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自來水廠實習心得3篇範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22W

  世界上安全的自來水消毒方法是臭氧消毒,不過這種方法的處理費用太昂貴,而且經過臭氧處理過的水,它的保留時間是有限的,至於能保留多長時間,還沒有一個確切的概念。所以只有少數的發達國家才使用這種處理方法。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自來水廠實習心得3篇範文的內容,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閲讀!

自來水廠實習心得3篇範文

自來水廠實習心得(1)

  一、實習目的

  通過對曲江水廠的參觀,聯繫已經學過的知識,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專業知識,擴大專業知識範圍。把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深入地接觸專業知識的實際運用。熟悉處理廠工藝流程、總體佈置及處理構築物的類型、構造特點、運行和維護。將書本理論和實際聯繫,進一步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

  二、水廠簡介

  曲江水廠是西安市黑河引水工程的主要組成部分,水源來自城市西安市西南郊的黑河,黑河大壩在周至縣,壩高110米,庫容2億立方米,原水輸水管渠長達89km。工程分兩期建設。一期工程水廠原水來自黑河,水源沒有調節功能,暴雨季節水質渾濁;二期工程黑河建庫,原水經水庫自然沉澱,水質常年變清。根據一、二期原水水質不同的特點,一期工程採用混凝、沉澱、過濾為主的水處理工藝,二期工程改用直接過濾的工藝,設計中有意將一期工程中的沉澱池尺寸與濾池相同,二期工程只需對一期作簡單的改造,就可滿足二期工藝要求,在不增加水廠佔地的前提下,使水廠規模由一期的60萬m3/d增加到二期的80萬m3/d,並將一、二期工程有機地結合起來,體現了新穎、創新的設計思路。

  當時為了解決西安市飲水問題,1987年開始籌建到1990年結束,佔地225畝,全廠有4個生產系列。現建成的一期工程水廠日供水能力60萬m3/d。曲江水廠經10年運行,平均處理水量為45萬m3/d,處理水量為60萬m3/d,進廠水濁度一般在100NTU以下,達20000NTU,處理水濁度一般保持在1——2NTU以下,細菌總數經常為零,大腸桿菌未能檢出,pH6、5——8、0,達到並超過國家與行業標準。總用地203畝,設計水處理成本0、06元/m3,實際單位水耗電8kWh/km3,總建築面積12840m2,綠化面積佔全廠面積40%。

  三、處理工藝流程

  3、1原水初步處理

  黑河大壩的水經過26公里的暗渠後以後,到達曲江水廠,兩條輸水管道進入水廠。裏邊有一個流量計井,原水取樣,取樣的流量和一些理化的指標。前加氯去除水中的藻類,從地下上翻,窗口流出來的水是回閘水。國家要求零排放指標,水廠的水處理工藝產生的泥水、排泥閥,還有自動反衝洗的污水都不要往外排,建立一個回用水車間,把污水收集在一起,然後把泥水分離,清夜回收,泥水釀成泥餅運出車間。經過一個液位計,他有兩根高位和低位液位計,用它來控制入水口的液位,如果液位達到一定的高度,在上游或廠外控制水量,不讓過多的水進入水廠,因為水廠要控制水量,每個生產系列處理的能力是有限的,不能過高。

  3、2混合區

  第一道工序是格柵間,格柵間的作用就是為了去除水中大的漂浮物(例如魚、樹葉等)。一個格柵間控制兩個系列的水,通過兩個管道進入兩個生產系列。旁邊的建築物是加藥間,通過計量泵的測量,來控制投放的藥量和比例,主要是混凝劑(鹼式氯化鋁貼)和助凝劑的量。通過計量泵打入管道上,整個過程都是計算機操控。加入藥的水經過機械攪拌混合池,將藥水充分、快速的混合。以利於混凝劑快速的水解、聚合、顆粒脱穩並有助於布朗運動進行異向絮凝。因此混合快速劇烈,通常在10——30s內完成至多不超過2min完成攪拌器採用漿葉攪拌,攪拌不能過於劇烈,否則會使整個水流與漿板共同旋轉,水流紊流不足,影響混合效果。

  3、3反應區

  反應區由兩部分組成,一是快速機械攪拌反應區,另一部分為慢速推流式反應區。預混凝的原水引入快速反應區底板中央,在該區設快速攪拌器,反應區主要依靠機械攪拌或水力攪拌促使顆粒碰撞凝聚,向絮凝階段,該區以機械攪拌為主。通過渦輪攪拌使聚合物和水充分混合並提供聚合電解質所需的能量更有利於反應的進行,同時通過濃縮污泥(主要來自污泥濃縮區)的外部在循環系統使混合反應池中懸浮絮狀物的濃度保持在狀態,以此來確保懸浮物的沉澱方式。的沉澱方式為成層沉澱。然後進入推流式反應池慢速推流式反應池的其作用通過慢速輸送水流,使混凝反應進行的更加完全,並使礬花顆粒不斷的增大,即可獲得高密度、均質的礬花,使得沉澱區速度加快。

  3、4斜管沉澱區

  由於礬花從預沉區進入澄清區速度緩慢,礬花不會破壞或產生漩渦,使得大量的礬花在該區沉澱。礬花在澄清池的下部彙集成污泥並濃縮,逆流式斜管將剩餘礬花沉澱。澄清水通過集水槽回收後進入V型濾池,運行情況表明澄清水濁度在10NTU左右(冬季一般在2個NTU左右)。經沉澱的礬花形成活性污泥具有相當的接觸絮凝活性,因此採用污泥循環系統使活性污泥進行充分利用,同時又可以增加低温低濁水的絮凝中心,提高處理效率。污泥層分兩層:上層排泥鬥上部為再循環污泥濃縮區,污泥在該區間停留時間為幾小時然後排入污泥鬥內,在特殊情況下,比如水負荷不同或水流速不同可調整再循環區高度,以便適應實際的運行情況。循環區污泥由污泥循環泵打出,循環至反應池入口處;下層產生大量濃縮污泥,污泥濃度一般大於20g/l,通過中心懸掛式刮泥機將沉積的泥刮入泥槽,由排泥泵抽至排污管網。綜上所述高密澄清池是即混合、反應和分離為一體的綜合性工藝構築物,各部分相互牽制,相互關聯,相互影響,對運行的參數,自動化控制方面要求非常高,必須經過運行積累相當的經驗和數據,才能達到最合理的運行效果。

  3、5V型濾池

  V型濾池底下是石英砂,水從下往上走,通過石英砂攔截水中剩餘的礬花。這種水位控制能夠對每一個細小的流量變化自動調節,實現濾池的等水頭過濾。V型濾池採用反衝洗,自動反衝洗分三個過程,首先水放下去沖洗,然後用氣把濾料補起來,在裏面通過震動清洗石頭,汽水同時進去。最後,用水衝起乾淨。整個濾層在深度方向粒徑比較均勻,不會發生水力分級各,整個濾層的含污能力強,過濾週期長,沖洗水量較小,自動化程度高,運行可靠。

  3、6清水庫

  進入水庫前,進行最後一項加藥就是後加氯。在本廠有兩處加藥點,一是濾前預氯化,二是氯後加氯消毒。經過後加氯的水進入水庫,曲江水廠的水庫長105米,寬45米,水庫的水低於1米,停止向外供水,要保證出現緊急狀況的儲備水(例如火災)。

  這就是曲江水廠的處理全部工藝流程。

  四、實習心得

  10月13號下午,我們長安大學07級城市規劃專業兩個班的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來到曲江水廠參觀實習。感謝這次老師給我們的實地學習機會,也感謝水廠的工作人員,一遍又一遍不嫌麻煩地給我們講解。這次實習是對我們所學理論知識的一次全面的檢驗,是一次將理論和實踐想結合的機會,通過這次實習我們對自己所學理論知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時對西安市水廠的處理工藝和供水現狀有了一定的瞭解。

  這次實習參觀是順着生產工藝流線走的,分別是混合區、反應區、斜管沉澱及污泥濃縮區、V型濾池。在老師的詳細講解和悉心指導下,我們瞭解了各個工段的設備、裝置流程和操控系統,初步瞭解了工廠各個工段的工藝指標,對工廠的管理制度也有了簡單的認識。瞭解化工生產的方法和工藝流程,弄清主要工藝參數確定的理論依據,瞭解生產中的技術革新措施,並注意新技術發展趨勢。像這樣的設計也是給我們學習工藝的同學的一種啟發:在以後的學習工作學習中更應該多思考,多想現有的技術還有什麼可以改進的地方,而不是被書本上的理論知識所束縛。雖然書本上的知識都是經典,但流程工藝是可以更新的。結合實際生產情況建設更高效、更經濟、更實用的工藝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總之,雖然實習的時間很短,但對我來説,收穫是很大的。我會更加珍惜我的學習機會,並且用實習的心得時時激勵自己!

自來水廠實習心得(2)

  20__年7月16日,經過簡單的面試,我和同學來到了羅莊自來水。羅莊自來水公司,主要經營居民飲用水的生產運輸。羅莊自來水公司是個重要的地方,它擔當起了全羅莊區所有人民用水需求的重任,是關係民生的重要部門。保證水質安全,以及充足的出水量是他們永遠不懈的追求。工人師傅們以其嚴謹負責的態度保證了我們的用手。向工人師傅們致敬。

  第一天去水廠,我們都很激動,終於能夠去實習了,這也算是我們走入社會的第一步。我們在水廠工人師傅老王的介紹下認識了整個工廠的工藝流程圖。其實,自來水的生產流程並不簡單,共分為四道生產工序,第一道生產工序--反應,其過程包括“原水--→混合槽--→網格反應池”。原水是指未經加工的自來水生產用水。第二道生產工序--沉澱,其過程包括“網格反應池--→斜管沉澱池”。經此處理後的水質變得近乎清澈如鏡。第三道生產工序--過濾,其過程包括“斜管沉澱池--→氣水反衝洗濾池--→清水池”。第四道工序--加壓供水,其過程包括“清水池--→二級泵房--→供水管網”。經消毒後的自來水貯存在清水池中,通過水廠二級泵房的水泵加壓之後,潔淨的自來水沿着供水管道,流入千家萬户。

  隨後,水廠工程師給我們詳細介紹了下中央控制室的操作流程,通過介紹,我們知道了水廠的工作原理以及自來水是怎麼從水源進來,如何淨化,最終又是如何輸送到用户管網的。水廠是通過重力來輸入和輸出自來水的,僅僅這一項每年就可以節約電費開始好幾十萬。在學校,理論的學習很多,而且是多方面的,幾乎是面面俱到。而在實際工作中,可能會遇到書本上沒學到的,又可能是書本上的知識一點都用不上的情況。或許工作中運用到的只是很簡單的問題,只要套公式似的就能完成一項任務。

  有時候我會埋怨,實際操作這麼簡單,但為什麼書本上的知識讓人學得這麼吃力呢?雖然大學生生活不像踏入社會,但是總算是社會的一個部分,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但是有時也要感謝老師孜孜不倦地教導,有些問題有了有課堂上地認真消化,有平時作業作補充,我比一部人具有更高的起點,有了更多的知識層面去應付各種工作上的問題,作為一名新世紀的大學生,應該懂得與社會上各方面的人交往,處理社會上所發生的各方面的事情,這就意味着大學生要注意到社會實踐,社會實踐必不可少。畢竟,3年之後,我已經不再是一名大學生,是社會中的一分子,要與社會交流,為社會做貢獻。只懂得紙上談兵是遠遠不及的,以後的人生旅途是漫長的,為了鍛鍊自己成為一名合格的、對社會有用的人才選擇了環境工程為專業的我,在這次實踐中自然比較關注這一環。雖然在實踐中只是負責比較簡單的部分,但能把自己在學校學到的知識真正運用出來也使我頗感興奮!

  在實習的這段時間內,我們在羅莊自來水公司水廠的中心控制室裏面幫忙記錄水質的數據,接收搶修、關於水質的來電,幫忙清洗濾池,做好水廠安全的監控工作,感受着工作的氛圍,這些都是在學校裏無法感受到的,而且很多時候,我不時要做一些工作以外的事情,有時要做一些清潔的工作,在學校裏也許有老師分配説今天做些什麼,明天做些什麼,但在這裏,不一定有人會告訴你這些,你必須自覺地去做,而且要儘自已的努力做到,一件工作的效率就會得到別人不同的評價。在學校,只有學習的氛圍,畢竟學校是學習的場所,每一個學生都在為取得更高的成績而努力。而這裏是工作的場所,每個人都會為了獲得更多的報酬而努力,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都存在着競爭,在競爭中就要不斷學習別人先進的地方,也要不斷學習別人怎樣做人,以提高自己的能力!記得老師曾經説過大學是一個小社會,但我總覺得校園裏總少不了那份純真,那份真誠,儘管是大學高校,學生還終歸保持着學生的身份。而走進自來水廠,接觸各種各樣的客户、同事、上司等等,關係複雜,但我得去面對我從未面對過的一切。

  在學校上課時都是老師在教授,學生聽講,理論部分佔主體,而我自己對專業知識也能掌握,本以為到了自來水公司水廠實踐應該能夠應付得來,但是在企業裏並沒想象中如此容易。平時在學校,數字錯了改一改就可以交上去了,但在水廠的中心控制室裏,數字絕對不可以出錯,因為水質是水廠的第一生命,水質不行,水廠就會被用水客户投訴。就因為這樣,企業會對每一個在廠的員工嚴格要求,每一個環節都不能出錯,這種要求在學校的課堂上是學不到的,在學校裏可能會解一道題,算出一個程式就行了,但這裏更需要的是與實際相結合,只有理論,沒有實際操作,只是在紙上談兵,是不可能在這個社會上立足的,所以一定要特別小心謹慎,而且一旦出錯並不是像在學校裏一樣老師打個紅叉,然後改過來就行了,在水廠裏出錯是要負上責任的,這關乎水廠的利益損失。很多在學校讀書的人都説寧願出去工作,不願在校讀書;而已在社會的人都寧願回校讀書。很快,三週的實習時間就過去了。在這三週的實習時間我學到了很多課本上不可能學到的知識。通過實習,我們對整個制水環節和工藝有了清楚的認識,當了解到羅莊水源非常貧乏,原水需要從其它地方引入的現實後,我們對節約用水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當了解到羅莊為了提升飲用水的安全水平所做的努力,當親眼看到原水隨着制水工藝,變得越來越清澈,特別是當我們親身品嚐了可以直接飲用、且有點清甜的水廠自來水後,對自家平日飲用的優質自來水也感到更加放心了。

  通過實習,我知道了學習的重點,增加了對本專業的感性認識,提高了自己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實習,增強了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彌補了課堂上的不足;通過實習,為後續專業課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為自己畢業後走上社會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礎;通過實習,培養了我吃苦耐勞的精神,更學到了如何與現場技術人員溝通的技巧。 我們這次實習內容相當豐富,增強了我的工程意識和創新意識,開闊了眼界,使自己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鍛鍊。

自來水廠實習心得(3)

  一實習目的:

  通過參觀瞭解水廠和電廠的基本設施和生產流程。建立專業知識的整體輪廓,使得以後學習專業課時能聯繫實際,理解更深入,學的也更紮實。

  二實習資料:

  週二我們參觀了太原市呼延水廠,週四參觀了國電太原第一熱電廠。第一站:呼延水廠

  太原市呼延水廠位於太原市北郊汾河西岸呼延村西南側,是"引黃入並"工程重點配套項目。是太原市第一個大型面水處理廠,也是全國少有大型面水處理廠之一。該廠以長距離輸送到汾河水庫黃河水為水源,採用機械混合、豎流式孔室絮凝、斜板沉澱、帶表衝虹吸過濾和氯氨消毒淨水工藝流程,並對濾池反衝洗廢水沉澱池排泥水進行了回收與處理。

  其生產流程為:

  1配水井

  配水井按近期規模80萬m3/d設計,共1座,分獨立2格,停留時間2min,採用自由式溢流堰配水。為使配水均勻,配水井設有穩流區;底部積泥採用小鬥並設池底閥排除。

  2混合池

  混合池每組按20萬m3/d規模設計,每座淨水車間內設兩組,停留時間2min。採用垂直軸機械攪拌混合,一組設2台攪拌機。

  3.絮凝池

  絮凝池採用豎流式孔室絮凝,每組按10萬m3/d規模設計,共8組,分設兩座淨水車間內,停留時間T=40min。絮凝池分格逐級放大;進口端流速0.5~0.7m/s,出口端流速0.10~0.15m/s;G=30~60s-1,GT=104~105。

  季節變化,原水水質差異較大,為使絮凝池能適應原水水質變化,特設閘板控制超越渠,使水流池內能以20min,30min,40min3種停留時間運行。為防止積泥,絮凝池底部佈置有穿孔排泥管,管道末端設置新型排泥角閥,所有排泥閥分為兩大組分別排隊依次排泥,排泥週期可原水水質變化狀況靈活設定。

  4.沉澱池

  沉澱池為側向流斜板沉澱池,每組按10萬m3/d規模設計,共8組,分設2座淨水車間內。

  沉澱池停留時間60min,水平流速16mm/s,斜板長度為1.2m,斜板傾角60°,板間間距100mm。

  每組沉澱池分配水區、穩流區、沉澱區和出水區。各區池寬相同,長度不同。配水區設有配水花牆,使水流沿寬度均分;穩流區設刮泥機2台;斜板沉澱區上部設懸掛式斜板,下部設4台直徑15m刮泥機;出水區分設18根集水支槽和1根總槽,水流經出水花牆進入集水支槽,再匯入總槽。所用刮泥機為中心傳動式,排泥方式為重力強制排泥。

  5.濾池

  濾池為帶表衝虹吸濾池,每組按20萬m3/d規模設計,共4組,每座淨水車間設2組。每組濾池分為8格,單格濾池面積為148.8m2。8格濾池採用雙排佈置,中間為集水渠、出水渠等,兩側為排水系統。

  濾池設計濾速7.5m/h,過濾水頭2.0m。

  進水採用虹吸管和溢流堰,反衝排水採用虹吸管、排水支槽和排水總槽。濾料採用雙層濾料:石英砂濾料,有效粒徑為0.6mm,厚度600mm;無煙煤濾料,有效粒徑1.2mm,厚度200mm。承託層粒徑2~20mm,厚度200mm。

  每格濾池內設有固定式表面沖洗系統,用噴嘴布水,每個噴嘴服務面積為0.32~0.36m2。表沖水由專用水泵供給,表沖水強度為2.5~3.0L/(m2·s),表衝時間為4min。

  6.回收水池

  每40萬m3/d規模設回收水池1座,分獨立2格,按1格濾池1次反衝洗排水量設計,接納濾池反衝洗排水,並回收至配水井。

  每格池子進水管上設手動蝶閥,池內設2台潛污泵,單台性能為Q=400m3/h,H=20m,N=45kW,並設水位計1台,輸出4~20mA信號控制水泵開停。

  7.清水池

  清水池調節容積按設計規模15%設計,近期分2座,每座容積為6.0萬m3。為方便運行,便於清洗,每座分獨立共壁兩格。

  清水池進水管為DN2000鋼管。因濾池與清水池之間留有深度處理場,且預留了3.0m水頭,避免出現清水池低水位時進水管空管,特清水池進水端設水封堰,堰頂高於進水管頂1.20m,以保證進水管處於常滿管狀態。

  8.加藥間

  加藥間按近期規模80萬m3/d一次設計,土建一次建成,設備分期安裝。混凝劑主要採用液態鹼式氯化鋁,投加量40mg/L(按液體商品用量計),投加藥劑濃度10%,貯量按30d用量計。採用固體精製硫酸鋁為備用混凝劑,投加量30mg/L(按固體商品用量計)投加藥劑濃度10%,貯量按15d用量計。

  藥劑配製設固體藥劑溶解池3個,每池有效容積11.5m3;藥劑稀釋池2個,每池有效容積23m3;混凝劑投配池3個,每池有效容積38m3;每池均設攪拌機1台,超聲波液位計和濃度計各1只。

  設3台混凝劑投加計量泵,2用1備,單台投加潛力3600L/h,工作壓力0.35MPa,投加量由原水流量、藥液濃度及SCM控制。

  9.加氯、加氨間

  加氯加氨間按近期規模80萬m3/d設計,土建一次建成,設備分期安裝。主要設計參數為:加氯量6.0mg/L,其中前(中)加氯量4.0mg/L,後加氯量2.0mg/L;加氨量0.5mg/L。加氯分前(中)加氯和後加氯兩個系統,前加氯和中加氯不同時進行,原水水質狀況二者只取其一。前加氯點沉澱池進水管,中加氯點濾池進水渠,後加氯點清水池進水管。加氨點也清水池進水管,後加氯點之後。

  加氯機室內設12台全自動真空加氯機,其中6台為前(中)加氯機,採用流量比例控制,4用2備,單台投加潛力40kg/h;另6台為後加氯機,採用複合環控制,4用2備,單台投加潛力20kg/h。設液氯蒸發器3台,2用1備,單台潛力150kg/h。氯庫內設2組工作氯瓶,1用1備,每組6個噸級氯瓶,每2~3d更換一次。

  加氨系統設6台全自動控制加氨機,4用2備,由後加氯投加量信號比例控制,單台投加潛力5.0kg/h。氨庫內設2組工作氨瓶,1用1備,每組6瓶半噸級氨瓶。

  第二站:國電太原第一熱電廠。

  第一次來到太原第一熱電廠,在進電廠電廠之前,廠內師傅向我們簡單介紹了一下電廠的基本歷史和入廠安全教育。

  國電太原第一熱電廠建立於1953年,屬"一.五"期間國家156項重點工程之一。五十年來,經過六期擴建,逐步發展成為擁有裝機容量127.5萬千瓦的現代化大型熱電聯產企業。至2003年底,為國家發電1020.53億千瓦時,供熱2.63億百萬千焦,負擔着太原市1000萬平方米,80萬居民的集中採暖供熱和部分工業熱負荷,為省城清潔生產和全省的經濟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電廠生產電能的流程如下:

  火力發電的基本生產過程是,燃料在鍋爐中燃燒,將其熱量釋放出來,傳給鍋爐中的水,從而產生高温高壓蒸汽;蒸汽透過汽輪機又將熱能轉化為旋轉動力,以驅動發電機輸出電能。

  像太原第一熱電廠這樣的大型燃煤的火電廠,一般採用煤粉爐,其生產過程是:將進廠的原煤經碎煤機破碎、磨煤機磨成煤粉,用熱風吹送,噴入鍋爐爐膛,透過煤粉燃燒生成的高温煙氣,首先加熱爐膛內的水冷壁管與過熱器管,然後經過煙道內的再熱器、省煤器和空氣預熱器而進入除水在鍋爐爐膛內生成飽和蒸汽,透過過熱器時,繼續被煙氣加熱而變為過熱蒸汽,經主蒸汽管送入汽輪機,並在汽輪機內膨脹作功後,進入凝汽器凝結成水。該凝結水經低壓回熱加熱器進入除氧器,再經給水泵、高壓加熱器送入鍋爐。從汽輪機某個中間級抽出一部分蒸汽,分別送入回熱加熱器和除氧器,供回熱給水和加熱除氧。為了補償蒸汽和水的損失,還須將經過化學處理的補充水加入除氧器,除氧器出來的水才能供給鍋爐使用。為使蒸汽在凝汽器內凝結成水,還務必不斷用循環水泵將冷卻水送入凝汽器中的冷凝管內進行熱交換,這就又構成一個冷卻水系統。冷卻水或直接來自江、河、湖泊並排放入江、河、湖泊,或在冷卻塔式噴水池中與大氣進行熱交換以重複使用。

  過熱蒸汽進入汽輪機以後,推動轉子轉動,帶動發電機旋轉發電,再透過一系列電氣設備及輸電線路送至用户。這就是一般的大中型凝汽式燃煤火電廠的生產過程。

  實習心得:

  短短兩天的實習,我們學到了很多東西,認識到了實際與理論的差別,更加深刻的體會到了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雖然目前我們所學的知識有限,對電廠師傅所講的有些東西還不是很瞭解,但這對我們以後的學習帶給了一個立體的思維,對我們以後專業課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忙。只有透過實踐才能瞭解我們所缺乏的知識,好在以後的學習中好好加強一下,真正的做到學以致用。雖然有點累,但對我們以後專業課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所以我十分感謝學校安排的這次實習,也十分感謝三位老師的辛苦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