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六年級寫讀後感作文7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22W

通過寫作文我們可以很好的抒發自己內心的感情,平時廣泛的閲讀對提高寫作文的能力很有幫助,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六年級寫讀後感作文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六年級寫讀後感作文7篇

六年級寫讀後感作文篇1

以前一直以太深了,難懂之類的藉口不看魯迅等文學大師的作品,從未想過要藉以閲覽一番。當我們今天學到《少年閏土》這一課的時候,陳老師把魯迅的原小説《故鄉》讀了一遍。這使我們感觸頗深。如果單單只是《少年閏土》的話,恐怕我們還只能理解到魯迅和他的夥伴不及閏土見多識廣這一方面,可是當聽了《故鄉》全文之後,魯迅想要表達的意思,我們也能理解七八分了。

閏土當之無愧是重點人物。20年的轉變,使得他從一個勇敢機智、見多識廣的小男孩成為一個庸俗、卑躬屈膝的下人。到底是什麼使他的改變如此之大呢?是貧窮?還是這是我們所不能得知的。但是從魯迅的`小説中,我們可以知道,在魯迅的心裏,閏土一直是一個勇猛聰明活潑的人,要不然不會一提到閏土就想起他在刺猹的場面。可是,當閏土與魯迅説話的時候,第一個詞竟然是老爺。我相信當時魯迅的內心震動肯定是很大的,他也許料想過千百種交談方式,但是肯定惟獨沒有料到這種。按照封建社會的標準來説,閏土是應該叫魯迅老爺,但是,從20年前的迅哥兒到20年後的老爺,跨度是不是太大了一點?閏土的改變是顯而易見的,歲月在他的臉上,手上,都留下了滄桑的痕跡。但是,容貌的改變並不是他最大的改變,他最大的改變就是心理上的改變。也許,他的心裏還是把魯迅當成迅哥兒的,但是當時的社會不允許;也許,他的心裏還是想和魯迅一起玩耍,但是他知道,他和魯迅之間還有主僕關係。一聲老爺又包含了閏土多少的感情?是懦弱?是卑怯?還是因為久久不見不熟識的陌生?這,也許只有閏土知道了。不知看過《故鄉》的朋友們注意過沒有,雖然楊二嫂是一個配角,但是她也是其中一個改變很大的人物。20年前,她曾經有豆腐西施的美名,可是在20年後,她的樣子簡直讓魯迅認不出來了。對於她的樣子,魯迅只找到了一個形容詞——圓規。如果單純是外貌上的改變也就算了,楊二嫂成為現在這副醜模樣也是因為她的內心在漸漸地改變。她去魯迅家的時候,居然提出了要一些舊傢俱的要求,被他拒絕後大放厥詞,説什麼越富越一毫不肯放鬆,一毫不肯放鬆便越有錢。如此尖鋭的語句,簡直不像是一個西施所能説出的話,倒像是一個混着菜味和尖酸刻薄話的中年婦女。不僅如此,楊二嫂離開的時候,還拿了魯迅母親的一副手套。如此種種,此人的改變也是巨大的。

?故鄉》中,魯迅不僅點到了家鄉的改變給人一種惆悵的感覺,更用閏土和楊二嫂這兩個具有代表性的例子來證明一個詞——改變。不論是家鄉的改變還是人物的改變,魯迅的文章總是給人一種微言大義的感覺,特別是最後一句:世上本是無路,人走的多了,就有了路。更是讓人回味無窮。

六年級寫讀後感作文篇2

我讀了英國作者喬納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遊記》。小説以幽默的語言描述了主人公格列佛四度周遊世界,經歷了大大小小驚險而有趣的奇遇,用辛辣的諷刺、離奇的想象反映社會現狀與黑暗的制度。

無論是大人國、小人國還是飛島國,那光怪陸離的故事都令我深深着迷。不過我最愛的還是1710年格列佛泛舟北美去的慧因國,結識了具有仁慈誠實和友誼美德的慧因。在慧因語言中沒有“撒謊”和“欺騙”這樣的字眼,更別説去懂得他們的含義了。他們不懂什麼叫“懷疑”,什麼是“不信任”,在他們的國度裏一切都是真實的、透明的,格列佛在這裏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他可以完全融入這個社會,以至於與暗喻人類的耶胡交往時形成強烈的反差,因為他們總以懷疑的眼光看待他們的誠實,使他感到失落,對人類產生了極度的厭惡。

幾個童話式國家的見聞,摻入了英國的社會現實,作者把嘲諷對象誇張變形到殘酷甚至荒唐的地步。隨着時代的變化,英國現在的政府與社會現狀早就有了很大改觀,也就是説作者原來的寫作意圖現在已經排不上用場,但這與《格列佛遊記》對世界各地造成的深遠影響並不矛盾,新時期讀者們又能從中參悟新的內涵。

作者一針見血地道出了當時英國的特點:貪婪、競爭、偽善、猜忌、病態、淫慾、陰險和野心。他挖苦地描述了人獸顛倒的怪誕現象:馬成了理性、真誠的化身,而人則化成了貪婪刁難的下等動物耶胡。他大談人的天性,即心甘情願被金錢所奴役,不是奢侈浪費就是貪得無厭。

看完這本書,我們不能不審視自己,我們身上有沒有這些頑疾劣根的影子?我盼望有朝一日我們的社會也可以成為那樣,沒有污濁與陰暗面,教育與現實統一,雖然通往成功的路還漫漫無邊,但也請我們一起努力,用心創造想要的生活。

六年級寫讀後感作文篇3

讀了《西遊記》我深有感觸,文中曲折的情節和唐僧師徒的離奇經歷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書作者羅貫中為讀者講述了唐僧以及其他的三個徒弟一路上歷盡艱險、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取得了真經的故事。正是這離奇的故事情節贏得了廣大讀者的心,致使此書成為了我國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

?西遊記》塑造了四個鮮明的人物形象:唐僧-誠心向佛、頑固執着,孫悟空-正義大膽、本領高超是妖怪們的剋星,豬八戒-貪財好色,但又不缺乏善心,沙僧-心地善良、安於天命。這四個人物形象各有特點,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寫作技藝的高超,也許作者善於刻畫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處。其中我最喜歡的便是孫悟空,因為他神通廣大、技藝高超,一路保護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經,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而且在他身上還有一種叛逆心理,以及他敢於和強大勢力做鬥爭的勇敢的精神令我十分欣賞。

經理了八十一個磨難有讓我聯想到了他們的執着、不畏艱險、鍥而不捨的精神。這着實是一種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廢、虎頭蛇尾,我不禁慚愧自己當初為何不能像他們一樣堅持到底呢?也許這就是我所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從頭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只要我盡力去做了,這對我來説也是一種成功啊!因為我去做了,而且堅持到了最後。

那四本厚厚的名著,是每個自詡熱愛中國古代文化的人必須修讀的。我自然不能免俗,刀光劍影,勾心鬥角,愛恨纏綿,都不適合此時閲讀,於是再次翻開了《西遊記》,進入了光怪陸離色彩斑斕的神話世界。這是一部所有人都愛讀的經典大作,每個人都能在解讀它時獲取不同的感受和啟示。有人喜歡它鮮明的人物個性;有人喜歡它瑰麗的整體形象;有人喜歡它活潑詼諧的語言;有人乾脆把它當作道德修養小説或政治寓言。但在我看來,它什麼都不是,它只是“遊戲之作”,是一個單純的神話世界。我在讀這本小説時常常有一種共鳴感,想必這是我內心深處對於自由的慾望在呼喊吧!

六年級寫讀後感作文篇4

?我與地壇》是史鐵生先生的代表作品,這篇文章有着作者對死亡的剖析,最終得出“死亡只是一個必將到來的節日,那麼就安心來迎接”的結論;有着對親情的謳歌,為母愛的無私奉獻而讚美,因為母愛喚醒了他沉睡的心;有着對生命的嚮往:那一個永遠無法得到榮譽的長跑女孩,那一對從中年相伴直至步入老年的夫妻,那一個對妹妹無比愛護的哥哥……一個個在地壇的故事是如此的美好與純真讓人嚮往。

對我印象最深的,還是開頭史鐵生先生在地壇孤寂的思考死的事情,和他的沒落與悲憤。是啊,一個人在青春的大好年華中折斷雙腿,只可以在輪椅上生活,這對一個有理想有夢想的人是多大的打擊呢!但是在細細的思考中,他明白了很多。在母親的關注下,他在一次次用心靈與死神的搏鬥中,他放棄了死亡與沒落,向着文壇進發,成功的成為一名作者。

生命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説,都只有一次,對於這僅有的一次,我想我們應該好好把握。誠然,人生難免有許多坎坷,但這不應成為逃避生活的理由,與其悲傷痛苦,草率結束自己的生命,不如將它看作是生活賜予我們磨練自己的機會。正是一次次的挫折,才讓這個世界充滿樂趣。沒有故事的世界是呆板的,所以,我認為,挫折即成長,《我與地壇》一書,正是對挫折與成長的詮釋。

六年級寫讀後感作文篇5

?圍城》的直接時代背景是1937年及以後的若干年,正是中國遭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時期。但要理解《圍城》,必須追溯到近代特別是鴉片戰爭以來,中國在帝國主義列強大炮軍艦之下,被迫地、卻歷史性地開始了與世界的接觸,中華民族的古老文明與西方文明開始了前所未有的交鋒、碰撞、衝突以至交匯、融合。這種文化現象在一大批留學生——錢鍾書正是他們中的一員——的身上具體地、活生生地體現出來,因而具有值得解剖的典型意義。

作為一個學貫中西的大學者,錢鍾書幾乎必然地要從文化上來認識“圍城”的精神困境,從而產生深刻的孤獨感和荒誕感,在全書的結束部分,方鴻漸在經歷了教育、愛情、事業和家庭(婚姻)的失敗後,這樣感歎:在小鄉鎮時,他怕人家傾軋,到了大都市,他又恨人家冷淡,倒覺得傾軋還是瞧得起自己的表示。就是條微生蟲,也沾沾自喜,希望有人擱它在顯微鏡下放大了看的。擁擠裏的孤寂,熱鬧裏的淒涼,使他像許多住在這孤島上的人,心靈也彷彿一個無湊畔的孤島。

這裏已經明顯地引入了存在主義哲學的人生感歎。但這種文化困境、精神困境,卻是發生在衰微積弱的老大中國與近現代資本主義文明的劇烈衝突中的,於是我們看到了這樣一幅令人深省的畫面:經過一家外國麪包店,廚窗裏電燈雪亮,照耀各式糕點。窗外站一個短衣襤褸的老頭子,目不轉睛地看窗裏的東西,臂上挽個籃,盛着粗拙的泥娃娃和蠟紙粘的風轉。

還有全書結尾處那隻著名的祖傳老鍾,方鴻漸的爸爸作為結婚禮物送給兒子兒媳的寶貝鍾,每小時“只慢7分鐘”的“很準”的鐘,這會兒已經慢了5個鐘頭的鐘:這個時間落伍的計時機無意中包涵對人生的諷刺和感傷,深於一切語言、一切啼笑。

有些西方批評家説《圍城》寫了西方文化影響下中國知識分子的精神危機,也有中國批評家説表現了西方現代文明在中國的失敗,從而證明了資本主義文明不救中國的主題。這些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錢鍾書似乎並不是採取非此即彼的立場,他更着力於嘲諷偽文化人的可笑、可憐和可恥,更多地是要寫出中西文化衝突中的尷尬、窘迫和困境。而從更廣闊的文化意義上來體認,《圍城》更主要的是寫“圍城”困境,其藝術概括和思想意藴超出了狹隘的個人經驗、民族的界限和時代的分野,體現了作者對整個現代文明、現代人生的深入思考,也凝結着作者對整個人類存在的基本狀況和人類的基本根性的歷史反思。

六年級寫讀後感作文篇6

?賣火柴的小女孩》,一篇世界着名的童話,為我們講述了一個小女孩光着腳丫子在寒冷的冬天裏,一個應該閤家歡樂的大年夜裏被爸爸叫出來賣火柴,後來凍死街頭的故事。 讀完這篇童話,我的鼻子酸了。這個可憐的小女孩,在人們閤家團圓,享受天倫之夜的大年夜,卻因沒賣掉一根火柴而不敢回家最後因在寒冷和飢餓的逼迫下而悲傷的死去有人聽,才出生的小嬰兒都被上帝吻過,難道是那個小女孩出生時沒被上帝吻過嗎? 。

想想那時,看看現在,我們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家裏的小公主、小皇帝。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什麼也不用做,什麼也不用幹,每天吃飽穿暖,根本不用去打工什麼的,也不用為了生計而發愁,更不用挨冷,捱餓我們的生活真幸福啊! 記得有一次,我在看書時看到了一個故事,一個小女孩在家門口玩兒的時候不小心被摩托車給撞了,司機逃跑了,小女孩送到醫院檢查後,只是頭和腳上有點皮外傷沒什麼的,可是,回家後,她卻要求媽媽買個大熊娃娃,新衣服什麼的,不然就一直哭,直到她媽媽答應了。

本來這個小女孩的家庭就不富裕,就靠父親那點兒低廉的工資生活,還要買玩偶。當她高興的拿到她媽媽給她買的玩偶後,她媽媽去病倒了,她才知道原來媽媽為了給她買這個娃娃每天起早貪黑的去打工、兼職。當她媽媽因為疲勞過度而心力交猝,最後致死,她哇哇的大哭説要媽媽,可是她的媽媽還能回來嗎? 不! 不能了! 小女孩因為一個娃娃而失去一個母親,而賣火柴小女孩的爸爸卻因為錢而失去了一個女兒。在此,我祝賣火柴的小女孩和那位可敬的母親在天堂過的快樂!

六年級寫讀後感作文篇7

看完了《駱駝祥子》,印象最深刻的兩個人物就是祥子和虎妞、還有祥子性格的巨大轉變。祥子的一生充滿了悲劇,買車不順,連愛情也很失敗。而虎妞無疑成為了導致祥子無法獲得真愛的兇手。虎妞性格潑辣,因家裏有錢,從而養成了好吃懶做、好逸惡勞的性格。她喜歡祥子,但是卻沒有公平的去爭取屬於自己的幸福,而是用不乾淨的手段留住了他。有時也會覺得虎妞並沒有全錯,只是她愛的方式不對。虎妞利用假懷孕留住了祥子,但終究只是留住了他的人,留不住他的心。

她過分的把祥子綁在自己的身邊,不懂得站在祥子的角度去思考,忽略了祥子的感受;祥子喜歡拉車,但是虎妞不喜歡祥子這樣,自己不賺錢,反而好吃懶做,這些都使得祥子無法對她產生感情,而且更加的厭惡他,把憤怒、怨恨都發泄在虎妞的身上。最終虎妞因為難產在深夜死去。虎妞的出現加重了祥子一生的悲劇色彩。她的“愛”扭曲變成了祥子的“哀”。

虎妞死後,祥子愛上了小福子,但是不久小福子自盡身亡。經歷了這麼多不順利的事,祥子最終由一個老實、堅忍、健壯的“駱駝”,變成了一個麻木、潦倒、吃喝嫖賭、自暴自棄的一個行屍走肉般的人。《駱駝祥子》中祥子的愛情經歷與性格轉變,毫不留情的揭示了舊社會時期,好人的逐漸墮落以及黑暗勢力的強大與個人努力奮鬥的軟弱無力。整個故事瀰漫着一種陰鬱絕望的氣氛,結局低沉、實在令人歎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