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自卑與越讀後感參考6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3.04W

寫好一篇讀後感有助於強化我們對名著人物的理解,撰寫一篇讀後感能夠強化同學們對書上內容的分析,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自卑與越讀後感參考6篇,供大家參考。

自卑與越讀後感參考6篇

自卑與越讀後感篇1

最初知道《自卑與超越》這本書是因為一篇公眾號文章,文章作者在文中推薦大家去看。當時我看到這個書名,特別好奇,對於一個深知自己有自卑情結的人需要如何超越呢?於是,我翻開了這厚厚的200多頁。

整體看下來,給我的感覺就是:這本書的內容不復雜,但是思想還是到了一定的高度,認真讀下來,心胸會變得豁然開朗起來,不會再糾結於一點不放。這於我的確是有幫助的。

但要説超越,我也説不上來。因為整本書並沒有什麼體系可言,它包含了很多方面,比較鬆散。我在讀每一個方面的時候會將書中的理論往自己或身邊的人身上套,似乎如書中所説,似乎又不完全是這樣。

比如説童年記憶,我想來想去也想不到很多有分析意義的童年記憶。或許有部分人童年記憶深刻,很有參考意義,可是對於記憶沒那麼深刻的人又該如何解析呢?

書中還列舉了很多被慣壞的孩子的例子,我也想到了親戚家不願讀書不願出門的孩子。父母的嬌慣和放縱,學校老師的忽視,使得孩子的社會興趣和合作精神極度缺乏,從而變得不那麼正常。當然,一個人的人格形成,並不僅僅只有這些,阿德勒還列舉了青春期的影響,社會環境的影響等。

由於年代久遠,阿德勒的一些思想與現代的思想必定存在差異,但是把這本書當成現代某些雞湯文的集錦是萬萬不可取的。就拿他提出的男女在婚姻中需合作,互助互愛的觀點來説,這在現代也是不過時的。

其實總體看來,阿德勒是想把自卑當作一個核心,然後用設法去補償,但書中提到自卑的地方並不多,對一些個體的分析也不是那麼嚴謹。不過整本書的思想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很多觀點都具有啟發性,方法論也總是積極向上的,應當算得上是一本好書。

自卑與越讀後感篇2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先生的書《自卑與超越》,其大意是:尋求獨有優越感源於人生而有的自卑感,通過學會更好地合作將促使孩子實現具有真正生命意義的優越感。

生命的意義在於樂於關注他人,渴望成為社會大家庭的一員,夢想為人類和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如果一個人可以與他人分享,且得到絕大多數人的認可,他的理想和行為都向着為他人貢獻的方向併為之努力,他的人生自然會朝着最能體現其生命價值的方向發展。

對於生命意義的認識,存在於“絕對正確”和“絕對錯誤”的兩端之間,這其中包含着每個人對於生命意義的理解。使我們對於生命意義的認識趨於正確的有效方法是培養個體與人合作的勇氣和精神。

家庭是培養孩子與人合作能力的關鍵。母親要做到對孩子有興趣、為孩子着想。母親對於自己成長經歷的認知,決定了她對於孩子的態度。母親要認可和鼓勵父親的合作能力,讓父親成為孩子的榜樣,另一方面,要讓父親的優秀不對孩子形成過大的壓力。

學校對於培養孩子與人合作的能力也至關重要。不能用智商等評價指標限制孩子,要讓孩子客觀認識自己、自立;在學校裏建立平等的關係,使孩子樂於合作、為他人着想。幫助孩子尋找到興趣和自信。

作者在書中強調了青春期的重要性。孩子在青春期表現出的叛逆並不是孩子對父母態度的問題,而是源於孩子對父母一直不認同、直到有了對抗能力的時候才表達出來。如何幫助孩子正常度過青春期呢?家庭在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的時候,要培養孩子的合作意識,正常交往同性和異性,孩子在青春期的時候,就會正確理解“長大”,獨立拿捏好處理問題的“度”。

作者這樣分析犯罪行為。罪犯也追求優越感,但是他的方向錯誤。他們不會合作。造成的原因在於父母沒有教會孩子與人合作,甚至父母不想讓孩子對他人發生興趣。罪犯都是對社會無興趣、沒有合作精神、追求虛假優越性的人。

對於阿德勒先生的理論,我的內心有強烈的共鳴。值得慶幸的是,我對孩子的養育,遵循了阿德勒先生的理論。我重視對於孩子合作能力的培養,因為,我們生活在社會中,我們不能沒有與他人和諧相處的能力。我們對孩子的愛是為了分離,我一直在培育他獨立生存的.能力。我將自己在原生家庭的經歷作為參照物,不斷修正自己的養育理念,關注對孩子性格的塑造。當孩子讀大學獨立生活後,他自然表現出被大多數人喜歡的性格,他樂於交往、樂於助人、自主學習、積極上進、獨立處事、堅持體育、感恩父母。

通過《自卑與超越》一書、第一次系統地領悟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先生的心理學觀點,我更加信服他的名言,“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自卑與越讀後感篇3

好久沒有靜心讀書了,當《自卑與超越》這本書跳入我的眼,竟感到有一種莫名的力量湧起。阿德勒通俗地從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寫起,尊重個體心理學觀點,向讀者闡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義。

曾經,我以為老爸重男輕女,因為自己是女孩而自卑;曾經,看到同窗被高等學府錄取而自卑;曾經,因為自己出生在鄉村而自卑;曾經,因為自己身材矮小而自卑。儘管我外在樂觀,但骨子裏的自卑,一直困擾着我……

在不斷的成長過程中,有些自卑能被我正確認識、正確對待了。比如,我能成為老爸老有所養的依靠;比如,我通過努力每天都在超越昨天的自己,比如,我因為有了在農村的生活經歷而更加珍惜生活,比如,當我看到身體有缺陷的生命。阿德勒告訴我們:每個人都要正確認識自卑,用適當的方式超越自卑。每每找到一處自卑的根源,你就會有一次超越。

當你為自己的不優秀而自卑時,你就會開始有了努力的鬥志。在努力的過程中,你首先會把讓你產生自卑的人或事當做你的奮鬥目標,在追求這個目標蜕變的過程中,必然經歷無限痛苦與折磨,就像世界上壽命最長的鳥——老鷹。它一生的年齡可達七十歲。當老鷹活到四十歲時,爪子開始老化,無法有效地抓住獵物,它的啄變得又長又彎,羽毛長得又濃又厚,它必須做出困難卻重要的決定!

歷經一個十分痛苦的蜕變過程——一百五十天漫長的磨鍊。如果老鷹不進行蜕變,只是一味自卑,不超越自我,不超越自卑,就不會有後來神鷹一般的三十年歲月!鳥類都能如此,偉大的人類應該更勇敢!“人生就像激流,不遇着暗礁,難以激起美麗的波浪!”只有經歷蜕變,才能展現更優秀的自己。

自卑可以有,超越自卑必須有!能夠超越自卑的你,會讓優秀成為一種習慣。

自卑與越讀後感篇4

每個人其實都會自卑,因為每個人都對自己不滿,而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敗的原因就是,自卑之後,你是否會努力去改變現狀提升自己的滿意度還是,為了避免受挫折的感覺拒絕嘗試任何改變。

自卑與超越是個體心理學先驅阿德勒的代表作。書中作者他告訴我們,理解一個人,就要從他的過去入手,而一個人的生活風格,則是與他對於過去經驗的認識和理解相一致的。自卑並不可怕,關鍵在於怎樣認識自己的自卑,克服困難,超越自我。作者從每個人的童年不同的經歷和成長環境去分析個體心理的變化以及對生活的看法。

本書主要由兩部分來敍述,認識自卑和超越自卑,找到生命的最終意義。“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自卑感,因為我們都想讓自己變得更優秀,讓自己過更好的生活。”對優越感的追求是人的通性,作者將理論與例子結合,把自卑與超越自卑進行深度的剖析。

其實每個人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自卑,在人生的各個階段。我們都會有自己的不足和弱點,與他人的優點進行比較時自然就會有自卑的情緒。但是自卑本身並沒有好壞之分,自卑給人帶來影響也是根據個人的認知來決定。對於心態樂觀的人來説,自卑會讓他認清自己的缺點,從而激勵他去克服自己的短板挖掘自己的潛能。對於消極的人來説,會在意識形態上造成打擊,讓其失去對個人和家庭的希望,不利於發展。

書中還有重要的一個觀點就是奉獻。阿德勒告訴我們:生活的意義在於奉獻,在於與他人的團隊合作之中獲得滿足。人只有融入集體之中,融入社會之中,才能感受到人生的意義,實現自我價值。

自卑與超越這本書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引導我們在人生的旅途的道路上更好的把握自己,超越自卑,樹立自信。這本書詳細分析了自卑這一情感,同時提出了與以往不同的觀念和看法。自卑與超越相互影響相互轉換,構成生活意義的理解。

自卑與越讀後感篇5

每個人心中都有潛在的自卑感

對於自卑,阿德勒給出的定義是:當一個遇到問題,如果他沒有能力採取應對措施,並且堅信自己沒有能力解決,此時出現的便是典型的自卑情結。從這個定義我們可以看出:憤怒、哭泣、推諉責任都有可能是自卑情結的表現。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潛在的自卑感,只是輕重程度不同而已。

自卑感的心理逃避

沒有人願意永遠活在自卑的情緒當中,當人們疲於利用正確的方法去消除自卑帶給他的壓力的時候,他就會採取一些自欺欺人的方式來補償自己,從而獲取虛擬的優越感,例如處於青春期的孩子急於證明自己已經長大了,不願接受父母的管束,公然對其進行反抗,從而獲取自由的優越感;犯罪分子失去了對社會的興趣,他們逃避那些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希望通過捷徑--犯罪解決困難,甚至以作案之後沒被抓到為榮,以為自己就是英雄;脾氣暴躁的人缺少處理事情的耐心,其本質上是自己缺少克服困難的勇氣,認為自己不行,從而利用暴躁的脾氣掩飾自己的自卑感。總體來説,錯誤的處理方式好似海市蜃樓,它並不能找到問題的根源,並且從根源上解決問題,它只會無限的温養我們的自卑感,從而是我們的壓力越來越大。

自卑的來源

為了更好的解決自卑情結給我們帶來的心理問題,我們首先需要了解自卑情結的來源。

早期記憶的影響。

阿德勒認為兒童在5歲左右便已經形成了其特有的生活風格,這足以證明早期記憶對其人生的重要性。記憶並不是偶然存在的東西,人的一生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情,而記憶只會存儲那些他認為對他有用的東西。但必須強調一點,經歷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對於本次經歷的看法,而早期記憶便是我們人生觀的雛形,後期的人生觀,價值觀肯定是建立在最初的記憶之上的。

夢的影響。

夢境與人清醒時的生活並不對立,相反夢中追求的目標和現實生活都具有統一性,夢是人生態度的產物,是強化生活風格的方式。人只有在沒有緊張感的壓迫時,睡眠才會真正的放鬆,夢境是對睡眠質量的干擾,當現實中的問題沒有得到解決時,現實的壓力就會潛入我們的睡眠,我們就會做相關的夢。夢中的一切都是虛幻的,在夢中沒有現實問題的緊迫感,我們可以不利用常識來解決問題,從而為現實生活中的自己違背常識提供理由,以此來證明自己的生活方式的正確性。例如當一個人總想象着一夜暴富,但他又不想通過自己的勞動賺取財富,他腦中可能會迸現出賭博的念頭,而夢中富有的畫面激起了其行動的慾望,從而戰勝了現實生活中的理智,最後成了賭徒。

家庭的影響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以及父母對不同出生順序孩子的關注度會對後期孩子的成長產生巨大的影響。母親是孩子第一個關注的‘別人’,母親的行為方式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成長,當母親和孩子關係變得穩定的時候,需要有意識的將這種關係引導到父親身上,而父親不能將自己是做當做家庭的權威,而只需將自己視作家庭的成員,只有和睦的夫妻關係才能有利於孩子的健康發展,讓孩子樹立正確的婚姻觀。而孩子不同的出生順序導致的孩子對於父母的關注度的競爭關係也會對孩子的人生觀產生一定的影響,父母需要讓孩子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

學校的影響

學校對於兒童來説是一次全新的生活考驗,本次考驗會毫不留情的暴露其成長過程中的缺點。為了幫助孩子更好的適應環境,教師需要與孩子建立起親密的紐帶,發現孩子的興趣點,並用正確的方式激發孩子的長項。我們必須清楚,對於所謂的‘另類的孩子’,打罵、批評都是治標不治本的,教師需要讓孩子認識到自己在學校中的價值,而不是從問題少年組織中獲取成就感。另外學校也不應該以iq測試以及遺傳因素來對學生的成長下定論,這樣只會給孩子更多的負面的心理暗示,不利於孩子日後的發展。

如何實現超越

阿德勒主張人生的意義在於貢獻,在於與他人合作。拒絕合作的人只相信自己的能力,不相信通過合作能得到幫助,他們關心的是‘我有哪些好處’,如何逃避責任,從而獲得自我的滿足,這樣的人生是沒有任何價值體現的。個體心理學認為,人類的問題可歸為三類:職業、社會與兩性,這些都需要我們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人只有在合作中才能體會到被他人需要,被需要才能使人獲得成就感,有成就感的人是很難自卑的。

自卑感並不可怕,它是個人從平凡走向卓越的原動力,自卑感並不會決定我們的命運,但是我們面對自卑感的態度卻可以決定我們邁出的下一步的方向。正確的認識自卑,學會合作,我們才能從自卑走向超越。

自卑與越讀後感篇6

本書作者阿德勒從探尋人生的意義出發,啟迪我們去理解真實的生命意義。每個人的內心或多或少都存在自卑情節,自卑情結是人類前進的動力。

人生的三大約束:

1、我們生活在資源有限的地球上,必須勞作才得以生存。

2、我們是人類社會的一員,必須與他人分工合作,每個人都只是整體的一部分。我們無法完全離開他人而獨自生存。

3、社會有男有女,為了繁衍後代我們必須建立親密關係。

三大約束引生出的三大問題:工作、社會和婚姻。

瞭解一個人的最佳方法就是看他的合作能力如何。無論是工作、社交或婚姻本質上都是與人合作的關係。自卑與超越為我們的人生指明瞭一條重要的方向,無論我們從事什麼工作都要能感受到我們與社會的連接。通過為社會解決問題,通過與他人的合作,通過關愛他人從而實現自己價值的增長,內心深處能夠感受到我與社會的連接,讓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聯繫在一起,從而增加自己的幸福感和價值感。

探尋生命的意義,我們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在於是否能夠為人類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是否能夠服務於他人被他人所需要。本書讓我收穫最大的是作者提出的:婚姻是一份需要兩個人共同合作的工作,婚姻是一種合作關係。所以婚姻經營的好壞在於兩個人之間是否合作密切。

這個理論比《親密關係》針對婚姻的論述更為透徹。把自己放在一個宏觀的世界裏,比把自己放在微觀的世界裏更容易讓人解脱。婚姻在宏觀的世界中,是夫妻雙方為了養育人類共同的後代而進行的一場合作。讀後感·在《自私的基因》一書中,我們瞭解到,無論是人類的繁衍,動物或植物的繁衍,其實都是基因的作用,我們都是基因生存的機器。

但往好的方面去想,在人類的進化中,我們已經成野蠻時代過度到了文明時代。而促使我們進入文明時代的正是我們人與人之間的合作精神。如果沒有合作我們仍然只是動物。

我們在工作中和人際關係中我們比較容易與人合作,因為在工作人際交往中我們有着相同的目的。可是在婚姻關係中,我們卻常常忘記我們為了什麼而結婚。

清官難斷家務事。婚姻關係中的問題之所以是最難處理的問題,是因為兩個人對於婚姻的認識存在着差異。

如果我們能夠理真實的生命意義,那麼我們在處理工作,社交和婚姻的關係中就能夠如魚得水,遊刃有餘。

Tags:讀後感 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