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全球通史讀書心得範文三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22W
每當我們在讀一本新書的時候,我們就會收穫一份新的知識,相信你在生活空閒的時候,也會有讀書的習慣吧。下面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全球通史讀書心得範文三篇,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全球通史讀書心得範文三篇

全球通史讀書心得範文

讀這本書是受了《未來簡史》的打擊,覺得三觀需要修正一下,805頁厚厚的上下兩冊,斷斷續續看了大半年。主要以前是學理科的,世界史更加已經完全沒印象了,看完了《全球通史》其實也搞不清楚那些名字都讀不順的國家怎麼變成現在這個樣子的,我留下的大概印象便是以下這個流程:自給自足——宗教為王——打來打去——技術變革——海外擴展——誰都不服——握手言和——不要自己滅了自己就好。胡亂總結的,但是史書一讀,還是覺得人類現在已經處在一個非常危險的狀態,因為技術進步的發展速度太快,導致在社會形態和人的精神層面的參差不齊也日益嚴重。

引申到教育和個人成長,古人一輩子做的事情,以現在的信息量,也許一年甚至一個月一個星期都不用就可以做好了。但是技術領域的日新月異,與精神層面的`進展並沒有很好地同步,我們在社會觀念上的進步是非常緩慢的,比如男女平等的口號喊到現在,之所以還在講,是沒有解決。讀後感。三觀的形成應該並不能歸結為生物學的問題,或許物質基礎不可避免,偶然性和必然性也肯定存在,但我仍然認為人類是有自己的靈性的動物,不管這種靈性以什麼命名,是永遠不可能被機器完全替代和模擬的,所以我們對意義的追求也是一種本能,一個不會問為什麼的人是沒有靈性的。

我們現在對哲學的思考和教育相當的謹慎,怕思想入了歧途,所以寧可不講思想,先講技術,所以STEM如火如荼。即便講思想,也是政治目的大於思考的訴求,我原先也是這樣認為的,因為歷史告訴我們,技術的領先才是實力的體現。但是當技術進步到一定的程度,如果思想體系跟不上,不知道會有什麼樣的後果~如果我們以後所有的知識信息都可以芯片植入並且實時更新,那麼要怎麼思考呢?大腦的溝壑是芯片可以形成的嗎?

今後的社會或許需要精英們去消除或減緩矛盾,考慮技術革新的同時如何同步更新思維能力和觀念,以使人類這個物種在這個星球或者其他星球上存在的時間更長一點,如果人類還在追求意義的話。

全球通史讀書心得範文

在《全球通史》一書的卷首,作者向讀者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需要一部21世紀的全球通史?”原因就是:每個時代都需要編寫新的歷史,這不是説前人所編寫的史書是不正確的,而是因為每一個時代都會產生新的問題,進而就需要探索新的答案。人們都説,時間是這個世界上最寶貴的東西之一,因為每個人、每件事都處在時間的慢慢長河之中,過去了的自然就變為了歷史,所以,歷史其實無處不在。

在我心中,歷史本身是有神聖感的,手上拿着史書,就好像能抓住過去時光留下的痕跡。閲讀通史類的書籍其實並不容易,因為它其中包含的內容太過於龐雜,但是讀通史會十分有利於讀者形成一種全球的視角。在《全球通史》一書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特點就是作者摒棄了西方傳統的史學家通常使用的三分法,而是採用了將整個人類歷史的演進過程劃分為兩個階段的方法:分別是一千五百年以前各地區處於孤立時期的世界和一千五百年以後西方國家的興起並佔優勢的世界。

這種劃分方法十分有利於我們讀者消除自己頭腦中有關於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的一種時間差和空間差,我現在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就經常會把同一時期中國和外國的歷史進程進行一個聯繫和比較。因為我們從小生長在中國,一直受到身邊文化的薰陶,就好像在還沒有系統接觸歷史這門學科以前,在腦海裏就已經潛移默化的瞭解很多歷史故事,對中國歷史也大致有了分期,但這樣就形成了很多固有思維。書中的這種劃分法可能一開始會讓我們覺得讀起來有些不習慣,但是它很有利於我們把對中國歷史的學習真正融入到對整個世界歷史的學習中去,讓我們對歷史產生新的理解。

除此之外,在閲讀《全球通史》的過程中,我能從字裏行間能夠體會到一種現代感,歷史從來就不是一門孤立的學問,更不是一些人口中背背就可以的學科,我很喜歡學歷史,因為歷史告訴我每一件事情都有其產生的原因和對應的結果,而歷史上所發生的重大變故與當今世界的現狀也都是有一定程度上的聯繫的。歷史學這門學科在我看來是有很大的現實意義的,就比如説:過去的王朝更迭告訴我們關注民生造福百姓的重要性;幾次蔓延全球的戰火硝煙讓世界人民懂得和平的可貴,每一次的歷史現象必然會反應歷史道理,我們只有不斷的吸取經驗教訓才能不斷進步。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與本國的歷史都是有聯繫的,就比如説一個國家現有國體的形成、現有的經濟發展狀況以及它的社會文化底藴,這些東西的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們只有瞭解了其產生與形成的過程,才能找到切合實際的發展方向。

作為一名歷史學的學生,我們一定要在專業學習上下功夫,不僅要記住史實,還要學會分析史實,學會舉一反三,將歷史融入現實,發揮它所獨有的價值。

全球通史讀書心得範文

一直以來就很喜歡讀歷史,感覺可以穿越回那個風雲激盪的年代,與那些歷史中有趣的人們進行交流。陸續的看了很多與歷史有關的書籍,但都是片段式的,就連國中、高中上歷史課所學到的歷史,也是明確的劃分出了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這次閲讀《全球通史》這本書算是連貫性的對整個人類的歷史做一次梳理,把以前看不清楚弄不明白的一些歷史事件的關聯性,看得更加通透。

這本書的時間跨度是從史前史到xx世紀,作者斯塔夫裏阿諾斯是美國加州大學的歷史學教授,已於2004年去世,這本書是其最後的版本。

《全球通史》這本書有意識的淡化世界史中政治方面的內容,而把全人類的文化、社會生活的演進作為史學考察的重點,儘量以更加客觀的角度來描寫歷史,讓讀者真正進入到"整體世界史"的思考境界,而不侷限於個別地區和個別國家,對現實世界具有啟發意義的思考,便於讀者理解"民族國家"形式遮蓋下的真實世界。

這本書從人類還是食物的採集者講起,到人類進化為食物的生產者,進而人類發展出古典文明,歐亞大陸上的中世紀文明,也沒有忘記非洲大陸上的人類文明演進,以及一些在燦爛文化邊緣的被孤立的文明,最終講到新興西方世界的興起與衰落,宏觀上十分的全面。

這本書的每一個篇章的最後一節內容都是歷史對今天的啟示,這些啟示帶給我們的思考都非常的有意思,和我們上中學時死記硬背的歷史意義很不一樣,這些啟示與思考並沒有一個很準確的結論,它涉及方方面面,卻帶給人很多思考的空間。比如第一篇講述了人類作為食物的採集者,可以採集到的食物種類很繁多,那時的人類死亡多是因為意外和醫療條件的落後,如果一個人順利的活着,壽命並不比現在人類壽命短,這與他們豐富而又健康的飲食,以及適量的運動是相關的,現在的營養學家推薦給人們的健康飲食與當時以採集為生的人們所獲得的食物結構是十分相似的,那個時候人們也主要以植物的果實為主,肉食的攝入量十分有限,而且那時人類的食物種類遠比現在豐富,結構也更加合理,書中引導讀者以此來反思現在生活中人類的飲食結構。諸如此類對於生活方方面面的思考還有很多,這也正是這本書有趣的地方和意義所在。

講到有關非洲大陸的章節,也在敍述歷史的同時引導人們思索曾經有着燦爛文明的非洲,是怎樣一步步走到今天的。書中提供了史實和其關聯性,但把思索的部分留給了讀者。所以這是一本需要細細去讀,慢慢去想的書,每一次閲讀都會給我帶來不同的收穫,因為今天的我們也在進步,隨着文明的進步我們對歷史的思考也會更有深度、更有廣度。

人類學為人類提供了一面巨大的'鏡子,使他們能夠從中窺見自身無盡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