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水滸傳》讀後感心得精選大全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47W
  
《水滸傳》讀後感心得有哪些?我們要發揚前人盡忠盡義的精神,為國家的富強和社會的進步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一起來看看《水滸傳》讀後感心得5篇精選大全,歡迎查閲!

  

《水滸傳》讀後感心得精選大全

《水滸傳》讀後感心得1

《水滸傳》時我國最早的長篇小説之一,成書於元末明初,是一部描寫和歌頌農民起義的偉大史詩。它以發生在北宋末年的宋江起義為題材,生動地敍述了起義的發生、發展和結局,塑造了一系列農民起義英雄形象,直接鼓舞了封建社會人民大眾對統治者階級的反抗鬥爭。它運用純粹的白話,達到了繪聲繪色、惟妙惟肖的藝術效果,確立了白話文體在小説創作方面的優勢,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有崇高地位,對後代文學具有深遠影響。

《水滸傳》真實反映了農民起義的全過程,它由相對獨立、完整的各個故事聯結成一個整體。一百二十回的《水滸傳》是由層次分明而又統一連貫的前、中、後三大段落組成。作者首先寫了林沖、晁蓋、武松、魯智深以及宋江等人的故事,一方面反映了各種形式的“逼上梁山”,另一方面也表現了各路英雄逐漸聚集,梁山隊伍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發展過程。

《水滸傳》充滿了官逼民反的悲壯和“替天行道”的豪情,是一曲“忠義”的悲歌。小説通過對宋江領導的梁山泊農民起義的全過程的描述,展現了北宋末年政治腐敗、奸臣當道、民不聊生的社會面貌,在封建專制社會具有普遍意義。作為對社會全景式的描述,在政治的上層,有高俅、蔡京、童貫、楊

等一羣禍國殃民的高官;在政權的中層,有受前者保護的樑士傑、蔡九知府、慕容知府、高廉、賀太守等一大批貪酷暴虐的地方官;在此之下,又有鄭屠、西門慶、蔣門神、毛太公一類胡作非為、欺壓良善的地方惡霸。如此廣泛的對於社會黑暗面的揭露,是隨着長篇小説的誕生而第一次出現。

《水滸傳》是我國第一部完全通俗口音寫成的長篇小説,它標誌着古代通俗小説語言藝術的成熟。《水滸傳》的語言生動、活潑,極富表現力,充滿生活氣息。無論寫人敍事,還是描景狀物,其語言或細膩,或簡潔,或誇張,或明快,都顯得粗

俊爽,雄健豪放。在中國古代長篇小説中,《水滸傳》是運用日常口語達到爐火純青藝術境界的典範。

《水滸傳》不僅是農民起義的壯麗史詩,而且是中國古代英雄傳奇的光輝典範。它以輝煌的藝術成就彪炳文學史冊。

《水滸傳》讀後感心得2

吾讀水滸,覺其若一罈温熱陳年濁酒,回味悠遠綿長,則分與天下布衣之士。一碗濁酒,一腔熱血,皆為英雄集結,替天行道以志酬。

一碗濁酒,英雄酣飲。

古曰:“時事造英雄。”在統治腐朽的北宋末年,正謂官逼民反,一百零八英雄好漢聚義於梁山,歃血盟誓,濁酒下肚,開懷暢飲,飲盡,酣暢淋漓。始,此日一百零八將酣飲這碗聚義之酒,其所見證大忠大義,皆成兄弟,乃以替天行道,保國安民作眾志也。吾感之,而曰:“酣飲不知醉,忠良之英雄,天下兄弟同一志者,替天行道也。”

一碗濁酒,英雄志酬。

古時男子平生志酬,即入室做官為政。戎馬半生,梁山伯一百零八將終擇招安。然吾起初,並未覺得招安善也。初讀覺實屬不妥,明知小人有奸,卻同朝為官,莫不怕有一日現無故變數?於是二讀,吾且諭矣,或許比生死更重要是英名志酬且罷。三讀終明其意,豁然開朗,招安,意味着梁山泊不再揹負“草莽土匪”名號,而是歸順朝廷,真正作為大將為國所用,更加名正言順以酬替天行道之志。何為英雄志?乃強國衞民,福祉於民,而成於民。何為英雄志酬?乃不為名利仕途,不為俸祿和功成,以平定有擾家國之事、保衞社稷為志酬。平定方臘班師回朝,梁山泊之志早已酬。終,那日宋江李逵二人共飲這碗御酒,其舉國之忠義,乃了卻此生,保國安民之志已酬也。吾感之,動容惋惜之際曰:“英雄之志酬,慶而飲濁酒,意在回味過去共經歷之患難,從容不畏生死,只為兄弟忠良之情誼。

一碗濁酒,英雄沉暮。

“哥哥,外邊的天地怎麼紅了?”

“兄弟,日頭落了。”

日落,生當鼎食死封侯,男子平生志已酬;鐵馬夜嘶山月曉,玄猿秋嘯暮雲稠;千古蓼窪埋玉地,落花啼鳥總關愁。自聚義堂改忠義廳,一百零八將各歸其位,天罡星已歸天界,地煞星還應入地中。

吾讀水滸,覺其若一罈温熱陳年濁酒,回味悠遠綿長,後天下布衣之士飲盡之。

一碗濁酒,一腔熱血,聚得一百零八將,散盡天罡地煞星,雖然替天行道志已酬,吾仍感英雄情誼,乃揮墨寫下此餘之感,以作敬意。

《水滸傳》讀後感心得3

剛剛讀過《水滸傳》中宋江三打祝家莊的故事,心情激動之餘,也略有感觸。前兩次梁山大軍雖然兵強馬壯,但是在祝家莊詭計多端的防禦面前卻屢屢受挫。而第三次梁山好漢們總結經驗,運用智慧和計謀,才取得最後的勝利。可見打仗不動腦筋,光憑力量是難於取勝的,智慧就是力量。

這一點在《三國演義》中更能證明。尤其是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是智慧運用的最好典範。

故事是這樣的:

周瑜借蔣幹之手,殺了蔡瑁張允後,他的計謀被諸葛亮看穿了。周瑜見諸葛亮太聰明,是個潛在的對手,就想除掉他。

這天,周瑜故意刁難他,讓他在十天之內造出十萬支箭,否則就處罰他。諸葛亮卻説三天內就可以造出來。其實誰都知道十天是不可能造出十萬支箭的,何況三天。其實諸葛亮是瞭解了當地的天氣情況,知道近幾天有大霧,於是讓魯肅幫他弄來二十條船和六百名軍士,並準備很多穿着青布軍衣的草人,在清晨趁大霧出發,裝作進攻曹操的樣子,帶領船隊向曹操的水寨進發。

當時大霧瀰漫,對面都看不清人。那二十條船兩邊插滿了草人,行進到曹營附近,一字排開,軍士們擂鼓吶喊。曹軍誤以為是孫劉聯軍前來進攻,於是調集一萬弓箭手向來船放箭。於是很快草船上就插滿了曹軍的箭支,數量遠超十萬只。並趁着大霧安全返回,成功地騙去了曹

軍的箭支。也完成了周瑜為了刁難他而給他出的難題。

想到這些,讓我對古人的智慧無比的佩服,無論是梁山好漢還是諸葛亮,他們都是善於在戰爭中運用智慧才能取得勝利。可見在鬥爭中,光有力量和勇氣是不夠的,而智慧才是最終取勝的力量。

進而我又想到,人類雖然沒有雄鷹的翅膀,沒有老虎和雄獅的力量,沒有魚類的游泳本領,但是人類卻可以在天空和海洋自由翱翔,居於生物鏈的頂端,靠的不也是智慧嗎!可見智慧才是最終極的力量。

《水滸傳》讀後感心得4

《水滸傳》一書記述了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好漢從聚義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遼兵最後剿滅叛黨,卻遭奸人謀害的英雄故事。讀完全書,印在我腦海裏揮之不去的只有兩個字:忠,義。

忠,即是對自己的祖國,對自己身邊的親人,朋友盡心竭力。宋江在種種威逼利誘之下,仍然對自己的祖國忠心耿耿,這就是忠;林沖的妻子在林沖被逼上梁山之後,對高俅之子的凌辱,寧死不屈,最終上吊自殺,這也是忠。在當今這個社會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個“忠”字,但是,卻很少有人能夠做到一個“義”字。

一個“義”字,包括了太多的內容。《水滸傳》中一百零八好漢為兄弟,為朋友赴湯蹈火,兩肋插刀,就只為了一個“義”字;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為一個“義”字。由此可見,一個“義”字雖然只有三筆,有時卻要用一個人的生命去寫。在現實生活中,給人讓座幾乎誰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於危難之中卻不是誰都可以做到的。因為它需要有相當的勇氣,甚至是一命換一命的決心。

水滸傳就是義氣的凝結,就是義氣的聚集,就是義氣的體現。

《水滸傳》讀後感心得5

我小時侯就很喜歡讀《水滸傳》,暑假老爸給我買回來一本《水滸傳》原著。

收到書,我迫不及待的看了起來。當我看到魯智深痛打鎮關西的時候,我忍不住的叫到“打得好!打得好!”當我看到108位好漢中死了一位時,我為他們歎息。看着看着,我沉浸在書中不可自拔。我覺得自己就是魯智深,和書中的英雄好漢一起除暴安良,為百姓造福。

在這本書裏,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武松打虎和吳用智賺玉麒麟;最喜歡的就是林沖,他不僅槍法高超,人很仗義,他還不怕惡勢力;其次就是宋江,他號稱“及時雨”,朋友一有困難就去幫忙。

讀了這本書,我明白了不要懼怕惡勢力,要勇於與他們做鬥爭,同時也要樂於幫助他人,遇到困難要勇敢面對,就沒什麼可怕的了。

一本好書可以給你帶來無限的樂趣,我愛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