的目的是選拔人才。少了課外培訓的途徑,你就只能寄希望於孩子懂事聽話學習好,可孩子們還希望自己一生下來就是個富二代呢,所以啊,跟孩子該操的心還得操,別逃避責任。
 
  孩子可從來沒嫌棄過家窮,因為孩子受到的教育不允許。所以你也該允許自己的孩子不那麼完美,所以你才會給孩子“投資”,但投資本是量力而行,可結果呢?
 
  卻是太多人自不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