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參觀歷史的心得體會8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3.29W

寫好心得體會是我提升自我認知的重要途徑,通過心得體會,我們可以更好地發現和發展自己的創新和創造力,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參觀歷史的心得體會8篇,供大家參考。

參觀歷史的心得體會8篇

參觀歷史的心得體會篇1

參觀湖南省博物館是暑假活動計劃好的。所以,那天一早我和媽媽還有外婆便迫不及待地前往。原以為博物館不會有太多的人,可從容參觀。誰曾想,參觀者絡繹不絕,長長的隊伍排出去好遠,來觀看博物館>___楚文化展的人可真多啊!

首先我們直接來到了三樓,看到楚文化的展品可多了,那裏有稱為天下第一劍的“越王勾踐自作用劍”,刻制優美的“彩繪鳳鳥紋木雕漆座屏”,以及“曾侯乙銅冰鑑”,還有貴重的雙耳金盃,可愛的彩繪豬形漆盒······。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稱為天下第一劍的“越王勾踐自作用劍”,它雖然經過了千年,但還是沒生一點鏽,看上去還非常鋒利,講解員阿姨告訴我們這把劍是由青銅製成的,並且劍上還鑲了寶石呢。

還有一件讓我覺得挺有意思的文物是“曾侯乙銅冰鑑”,它的用處可大了,它夏天放冰塊作冰箱用,冬天是放木炭作烤箱用的,真是神奇,我覺得古人真了不起。.

通過這次參觀,讓我覺得我們人類是非常聰明的,你看我們現在的科技這麼發達了,不都是我們自己人類創造出來的嗎?在這麼好的環境下我們就應該努力學習,把我們的將來創造得更加美好。

或許,在沒有定數的時候我們有了一些感悟,我們不妨用文字梳理一下的記錄下來。寫好心得體會對自己以後的成長有很大幫助,對於心得體會的撰寫你是否毫無頭緒呢?為了讓您在使用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工作總結之家小編整理的“個人參觀博物館的心得感悟通用模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來閲讀。

今天,我參加黨的活動-----參觀魯迅博物館。我的心情很激動以至於久久不能平靜。

靜靜地走進魯迅博物館的展覽廳,站立在先生的遺像面前,用心去體驗那個血與火的年代,去感受先生偉大的人格魅力和個人勇氣,看着用實物和圖片記述的魯迅戰鬥的歷程:從紹興到南京,再到東京......到最後的逝世地上海,先生戰鬥的足跡在我面前展現出來,我思潮起伏,心緒難平,不禁為先生不平凡的一生所歎服。

在展廳裏,魯迅博物館的講解員向我們講述了魯迅先生的生平,和魯迅先生生前的許許多多的事蹟。魯迅——他偉大的精神和思想影響了一代又一代年輕人;魯迅筆耕一生,戰鬥一生,始終為人民,為民族,為真理而戰,他是一面鮮豔的戰鬥旗幟,以獨特的眼光發現了中國封建社會幾千年來吃人的本質。揭露了那個時代的中國人的精神創傷。祥林嫂,華老栓,孔已己......,魯迅對民族與社會的清醒認識和批判,恰恰反映了對民族的關心和熱愛,"我以我血薦軒轅"是魯迅深厚民族情結的最真切的寫照。

魯迅先生給我們年輕的一代樹立了一個榜樣。他掏出燃燒的心,給人們帶路,給人們指引方向。先生在幾十年間用自己的燃燒的心給一代一代的年輕人指引人生的道路!甚至生活在現在這個繁華由高科技和網絡組成的現代化社會的我們也能感覺到魯迅先生的餘熱和精神!在他的書中我很清楚地瞭解到,寫作和生活是一致的,作家和人是一致的,人品和文品是分不開的。他寫的全是講真話的書。他一生探索真理,追求進步。他勇於解剖社會,更勇於解剖自己;他不怕承認錯誤,更不怕改正錯誤。他的每篇文章都經得住時間的考驗,他的確是把心交給讀者的。人們説他的筆像刀一樣鋒利,但是他對年輕人卻懷着無限的好心。魯迅先生生前還經常介紹青年作者的稿件,拿出自己的稿費印刷年輕作家的作品。他長期生活在年輕人中間,同年輕人一起工作,一起戰鬥,分清是非,分清敵友。先生愛護青年,但是從不遷就青年。先生始終愛憎分明,接觸到原則性的問題,他絕不妥協。這些難道就不值得我們年輕的一代學習和借鑑嗎?在這次活動中,我深深地瞭解到魯迅先生生前也曾經歷過許多困難,所有人的不理解,甚至污衊和誹謗。但所有的困難,一切的一切也不會阻止他始終不停腳步地向着真理前進。

這難道不是我們當今現代人應該學習和堅持的信念嗎?我們應該珍惜每一次這樣好的學習機會,去用心瞭解中國的歷史、中國的古人、中國的領袖,反思當代中國、當今社會、反思自己,因為只有很好地瞭解過去,才會更好的`創造未來!

在眾多的文物之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首博的鎮館之寶:珊瑚紅釉琺琅彩花鳥紋瓶。這件瓷器名字很長,初次見到它,我就被它漂亮的外表所吸引,更感歎於古代工匠們的精彩技藝:瓷瓶上繪製了碧桃花、翠竹、鳥、蜜蜂等紋飾。腹部和頸部共繪兩隻小鳥,一隻棲於竹枝上,另一隻展翅於空中,搖首啼叫,蜜蜂在盛開的桃花間飛舞,一派春光明媚、鳥語花香的景象。

隨着首博教師娓娓道來,我也開始漸漸瞭解它的歷史:這件瓷器文物產於清朝雍正年間,是一件琺琅彩瓷瓶。琺琅彩瓷瓶可謂是古代中國製瓷工藝最高水平的代表,只生產於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之間。清朝官窯所產的琺琅彩瓷瓶可是400多件,而其中的大部分又都在中國近代的歷史中埋沒了,現存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

並且該瓶造型線條優美流暢,裝飾及工藝技術等都到達了極高的水平,其彩繪講究、造型秀美、紋飾細膩、構圖考究,表現出了雍正時期琺琅彩發展特點和官窯器物的整體風貌,可謂是一件國寶級的文物了。

這件文物不僅僅在古代是一件珍品,而在現代,它也被運用到了外交上,而這便成功地弘揚了中國的傳統文化,也提振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文化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靈魂。我國是世界四大禮貌古國之一,在這96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上我們有着無數代中國人艱苦奮鬥而得來的文化成果。這夯實了我們文化建設的根基,奠定了我們文化自信的強大底氣,更讓我們在國際中增強了自我的軟實力。

感激學校和教師們的設計和精心安排,讓我們的學習從課堂延伸到了博物館,知識學習變得更加生動、具體和歡樂。從陳列館中我們看到了歷史的實物,歷史變得很趣味和鮮活生動,讓我加深了對歷史的喜愛,也學會如何去欣賞文物,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厚重和魅力,激發了好好學習、報效祖國的動力。少年強則中國強。我們的學習不僅僅是書本知識,更是要傳承中華民族勤奮、自強、探索、創新的精神,用我們的奮鬥換來祖國的成就,讓後人也為我們這一代人點贊、自豪。

海南省博物館的前身是1984年開始籌建的海南博物館,1990年海南省政府正式批准成立“海南省博物館”,1996年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掛牌成立,兩者合署辦公。因為當時海南剛建省,百廢待興,政府資金不足,籌建中的博物館遲遲沒有開工。

20xx年11月15日開館的海南省博物館是海南省唯一的綜合類現代化博物館,位於海口市國興大道68號,省文化公園東部,是我省重點文化基礎設施。省博物館工程佔地面積60餘畝,第一期工程佔地面積約18000平方米,主要包括陳列展廳、文物庫房、技術用房、服務設施、辦公用房。正在規劃設計的二期工程建設面積約7000平方米,將依託“華光礁i號”沉船的保護修復及沉船中出水的近萬件瓷器,重點展示與南海歷史、海上絲路、地緣政治和海洋生物礦產資源等方面有關的文物和標本。

館內設有基本陳列4個,《海南館藏文物陳列》、《海南歷史陳列》、《海南少數民族陳列》及《海南非物質文化遺產陳列》,對海南的歷史、少數民族文化、海南非物質文化遺產、文物遺存等進行了全方位的展示,目前已有館藏文物2萬多件。通過琳琅滿目的文物、形象逼真的佈景及多媒體手段的展示,觀眾可以全方位、多層次、身臨其境地瞭解和感受海南獨特的歷史傳承和文化氛圍。

館內還先後舉辦了《開拓二十年(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20週年成就展)》、《20世紀中國文學大師風采》、《亞洲藝術水彩博物館館藏精品展》、《國家寶藏展》、《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高新科技成果展》等近20場專題展覽,共接待觀眾80餘萬人次,受到社會各界好評,使海南省博物館成為省會海口、乃至全省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眾多省內外旅遊者、包括外賓紛至沓來,為海南省旅遊島的建設做出了獨特的貢獻。

近年來,我館各部門的業務骨幹對我省的文物資源進行了大量系統的研究,取得了較為豐碩的學術成果:

由館長丘剛同志擔任主編的《海南歷史文化大系文博卷》已於20xx年4月正式出版,該卷彙集了大學著名教授、文博研究學者及我館多位業務骨幹,向讀者展現了海南古遺址、海南古建築、海南古墓葬、海南古陶瓷、海南古村落等文物考古的各個領域。此外,我館擬編輯出版《中國文物地圖集海南分冊》、《西沙羣島文物普查報告》等;個人學術專著有:《三亞落筆洞》、《古書畫仿製研究》等;參與編寫《中國黎族傳統文化》、《中國黎族》、《海南民族風情》、《黎族傳統織錦》等;發表考古發掘報告、論文及黎族傳統文化研究文章等數十篇。這些學術活動的開展為研究海南省的歷史、文物、民族,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作出了貢獻。

海南省博物館的建成開館,不僅是我省重要的社會文明標誌,對建設國際旅遊島和促進我省文化旅遊產業的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也必將對全面推動我省政治、經濟和文化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

一、感悟傳統文化

到了博物館,剛走進大廳,一股古老的氣息便撲面而來,在幽暗的燈光下,透着它的神祕。整個一樓大廳有各種陶器和石器,可以想象出在那個時代裏,人們用石器做出各種各樣的生活用品。每一件物品都有獨特的氣質,更加體現了徐州作為兩漢發源地濃厚的文化底藴。

上了二樓,則是漢室遺珍展廳,在其中擺放着各種陳列銅器、金銀器、玉器和陶石器,有簸箕山出土的“宛胸侯”龜紐印、金腰帶扣、金代鈎、金虎頭、金羊頭、明光宮等。通過這些鎏金的寶物可以預見當時皇廷是何極的輝煌,它彰顯了我們中華民族氣壯山河的大氣,象徵着漢代的強盛。往下走,一面古樸的大門映在眼前,荒古而厚重的暗紅顏色,是火與血的交融,象徵着漢王朝的權利與勝利。

整個大廳展示了一個泱泱大國所藴含的民族魂,作為一個民族的精神支柱,它是一個民族存在的根本。民族存在於何處?它存在於血液骨髓裏,如果沒有發掘出民族魂,那麼這個民族的人必將會變得茫然、變得背叛。因為他們沒有精神支柱。歷史上,漢族曾經多少次被少數民族征服,但是作為漢民族卻一直沒有消亡,反而是征服者在不知不覺中被漢民族同化,這和漢文化的先進性有着直接的關係。

二、學習民族傳統文化

參觀了二樓3廳,往裏面走則是各種兵器、鎧甲。其中一件是一位將軍的鎧甲,透過泛着寒光的鐵衣,我感到了一股肅殺的氣息,當年的他必定在沙場上馳騁飛揚吧。然後是“鎖子鉀”,用鐵鏈結成,重十幾斤,可以試想一下,當時的戰士穿着這種衣服是多麼的辛苦。那鐵衣上的裂痕顯示了戰爭的殘忍,正是因為有着民族精神的支撐,他們從不退卻,兩漢的民族氣節支撐着他們錚錚的鐵骨。各種兵器排列在大廳的四周,有短刃匕首,有長槍鐵戟,斑斑的銅鏽遮不住它們的寒氣,森森的寒光炫耀着它們曾經的倔強。還有很多叫不出名字的兵器,但他們無一不體現了漢民族應有的血性。這血性是“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的決心;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壯烈;是“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決絕;是“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豪情......

一件件兵器象徵着一個個英魂,也許沒有他們的名字,也許他們不曾流芳百世;但這種“血性”確是他們傳承後人的,這血性不是“衝冠一怒,流血千里”的莽夫,而是面對困難,迎難而上的精神。他們遇到過困難,他們失敗過,但他們最終都戰勝了困難,為黎民百姓搏得一個太平盛世。

正如劉邦項羽爭天下,劉邦敗了多少次?不重要!因為他最終勝利了。歷史對劉邦褒貶不一,因為項羽太強大了,強大到讓所有人佩服。他可以背水一戰,可以力能扛鼎,可以一夫當開萬夫莫開。但他終究是敗了,敗給了劉邦更敗給了他自己,因為他輸不起。而劉邦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才是我們要學習的,堅持失敗就是最大的成功。

正如俞洪敏先生所説:作為一顆草,人們可以隨意的踐踏你,不會因為你的痛苦而他產生痛苦,因為人們根本就無視你的存在。只有像樹一樣不屈不撓的成長,長成一顆參天大樹,遠方的地方人們才能看到你,走進你,你能給人一片綠蔭,活着是美麗的風景,死了依然是棟樑之才。這是我們要學習的`中國精神,也是兩漢文化所要告訴我們的真理。

三、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

最後看到的是“金縷玉衣”這件金縷玉衣是王侯的葬衣,據史書記載玉衣以玉為福,如鎧狀,連縫之,以黃金為縷,腰以下玉為機,長一尺,二寸半為柙,下至足,跡縫以黃金縷。通過這介紹,我們瞭解了金縷玉衣的由來,看着這套金縷玉衣彷彿是一位王者躺在那裏,不怒自威。

時至今日,許多人崇洋媚外。誠然,國外的許多國家比中國發展的好。但是“我們”被放在哪裏?民族文化被放在哪裏?假設我們不從世界、國家的大角度看,僅從徐州來看的話,就可以清晰的看出博物館存在的意義了。它用這種方式激勵後人,讓過去的先輩教會我們不屈的精神,掀起一個波瀾起伏的時代。通過這跨越歷史的文化與精神傳承,讓現代的徐州人再次發出歷史的輝煌之光,讓徐州這座古城增光添彩。

不得不承認,徐州這座擁有濃厚歷史文化的古城已經落後於其他城市了,在鉅變的三十年裏,徐州進步太小了,不説與上海、深圳等沿海新生城市相比,就是周邊城市都有超越徐州的趨勢了。也許是時代束縛了我們的腳步,但作為漢文化的發源地,弘揚民族文化我們責無旁貸。

越過古老的街道,聆聽着聖賢的教誨,細數漢家之往事,弘揚漢家文化與精神。在這個古樸的藏館裏,我向宣誓“怒向刀從覓小詩,我以我血薦軒轅”!

今天,學校組織我們去顧村公園博物館參觀,我高興極了。

下了車,我們進了博物館。一位年輕的阿姨走了過來,給我們介紹了各個地區的習俗風範。首先我們來到了寶山館,看見了一個個小球在管子裏起伏盪漾,根據音樂組成音條。接着,阿姨帶我們來到了一張桌子前,同學們觸摸着屏幕敲鑼打鼓,高興極了。然後,我們走到一座古亭前參觀,旁邊還有一個玻璃櫥,裏面放着幾塊刺繡布。接着我們來到了中國館壹區,在這兒我們瞭解了古代和京劇。到了貳區,我們看了許多中國的傳統美食,還聽了普通話、河南話、陝北話等幾種語言。在叁區,我們彷彿來到了一個魚塘,參觀了音樂亭、陶藝園等。接着我們到了歐美區,觀看了《奇幻之旅》。在旅行中,時不時地有些寶藏向我們撲來,有些同學還伸出手來接呢!最後我們來到了非洲區。剛踏入區內,首先映入眼球的是一些動物模型。再走進去些,有些鼓架在地上,我們拍啊,敲啊,不亦樂乎。

這次的參觀真令我難忘,真希望下次還能來呀!

參觀歷史的心得體會篇2

在我的成長曆程中,讓我觸動最大的莫過於學校組織參加九一八紀念館的活動。從那次參觀活動中,我深刻的感悟到了祖國有今天的繁榮昌盛是多麼的不易,甚至可以説是在血淚斑駁的歷史中艱難的挺過來的。如今的中國向世界昭示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和中華民族的堅挺魂魄。“九一八”的恥辱歷史絕不應當因時間的輾轉而淡然退去,反而應在時代的長河中得以彰顯讓人永遠銘記。

眾所周知的“九一八”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戰爭的開端。早在1930年的冬季,日本的關東軍為策劃其陰謀,選定了柳湖村作為實施武裝侵略事件的起點。並於1931年7月,日本炮製出所謂的《解放滿洲問題政策大綱》,在此祕密性的文件中也明確的規定了侵略中國東北的步驟和措施。柳條湖位於瀋陽城北郊的南滿鐵路附近,中國東北軍駐地北大營也與其臨近。在9月18日夜10點20分,日本關東軍就在此實施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在日本侵略軍佔領東北後,為了掩人耳目在長春建立了滿洲國傀儡政權,將已經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溥儀扶持為皇帝。從此,日本帝國主義便將東北變成了其獨佔的殖民地,全面的進行政治壓迫、經濟掠奪、文化奴役,以致使東北三千多萬同胞慘遭塗炭,陷於水深火熱當中。

當我們駐足於“九一八”紀念館前,巨大雄渾的石碑宛如攤開的書卷,銘刻着這恥辱性歷史的一天。彷彿是等待我們細細聆聽那歷史的教訓,又彷彿是在激勵人們要為國家的存亡做出貢獻。在“殘歷碑”下,醒目的寫着關於二戰法西斯的暴行。在前言中有這樣的寥寥數字:從這一天起,炎黃華胄經受了5000多個只有仇恨沒有眼淚的日日夜夜,從這一天起整個中華大地捲起了5000多年文明史上史無前例的怒濤。誦讀這些文字讓我心懷感慨和憤恨。為什麼像中國這樣一個倡導和平友誼的邦國卻會遭受如此之大的滅頂之災。

在邁進“九一八”紀念館的那一剎,彷彿整個人穿梭了時空來到了那陰暗恐怖,佈滿血腥的年代。各種鮮活的蠟人形象如實還原給了我們歷史上最為逼真的景象。日軍逼迫中國人的各種殘忍手段令我感到異常的憤慨和痛惜。當看着陳列着的烈士屍首,當看見手術枱上日本軍官們喪心病狂的揮刀剝開先烈的皮膚挖開戰士們的心肝內臟,當看見無數無辜的百姓被囚禁,仍舊用雙手緊抓欄杆,渴望勝利曙光的一幕幕......我的內心久久無法平靜。這時我的腦際也浮現出在戰場上、在我們中國的領土上,無數奮勇向前毫不畏懼的戰士們,那些在中國存亡的危及時刻覺醒的民族英雄們,那些憤慨捍衞自己領土的無數黎民百姓們,正踏着鮮血染紅的道路與敵人進行一場又一場的拼殺。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沒有親身經歷過戰爭的洗禮,沒有置身於屍體遍野流離失所的境遇,沒有飽嘗姦淫掠奪的苦難。但通過那些真實詳盡的圖畫文字、那些鐵證如山的歷史資料和描述、那些殘破不堪的遺址、那些真實的記錄鏡頭、和那些逼真的場景再現,使我們能夠了解這段歷史,感受到關係於民族存亡的生死浩劫。我們年輕的一代應當受到這樣的革命薰陶,我們的國家也應當多多給予廣大民眾以這樣的機會去了解我們民族所走過的歷程。我們有時習慣了牢記那些輝煌勝利的時刻,習慣去接受冠冕堂皇的讚詞。但是如果作為一個民族不敢正視其挫敗淪陷、不能夠從中吸取經驗教訓,那它就永遠不可能富強起來。

從一個展館到另一個展館,“九一八”紀念館中的一幕幕同時給我們勾勒了全國人名的抗日怒潮;各地人民聲嘶力竭的呼喊紛紛要求反對國民黨政府的不抵抗做法;中國共產黨領導無數人民羣眾開展抗日武裝戰爭。所有的這些都讓我們深切感受到黨的偉大精神,和團結廣大羣眾的力量。要走出展廳的時候,我看到了一個標語牌這樣寫道:當我們即將走出展廳,大概每個人的心中都在滴血,而且每一滴血都足以凝固成一串問號。日本帝國主義何以敢對我泱泱大國舉起屠刀?這裏的每一副畫面都是一串串鐵打的實事。但為什麼有的人仍不能夠去正視它?甚至去歪曲它?篡改它?彷彿這裏的每一尊儀容都在吶喊,這吶喊聲又究竟在向我們傳達什麼?是否告訴我們“時刻不要忘記苦難的歲月,不要再讓苦難重扣國門?”是告訴我們“要為祖國的明天貢獻出我們的力量?”是啊,這吶喊聲就像是穿梭進了頭顱的警鐘,長久的迴盪在我的思緒中。

走出紀念館時,看見好多人在留言薄上發表的留言,其中很多都是慷慨激昂勵志報效祖國的有志青年,但其中也有不少人言辭過於偏激倡導什麼拒絕日貨、斷絕與日來往走出紀念館的時候我看到了有等的話語。我想説有愛國情操固然是好的,但我們應當用理性的思想愛國,堅持我們獨立自主和平的外交政策。讓我們每個人都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而不是盲目的思潮去感化驅逐一切邪惡力量,讓我們每個人都昂首挺胸為我們祖國獻出我們的應有貢獻。

參觀歷史的心得體會篇3

我被眼前的情景驚呆了,竟然有同學在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前喊着“茄子”拍照留念,難道那些同學就沒有感到不協調嗎?在象徵國恥的歷史博物館前留下那麼燦爛的笑容當作紀念,未免太可笑了吧,我只想説:“同學,20歲了應該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了吧,希望這樣的鬧劇不要再重演了”

我是個比較感性的人,剛進入博物館內,我就被館內的氣氛深深的感染了,看着眼前血淋淋的一幕幕,眼睛不由得濕潤了,慘象已使我目不忍視了………..

9月18日晚上10時許,日軍自己炸燬了瀋陽郊區柳條附近的一段鐵路,誣指是中國人破壞的,於是日本軍隊開始炮轟東北軍駐地大營以及兵工廠等地,步兵在坦克的掩護下也向各處進攻,由於中國軍隊的不抵抗,日本侵略者就輕易地佔領了瀋陽,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事變發生後,蔣介石於9月23日在南京市國民黨黨員大會上演講中還繼續説:“此刻必須上下一致,先以公理對抗強權,以和平對野蠻……….”由於不抵抗政策,僅僅3個多月,美麗富饒的東北之省就全部淪陷了,東北人們從此開始了漫長的亡國奴生活。

累累白骨鑑證了日本侵略者在中國犯下的滔天罪行………..

事隔15年後在東京國際軍事法庭上,頭髮梳得乾淨整潔,戴着眼鏡,看上去年輕精幹的中國檢察官倪徵傲,用高亢的英語向坐在被告席上的板坦徵四郎發問:“你可承認爆發九一八事變之前曾持有作戰計劃……..?”面對大量的事實材料,最後,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判決對阪徵坦徵四郎處以絞刑,對於他欠下的滔天血債,這只不過算上是償還了一滴而已。

更讓人難以容忍的是在以和平與發展為主題的今天,日本首相竟然公開參拜巾幗神社,難道他不認為這個參拜太恥辱,甚至破壞了中日友好關係嗎?我認為他必須向中國13億人們道歉………

我認為落後就要捱打也是導致這場悲劇的重要原因,我相信日益強大的中國可以和這樣的悲劇説再見了,我也會祈禱祖國的明天會更好!!!

參觀歷史的心得體會篇4

20_年9月18日在團委的組織下,我來到了“九一八紀念館”, 使我這個沒有機會去親身經歷這些事變的幸運兒,有機會去親眼目睹革命先烈的不屈與侵略者的猙獰面孔。那些革命烈士,為了革命,不怕嚴刑拷打,不怕槍林彈雨,為了全國的解放,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他們的舉動令我折服,也使我作為一名中國人感到驕傲。

步入紀念館,高大的“殘歷碑”映入眼簾。用花崗巖築成的“殘歷碑”是一本翻開的枱曆,時間凝聚在1931年9月18日。那日深夜,日本關東軍自行炸燬瀋陽北郊柳條湖附近的一段鐵軌,反誣中國軍隊破壞鐵路,以此為藉口突然進攻中國東北軍駐地和瀋陽城,從此開始了瘋狂侵華戰爭。東三省上百萬平方公里大好河山,在短短4個多月裏全部淪喪,億萬人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威脅。九·一八事變標誌着日本軍國主義開始全面侵華,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局部抗戰揭開了波瀾壯闊的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

整個紀念館的設計,別有一番意義:從東北的淪陷到日本禽獸對中國人的屠殺和細菌試驗,整個展道呈下坡設計,越走越陰暗;然後從東北抗聯抗日,直至日本戰犯被審判,展道呈上坡設計,越走越明亮。在館內,我們見到了許多珍貴的圖片資料及文物,還有一些場景的重現。一張張讓人觸目驚心的圖片及一幕幕重現場景穿越時光隧道追溯歷史,讓人深思。印象中最震憾的是從撫順萬人坑運過來的一片二三十米見方的萬人坑土壤,裏面有幾十具屍骨,其中有兩具頭骨被小日本的槍支打的槍眼歷歷在目,隱隱感覺到當時屠殺現場的悲壯和悽慘。還有一對屍骨,是一男一女緊緊相依,被日本鬼子殘忍地活埋了,他們身上帶的手銬腳繚雖然已經鏽跡斑斑,但到現在,仍然帶在他們身上,向後人訴説日本人的慘無人道。

哪裏有壓迫哪裏就反抗,不屈的中國共產黨聯合抗日,雖然共產黨的武器沒有日本先進,共產黨員和革命人士也被抓住很多,不過共產黨員曾説過一句話“竹籤是用竹子做的,但共產黨員的意志是鋼鐵鑄成的”。楊靖宇、趙一曼等等的抗日英雄,就是憑着這種意志、氣魄,前赴後繼、英勇奮鬥,終於取得了最後的勝利,歷史再一次證明了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

在九·一八歷史博物館的結尾,是關於原撫順戰犯管理所的展示。在原撫順戰犯管理所,本着人道主義的精神,中國人民將戰爭魔鬼改造成人。1956年6月21日,我國政府釋放第一批335名戰俘,悔恨的淚水顯示了人性的復歸。

“那是為了將來,只有種下諒解、寬容的種子,人們才能好好相處。”這是一座由日本1450名戰爭遺孤自發捐建的銅質雕塑。雕塑的碑座上寫着“感謝中國生父母碑”,雕塑中一對中國農民夫婦,領着一個日本男孩,母親慈愛地俯視着孩子,孩子依戀地仰望着母親。這是一幅流淌着中日兩國血液的三口之家的真實寫照———戰爭中的日本遺孤,受到了善良的中國農民的照料,後來大都成為兩國友好的使者。

走出展廳,抬頭仰望“九·一八歷史紀念館”感想頗深,內心的憤怒已經不能在控制,一直抑制的情緒,已經難以控制,想着日本鬼子當年對中國人民的種.種暴行,東北三省3000萬同胞身陷水深火熱之中,八十萬平方公里的錦繡河山淪喪在日軍的鐵蹄之下。想起如今部分日本人迴避這段侵華歷史,大家的心情沉重無比。在憤慨中,更加懷念先烈們,一個個先烈的名字湧上心頭,我們感激那些奮起反抗的人,我們紀念那些為國捐軀的人,在這張序列中,每一個人的名字都不僅僅代表他自己,每一個的名字後面都立着很多人,他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他代表着中國億萬兒女。感動,二字在一次的在心中迴盪,我相信只要我們中國人團結,便能夠戰勝一切,贏得世界的尊重。

九·一八不僅僅是國恥日,對於我們更應該是一個奮進的日子,我們應該正視自己的差距,學習他人的長處,努力發展自己,只有自己的實力強大了,祖國的實力強大了,我們才能保證不讓我們的祖國再次遭受到像90年前的那場災難一樣的磨難,我們中國人才能揚眉吐氣。

九·一八事變已經過去90年了,但那段血的歷史不容忘卻。九·一八事變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教訓,那就是“落後就要捱打”。今天我們紀念那場事變,就是要不忘國恥,奮發圖強,堅定意志,為國家的建設和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決不讓悲劇重演。

參觀歷史的心得體會篇5

_月_日,為了更好的瞭解中國近現代史的課程,學校組織我們去九一八紀念館參觀學習。

記得國小時,學校組織過參觀九一八歷史紀念館的愛國教育活動。那時還小,加上父輩給我講過的日本侵略中國的歷史,便是帶着對小日本的憤恨前往。進了紀念館,也不過是走馬觀花,只記得一個大大的九月十八號的日曆碑,還有裏面的些許場景,便記不起什麼了。多年之後的現在,自己也長大了,知道的東西多了,故地重遊,雖説也是帶着滿腔的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的憤恨,不過,還有一些其他的東西了。

路程不算遙遠,我們到達了目的地。下了車,抬頭,天陰沉沉的,為我們這次行程抹上了一絲悲涼的色調。外面多了一些新發掘的石碑,這應該是我上次來未見到過的吧。隨着老師的指揮,我們進入了館內。光線比較暗,裝潢映襯着紀念館的主題。我們跟隨着講解員,聽着她講述着從九一八事變開始,中華民族抗日戰爭的血色歷史……

“19世紀末至20世紀前半葉,日本逐步確定了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國,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的戰略方針。1931年7月和8月在東北製造了“萬寶山事件”和“中村事件”。9月18日,日本又製造“柳條湖事件”,發動了侵略中國東北的戰爭。

當晚10時許,日本關東軍在瀋陽北大營南約900米的柳條湖附近,將南滿鐵路一段路軌炸燬。日軍反誣是中國軍隊破壞鐵路,向中國東北軍駐地北大營發動進攻。次日晨5時半,日軍佔領北大營。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國民黨政府對日本的侵略採取不抵抗政策,導致東北三省在短時間內淪陷。”

人羣簇擁着,走過一個個展廳。向前走,看着平頂山大屠殺未寒的屍骨,猙獰的表情是在痛訴日本侵略者的罪惡行徑。會不會在閉館後的夜裏,亡靈們會飄蕩到日本戰犯的蠟像前,哀嚎着,怒罵着……;向前走,看到了日軍在東北的殘酷統治,侵佔大量的資源,在人體上進行實驗,慘不忍睹;向前走,看到了東北軍民的抗日戰爭,獄中的趙一曼,抗日英雄楊靖宇將軍,雪後的大片白樺林,重現了抗日戰士圍繞篝火團團而坐的露營場景。他們為了抗擊侵略者,保衞祖國奉獻了自己的生命,他們的事蹟將一代代傳誦;向前走,看到了共產黨領導着全國人民抵抗侵略者,抗日救亡運動高潮迭起;向前走,看到了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罪大惡極的戰犯被押上了歷史的審判台,受到了正義的審判。

參觀歷史的心得體會篇6

在北京住慣的我,來到蘇州學習生活,感覺一切那麼新鮮。緊張的學習之餘,我十分喜歡到蘇州各處遊玩。

前幾天,我和姥姥參觀了蘇州革命博物館。拾級而上,“蘇州革命博物館”幾個金色的大字閃閃發光,令人肅然起敬。沿着參觀路線的指引,我參觀了序廳、“近代蘇州社會”、“大革命時期”、“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六個展廳。這裏真實記載了蘇州黨組織的建立和發展過程,留下了黨領導人民羣眾經過艱難曲折革命鬥爭的串串腳印,歌頌了蘇州人民為解放而英勇奮鬥、不怕流血犧牲的豐功偉績。抗日戰爭時期,新四軍活躍在江南,看着展櫃中簡陋的武器,再看到繳獲的日軍的戰刀,真是不可思議。不過看到老百姓紛紛捐出的布鞋、棉衣和寫有“殺盡倭奴”字樣的報紙……想到去過的沙家浜,眼前彷彿看到日軍陷在人民的海洋戰中,這一切又都順理成章了。

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解放戰爭時期”展廳的一塊課桌面大小、黑黝黝的鋼板,上面佈滿了大大小小的窟窿。這是什麼呢?帶着疑問,我迫不及待地看起介紹,原來這是渡船鋼板,“1949年4月下旬,軍人在渡長江的戰鬥中,為了保護艄公,在渡船艄公的前方安放鋼板,用來阻擋敵人的子彈。”我不禁感歎:這真是一塊生命之板呀。軍人一心為老百姓,鋼板上那麼多窟窿眼,足見敵人的火力多麼強,戰鬥多麼激烈呀,可他們找了一塊鋼板擋在艄公前面,而不擋在自己的面前。而當時艄公們不顧自己的安危,冒着槍林彈雨,幫助士兵順利渡過了長江,同樣了不起。他們互幫互助,順利渡過長江,把天塹變通途,把不可能變可能。一件件真實的物品、一個個感人的故事,使我深深地體會到:咱們的黨與羣眾,無論是在抗日戰爭,還是在解放戰爭中都體現出“軍愛民、民擁軍,軍民一家親”的深厚情感。

夕陽西沉,我和姥姥走出革命博物館,呼吸着新鮮的空氣,看着繁華的街道、川流不息的人羣,我不禁喜愛上了這座具有兩千多年文明史的古城。我想趁着到蘇州後的第一個暑假,再好好領略這座魅力城市的迷人風采。

參觀歷史的心得體會篇7

今天上午,我和幾位同學代表港北區建設國小去參觀貴港市博物館,為此感到非常的榮幸!這次參觀主題是“行走的課堂:探索文物的奧祕”。

到達博物館門口,從館外觀望,博物館雄偉壯觀,氣勢恢宏。主館建築南北長73米、東西寬57米、上下高15米,佔地面積3847.65平方米,總建築面積9961.43平方米。真不愧是博物館呀!這麼大的博物館有什麼樣的文物呢?我不禁這樣想。

走進博物館,工作人員為我們童心圓小記者準備了馬甲、帽子、採訪本、筆、小記者證等物品。整理好這些裝備後,我和媽媽跟隨着我們的帶隊老師與講解員姐姐,一同參觀這奇妙的博物館!

館共有三層樓,每層樓都有不同的展廳。其中,一樓主要為“羅泊灣一號漢墓復原室”,通過講解員老師的介紹,我們瞭解到復原室是由發掘的羅泊灣一號漢墓整體保護、修復並遷移而來,是嶺南地區同時期墓葬的代表性墓室。復原室完好地展示了墓葬的規模和結構。

二樓為臨時展廳和系列展廳,主要有“西江明珠·古郡遺珍——貴港歷史文物”陳列展,展品大部分是漢代墓葬出土文物,並以漢代陶器和青銅器為主要特色。

三樓是系列展廳和專題展廳,集中介紹了貴港各民族的基本情況及人文歷史。展品裏,形形色色的民族文化工藝品琳琅滿目,人物模型惟妙惟肖,生動形象的展現了我市燦爛輝煌的民俗文化風采。

參觀完展覽廳後,我們小記者最興奮的時刻到了,那就是搶答環節。搶答時,同學們積極舉手。隨後我們觀看了古箏表演,譚老師還現場教我們畫陶器。活動結束時我們集中到博物館門口拍照留念。

通過這次的參觀,我覺得自己收穫到了很多,讓我開闊了視野,更加珍惜現有的文物,更多的是感受這樣博大精深的文化,今後更需要增強自身文化底藴的培養,身臨其境的去感受更多不同的文化氣息,真正讓自己的心靈得到昇華。

參觀歷史的心得體會篇8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_週年。暑假我和妹妹去遼寧玩,爸爸特地帶我倆參觀了瀋陽“九一八”歷史紀念館。

走進紀念館的一瞬間,放佛整個人穿梭了時空來到了那陰暗恐怖、佈滿血腥的年代,各種鮮活的蠟人形象如實還原了歷史上最為逼真的景象。日軍逼迫中國人的各種殘忍手段令我感到異常的憤慨和痛惜。當看着陳列着的烈士屍首,當看着手術枱上日本軍官們喪心病狂地揮刀剝開先烈的皮膚,挖開戰士們的心肺內臟,當看見無辜的百姓被囚禁仍然用雙手緊抓欄杆,渴望勝利曙光的一幕幕……的內心久久無法平靜,這時我的腦海裏浮現出一場場英勇的中國人民和敵人拼殺的畫面。

人羣簇擁着走過一個個展廳,向前走,看着平頂山大屠殺的屍骨;向前走,看到了日軍在東北的殘酷統治,侵佔大量的資源,在人體上進行實驗,慘不忍睹;向前走,看到了東北軍民的抗日戰爭,獄中的趙一曼,抗日英雄楊靖宇將軍,雪後的大片樺林,重現了抗日戰士圍坐在柴火堆取暖的場景。他們為了抗擊侵略者,保衞祖國奉獻了自己的生命,他們的事蹟將一代代傳誦;向前走,看到了共產黨領導着全國人民抵抗侵略者,抗日救亡運動高潮迭起;向前走,看到了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罪大惡極的戰犯被押上歷史的審判台,受到了正義的審判。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