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國中課文《最後一課》讀後感五篇範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6.61K
沒有再比讀書更廉價的娛樂,更持久的滿足了。讀書是最好的學習,追隨偉大人物的思想,是富有趣味的事情啊。那麼看了某些書籍後你有什麼感想呢?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國中課文《最後一課》讀後感五篇範文,歡迎大家的閲讀。
國中課文《最後一課》讀後感五篇範文

國中課文《最後一課》讀後感

我第一次讀你,並沒有感覺到什麼,就像在喝一瓶無味的礦泉水。我沒有特別在乎你,可能是因為我讀不懂你吧,可能是因為我沒有認真讀你。在柳老師強烈對你的讚美下,我再次讀了你。開始理解你的心情,理解你的煩惱,理解你的憂愁。

《最後一課》,很大白話的課題,無非就是上學的時候在學校上的最後一課唄。故事內容卻不是這樣。

小弗朗士因為覺得法語課沒意思,就出去玩了,途中看到一些美麗的景象還有普魯士兵在操練,心想着:趕緊去學校,要遲到了!他風一樣的跑去學校,但是他還是遲到了,本來他想着韓麥爾先生會責罵他,但是韓麥爾先生卻很温和的説:“快坐好,小弗朗士,我們開始上課了,不等你了。”加之早晨班裏同學們安靜的坐在位子上的景象與以往吵吵鬧鬧的景象大有不同,小弗朗士越來越詫異,他注意到韓麥爾先生的着裝與以往也是大有不同,最後他得知最後一課的意義,小弗朗士愈來愈自責,説:自己當時為何不好好學習法語呢。在一堂堂課程中,小弗朗士的愛國精神慢慢生長,同學們與鄉親們的愛國情懷,愈發愈讓韓麥爾先生不捨結束這最後一課。

愛國,一個作為國家的人民最基本的感情。隨着時代的變化,漢語已不被中國人喜愛,多數人追求英語,韓語等諸多外國語言。但是,你們身上的黃色皮膚,黑色頭髮,黑色的眼睛,是屬於誰的呢?

國中課文《最後一課》讀後感

普法戰爭暴發後,從白髮老人到年幼小童,都是那樣地愛國!這,使我感動。

我不盡想起了,在抗日戰爭時期的中國人民,也是如此,為了祖國,不惜一切代價。雖然地域不同,種族不同,時代不同,但是戰爭對人民的損害卻是一樣一樣一樣地!

可惡的侵略者,該死的戰爭狂,無恥的叛國賊,他們是對不起國家,對不起人民,對不親父母,更對不起自己的罪人!

我覺得母語對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文明的承傳載體。如果母語沒了,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將不復存在。因為一國人民語言彼此不通,就是一盤散沙。

那麼,外語與母語到底哪個重要呢?

如今這個社會,不學英語你就別想上高中大學,更別想找個好工作了。既然外語如此重要,學外語的人多就不奇怪了。現在連幼稚園都開設英語課了。English成了全球通用的“國際普通話”,其他語種已經受到嚴重威脅,面臨消失的危險……這是不能忽視的。

當法國阿爾薩斯被普魯士侵佔,最後一堂法語課便顯得格外重要。“他們該不會強迫這些鴿子也用德國話唱歌吧!”正道出了亡了國的法國國民心聲。

“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

國中課文《最後一課》讀後感

最近我讀了法國現實主義作家都德的作品《最後一課》。《最後一課》雖以普法戰爭為題材,卻不正面描寫戰爭,而是運用以小見大的藝術手法,選擇日常生活的一個場景——國小裏的一堂課,來表現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和人民悲痛的情感。

文章的最後一部分是全文的高潮,這部分運用了語言、動作和神態描寫,寫出了韓麥爾先生使出渾身力氣教完了最後一課。教室裏每個人都恨不得一口氣學完所有的法語,最後當韓麥爾先生用盡全身力量寫下“法蘭西萬歲”兩個大字時,這兩個字就不僅僅是寫在黑板上,而是刻在了每一個法國人的心中。

作者是在告訴我們,民族的語言文化可以把被分離的人民團結到一起來。我們剛學的《別了,語文課》也告訴我們,作者雖然離開了中國,但是祖國的語言文化仍然留在他的心中,並且會繼承下去。很多海外華人也教導子女繼續學習中文。我作為一箇中學生,有那麼好的老師教導,那麼好的學習條件,更應該學好母語,做一個真真正正的中國人。

國中課文《最後一課》讀後感

今天在課上老師讓我們默讀法國小説家都德的短篇小説《最後一課》,讀完這篇文章後,我被深深地震撼。

這篇文章向我們展示一個頑皮、不愛學習,也不知道什麼是國家命運、民族尊嚴的男孩形象——小弗郎士。通過上最後一節法語課,他認識到普魯士隊不僅佔領他的家鄉,還要剝奪他們學習本民族語言的權利,實行奴化教育,這使得小弗郎士在心靈上、精神上受到極大的震動。在最後一堂法語課上,小弗郎士有對自己的悔恨、有對侵略者的痛恨,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當韓麥爾先生翻開教材,開始講法語課時,小弗郎士對自己平時最討厭的語法,居然“全都懂”,覺得韓麥爾老師“講的似乎很容易、很容易”。

因為是最後一堂法語課,小弗郎士的心靈受到很大的震動,他面對的殘酷現實是他始料不及的,這突如其來的打擊,使得小弗郎士的思想一下子高度集中起來,他已經敏鋭地感覺到,他不但失去生養他的這塊再熟悉不過的土地,而且失去一個民族賴以共同生存下去的紐帶——本民族的語言。一種懊悔、憤恨、失落、茫然的複雜情緒,一股腦兒湧上他的心頭。面對如此不可抗拒的如此冷酷的現實,小弗郎士突然開始感覺到祖國的一切都是那麼美好,他悔恨自己沒有好好學習,愛國之心在此時此刻也表現的那麼強烈,他一下子成熟、懂事,過去討厭的東西一下子變得那麼可愛,他眼裏的一切都跟“祖國”兩個字緊緊地不可分開。這時的小弗郎士狠不得一下子把所有該學的祖國語言知識都學好。

讓我們以此為戒,好好學習自己的母語、好好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吧!

國中課文《最後一課》讀後感

在前幾天,老師發給我一本《兒童文學》,我看了一篇文章《最後一課》。裏面的人物——譚千秋,他的所作所為讓人感動的淚如雨下。這篇文章是近期發表的。文章的內容大概是講:在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省發生了舉世聞名的大地震。在四川省汶川縣僅一山之隔的漢旺鎮東汽中學成了一片廢墟。地震前,在東汽中學高二(1)班的教室還洋溢着同學們的歡聲笑語。直到上政治課時,可怕的地震就發生了,教政治的譚千秋老師反應最快。他快速的'帶領同學們往樓下跑。後來,他聽見後面的同學喊了一聲:“教室裏還有幾個同學……”他又義無反顧地返回教室。在教室裏,有四個學生因害怕而躲在課桌底下。譚老師用自己的身體死死護住課桌下的他們。不過,他的手被落下來的石頭砸成了肉泥。他還鼓勵着學生堅強活下去。最後,譚老師還是被水泥板砸死了。當那四個學生知道他們敬愛的譚老師死去消息,悲痛萬分。他們立誓要活着出去,把譚老師的故事告訴天下人!還要把老師教他們的最後一課是如何堅強,堅持與捨己為人的精神發揚光大!

讀了這篇文章,使我深深震撼。譚千秋為了救學生而犧牲了自己的寶貴生命。但是,在生活中,想譚老師這樣的人不多。甚至與譚老師相反——他們遇到困難就退縮,還會放棄生命去尋短,去自殺。我看過這樣一則報道:有一個婦女,因為她的孩子不見了,她着急過火,就從三樓跳下來而死。後來,她的孩子回來見到自己的媽媽竟然死了,他傷痛欲絕。如果那位母親不會過火地擔憂孩子,就不會發生悲劇了。但是,像譚千秋的人也有:我還記得小時候,爸爸曾經講過:在以前的人們挖煤礦,隨時可能發生大爆炸,生命時時刻刻都受的威脅。有一個煤礦小組在工作。突然之間發生了大火。人們都爭先恐後的湧向一個窄小的出口,大家都出不去。這時候,組長來了。他讓大家排好隊,一個跟一個出去。組長走在最後,被火燒死了……可見,這位組長的精神並不遜色於譚千秋啊!

所以,我們做人要捨己為人,並堅強的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