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學習錢學森先生事蹟的心得體會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24W
美國人曾這樣形容他,“抵得上5個師,寧可槍斃也不能讓他回國。”歸國路漫漫,五年終歸。兩彈不易,十年方成。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關於學習錢學森先生事蹟的心得體會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學習錢學森先生事蹟的心得體會

 篇1
 
  中國的歷史上有許多偉人,他們甘願奉獻自己,為了祖國,他們可以犧牲一切,都在所不辭。而錢學森這位偉人,正如他們一樣,為了中國的發展耗盡了一生的心力。這次,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電影《錢學森》,我深深地被他感動了。
 
  影片講述的是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錢學森在上海與蔣英結為夫妻,共同來到了美國。一次偶然的事件,使他知道了祖國的危難,這讓他回國的決心更加堅定。可是,由於美國政府的百般阻撓,錢學森被迫留在了美國,期間他忍辱負重,等待時機, 還 發表了一些文章。終於在周恩來總理的幫助下,錢學森回到了魂牽夢縈的祖國,開始了自己的事業。隨着一次次試驗的成功,影片進入了高潮。這時,一次失敗的實驗如同錘子般重重地敲擊在了錢學森和隊員的心上,但錢學森很快振作起來,他安慰隊員説,這次失敗只是短暫性的,他們應該得到一個教訓,應該讓錯誤在地面消失,今天發射失敗落下來了,明天再把它射上去!這樣的事件在他的工作中多如牛毛,可他就是不放棄。
 
  錢學森是一個偉人,他所做的事情也是偉大的,他為國家奉獻自己,付出一切。他所做的我們都會銘記在心,並學着他的樣子,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為祖國付出。
 
  錢學森的精神是值得我們欽佩的。他不顧美國政府的阻撓,執意要回國,這是出於一顆赤誠的愛國之心;在無數次的失敗面前,他沒有低頭卻步,而是拿着不屈不撓之盾和堅持不懈之劍勇敢地將它打敗。正是因為他擁有如此堅定的信念,才取得了別人不可取代的成就。
 
  錢學森是好樣的,他向世界證明:中國人沒有什麼是比外國人差的!
 
  篇2
 

  學習錢老精神的心得體會
 
  作為一名大學生我相信説起我們偉大的人民科學家錢學森應該沒有人不知道吧,只是有的人對他了解的深,有的人對他可能就略知一點,也可能有的人就只知道他的名字而已。其實,我在進入沙產業班之前,我也和後面那些同學差不多,就只知道他是我們國家的棟樑。但是,自從我進了沙產業班之後,通過各位老師對我們講關於錢老的事蹟,以及在錢老逝世兩週年紀念日,我們懷着一顆沉重的心參加了他的追思會隨之我們又在老師的帶領之下觀看了我們學校的錢學森紀念館。在館內有許多錢老生前用過的書籍,通過那些書籍的翻閲和館內人員的講解,我瞭解到了錢老為新中國的成長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是知識的寶藏,科學的旗幟,中華知識分子的典範,偉大的人民科學家。的確,從“實業救國”到“交通救國”再到“航空救國”,他的人生理想無不與祖國緊緊相系。
 
  同時我們還知道沙產業是錢老在1984年首次提出的,他最早在河西走廊實踐,依託“多采光,少用水,新技術,高效益”的技術路線,在乾旱戈壁荒漠丘陵坡地上構建出新的綠洲,為乾旱地區的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但偉人夢想的實現也並非一帆風順,許多人對錢老在戈壁荒漠裏搞農業很不理解,雖然當時錢老的許多見解,雖已見諸報刊,但是也不能立即被人門所認識到。可是錢老並沒有因此放棄他偉大的追求,他不害怕自己摔倒,摔倒了爬起來拍淨身上的土照舊往前走,他相信他自己,也對自己提出的沙產業理論沒有絲毫的懷疑,“初步探索”“做些實驗”這些都是錢老成功的信條。正是錢老具有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支持着他把沙產業能做的這麼出色。錢老曾説過“國事大,家事小”“他姓錢,但他不愛錢”,錢老嚴謹求實、一絲不苟的求真精神,在航天界傳為佳話,並影響了幾代科技工作者。他和青年同事們談心説,科學上不能有一點失誤,小數點錯一個,打出去的導彈就可能飛回來打到自己,無論是學習還是做研究都必須做到“嚴謹、嚴肅、嚴格、嚴密”。他用這樣一種精神把自己投身到祖國事業的建設當中,他的精神值得今天的我們好好學習。
 
  我們也知道沙產業是錢老的一個高瞻遠矚的科學思想,我確信只要有雄心,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堅持不懈,就會有成果的,在沙漠裏同樣也能創造出奇蹟,所以讓我們共同把錢老沙產業的理論推廣下去,我們要學習錢老嚴謹的治學態度,努力追求是我們人格完善。記得有人曾經説過偉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他們的精神是無限的,我知道以我的能力我不可能做出像錢老那樣的卓越成就,但我會盡我所力,縱然一而再,再而三失敗的考驗,但最終結果我相信依舊是一個求知與未知的履歷過程,因為在品嚐酸處的同時就會預感到那份深重的收穫,那種奪目的成功。我們也知道庸人經常想着“過了這村就沒有這店”的千古絕唱,於是他們就只能在稍縱即逝的機遇旁唉聲歎氣,悲觀失望,可我敢肯定錢老一定不是那樣的,他會抱着“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堅定信念與赤誠,於是就會在“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中體味到人應有的那份價值。
 
  篇3
 
  一、祖國,我要為您的復興而效勞  錢學森1911年12月11日出生於x,那正是國家積貧積弱,備受凌辱的年代。錢學森成長的年代,更是伴隨着軍閥混戰,社會動盪,新舊思想交鋒。困境和災難催人覺醒,國內仁人志士為救國圖存上下求索。這促使錢學森在成長中思考着,很早便有了“立志成才,報效祖國”的覺悟。
 
  1.幫其學,莫如立其志
 
  筠抱顯於髫齡,蘭芳凝於丱齒。錢學森出身書香門第,久受傳統文化薰陶,鑄就了濃烈的家國情懷。其父錢鈞夫(家治)是一名開明人士,為求救國之道,曾留學日本,後效力x國民政府教育部門。錢均夫家教嚴格,懂得“幫其學,莫如立其志”。在錢學森幼年時,父親就教導他:要樹立好好讀書,貢獻社會的遠大志向。錢均夫一方面讓他學理科,同時又送他學習繪畫和音樂。這種培養理念,使錢學森自小就在“科學與藝術”結合的氛圍中成長。其母章蘭娟是位受過良好教育的大家閨秀,淳樸而善良,母親的慈愛之心給了錢學森連綿不斷的影響。
 
  錢學森三歲隨父母到x,就讀的是當時最好的國小和中學:國立x女子師範學校附小、x師範大學附小和附中。在良好的家庭薰陶下,錢學森自小就顯示出“學霸”的潛質,他的朋友張維這樣回憶道,“儘管年紀還小,但他做事已經習慣於周密思索……”錢學森在讀中學時,進步知識分子逐漸認識到啟蒙新民、教育救國的重要性,全人格教育的思想興起。當時x師範大學附中的林礪儒校長將這一教育理念引入學校,並進一步發展。其精髓濃縮於“誠、愛、勤、勇”的校訓中。當時學校很多老師是地下黨員,思想進步。他的老師“常常用較長時間討論時事,批判北洋軍閥政府的腐敗無能”。這些教育使錢學森能夠關心社會,關注祖國和人民的遭遇。他後來説:“當年我們在附中上學,都感到民族、國家的存亡問題壓在心頭,老師們、同學們都在思考這個問題。在這樣的氣氛下,我們努力學習,為了振興中華。”“我能為國家為人民做點事,也是與中國小老師的教育分不開的。”自小“優越”的生活、教育環境,為錢學森提供的不只是衣食上的富足,還有精神世界的充盈、視野上的開闊,也在他心中埋下了“立志成才,報效祖國”的種子,對這八個字的堅守,鑄就了其坎坷而功勛卓著的一生。
 
  2.從“交通救國”到“航空救國”
 
  中學時的錢學森,受孫x提出的《建國方略》影響,認識到,要振興國家,發展交通,必須要改變中國鐵路大部分由外國人鋪設的現狀,中國要有自己的交通和鐵路人才。於是,在1929年7月,高中畢業選報大學志願時,錢學森做出了人生的第一次重要選擇:要學鐵道工程,給中國造鐵路。他報考了當時全國最好的大學——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學鐵道機械工程專業,當時叫“鐵道門”。當錢學森“抱着振興祖國的決心”決定為改變舊中國積貧積弱的面貌盡一己之力,走交通救國、技術強國之路時,冥冥之中,他已經將自己的人生選擇和國家的命運緊緊結合在一起,再也無法分開。
 
  以總分第三名成績考入交通大學的錢學森,大學期間成績一如既往地優秀。如不出意外,畢業後他將會謀得一份體面的工作,施展其交通救國的抱負。1932年“一·二八”事變爆發,中國領空控制權喪失,面對着日軍狂轟濫炸的飛機,面對着同胞被屠戮的慘烈景象,血的教訓讓錢學森意識到強大的航空工業對於一個國家的重要性。面對國之患、時之需,他毅然放棄了當時自己所學的“熱門”專業,決定改學“冷門”專業——航空工程,當時的他心裏只有一個念頭:要學習能打下日本飛機的本事。
 
  錢學森從來都是一個務實的行動派和實幹家,志向從“交通救國”轉向“航空救國”之後,他選修了《航空工程》等課程,並將校區圖書館裏所有的航空方面的書都讀完。僅在1933—1935年間,他就先後發表了《美國大飛船失事及美國建築飛船的原因》《最近飛機炮之發展》《火箭》《氣船與飛機之比較及氣船將來發展之途徑》等多篇航空、火箭方面的論文。彼時彼刻,他個人的夢想與國家、民族的未來和命運更加緊密地聯繫在了一起。他曾在《火箭》一文中感慨:“我們真的如此可憐嗎?不,絕不!我們必須征服宇宙。”多年以後,當中國的火箭升空時,他是否還能記起當年自己決心要征服宇宙的“豪言壯語”?當聽到從人造衞星上轉播過來的嘹亮的《東方紅》樂曲時,他是否為當初的選擇而倍感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