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關於春節心得體會彙總3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48W

對於春節,現在不僅僅是一種期盼,更多的是回憶和思念,那麼你的心得體會都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春節心得體會彙總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參閲。

關於春節心得體會彙總3篇

關於春節心得體會1

眾所周知,春節是中華民族一年中最為醒目的“文化符號”。無論社會如何發展、時代怎麼進步,都不能忘記藴含其中的文化稟賦。寫福字、貼春聯、掛燈籠、猜謎語、舞龍舞獅等傳統文化底藴深厚、源遠流長,現代社會裏,除了要保護好、傳承好、弘揚好傳統的春節文化元素外,更應在繼承中創新,通過“互聯網+”等現代傳媒,增添更多的具有時代特徵、民族特色、區域特點的內容,以更好的創意讓老百姓尤其是青少年對傳統文化有更深的理解、認知、認同、尊重、敬畏,這對於弘揚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南通有着深厚的文化積澱,這幾年各類文化活動也是蓬勃開展。尤其在一些重大節日期間,政府部門更是從文化惠民的角度出發,組織豐富多彩的特色文化活動。這些好做法必須持之以恆地抓下來,並不斷打造升級版。一方面要堅持政府主導,持續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廣泛開展文化下鄉活動,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盡享“文化大餐”;另一方面要注重市場主力,動員社會力量,整合企業資源,搭建露天草根舞台,讓羣眾在自編自演中自娛自樂,在濃郁的文化薰陶中放鬆心情、愉悦身心。

要讓春節文化活動“叫好更叫座”,必須尊重市場運作的規律。這就要求我們進一步主動對接文化市場走勢和觀眾現實需求,並建立有效的評估和反饋機制,在“問題導向”中用豐富多彩的“文化年貨”感染人、鼓舞人、激勵人,更好地滿足老百姓多層次、多樣化、多方面的精神文化生活。

關於春節心得體會2

不過,“此心安處是吾鄉”,春節期間,“原年人”花式過年,也過出了“新年俗”“新年味兒”。如以往走家串户的線下拜年被網絡“雲拜年”等方式取代。可以説,特殊的20xx年新春,我們共同見證了一場年俗的大變遷。

其實,年俗一直就是流變不居的。從農耕時代到工業社會,再到如今的網絡時代,年俗的變遷一直在進行,並且隨着社會變化的加快而加速演變。曾幾何時,網購年貨、線上搶紅包等還被稱為“新年俗”,但如今這些早已經成為常態。而今年春節期間,雲團聚、短視頻拜年又成為新年俗。如某短視頻平台數據顯示,小年到初四,平台拜年視頻為1.3億個,同比增長11倍;此外,媒體報道稱,由於就地過年的流行,不少年貨快遞從“老家”反向流向城市。

春節,在中國人心中有着特別的分量,它的一個最重要的內涵就是團圓、團聚。但是,團圓的方式本身也在發生變化。比如,曾經它意味着年輕人從工作地回到老家與父母團圓,後來隨着城鎮化的推進,越來越多的父母“進城”和子女團圓。而在就地過年的倡議下,今年春節期間,不少人是在“雲端”和家人團聚。搶紅包、在線喝團圓酒、短視頻隔空拜年等等都讓團聚有了新的表現形式。

今年春節1億人原地過年成“原年人”,這首先當然是因為疫情防控的需要,但其也未嘗不是深嵌於社會進步的必然趨勢之中。如有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流動人口總數量自2014年達到峯值2.53億人後,已經連續5年呈下降趨勢。也就是説,越來越多的人本來就因為城鎮化、產業結構的升級等原因告別了“家”與工作地分離的狀況而選擇“就地過年”;此外,交通基礎設施的完善、互聯網服務的升級,也讓團聚可以更方便地進行,未必每個人都需要在春節這樣一個時刻“回家”,或者説依賴於線下的團聚。

事實上,年俗本身就是應時而變的產物,也是社會生活方式變遷的一個縮影。比如,今年春節的相關祝福視頻中,排第一位的主題就是健康,而不少地方也提倡團圓飯用公筷,這與我們正在經歷的疫情無疑有直接關係。而直播年夜飯、短視頻拜年等成為一項新年俗,也與我們業已習慣的互聯網生活,形成了一種呼應。在很大程度上來説,無論是短視頻拜年,還是搶紅包,都是我們的生活方式在春節期間的一種特別呈現,是一種水到渠成的結果。

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過年”“年味”“團聚”等的表現形式和內涵都在被重新定義。從通宵達旦地排隊購買火車票到高鐵、自駕的流行,從打電話到直接語音,從發短信到錄製短視頻,從網購年貨到家鄉郵寄“年貨”,我們都在不斷創造新年俗,也在適應新的年味。正是在這種傳承與創新不斷融合的過程中,春節歷久彌新,一代代人也以此積蓄前行的力量,來應對不斷變化的時代。

關於春節心得體會3

春節,是家庭團聚的節日。沒有哪個節日,能比春節更能激起人們回家的念頭。對家鄉和親人的渴慕與思念,潛藏着樸素而深刻的感恩之情。春節,早早地就把家鄉的聲音傳進了心底。只要有可能,回家過年是人們無需猶豫的事情。有錢沒錢,回家過年,是絕大多數人的選擇。這就有了億萬人流動的春運,有了氣勢磅礴、浩浩蕩蕩的回鄉大軍。每當過年,中國廣袤的土地上便分外忙碌。數不清的人流朝着不同的方向趕,目的地只有一個——故鄉。回家,最樸實最簡單的一個字眼,因春節的到來,而顯得尤其莊重而温暖,透出只有中國百姓才理解的温柔和熱烈。

豐富多彩的年俗,把屬於中國人的親情表達得無比熱烈。億萬人蔘與的春運背後,承載着遊子們回家心切的濃濃親情。古老的年俗,有的保持至今,活色生香。有的已不適應社會的發展,正在逐漸淡化。灑掃庭院,貼春聯、鬧花燈、看春晚、到祖廟祈福……這些瑣細而温馨的儀式,體現的是親情的温暖。大小不一的紅包,也只是對親情的點綴。

總體而言,如今人們過年的方式豐富了許多。可以選擇在家裏團聚,陪伴父母和老人,也可以選擇全家外出旅遊,一家人團團圓圓的春節基色,終歸還是沒有變。親情也在歡聚的氣氛中,得到了充分體現。習俗在變、人事在變,而承續千載的文化血脈沒有變,中華民族對家國夢想的祈願也沒有變。

親情是這個春節最為動人的風景。讓我們為湧動的親情點贊,為中華民族振奮的家國情懷而高興。春節承載着千百年積澱的厚重情結和家國之夢,已成為共同的民族情感,彌足珍貴,值得萬分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