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紅星照耀中國》讀後感範文三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58W

我們讀《紅星照耀中國》這本書時,一定會從書中收穫不少,收穫很是令大家很是開心吧!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紅星照耀中國》讀後感範文三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的參閲。

《紅星照耀中國》讀後感範文三篇

《紅星照耀中國》讀後感範文一

“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到底。”輕輕合上書,嘴裏卻依然“咀嚼”着這鏗鏘有力的話語······

閲完《紅星照耀中國》這本經典著作,我的心靈是震撼的,堅定的,沉重的,更是自豪的!

紅軍·勇士

有一種無所畏懼的勇士,叫紅軍;有一種堅不可摧的堡壘,叫紅軍;有一種所向披靡的力量,叫紅軍——《紅星照耀中國》很好地詮釋了這一點!它,讓世人知道,紅軍是永不言敗的,他們的信念是無法動搖的!

在這本書裏,每一個章節,每一段故事,每一次描寫,無不將紅軍所擁有的優點,所展示的面貌,所藴含的力量表現得淋漓盡致,給讀者心靈以強烈的震撼。

從作者剛來到中國,到進入紅區,與紅軍領導人交談,再到最後的感慨,都十分具體真實,紀實性很強,簡單的敍事中穿插了各種政治術語,時而妙趣橫生,時而嚴謹認真,從兩方面突出了紅軍具備而其他人所不具備的特點——堅韌不拔,英勇無畏。

細節·感悟

細細品味這本書後,印象最深的還屬那段——長征。

那他到底有多麼震撼?還記得作者在此章節的最後,用一個再好不過的詞來形容長征——觸目驚心!是啊,長征的數據觸目驚心,長征的經歷觸目驚心,就連長征的每一時每一刻都是那樣觸目驚心!

渡大渡河,過大草地,翻大雪山······哪一段故事不觸目驚心?哪一個細節不觸目驚心?然而,紅軍戰士們卻毫不畏懼,從不放棄,萬眾一心,在這段佈滿荊棘的道路上殺出一條血路來!一次次的絕地逢生,一次次的轉危為安,只因他們是無所畏懼的勇士,堅不可摧的堡壘,所向披靡的力量!

傳奇·致敬

歷史的腳步,在這裏駐足;革命的航船,從這裏起航。

往事隨着時光漸漸淡去,而紅軍卻永遠被歷史銘記。

《紅星照耀中國》,它以不一樣的口吻,不一樣的角度去向人們敍説這段傳奇的故事,讓這段傳奇在歷史的長河裏閃耀,永不熄滅;它也告訴世人:紅星,不僅僅照耀中華大地,也照耀整個世界,照耀這個世界上的所有人民,讓全世界感受到紅軍的力量,乃至中國的力量!

《紅星照耀中國》中的紅軍,是一段傳奇,一段無法抹去,永遠閃耀的傳奇!讓我們在這裏,向傳奇,致敬!

長夜裏,紅星閃閃驅黑暗;寒冬裏,紅星閃閃迎春來;鬥爭中,紅星閃閃指方向;征途上,紅星閃閃把路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這些紅色戰士,不僅譜寫了長征這樣舉世罕見的偉大史詩,更是鑄就了無與倫比的精神豐碑。

“讀史使人明智。”再一次翻開眼前記錄傳奇的書本,再一次重温這傳奇的經典,回首那傳奇的時代······我為我們所生活的這個時代而驕傲,讓我們不懈努力,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為富國強民而奮鬥!

《紅星照耀中國》讀後感範文二

生命旅程,願智慧之光照耀一生。"

《紅星照耀中國》,一本真實描述紅色中國的著作。埃德加斯諾以他充滿熱情和生動的筆觸,記述了日漸成熟的中國共產黨的一點一滴,描繪了堅忍不拔的中國共產黨和紅軍戰士,英勇卓越的革命鬥爭,以及熠熠生輝的革命理解。大到毛澤東對抗日戰爭的著名論斷,共產黨的基本政策,小到黨員和民眾的言行舉止,構成了傳神而又立體的影像,令讀者無不身臨其境,為之動容。作品沒有過多的政治説教和歌功頌德,寫得富有生活氣息,很有趣味,讀來輕鬆愉快,再現了當時的社會風貌和精神風貌。

那個時代的共產黨,已經成為一個偉大的傳奇。或許他們十分孤獨,但卻在幽暗的歷史隧道中閃閃發光。時間會印證真相,功過有後人評判。

當時的中國內憂外患,侵略者的鐵蹄踐踏着國土,而當權者卻打着“攘外必先安內”的旗號,把屠刀指向人民。整個中國都處於水深火熱,這種時候迫切需要有人,站出來挽救危局,這個人無疑是毛澤東領導下的共產黨。越來越多的人義無反顧,前仆後繼地參加革命,參加共產黨(尤其受此書影響,加拿大醫生白求恩奔赴中國戰場)。正如夏明翰詩所言,“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後來人。”因為這是一個有理想的政黨。

而共產黨是人民的隊伍,得民心者得天下。共產黨的勝利,從某個角度折射出當時藴藏在民眾思想裏的智慧之光,這是正義的力量,也是中國的希望。

在中國人民爭取自由,爭取解放,支持獨立的道路上,艱苦卓絕的崢嶸歲月,遺忘及背叛!

《紅星照耀中國》讀後感範文三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華民族正處於苦難之間,這種苦難來自於她的兩個收養的孩子的內鬥,和強大近鄰的覬覦。

共產黨和國民黨的黨章黨旨都源自西方,西方文化的舶來品在中國生根發芽,成為了在華夏大地爭奪統治權利的兩大黨派。即便在日本暴露出其對中華民族的強烈的侵略慾望時,兩黨依舊爭鬥不已。

在這樣的歷史環境中,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冒着生命危險,來到國民黨的胞弟的身邊,在斯諾的想法裏,這個弱小的政黨,將會在其兄弟面前會很快覆滅,斯諾由此可以得到一個結論:自己可能是見到他們的最後一個外國人。因此,這個即將失敗的政黨,也許會有一些被記錄的必要。

一九三九年六月初,斯諾正式踏上前往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旅程。 不得不佩服一個外國人的勇氣,正如他自己在書中所説到的:“為了要探明事情的真相,難道不值得拿一個外國人的腦袋去冒一下險嗎?我發現我同這個腦袋正好有些聯繫,但是我的結論是,這個代價不算太高。”我相信這種危險程度並沒有被誇大——在斯諾剛進入蘇區不久,外界就流傳出斯諾遇害的消息。

這種勇氣,在今天依舊值得稱讚。他在蘇區停留了四個多月,為我們帶來了價值極高的報告文學。得以讓我們在現在,通過一個外國人的眼睛,瞭解共產黨早期的模樣。

全書三十萬字,共分十二章,介紹了中共多位領導人: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彭德懷、徐海東、李德等人。斯諾注重於領導人們的私人經歷,因為在斯諾的採訪中發現,諸多中共領導人對於自己的經歷是不在意的,當他們成為一名蘇維埃主義者時,當他們參與到中國紅色革命的洪潮中去時,他們已經完全融入集體中去了,在他們口中再難聽到“我”、“他”等字眼了,他們的表述往往變成“委員會決定……”、“根據會議……”等等,似乎他們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已經在集體決議中得到充分體現了。斯諾每每刻意地詢問關於他們自己當時的看法,他們已經説不出所以然了。而且,斯諾也在中共領導人的身上發現了一些相同的特質:他們幾乎都是貧苦人家出生;他們從小便表現出抗爭精神;他們在身居高位的時候,依舊保持着平易近人的品質。這些特質使得斯諾如沐春風,並與諸多的領導人結下了深厚的情誼。

另外,書中也描繪了許多普通的紅軍戰士。個性各異,卻都淳樸可愛,保持着單純簡單的信仰。他們或許不知道什麼是馬列主義,但是,他們知道是誰分了土地打倒地主,他們願意跟隨這些人,去解放全天下受壓迫的農民。正是在這種純潔質樸的革命信仰下,他們爬雪山,過草地,追隨紅星踏過萬里長征。

書中也穿插介紹了紅軍的成長曆史和目前的形式和政策。從蔣介石發動的五次圍剿,到劉志丹在西北開創蘇區。我們都可以從這些記錄中感知到中共發展的不易與容易。“不易”來自於國民黨的鎮壓和打擊;“容易”來自於底層人民的支持和歡迎。在這麼多年的國共鬥爭中,紅區不斷的擴大,我們可以推斷出,易與不易,愈來愈取決於人民自己的選擇,而非執政黨的意願。中共能夠贏取人民的支持,在斯諾看來,主要是兩大政策的實施:土地改革,建立統一戰線抗日。在這兩點下,人民認識到了共產黨才是真正可以救國救民的政黨。

在書的最後,介紹到了斯諾採訪結束不久就發生的震驚中外的事件:西安事變。蔣介石被張學良、楊虎城扣留在西安,以兵諫的形式來要求蔣介石答應抗日的請求,建立統一戰線。斯諾將所有挖掘出來的細節全都詳細地敍述出來。以客觀的角度向人們展示了真實的歷史事件以及之後略顯荒謬的處理方式——我是指蔣介石為了顧及自己的顏面所做出的可笑行為。

斯諾的文字優美,風格詼諧,嚴肅的報告文學中也能透露出一點輕鬆,正經的紀實文學中也有着玩笑般的描述。在這種愉快地閲讀氛圍中,將那個年代的共產黨的形象刻畫得深入人心。

浮躁生活的我們,對當下的一切充滿了質疑與否定,我們似乎已經不是斯諾筆下生活在蘇區的那羣農民,對共產黨交口稱讚。但我們何妨,去讀讀這本書,輕鬆自在。看看最苦難的日子裏,它最可愛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