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學習袁隆平事蹟心得體會精選四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34W
 “一粒糧食可救一個國家,也可以絆倒一個國家。”為了讓更多的人遠離飢餓,他從未停下過腳步,耄耋之年仍撲在田間地頭,只為“把飯碗端在自己手裏”。今天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學習袁隆平事蹟心得體會精選四篇,供您參考查閲,謝謝!

學習袁隆平事蹟心得體會精選四篇

學習袁隆平事蹟心得體會

袁隆平院士的夫人鄧哲女士對電影《袁隆平》的觀感是“親切”、“温暖”,其實,這不僅僅是作為“劇中人”的鄧女士的感受,也是很多觀眾的強烈感受。這部影片不僅打破了觀眾頭腦中關於主旋律影片“高大全”和道德説教的定格模式,使人們得以認識、走近真實而偉大的農學家袁隆平,並且從中獲得親切、温暖的情感撫慰,這實屬不易。筆者認為,電影《袁隆平》取得這樣的成功,關鍵在於兩個方面:

強烈的抒情性——理想主義和人性美的讚歌

一部傳記電影,乃至一切電影,敍事總是最基本的手段。但是我們感到,電影《袁隆平》中,抒情性有壓倒敍事性之勢,敍事相對簡潔,只是成就了影片的骨架,而人物的塑造主要地藉助於抒情手段。在這一點上,本片幾乎與《廊橋遺夢》有異曲同工之妙(儘管後者是一部純粹的愛情倫理片)。整部影片洋溢着一種理想主義激情,迴盪着一股永恆的温情,燦射着人性的光輝。

袁隆平獻身雜交水稻事業,其觸發點是過“苦日子”慘景;其動力則是對“民以食為天”的深刻認識,是要讓老百姓吃上飯,甚至,能夠“在稻穗底下乘涼”的強烈擔當情懷;其支點則是對生物遺傳科學真理的洞察和把握。這些,是支撐着袁隆平在雜交水稻試驗中鍥而不捨、百折不回的理想和信念,雖然這種理想和信念沒有以口號和豪言壯語的形式來表現,然而觀眾卻可以感受到理想主義的旋律激盪始終。不僅僅是袁隆平,包括始終支持他的科研工作的成洪濤,他的妻子、學生、助手,南繁基地的農民,等等,他們的行為,也同樣閃射着這種理想主義激情。影片中有一個細節,袁隆平和學生董婕一起發現了一株野生雜交稻,董婕用她的織頭髮的紅絲帶纏在稻上作為標記。這株野生雜交稻的發現,可以説是袁隆平雜交水稻研究的歷史起點,而那如旗幟般飄揚的紅絲帶,既是愛情的見證,也是成功的象徵。此外,影片還通過技術處理,來進一步強化理想主義色彩,如大海、藍天、綠色或金黃的田野等宏闊背景,穿插於全片中的交響樂隊演奏和交響音樂等。值得一提的是,濃郁的理想主義色彩也曾是電視連續劇《恰同學少年》大獲成功的一個原因。

人性和人情之美也是本片的着力點和亮點。影片主人公對祖國和人民深深的愛,對水稻朋友般的親密感情,戀人的憂慮和痛別,夫妻之戀,父子之愛,師生之情,領導的長期關心支持,乃至對於弄虛作假的怒斥,對雜交水稻研究術語的多次形象闡述,無不處處張揚着人性和人情之美。片中不是沒有寫扭曲的人性,如劉老師、崔主任、紅衞兵們,他們曾經多次阻撓和破壞袁隆平的研究,對他取得的成就心懷嫉妒,對他免遭批判深感失落……這都是不可迴避的特定歷史背景下的真實人事。但影片的可貴之處在於,塑造這些對立面人物,不僅僅是為了反襯主人公的光輝高大,更是要呼喚人性的迴歸。事實上,他們最終也能服膺真理,和袁隆平把手握到了一起。而袁隆平對過往恩怨從不縈懷的寬廣胸懷,當然更是一支人性美的讚歌。

學習袁隆平事蹟心得體會

作為大科學家,袁隆平自然而然成了人們尤其是年輕人心中的偶像,每年都要收到許多來信。有一次,他收到寄自上海的一位雙目失明的小朋友的來信,信中除了表達對他的崇敬以外,還道出了這位小朋友對前途的迷茫和困惑。讀着小朋友真摯的來信,袁隆平深受感動,立即鋪開紙,拿起筆,動情地題寫道:

“……生活是完美的,我們這個世界是完美的,並且會越來越完美。你雖然看不見,但你的心能感受到,周圍的爺爺、伯伯、叔叔們都在關心你,幫忙你。你是一個有志氣有夢想的孩子,好好用功讀書,將來長大了,必須會有比別人更加光明的前途。不知你聽過大音樂家貝多芬的故事沒有,這位大作曲家雖然雙目失明,卻從小發奮圖強,在鋼琴的鍵盤裏創作了美妙的樂章,讓音樂伴隨着人類走向史詩般如痴如醉的境界,努力吧,孩子,你雖為盲童,但前途光明……”

看得出來,袁隆平回這封信是充滿着真切的情感的,對於一個素昧平生而來自遠方的信,袁隆平尚且能夠認真對待,並動之以情,情真意切地親筆回信,從中,我們不難讀懂這位科學家的心地是何等的善良,社會職責感是何等的強烈,情操和人格是何等的美麗。

學習袁隆平事蹟心得體會

袁隆平是值得尊重的科學家。他品德高尚、淡泊名利,生活簡樸,不論颳風下雨,天天工作在試驗田裏,一心只想着造福全體人民。

袁隆平是值得讓世界尊重的中國科學家。他首創的雜交水稻不僅為中國的糧食生產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而且也在亞洲、非洲的一些國家推廣了2500多萬畝,為世界糧食安全作出了卓越貢獻,獲得了聯合國有關組織和世界許多國家的讚譽。

袁隆平在這次世界種子大會上感動了全世界,並不是偶然的。袁隆平的責任、胸襟與貢獻,就象是一面鏡子,折射出一個公民、一個科學工作者閃光的精神品格。

很容易想像,有那麼大頭銜、那麼多榮譽的袁隆平,如果想在財富積累上更進一步,如果真正重視“身價幾何”,顯然不需要費多大週摺,做一些廣告、或者把他的獎金成立一個可以最大程度賺錢的公司什麼的,都是可行的辦法。

但袁隆平呢,已經“滿足於”自己每個月5000多元的工資,而且,儘管自己尚有一些“積蓄”,但他卻會穿15元一件的襯衫,100多塊的鞋子,260元的手錶……

對於如此節儉的“世界級科學家”、“科技明星”,不知道該有多少追求一夜暴富、為金錢不惜一切、對金錢揮霍無度的人們應該為此感到臉紅!

不僅如此,已經年近八旬的袁隆平老人還給日益功利的社會上了一課,那就是,到100歲他也還想在田裏,還想着解決更多的人的吃飯發展問題、為人類取得更大的研究成果。

那麼,無數相對於袁隆平老人年齡的“年輕人”,是否該以袁隆平老人為榜樣,為着更有意義的人生而不是隻考慮更“賺錢”的人生而努力向上、奮鬥不息呢?

學習袁隆平事蹟心得體會

“讓更多的人吃飽了飯”的袁隆平離開了,享年91歲。巨匠隕落,舉世哀慟。他的辭世,是中國和世界科學界的巨大損失,是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巨大損失。“國之脊樑”,必將被我們永遠銘記。

卓越貢獻改變世界。袁隆平是“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勛章”獲得者,是令人尊敬和愛戴的科學家。他是雜交水稻研究的開創者,是世界上第一個將水稻的雜交優勢成功地應用於生產的科學家,發明“三系法”秈型雜交水稻,成功研究出“兩系法”雜交水稻,創建了超級雜交稻技術體系。他幾十年來致力於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與推廣,為我國糧食安全、農業科學發展和世界糧食供給作出巨大貢獻。用一粒種子改變世界,解決全球百分之六十人口的吃飯問題,袁隆平的貢獻曠古爍今,“雜交水稻之父”名副其實。

治學態度影響深遠。袁隆平是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大學生,飽受困難挫折,閲盡人間滄桑。無論境遇如何,他的身上始終流淌着家國天下的熱血,青春年華揮灑在田間地頭,鬚眉皓然仍然孜孜不倦於攀爬超級雜交稻的巔峯。一路走來,袁隆平的科研不乏質疑、失敗、挫折,他始終保持埋頭苦幹、不畏艱苦的科研基本功,闖出一片新天地。他那句“哪有搞科學研究不失敗的呢”,一直鼓舞着無數科學家博弈科學的競場;他那句“做科研不要怕冷嘲熱諷,不要怕別人説你標新立異”,一直激勵着年輕學子勇闖創新的殿堂。

高尚情操受人敬仰。袁隆平的人生原則是淡泊名利、踏實做人。他無數次拒絕了來自國外的高薪聘請,因為他知道他和雜交水稻的根都在中國。功名之下不忘初心,他始終銘記投身科學研究的激情與夢想,始終銘記把雜交水稻不斷帶向更高境界的不渝追求。對待成就,他極富人情味,常懷感恩心,把雜交水稻的功勞歸功黨和人民。生活中,他既不追逐時尚的消費觀,也不把個人的財富看成是負擔,曾因為多看了幾眼豪車上新聞,卻依然選擇普通的車子下試驗田。“如果老想着享受,哪有心思搞科研呢?”這就是他對待生活的態度。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袁隆平的卓越人生,就像他最熱愛的種子一樣,深埋在後人心間,令人從中汲取力量,傳承使命。種子優良了,水稻才能根深葉茂,碩果累累。“禾下乘涼”和“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兩個夢依然任重道遠,但有“雜交水稻之父”的故事相伴,將激勵更多的人為科技興國而戰,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