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地理體會心得體會5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36W

寫好心得體會是便於抒發我們內心的感受的,為了在心中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記,我們需要認真寫好心得體會,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地理體會心得體會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地理體會心得體會5篇

地理體會心得體會篇1

今天,我參加了由xx中學組織的“改變課堂提問、營造學生全面參與氛圍”活動。通過這次活動,我觀摩了波航中學地理教師杜靜老師精心準備的《澳大利亞》這一節課。杜靜老師帶來了精心準備的課程設計和新穎的教學理念,讓我受益非淺。現將聽課活動及心得體會,彙報如下:

一、呈現情境,導入教學。

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卻不容忽視。課堂導入設計得巧妙,不僅能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望,而且還可以燃起學生智慧的火花,主動地去獲取知識。例如,杜靜老師講《澳大利亞》時,首先展示了一組有關澳大利亞的國徽、自然景觀的圖片,學生從情感上產生了濃厚的學習慾望,增強了學習興趣,效果很好。在課堂中充分利用導學案。使學生學得輕鬆、老師組織的到位。充分體現了“先學後教”的教學理念。在今後我們的課堂上應該少用“上節課我們講了”“這節課我們來學習”之類的語言導入,應儘量將課程的導入設計地巧妙一點,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從現實生活的經歷與體驗出發,使課堂教學緊密聯繫學生生活。

本次聽課活動中,杜靜老師在課堂教學上注重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和體驗出發,去理解知識,收到深入淺出的效果。她講解《澳大利亞》的豐富的旅遊資源和人文景觀時所選取的例子都是從現實生活中選取,一步步引導學生學習新知識,最後再來解決生活中的地理問題,使學生的學習與生活緊密聯繫起來。學生髮言熱烈,思考積極,參與學習的主動性明顯提高,學生的學習過程不再枯燥無味,課堂的效率自然也能提高。

三、以問題為起點的探究式學習方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本次聽課活動,杜靜老師在設計問題方面做得非常好。她注重問題設計地啟發性。例如杜靜老師提出這樣問題:為什麼《澳大利亞》的養殖業發達?既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也圍繞本節課主要內容逐步展開探究學習。這樣以問題為起點的學習方式,使學生變成了主體,由原來被動聽變成主動學習探究,學生主動去思考,主動在上課時討論,主動尋求答案,學生學習的興趣濃厚,積極性比較高,學習的效率也自然就高。

四、教師巧用多媒體,突出導學案實效性。

多媒體輔助地理教學,不但在教學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和質量。杜靜老師準備的導學案內容充實,增加了課堂的容量,提高了課堂效率。課件設計精巧,導學案設計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令人耳目一新。

今天,我從不同學科的實際課堂教學中體會到了新課程教學的意義所在,我既可以領略她的成功的妙處,又可吸取她的失誤的教訓。同時我也感到自己的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有許多問題有待於今後進一步完善。

地理體會心得體會篇2

?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實驗)》,以培養未來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為最基本的課程理念,為新時期高中地理教學提供了宏觀的規範,充分體現了素質教育的精神,以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為目標,構建了體現現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學發展、適應社會生產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課程。通過一學期的學習和具體實踐,下面談談我個人的認識。

1、高中地理課程體現基礎性、時代性和選擇性理念

高中地理課程標準提出“培養現代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設計具有時代性和基礎性的高中地理課程,提供未來公民必備的地理知識,增強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和生存能力。關注人口、資源、環境和區域發展等問題,以利於學生正確認識人地關係,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觀念,珍愛地球,善待環境”。“滿足學生不同的地理學習需要。建立富有多樣性、選擇性的高中地理課程,滿足學生探索自然奧祕、認識社會生活環境、掌握現代地理科學技術方法等不同學習需要”。

2、高中地理課程重視探究,注重對於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高中地理課程又提出“重視對地理問題的探究。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開展地理觀測、地理考察、地理實驗、地理調查和地理專題研究等實踐活動”。重視學生的探究活動,體現了這次課程總體改革的重要理念。而且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可以更好的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充分的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更好的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傳統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中心,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學生被動接受,頭腦幾乎成了知識倉庫,形成了“教師教課本,學生記課本,考試考課本”的教學,更多關注的是學生是否掌握了大綱要求的知識和技能,教學結果過分強調考試成績,忽視了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情感心理品質。新課程標準下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參與者,引導者。教師是以自身已有知識和經驗為基礎、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學習者,新課標要求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能力為主線,課堂上變教師講授為學生討論、合作學習,還學生學習的主動權。

高中地理課程標準中“重視對地理問題的探究”這一條基本理念,除了“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以外,還強調“開展地理觀測、地理考察、地理實驗、地理調查和地理專題研究等實踐活動”。這是因為,無論是開展野外觀察觀測、野外考察、社會調查等室外實習,或者是開展做實驗、製作學具等室內操作,都主要是讓學生自己觀察、操作、練習、驗證、搜尋、思索、判斷、分析。這樣既可提高地理學習對學生的吸引力,還能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更能在實踐過程中發現問題,進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潛能和創造力,有利於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

3、強調信息技術的在教學中的應用

高中地理課程標準理念“強調信息技術在地理學習中的應用。充分考慮信息技術對地理教學的影響,營造有利於學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識和能力的教學環境”。這次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之一是要突出時代性,地理課程要突出時代性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要關注現代信息技術對地理課程的影響,包括在地理課程內容選擇、地理教學方法運用和地理教學評價中,都要充分考慮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當今世界,信息技術飛速發展,地理信息技術對資源與環境可持續發展、經濟建設與社會進步的巨大作用日益顯著。從國家戰略的高度來講,基礎教育階段的地理信息技術素養教育也很緊迫。地理信息技術是地理科學發展的重要內容,加之其在社會生產、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和價值,將其納入高中階段的地理課程體系,意義重大。

4、注重學習過程評價和學習結果評價的結合

從學習評價的方向來看,“重視反映學生髮展狀況的過程性評價,實現評價目標多元化、評價手段多樣化、強調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反思性評價與鼓勵性評價相結合。”在新課程的教學理念下,只有實現了評價體系的多元化、多樣化、多種評價方式綜合的情況下才能對學生的學習做到完整的、全面的、客觀的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不斷積累和提升的過程,所以對學生的階段性成長、發展有了一個全面認識才能更好的促進學生的持續發展和全面進步。

新課程的評價淡化原有的甄別和選拔功能,關注學生、教師、學校和課程發展中的需要,突出評價的激勵與控制功能,激發學生、教師、學校和課程的內在發展動力,促進其不斷進步,實現自身價值;重視知識以外的綜合素質的發展,尤其是創新、探究、合作與實踐等能力的發展,以適應人才發展多樣化的要求;關注被評價者之間的差異性和發展的不同需求,促進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發展的獨特性,將量化評價與質性評價方法相結合,將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相結合,適應綜合評價的需要,豐富評價與考試的方法,如成長記錄袋、學習日記、情景測驗、行為觀察和開放性考試等,追求科學性、實效性和可操作性;從單向轉為多向,增強評價主體間的互動,強調被評價者成為評價主體中的一員,建立學生、教師、家長、管理者、社區和專家等共同參與、交互作用的評價制度,以多渠道的反饋信息促進被評價者的發展。

5、《課程標準》要求教師的教學模式要實現本質上的改變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轉變思想,更新教育觀念,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教師要走出演講者的角色,成為全體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激勵者、引導者、協調者和合作者,教師恰當的時候給予學生恰當的引導與幫助,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主動探求來獲取知識,發展能力。採取自主式、討論式、探究式學習方法,為課堂教學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

地理體會心得體會篇3

走上頂崗實習的工作崗位已經快半年了,日子在忙忙碌碌中轉瞬即逝,低頭走路,抬頭看天,點點滴滴竟然發現自己收穫頗豐。“水嘗無華,相蕩乃生漣漪;石本無火,相擊而發靈光”,思想的漣漪因實踐、因閲讀、因交流、因反思而被激盪起來,思維的火花發出了靈光,在這裏結合我教學的實踐拾撿幾顆觸動我心靈的珍珠,回首為師之路的苦楚。

俗話説“萬事開頭難”,踏上講台不久的今天,我對這句話更加確信無疑,親身體驗讓我明白了“為師開頭難”。

難處之一在於不瞭解學生的心態。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心態,如今的國中生已經遠不同於幾年前的我們。物質的發展成為了學生心智成熟的催化劑,在平日的談話中我已經真切的感覺到他們身上有着與年齡不符的成熟,同時其中也不乏青春期孩子的幼稚,兩種矛盾的心態交織在一起,導致了他們有時很懂事,讓老師很高興;有時又有些叛逆,讓老師頭疼。這讓我有時措手不及,不知對他們如何是好。

難處之二在於不熟悉教學語言。國中的地理知識比較淺顯,但由於學生接觸這一學科時間短,對於一些簡單知識很可能不易理解。講過幾節課後我發現有時不能很好的將語言組織成為學生易於接受由遵循學生思維過程的“教學語言”。講題的節奏同樣不容易掌握,快節奏就擔心學生思路跟不上,慢下來又怕學生產生厭煩心理。

難處之三在於不能抓住課堂上學生興趣所在。正因如此在課堂上對於如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調動學生積極性存在一些問題。諸如習題課上出現過的學生打盹,舉手回答問題的學生寥寥無幾等現象,都暴露出了我在這方面的不足,給我壓力的同時也讓我知道了進步的方向。

作為實習老師,這些難題成為了我成長路上的“攔路虎”,同時還有一些層出不窮的小難題成為“絆腳石”。但就在我不斷跨過“絆腳石”,擊敗“攔路虎”的過程中,我收穫了很多,感悟了很多,成長了很多。為師開頭難,我要做的是迎難而上,勇攀高峯!願我在最後一段的實習道路上不畏艱難險阻,保持一份快樂的心情,繼續揚帆遠航。

地理體會心得體會篇4

研究性學習與常規教學的差異研究性學習,是一種通過研究某些課題來學習某些知識,生成某方面能力,提高某方面素質的一種教學活動之所以將其定為教學行為,而不是學習行為,是因為研究性學習是由教師組織指導,為達到一定教學目的的活動而不是學生自發的,隨意的自學。它首先由教師給定一個範圍,由學生自選課題,面對該課題,中存在的各種問題,通過收集信息,源程序取相關知識,並運用這些知識對信息進行分析處理,得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最終形成研究成果。

因此,研究性學習與常規教學有着許多根本性差異:首先,常規教學是以大綱為依據,以教材內容為主要學習對象,教學活動均受大綱和教材的制約,其教學活動是以接受教材提供的知識為主要學習目的;注重知識及信息的積累,講究知識體系和學習的系統性,其接觸面相對較窄。而研究性學習則受研究對象的牽引,根據課題中出現的種種問題汲取相關知識,注重知識的實用性(而不注重其系統性);注重學會如何獲取知識,如何收集信息。其次,常規教學活動中學生相對被動,其教學模式多為教師示範在前,講解在先,學生模仿、識記隨後,考試和學習直接的主要的壓力或動力,教學活動的直接目的是通過考試或在考試中得到好成績。而研究性學習活動中學生的主動性相對較強,由於課題是學生自選的,面對研究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學生能夠根據問題情景收集相關信息,尋求解決問題的知識。因

此,十分有利於為解決問題而尋求知識的學習心理定勢的形成。研究性學習是學生自選課題,通過討論交流深化課題研究,最終以論文答辯的形式來彙報研究成果,檢測學習活動的成效。因此,十分有利於培養學生獨立學習能力、收集信息與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寫作能力和應對答辯能力;有利於培養學生主動進取意識和合作交流的團隊精神;還有利於擴大學生對社會的認識,使社會對能力的要求、素質的要求,真正成為學生自我完善的動力。

如何引導學生進入研究性學習由於研究性學習與傳統的常規教學是不同的兩種教學模式,因此,對於一向習慣於被動學習的學生來説,進行研究性學習,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擺脱傳統的學習習慣獨立學習。

要做到這一點,可以從學生的興趣入手,讓學生在教師給定的學科範圍內選擇真正感興趣的課題,教師可以對學生的課題選擇提供參考意見——或提示、或暗示,但最重要的是要讓學生自主選定課題。因為,這意味着學生自主意志的生成,自主學習活動的開始。

課題選定後,學生往往不知如何着手進行研究性學習這時就需要教師為學生提供幫助,指導學生弄清課題中存在哪些問題,這些問題可運用哪些知識進行分析,並提出解決方案;如果已學到的知識尚不足以解決這些問題,又該從何處獲得所需知識。同時,還要求學生運用書本知識提出改變不利局面的措施和方案。

研究性學習的初始階段肯定會遇到因學生獨立學習能力缺乏而帶來的困難,有的學生不會主動閲讀教材,更多的學生在閲讀中存在着理解障礙。因此,一個很重要工作就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要求學生閲讀教材、列出提綱,並標出自己認為有實際應用價值的部分,劃出尚不理解的部分,然後將有實際應用價值的部分和尚不理解的部分,在小組和班上進行交流和研討。前者,要論述自己認為有實際應用價值的理由,尤其提介結合自己假想的經營對象,或其他實例進行論述,這樣既可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還可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後者,則力求通過研討,先由學生相互解答一部分疑難之處,再由教師解答其餘疑難,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理解能力、培養其獨立自主學習習慣的目的。在此期間,教師應注意指導學生積極觀察商店、商場的經營現象。用實際現象、實際問題,來形成知識需求,形成主動尋求知識的動力。

研究性學習的動態性和開放性

研究性學習是動態的、開放的,這種特點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對象是不斷髮展變化的,市場環境不斷變化,經營手段不斷變化,高品的種類、質量、人格也不斷變化,服務方式、促銷手段、廣告宣傳等都在不斷變化。

(2)已學到的知識在不斷增長。由於認識的深入,對於同一個分析對象的觀察分析和研究,也在不斷地發展變化之中,其中的關鍵在

於,能否誘導學生形成主動尋求知識的動力。

(3)提高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口頭表達能力、邏輯思辨能力等。它還需要一種良好的競爭環境,來激發學生的進取意識,提高研究性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積極迎接挑戰的一種心態。

因此,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時,還應注意做好組織工作,創造良好的氛圍。可以以兩張課桌為單位,每四人為一組,即便於課堂上組織討論交流,又能確保分工合作的效率(人太多,個人的發言機會、工作量就減少,且易於出現濫竽現象;人太少,信息交流量太少,不能形成研討氛圍)。各階段的任務均由四人組分工合作來完成,各項競賽評比,也以此為單位。對每階段各小組的研究學習表現狀況要進行評比,形成競爭機制,並以此作為形成考試成績的依據。可以考慮小組選拔晉級方式等來進行。

如何指導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對此

①要讓學生了解哪些信息是相關的信息。

②應該指導學生如何收集信息。一要使學生了解哪些信息渠道,通常應含有現場調查、圖書館、書店、網絡等。二要激發學生收集信息的積極性。可以進行現場指導(包括現場調查、圖書選擇、網絡搜索等)和信息交流評比,先小組交流,再推薦出最有價值的信息在班級交流。信息處理的關鍵在於要指導學生學會對信息的判斷,哪些有用,哪些暫時沒用今後可能有用,哪些不大可能有用;

學會信息儲存,如筆記、剪輯、電腦儲存;學會對信息的整理歸類。更重要的是要學習積極運用信息,只會收集不會合理運用,則信息只是無意義的符號,學生的積極性也將大大受挫。

此外,在指導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往往存在着許多無法預見的問題,如無法預料學生在彙報課題時會提出什麼樣的觀點、什麼樣的信息材料;無法預料其他會對他們提出什麼問題;更無法預知他們會作何答辯。這就要求指導老師除預先熟悉該組研究課題以外,能在課堂上對各種分至杳來的觀點、信息、問題以及各種意想不到的情境做出儘可能恰當的調整和反應。這是指導研究性學習的一項重要的基本功,它要求指導老師無論出現什麼問題、什麼情境,都能積極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對各種信息、問題進行分析、比較、衡量;引導他們不斷研究課題,並把每一組課題研究中個人行為衍化成全班學生均能普遍得益的收穫。

從這個角度看,衡量研究性學習的指導是否成功,一個重要標準在於,通過教師的指導,學生是否時時都有了更深入的研究目標。

地理體會心得體會篇5

3.26至4.30我參加了國家實施的“國培計劃(20xx)——國中地理骨幹教師遠程培訓”。 本次培訓是一種嶄新的學習方式——網絡培訓,這解決了因空間、時間帶來一些問題,我們可以自由選擇合適的時間在工作之餘參加學習。這種學習方式我很感興趣,也非常願意參加,所以希望以後能多組織這樣培訓。通過這短短不到四十天的學習,我既有觀念上的轉變,也有理論上的提高;既有知識上的積澱,也有教學技能的提高。我收穫的不僅僅有知識,更有精神上的收穫與充實。每一位專家們精彩的講演,都洗刷着我倦怠的心靈,他們結合自己豐富的地理教學經驗,將相關的理論知識深入淺出地闡述講解,使我學到了很多新的教學理念和研究問題的方法,受益匪淺。在這次培訓中,我還結識了我們福建五班的學員——一批一線優秀教師。通過和他們面對面的交流,我從他們身上更看到了教師們無私奉獻和敬業的精神。我從他們身上找到了自身的差距,他們紮實的教學基本功,勤奮好學的精神,高超的信息技術水平讓我這非地理專業的人深感欽佩。通過這次學習和實踐,使我教學基礎理論得到了提升,更新了教育的理念,更使我深深的感受到我們要不斷的學習,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

這次培訓首先讓我感覺到我們這個地理專業的培訓很人性化,因為輔導員建立了班級羣,把學員應知應懂的都放在了羣共享裏,並不厭其煩的指導新進入羣的學員如何操作,回答學員提出的任何問題,為有如此真誠熱心的輔導老師而驕傲和自豪!

培訓期間,我嚴格按照輔導教師的要求,認真學習每一個模塊的知識,從教學目標到課程講稿,到視頻課程,再到資料鏈接等,認真完成每一個模塊上的作業和討論題目,積極參與網上論壇的討論,自己發表新話題和回覆老師們提出的問題,參與熱情非常高漲,學習勁頭之高,超過以前任何一次培訓。特別是討論部分,以往面對面的交流大家都不願發言,即使討論也是流於形式。而這次採用論壇的方式,讓老師們可以暢所欲言地交流教學工作中的一些問題困惑。很多問題得到大家積極響應,討論非常熱烈,老師們説得很實在,讓我從中學到很多東西。

通過這次培訓我還進一步明確了自己的奮鬥目標,學無止境,不斷地充實自己,尋找、享受當一名農村教師的幸福感。懂得了科學的教育教學方法。這次聆聽專家的講座,領略專家們科學的教育理論和先進的教學方法,耳目一新,百聽不厭,使我從根本上轉變了教育觀念,使我懂得了備一堂課教師不僅要備課程、備設計,還要備學生、備情境、備自己。上好一堂課,評價一堂課,不僅要看教師的教,更重要的是要看學生的學,看學生的活動,活動是否積極主動、有序,是否團結協作,是否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看學生的教學反饋,是否效果良好。還要做好教學反思,只有做好教學反思,才能促進專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