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教研與培訓心得體會8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6.08K

還是有很多人為了寫不出心得體會而感到發愁,會寫詳細的心得體會説明你的表達能力是值得讚賞的,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教研與培訓心得體會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教研與培訓心得體會8篇

教研與培訓心得體會篇1

從20xx年2月22日-2月24日,在xxxx修學校我有幸參加了教研員、學科組長培訓學習,通過此次培訓,我收穫頗多。xxxx老師關於有效開展校本教研的實踐與思考中説到學校要成長為一個科研型的學校,那麼老師就要成為科研型的教師。通過此次培訓,讓我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收穫很豐厚,真正瞭解教研員的工作方向、工作方法、工作職責,同時感到教研員的責任重大。以下兩點是我在學習中的最大收穫:

一、反思自己,提高認識

通過xx老師的講解,讓我明確了校本教研的方式與流程。聽了包頭市教研員王榮和內蒙古電教館劉彥澤等專家的講座,不禁反思起自己的工作。我們除了缺少專家自身的優勢和理論研究者的扶持外,實踐經驗不該缺乏,我們本身是一線的教師,都深入課堂,平時聽的課也不少,只是把握不準方向,使我們的問題改進並不大。反思自己在平時的教研活動中,稀裏糊塗,只是就事論事,沒有上升到一定的理論高度,沒有一個具體的活動流程和有效的活動方式,所以教師參加活動的積極性不高,每次的活動效果也可想而知。通過學習讓我跳出來看自己的所為,由於我們自身的欠缺和條件限制,致使我們的眼界狹窄,看問題沒有深度。在平時的工作中我們忽略了好多關鍵性的東西,對一些教學現象、教學行為所引發的結果,分析不透,甚至不會分析。我們不僅僅缺乏嚴謹務實的學術態度、理論聯繫實踐的認知、科學可行的操作方法,我們更缺少的是做業務的心境。所以在盡頭的教研活動中應多注意以上問題,爭取有大地突破。

二、找準切入點,開展教研活動

有培訓就有學習,有學習就會與收穫,構建有效教研,才能提升教學質量。我們要結合自己學校的實際,從五個環節來進行教研活動:

1、明確教研活動的目標;

2、找準教研活動的切入點;

3、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4、精心設記教研活動內容,滿足教師的實際需求;

5、讓教師帶着問題、困惑來,明明白白的回去。在每次的教研活動後,要認真反思,正如專家所講“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寫三年反思就一定能成為名師。”教研員要用自己的智慧去完成每次的教研活動。我們應該既要做一個與時俱進的教研員,更要做一個求真務實的教研員。

通過這次培訓,讓我深知自己的綜合素質離一個合格的教研員還有很大的差距,還要系統的掌握學科知識,還要掌握教研的總體趨勢、學科的發展趨勢。因為只有瞭解前沿的態勢,瞭解所在區域教研狀況,知己知彼,才能準確的為自身工作定位,把握好研究方向。

今後的工作中我將對所學知識認真進行消化吸收,使之成為自己工作的財富,把本次培訓中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指導好自己的工作,並以這次學習為新的起點,自己增強學習意識,不斷更新知識結構,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與工作能力。

教研與培訓心得體會篇2

教研組是教師羣體進行校本教學研究的基本單元,校本教研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正在成為教育行政部門、學校領導和廣大教師的共識。但是,在一些老師的觀念中,始終有個錯誤的想法,教學是教學,教研是教研,出現了教而不研,研而不教的學科教學與學科研究相分離的現象。如何使校本教研活動能夠真正有效地開展起來,促進教師教學效率的進一步提高,這些都是我們在教學教研過程中值得探討的重要問題。

一、校本教研的一些做法

校本教研圍繞着活動的實效性展開,形式上一改以往集體備課中面面俱到為各個擊破。具體做法為:各個備課組根據每學期的教學內容及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確定活動的重點,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並且能在深度上有所突破。主要是在抓常規的情況下,着重建立、並逐步完善了以集體備課體系為主要載體的校本研訓活動。

二、有效校本教研的建議。

1、教研活動不在乎形式多樣,主要在於是否有效。傳統的聽課和評課,如果組長多動點腦筋,調動組員的積極參與性,那一定會很有成效的。集體備課也一樣,要翻新,不落俗套。

2、應從調動老師的積極性着手,讓老師在活動中暢所欲言,而不是幾個老師發言,完成任務。同伴交流,團結互助很重要,這就要求教研組長能根據自校的實際情況,制定合適的校本教研內容,引發老師的思考,解決本校的實際問題。

3、校本教研的主題選擇不能依靠教研組長一個人,而要充分發揮草根的力量,根據實際教學中的疑難問題來確定比較合適的研究小課題,並且討論制訂比較完善的研究方案,在實施中不斷小結、跟進、再嘗試,再研究,讓真實的小課題不斷地滾動,逐漸接近要研究的比較大的疑難問題。

4、作為校本教研我們確實應該着眼小處,通過有目的、有計劃地發現小問題、解決小問題的途徑來提升教研活動的效率,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提高學科教學質量。

三、總結

校本教研開展得好不好會直接影響一所學校的教學質量。從我們觀察到的現象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校本教研開展得好的教研組其教學能力整體很強,教師之間的教學水平差異不大,即使是剛畢業的新老師也能顯示出較好的綜合實力。而且,活動中教師們能暢所欲言,不同的觀點在這裏不斷碰撞產生出智慧的火花。

教研與培訓心得體會篇3

為提高我區中國小教導主任、國中教研組長的教學變革研究力和課程改革執行力,全面推進我區“學為中心”的教學變革,進一步深化課程改革。12月2日,鹿城區第一批中國小深化課程改革試點校教導主任、區首期國中教研組長研修班學員,在區教師培訓和科研中心的領導和導師帶領下,啟程前往嘉興市南湖區和平湖區,進行為期3天的新課程改革專題培訓。

【課堂觀摩有新意】

與以往的統一行程、統一內容的培訓不同,本次培訓根據參訓人員的學段不同,分為中學組和國小組。而中學組的第一站培訓地點——南湖區南湖國際實驗學校也貼心的為不同學科的老師,準備了語、數、英、科四堂觀摩課,供老師自選。這與本輪新課程改革中的“自主選擇”竟也不謀而合,體現出培訓安排者的巧思。

【學校報告有心意】

本次培訓,中學教師供參觀了三所學校。南湖區南湖國際實驗中學的高文榮校長作校方經驗交流《深化教學改革與課程改革介紹與交流》;南湖區南湖國際實驗學校馮霞老師作題為《學校“全科閲讀”教改與課程建設》學校特色課程建設的經驗介紹;平湖市乍浦天妃國小的校長王中平作為浙江省第一批新一輪課程改革實踐者,作《學校課程改革經驗介紹》。每所學校的校長或代表教師,都誠意拳拳,把學校最新最好最突出的課改情況傾囊而出,並認真的解答老師們的當堂困惑和現實疑難。真正做到“授之於魚”。

【專家講座有深意】

本次培訓的專家講座也頗具重量級,一位是嘉興市南湖區教研室的朱德江主任。他從本次的浙江省“深化義務教育課程改革”為引,作《區域教改專題講座:基於學習力發展的學與教方式變革》的講座。向學員們揭示本輪課改的五大任務、六大策略、主要疑難以及具體實踐成果。

另一位更是親自參與本次課程改革省級文件撰寫和修改的嘉興教育學院的張建芳主任,他以《深化義務教育課程改革背景下:學校課程建設與選課走班》為題,向學員們闡述了浙江省深化義務教育課程改革的三個緯度,暨課程改革、教學改革、評價改革,以及三者之間的聯繫。並且,張主任還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學員們解釋了新課程改革理念下的教育藍圖,介紹了現今階段中國小開展課程改革的切實可行的若干個方案。

兩場專家講座,深入淺出,引經據典。使學員們從更好的教育層面領會到新課程改革的深刻含義和深遠影響。

【校園考察有創意】

除了聽課和講座之外,校園考察也是本次培訓的一大亮點。中學主要參觀的兩所學校,在校園環境規劃和佈置上,無論是南湖區南湖國際實驗學校的“讀書廊”、“石文化”、“成長樹”;還是平湖市乍浦天妃國小的“陶藝節”、“文化走廊”、“校史牆”,兩個學校都各具特色,充滿了學校教育者愛心和創意。令學員們流連忘返,讚歎不已。

通過本次培訓,學員們滿揣着對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和方法,即將在自己的學校進行一系列有關於新課程改革的團隊交流、課堂教學、班級管理、個人研修,並將這些實踐轉化為自己對此次課程改革的思想理念,推進個人成長,促進學校課堂教學改革,為鹿城教育繼續做出貢獻。

教研與培訓心得體會篇4

刻研組是一個和諧的大家庭,組長就成為了大家的管理者。教研組長開展有效的教研活動能夠幫助教師提高專業素質,增強教師的課程實踐能力。那麼身為一名年輕的教研組長,該如何管理好這個大家庭、使教師快樂地成長?是我要學習的方向!

在現場刻研活動中,老師們的研討氛圍積極熱情。我是第二組大家庭中的一位成員,但是在這樣一個教研的前期,在教研組長的引領下,我們一起對教研主題進行定位,組長沈老師耐心地傾聽着大家的有效信息,最終找到共鳴。把教研主題定位在“集體學習活動中教師提問的有效性”。通過觀摩集體教學活動《誰先吃好呢?》圍繞教研重點進行研究,提高教師有效的提問能力。在教研活動中,我們成員老師們圍繞重點提問的有效性,大膽地説出了自己的觀點。在研討過程中,大家集思廣益,針對活動中的不適宜的提問也進行了相應的調整。也較好地完成了本次教研任務。

在今天的教研活動中,我感到了集體的智慧對於有效開展教研活動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一位有實力、有經驗的管理者會讓教研活動更精彩、更有效!她是黃賢老師,看到了黃老師輕鬆的教研氛圍,聰明的她用打分的形式引起大家的注意力。在教研過程中,組長黃老師,思路清晰,小酷有針對性,給老師們奠定了充實的理論依據。整個教研活動目標明確、重難點把握明顯,這與她紮實的專業功底是分不開的。

刻師的專業化成長需要在實踐中鍛煉出來,我會把在培訓中學到的、看到的,運用到我的教研活動中,在學習與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地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程老師的教研點評也給自己指明瞭方向,相信今後的教研活動會是新的開始!

教研與培訓心得體會篇5

一年一度的全省中學教研員培訓研修開始了,記得去年是在xxxx市的xxxx渡假村培訓,今年改在xxxx市電教館培訓,培訓學習之餘順便也可逛一逛xxxx市的夜市,感受一下xxxx市的夜生活。

本次培訓的時間是從20xx年9月13日到15日,日程安排得滿滿的,時間非常緊,本次培訓是從上海華東師範大學請來的兩位教授、博士生導師——崔允漷、胡惠閔老師和省教育研究培訓院的陳夫義院長、龍官吾副院長,專家們分別做了《xxx等精彩報告,報告以課堂教學中不同的案例為切入點,緊緊圍繞着課程標準、課堂教學的熱點話題以及近幾年的會考試題展開,既有高深的理論,也有豐富的自身的實踐經歷,講解深入淺出,語言幽默,使我聽以後感受很深。

通過聽了專家和院領導們的報告後,感覺耳目一新,對多年來日復一日的重複機械教研行為頓有所悟,對如何扮演好教研員這一角色有了全新的認識,我覺得教研工作應實實在在,我認為教研員應努力學習專業知識,提高自己的品位。

崔允漷教授談起新課程對教研室、教研員,對學校、教師提出的新要求,教研室應該是地區課程發展中心,教研員是專業的指導者,兼具五個角色:政策的執行者、課程設計者、發展服務者、專業指導者和質量促進者。講座中,崔教授重點分析瞭如何備課的三個問題。首先引導大家討論什麼是教學。在大家各抒已見後,他指出,教學是引起、維持、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為;教學有三種形態:呈示行為、對話行為和指導行為。第二個問題是怎樣教得更有效。對有效教學問題,崔教授認為學生得到什麼是有效教學的唯一證據,要從教學準備、教學實施和教學評價等方面思考。第三個問題是怎樣教得更好,更有意思。唯一的途徑就是研究,他説研究應該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提出教學研究的三種途徑: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專業引領。崔教授還提到,教師要有課程觀,要從課程看教學,將目標、內容、實施、評價一致性思考,要準備一學期的教學計劃,這是解決新課改“兩張皮”現象的關鍵;胡教授談到要做到有效教學,使學生在學習方面學得愉快,考試考得滿意。

從某種意義上説,教研員應成為教師的教師,這是對它比較科學的定位。教研員與教師相比,其優勢主要表現在接受外來信息的機遇多一些,學習、研究的時間也多一些等等。如果我們不能充分利用這些得天獨厚的條件,整日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其優勢很快就會蕩然無存,這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情。我們應該有這個危機感、緊迫感。不學習就是不知不覺,毫無疑問,課程改革成敗的關鍵在於人們觀念的轉變。如果教研員和一線教師死抱着傳統的教育觀念不放,以一種被動應付的心態對待新課程改革,即使是一流的課程標準、一流的教材,實施起來也會事倍功半,甚至還會南轅北轍,這決不是危言聳聽。轉變教育觀念的根本途徑就是要學習,學習,再學習。首先,教研員必須積極參加通識性培訓,逐步加深和了解這次課程改革的國際國內背景、指導思想、內容目標和實施方法等的認識和理解,增強參與意識。在此基礎上,抓緊對本學科課程標準的鑽研和研究。必須將理論學習貫穿課程改革的始終。同時,教研員還要閲讀古今中外教育名家經典學説,豐富自己的文化底藴。因為教育改革是一個漸進的歷史過程。它既是對傳統教育積弊的革命,又是對人類優秀文化遺產的繼承和發展,不瞭解昨天的中國和當今的世界,就會使自己一直處於混沌之中,難於自覺地、有效地參與課程改革。學習的目的在於應用,通過這次學習,我認為每個人都要對自身的思想方法和思維方式進行深入的剖析,對自身的工作內容和工作方式進行深刻的反思,以先進的理念、全新的視角來研究教育教學的實際問題,提升教研工作的品位和質量。

我認為一名稱職的教研員,要善於理論聯繫實際,能有效溝通上下左右,具有較強的交往和組織能力,同時要樹立一座所謂的“橋樑”既教育理論與教學實踐的橋樑,教育機關與基層學校的橋樑。我以為這是對教研員形象的精確概括。稱職的教研員,是一位有使命感的教育改革者,敢於發現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並且鋭意革新,想方設法使教學雙方獲得滿意。

確有少數教研員因為久疏講台,沒有牢固的專業知識和理論知識,指導教學缺乏良策,加之調研又不得力,所以失去了教研員的威信,但我認為,不僅因為教研員是橋樑,更因為教研員是特殊的教師,雖然不是一線教師,但經常進入課堂聽課,是教育教學的旁觀者,也是親歷者,雖然不像大學教授那樣自成體系,但經常學習並且運用理論,進行聽課後的評課、指導,教研活動中的講座,所以教研員既是教學的指導者,又是研究者。我認為稱職的教研員,既是一顆鋪路石,又要有一雙慧眼,永遠對教師滿懷熱情,給有潛力的年輕教師以無私的幫助、指導和奉獻。

總之,我認為要想當一名稱職的教研員,除了要學好自己的專業知識及高深的`理論知識外,平時還要博攬羣書,關注生活,收集資料。

教研與培訓心得體會篇6

有幸參與了德州市教科院組織的教研員線上培訓學習,聽取了王月芬博士和王鼎教授的報告,受益匪淺,兩位專家分別就“單元作業設計”和“測評與命題策略”兩大問題做了深入淺出地解讀。報告既有宏觀上的深刻闡述,又有微觀上的鮮活事例;既架天線,更接地氣。

“雙減”之下,相關文件要求撲面而來,一時間讓我有些茫然而不知所措,通過學習,我認識到了“雙減”的用意所在,也對於如何去做好今後的工作,有了新的理解。

現將個人所得總結如下:

一、“減”為誰?誰來“加”?

“減”為誰?王月芬博士將“雙減”的大背景做了細緻地講述,從國內現狀到國際發展,將文件中的關鍵信息,逐一做了更為深刻地解讀,“雙減文件”“五項管理”“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pisa測試數據”,提醒了我們,國家對於此項工作的力度之大,決心之大,問題之嚴峻。

必須要“減”,教育工作者要有嚴肅、清醒的認識,不只是任務,更是“大任”!因為關乎孩子的健康成長,關乎民族的未來。

對於教師來説,要全面來理解,“減”不是不要質量,而更需要深入思考的是: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確保學習效果?如何讓“學生學習更好迴歸校園”?也就是説,在做好“減”的同時,更要做好“加”。“加”,是指向教師的,是亟待研究解決的問題。

二、“減”什麼?“加”什麼?

(一)“減”什麼?

減的是無效、低效的作業;減的是教師偏頗的教學理念“刷題提高成績”“灌輸知識”“越俎代庖”“目中無人”;減的是粗放的管理方法,不問來路,只要結果;減的是功利之心。

(二)“加”什麼?

1、加一點“課程意識”

何謂課程意識?即從學生的成長着眼,不侷限於課堂教學內容,唯一的出發點是有利於學生的健康成長,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是教育發展新形勢下教師應持有的一種教育觀念。變教學意識為課程意識,教師的教育觀念要轉變。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勢下,教師要有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和遵從學生長遠發展的教育觀念,摒棄急功近利的教育思想,不要“一葉障目,不見泰山”,要用課程意識取代教學意識,使教學從知識本位、學科本位向發展本位轉變。

作家畢淑敏站在高山之巔思考生命的意義:我從哪裏來?我要到哪裏去?作為新時代的教師,也需要登上課程的山巔,問自己:我問什麼而教?我應該教給學生什麼?我可以用什麼方式去教?

2、加一點目標意識

即清楚要去哪裏?教育要有目標,課堂教學要有目標,教學評價更要有目標。以作業設計為例,預習作業學生自主完成什麼要求?課堂作業解決哪些問題?家庭作業獨立完成哪些任務?

3、加一點研究意識

教師不拘於照本宣科,加一點研究意識,捕捉教育教學中的小問題,結合理論和實踐去探索解決的方法,從而形成新的教育教學方法。這樣,教育教學才會常教常新,有“源頭活水”的滋潤,消除職業的倦怠,教師也獲得專業化成長。

4、加一點精細化意識

“細節決定成敗”,如王月芬博士提到的作業系統問題。作業批改不只是打對錯,看符號,更需要幫孩子找問題,指出問題,幫助解決。既而統計分析,講評輔導。回看我們的日常教學,止於打對錯的有多少?能夠統計分析,講評輔導的有幾人?

再有,培養學生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不讓孩子輕易地上網搜答案,看似一個小細節,但是卻含有大道理。而我們日常要求卻沒有做到細化。教師只看寫完了嗎?寫全了嗎?不允許學生空着,不問來路,掩耳盜鈴。

當然,還有王博士提到的作業差異、作業難度、作業目標、作業類型、作業內容、作業管理等環節的細化。都是我們需要進一步去研究的問題。

三、因地制宜,紮實工作

結合我縣的實際情況,基於之前的教研工作,我們可以繼續深入開展更豐富的活動。

1。開展學科作業設計培訓與研究

結合市教科院的精神,開展有效的培訓、研究活動。

立足課標、教材、學情,用作業設計倒逼有效備課,提高課堂效率,確保教學質量,達到減負增效的目標。

2。培養教師命題能力

命題能力是教師必備的一項基本功。經過暑期市級培訓,我縣也組織了學科命題比賽活動,今後要利用好活動結果,持續開展全員教師命題培訓活動,用命題來反觀教學,提高教學效果。

學習,是促進個人提高的捷徑;總結,是為了更好地前行。順應教育新形勢,做好加減法。

以上是我的一點淺顯認識,懇請大家批評指正。

教研與培訓心得體會篇7

20xx年4月25日——27日,我有幸參加了衞輝市首次中國小教研組長培訓。在這次培訓中,聽了豐玉萍老師的講座《關於“走上教師專業發展的高速路----怎樣有效備課》,候舒霞老師的講座《心之力》,張薇張主任的講座。下面是我聽了老師們講座的自我反思

(一)讓學習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本次培訓學習,讓我充分領略到專家與名師那份獨特的魅力——廣博的知識積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藴。 這些專家與名師都有一個共同的嗜好——讀書,他們充滿智慧和靈氣的課堂正是得益於他們讀書。這次培訓讓我覺得自身知識的貧乏。知之而改之,今後我努力的方向就是每天要讀書,在讀書的過程中,學會思考,在思考中進步。“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在信息化時代,只有堅持不斷的學習,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而不致於落伍。

(二)讓反思成為一種習慣。教師尤其是一線教師,重要的工作陣地就是課堂。但教師不能只是課堂教學的機械執行者,而必須是課堂實踐的自覺反思者。各位老師的講座,讓我深深感受到,有效的數學課堂要以人為本、迴歸生活、注重發展,儘量創設生活化的的課堂情境,把抽象的數學知識化為具體的、摸得着的、看得見的、可操作的數學。所以在教學中要注意從學生的數學現實出發,引領學生不斷經歷艱辛的自主探索學習過程,讓學生親歷數學的“再發現”“再創造”過程,不僅僅讓學生學會知識,更主要讓學生感受如何學習,實現數學課程促進學生全面、可持續、和諧發展的特點。其實平時教學我也會萌發許多的想法,閃現許多的靈感,但是事後總是沒有把這種思維的火花及時地記錄下來,成為自己的一種教育資源。這幾天集中學習讓我靜下心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發現了很多誤區,也總結了很多的經驗。所以不斷總結、及時反思這種優秀行為應成為一種堅持的習慣。

教研與培訓心得體會篇8

大學畢業後,周圍的人慢慢的都找到了心儀的工作,然而我還是毫無目標,突發奇想之下,我想到了老師,於是我打算去成為一名老師,我選擇了一所離我家不是很遠的學校,成為那家學校的一名老師。

在成為一名正式的老師之前,我需要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培訓,這次的培訓讓我學到了很多的東西,這份工作遠遠沒有我想象中的輕鬆。國小的課程是屬於比較輕鬆的,難就難在孩子們的管理上,他們不清楚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需要老師一點一點的去帶領他們,這對我自己也是個很大的挑戰。經過這次的培訓,我對於我所教的課程,也有了一個清晰的認知,有了一套系統性的方法。在上課的時候,很多學生的積極性不強,幾乎沒什麼人舉手回答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請教了不少的老師,他們給了我很多的幫助,告訴我了一些技巧和方法,對於我一而再再而三的提問沒有絲毫的不耐煩,在這一方面,我真的十分感謝他們。

這次的培訓讓我對未來的教師路信心十足,但是我知道自己還有很多的不足,需要在之後的教學中一點一點的改進。我還遇上了幾個很難的問題,一個班上的學生,學習成績的差距居然如此之大,學生與學生之間出現了嚴重的分層現象,有的人分數很高,有的人分數則很低。面對這種情況我們的教學就變得有些難以抉擇,因為我們無法顧全雙方,把教學重心放在學習好的學生上時,就必然會忽略那些學習成績差的人身上,把教學重心放在學習成績差的人身上,就必然會拖慢那些好學生的腳步。這個問題我問過不少的老師,但始終沒有得到一個令人滿意的答案。

作為一名教師,除了授課之外,我們還要以身作則,給那些學生們樹立一個好的榜樣。國小生一般是不會有着明確的目標的,他們的一言一行很容易受到其他人的影響,甚至會不自覺的模仿他人,尤其是老師,如果不小心從別人身上學到了一些壞習慣,這可能會對他之後的人生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老師必須時刻注意着自己的一言一行。

這次的培訓已經正式結束了,但這只是一個開端,我需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在今後的日子裏,我會繼續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