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關於《巴黎聖母院》的讀後感實用範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65W

在復辟王朝的統治之下,當時的社會制度殘酷無道,作者在《巴黎聖母院》中借15世紀的法國社會反映了現實生活。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關於《巴黎聖母院》的讀後感實用範文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關於《巴黎聖母院》的讀後感實用範文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1

《巴黎聖母院》是一部體現浪漫主義的長篇小説,小説集中體現了了作者雨果“美醜對照”的原則。書中的人物和事件,源於現實但也被大大誇大和強化了。整個小説就是一幅幅絢麗而奇異的畫面,形成尖鋭的。難以置信的善與惡,美與醜的對比。河水永恆的嗚咽,清風無休止的歎息,悲劇曾留的記錄,在不經意中打開。

美麗善良的少女愛斯梅拉達;殘忍虛偽的聖母院副教主克洛德弗羅洛;外表醜陋,內心崇高的敲鐘人卡西莫多;一表人才,英俊瀟灑,但陰險狡詐虛偽粗野、淺薄卑劣,輕浮而又負心的弗比斯。互相對比,體現了浪漫主義的誇張和抒情特色:美就美得潔白無瑕,醜就醜的令人恐怖。

愛斯梅拉達是美與善的化身,她心靈美,外在美,卻遭受如此厄難。其實,美也需要堅持,需要勇氣,試想,有多少人能像愛斯梅拉達那樣始終保持純潔的心靈,能冒着危險去解救一個曾傷害過自己的人?她是聖潔的,不容許任何骯髒去玷污。她就是“美”!“這種高尚感情根據不同的條件而熾熱化,在你眼前使這種卑下的造物換了形狀,渺小變成偉大,畸形變成了美。”

另外兩個截然不同的形象——克洛德和卡西莫多也讓我震撼一番。克洛德表面上過着清苦禁慾的修行生活,而內心卻渴望淫樂,對世俗的享樂充滿妒羨。他自私,陰險,不擇手段。而卡西莫多,這個駝背,獨眼,又聾又跛的畸形人,從小受到世人的歧視與欺凌,在愛斯梅拉達那裏,他第一次體驗到人心的温暖,這個外表粗俗野蠻的怪人,從此將自己的全部生命和熱情寄託在愛斯梅拉達的身上,可以為她赴湯蹈火,可以為了她的幸福犧牲自己的一切。

弗比斯的可惡之處在於他只愛戀愛斯美拉達的美色,卻絲毫也不愛惜愛斯美拉達的生命。愛斯美拉達是以謀殺弗比斯的罪名被判處死刑的,可是弗比斯在接受治療中從醫院逃出來後,為了不使自己的醜行暴露,竟然不去指證真正的兇手,以解救愛斯美拉達的生命。生活中這樣的偽君子並不在少數,雖然他們平時很善於談情説愛,海誓山盟,甜言蜜語,天花亂墜,但一到關鍵時刻,愛情對他們來説便立刻變得一分不值,因為在這些人的心裏,從來就沒有懂得過什麼是真正的愛情。

根據平時分析小説的經驗,每一部小説後面其實都反映了當時的時代背景和作者的希望。

《巴黎聖母院》創作於1831年,當時法國剛剛爆發了“七月革命”,結束了波旁復辟王朝的封建統治。在復辟王朝統治下,法國宮廷和教會狼狽為奸,欺壓人民。當時的巴黎,宗教勢力邪惡黑暗,封建等制度十分殘酷,封建主義壓抑下的人性扭曲墮落。社會各階層,特別是下層人民,處於令人深切同情的境地。飽受壓迫的人民羣眾奮起反抗,與兩股勢力展開英勇的鬥爭,最終取得勝利。雨果感受到了封建統治的黑暗與殘忍,創作出《巴黎聖母院》,借15世紀的巴黎社會反映現實生活。

所以小説中的卡西莫多是法國底層人民的代表;而副主教—弗羅洛,封建教廷的代表,是真正的野獸;反叛者-愛斯梅拉達,則是法國革命者的代表。作者雨果通過這一個個鮮明的人物揭露了宗教的虛偽,宣告禁慾主義的破產,歌頌了下層勞動人民的善良、友愛、捨己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義思想。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2

在十九世紀羣星燦爛的法國文壇,維克多雨果可以説是最璀璨的一顆明星。而他的這部偉大的作品是他第一部引起轟動的浪漫派小説。

在閲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感受到了強烈的美醜對比。書中的人物和事件,即使源於現實生活,也被大大誇張和強化了,形成了尖鋭的,甚至是難以置信的善與惡,美與醜的對比。

《巴黎聖母院》的情節始終圍繞三個人展開:善良,美麗的少女愛斯梅拉達,殘忍虛偽的聖母院副主教克洛德弗羅洛和外表醜陋內心崇高的敲鐘人伽西莫多。

波希米亞少女愛斯梅拉達是巴黎流浪人的寵兒。她天真純潔,富有同情心,樂於助人。因為不忍心看到一個無辜者被處死,她接受詩人甘果瓦做自己名義上的丈夫,以保全他的性命;看見伽西莫多在烈日下受鞭刑,把水送到他脣邊。這樣善良的人卻被教會誣衊為“女巫”,“殺人犯”。作者將其內地與外在的美其名曰結合在一起,產生對教會及王權的強烈憤恨。

至於副主教克洛德表面上道貌岸然,過着清苦禁慾的修行生活,而內心卻渴求淫樂,對世俗的享受充滿妒羨,自私、陰險、不擇手段。

而伽西莫多這個駝背,獨眼、又聾又跛的畸形人,從小受到世人的歧視與欺凌,在愛斯梅拉達身上,第一次體現到人心的温暖,並願意為了她的幸福而犧牲自己的一切。

極端的美醜對照,絕對的崇高與邪惡的對立。

在書中,作者以極大的同情心描寫了巴黎最下層人民的生活,但他們卻有遠遠勝過那些所謂有教養、文明的世界裏的人的美德。小説中巴黎流浪人為救愛斯梅拉達,攻打聖母院的場面,悲壯、激烈、驚心動魄。融入了巴黎人民革命的精神,緊密與革命聯繫着。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3

翻開《巴黎聖母院》,總能給人一種迷茫的感覺,這本書將人性的虛偽,卑鄙,陰暗表現地淋漓盡致。但黑暗中總有一絲光明——人性的善良和奉獻,雖然很微弱,但也能指引人們前進。正是如此,才讓人有讀下去的信心。

作者雨果將善惡兩者寫到了極端,形成天壤之別的對比。這個方式讓人明白了善惡美醜不在乎表面。印象深刻的是那富麗堂皇的教堂,它是一件華麗的外衣,掩蓋了人性的醜惡,假借宗教來表現。宗教像是茫茫大霧,籠罩了人性美麗的一面。

在封建王朝中,官吏勾心鬥角,針對人民,與人民為敵,艾斯梅拉達因為這刀山火海般的冤獄而被迫害。在“奇蹟王朝”中,看似衣衫襤褸的貧民,流浪者,卻互相幫助,捨己為人。為救出艾斯梅達拉而攻佔聖母院。看似和善親切的克洛德,實際內心充滿嫉妒,陰狠,自私。而莫加西多更是如此,看似駝背,獨眼,但能捨己救人,從絞刑台上救下艾斯梅達拉。克洛德和加莫西多都同樣愛慕艾斯梅達拉,但都遭到拒絕,走向毀滅,但克洛德是毀滅他人成全自己,加莫西多是毀滅自己成全他人。這是多麼大的區別啊!

艾斯梅達拉在這個陰暗的時代,是最耀眼的光芒,擁有迷人的外表的她,內心也是清澈純潔。他對待山羊,救下落魄的詩人,想給劫持自己的加莫西多送水,對負心的弗里斯至死都保持愛情中,不難看出,她是個至善至美的人,正因為她的特立,才被這個世界所排斥,被辱為“女巫”“殺人犯”,被送上了絞刑架。

那段時間的法國,烏煙瘴氣,讓人窒息,人民希望有曙光照耀這裏,但不可能,這意味着要打敗“真善美”的上帝,矛盾體現了殘酷的事實,揭示了人性的悲哀。

掩卷,我依舊唏噓不已,鐘聲還似乎在我腦海中激盪……我要在這個殘酷的世界裏燃燒自己,發出熾熱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