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2022精編最新關於《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範文三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51W

讀後感是一個人看完書之後的內心的真實寫照,所以要想給別人展示優秀的自己,請一定要認真寫讀後感哦,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2022精編最新關於《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範文三篇,一起來看看吧。

2022精編最新關於《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範文三篇
《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1

深入心靈,是一段艱難的旅程,也是一條少有人走的路。打開這本書前幾頁看到一些名人名家對此書的評論,整整佔據了兩頁半,每個人都用一小段話或者三言兩語道出了自己對此書的看法,因為經歷不同所以視角不一樣,關注點不一樣,感悟也不一樣,但是大家都一致肯定了這本書對自己心靈成長的幫助,讓自己的思維更睿智思想更成熟。

這本書的作者是一名心理醫生,他在多年對病人的心理治療接觸中,以及自己生活中所得出的一些看法、直覺、感悟。就像他自己説的,讀者之所以會為這本書感動,是因為他説出了別人長期的思考和感受,但缺乏勇氣,不敢説出來的東西,就像是“我們長期以來的想法和感受,有一天會被某個陌生人一語道破。”這是一本心理學範疇的書籍,以我現有的水平看這本書其實是感到了一點困難的,一些專業的心理學甚至一些物理範疇的名詞,我看不太明白的時候需要去百度一下,這讓我想起了我很小的時候,喜歡看故事書,但是經常在書中看到不認識或者不理解的字詞常常會去翻字典,後來這讓我翻字典的速度比別人快很多倍,上國小有一次查字典比賽得了第一。這就是因果關係,有什麼因就會結什麼果。不管是好事壞事其實追根到底都是有原因的,就像書中所説,來接受治療的一些病人,很多人患上了這樣那樣的心理疾病,但卻不敢誠實面對,當醫生讓他們説出生病原因時,一些人閃爍其詞或者避重就輕,其實已經到了很嚴重的地步了,卻被自己説成只有這一點點焦慮而已,因為不敢坦誠自我剖析,追蹤真正的原因,所以常常會耽誤病情而導致長期治療無效,或者病情反反覆覆,而醫生有時候需要在病人的潛意識裏面去發現挖掘真正的原因,一個人的潛意識可能是某天説的一句話,一個不經意的動作眼神等等,所以心理醫生就需要仔細觀察聆聽病人所説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眼神,從而去發現病人潛意識中的真實想法。

本書開篇説到了自律,自律是解決人生問題最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的最重要地方法。自律就是推遲滿足感,比如我們知道的棉花糖效應,一羣兩三歲的孩子給他們每人一塊棉花糖,然後大人離開前,告訴他們如果堅持三十分鐘不吃的話將會得到更多的棉花糖,幾分鐘之後就有的孩子吃了,有幾個孩子也忍不住要吃,但他們有的用唱歌來忍住糖果的誘惑,半小時後大人回來,寥寥無幾的幾個孩子得到了理所當然的獎勵,後來人們還跟蹤發現這些忍耐力強的孩子,在成年後事業更成功生活更幸福。而我們現在作為成年人,推遲滿足感也是很有必要的一種能力,比如我自己,當很多工作上的事情堆積如山,我卻不想去做的時候,總是在想等吃完東西再去弄,等看完電影再去弄,等……反正就是假裝自己還有很多其他很忙的事情,每每要到臨交工作任務的時候不得不去做,而且在做的時候覺得極度痛苦,心情非常不好,這種拖延症,其實就是不自律的`表現,推遲滿足感的原則就是,學會先苦後甜,擁有足夠的自制力,比如把困難的事情做完再去吃東西看電影,這樣做自己喜歡的事,心情會更放鬆更愉快。

書中提到的恩典,一個人對於恩典意識和接納的態度,就是一個人走向心智成熟的旅程。仔細回顧自己的生活很多“千鈞一髮”的時刻,帶給人神奇的體驗,記得在單位,有一次我的工作夥伴來接我班的時候,比以往早了一會兒,等我下班離開沒多久,電線突然短路一陣火光亂竄,後來聽説當時情況非常混亂,而我是個特別膽小的人,當時還在想,幸好當時不是我當班的時間啊,覺得好幸運,其實現在想起來就是恩典的降臨啊!再比如網上報道有人因為臨時取消航班而倖免於一次空難,還有比如在天災人禍中倖存的人,書中提到的交通事故中原本可能成為犧牲品的人,竟然從破破爛爛的汽車裏爬了出來,而且傷的並不重。生活中我們也見到過有人從高樓墜落下來,卻毫髮無傷的事情,這種近乎奇蹟的好運,神奇到我們人類無法用現有的理論來解釋的事情,其實就是一種恩典的存在。但是這樣的事情並不是常常都有的,因為大部分的人沒有意識到恩典的來臨而拒絕了恩典,不相信奇蹟會發生在自己的身上,心智的不夠成熟的人,是不會意識到恩典的來臨。

潛意識也是恩典的一種形式,比如心理醫生有時要對病人做催眠的治療手段,讓病人在潛意識中説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人的夢境其實也是一種潛意識,這點我深有體會,記得讀書時有一次重要的考試,我夢到了自己的分數,也夢到了另一位同學的分數都合格了,還有一位與我關係比較好的同學我卻沒有夢到她得分數,後來那次她考試不合格,而我和那位我夢到的同學的分數居然和夢境中一模一樣,當時在想,這真是一件神奇的事情。甚至有的時候我第一次去一個陌生的地方旅遊的時候,有些建築物風景區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當時我真的覺得是件不可思議,而且很神奇的事情,現在才明白這就是人的潛意識。本書作者描寫第一次去新加坡旅遊看到一個建築,他的妻子問他這是什麼地方,他可以馬上説出“新加坡板球俱樂部”,而一説出口自己也被嚇到了,因為他從未來過新加坡,也沒有見到過任何一家板球俱樂部,後來他們朝前走,走到了建築物的正門看到“新加坡板球俱樂部”。這讓他無比驚奇,“我是如何知道自己本不該知道的事情?”因為我們的思維常常不承認奇蹟的存在,但是思維本身就是個奇蹟。恩典是一種看不見摸不着的,但確實存在的一種力量。在心理學類的書籍中,字裏行間感覺是在宣揚一種東西,但這東西中藴含的力量又是人們不可抗拒的,你甚至可以感受到它的存在,如何把這種力量轉化成讓人幸運的奇蹟,這就需要我們意識的覺醒。

書中説,心智成熟之旅艱苦卓絕,無論思考還是行動,你都離不開勇敢、進取和獨立的精神。這幾點都是需要我長期好好學習的品質。做一個自律而勇敢的人,讓心靈的力量不斷彙集,慢慢的融入自己的血液裏,成為身體的一部分,就像有句歌詞“門外驚心動魄,門裏我泰然自若”。一個心智成熟的人,無論遇到什麼事,都能保持內心的平靜與安寧,冷靜分析,積極思考,妥善處理,這就是一種睿智。

讀完此書,在心靈成長的道路上我感覺自己邁出了一小步,收穫了一點點內心的充實感。

《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2

春節放假值班,閒下來閲讀了我的生日書,《少有人走的路》是由著名的心理學醫生斯科特派克寫的一部關於揭示人心智的心理學著作。

大多數人都存在心理健康缺陷,因為他們都有規避問題和逃避痛苦的趨向,總是不去應對問題和痛苦,抱怨上天的不公、自己的不幸,甚至用各種極端的方式去麻醉自己,讓自己不去想,營造一個與現實脱節的完美的虛幻空間,這無異於作繭自縛。“惟有痛苦才會帶來教益”,應對問題我們不能因害怕痛苦而選取逃避,而是就應迎難而上,直至將其戰勝為止。

書中第一篇談到了“自律”,人生苦難重重,我們的人生就是不斷的應對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唯有自律才是解決問題的首要方案。所謂自律,就是以用心的主動的態度,去解決問題。主要包括四個方面:推遲滿足感、承擔職責、尊重現實、持續平衡。對於推遲滿足感,我們不要貪圖暫時的安逸和一時成績的滿足,要時刻持續清醒的頭腦,工作時要先難後易,徹底剋制自己拖沓的工作毛病,延長自己的滿足感;而對於承擔職責,我們對待問題要有承擔職責的勇氣,找出問題解決問題,增強自己的信心;對於尊重事實,2015對於各個行業都是一個嚴冬,我們要認清這個事實,結合我們自己的特點,找到2015年屬於我們的機會;最後就是持續平衡,一味的自律,就會變成壓抑和束縛,我們要用一種平衡的自律方式去應對問題,張弛有度,建立正確的解決問題方式。

2015作為公司的“變革年”,我們更要加強自身的“自律”意識。2015年的航運市場好比一座獨木橋,我們沒有退路,唯有奮起跨過。俗話説“狹路相逢,勇者勝”,2015要亮出我們的中谷精神。

《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3

重新拿出《少有人走的路》,我想推薦給朋友們,給那些渴望走向成熟、有自覺期望改變心理現狀的人。其實這本書很淺顯,很多道理甚至都是身邊的一些小糾結的學術解讀而已,你我都懂。剛開始看我也就睡前隨便翻翻,但此刻看完整本書,卻起了期望再認真看一遍的念頭。回頭想想,其實很詫異,原先這本書真有種魔力,讓你不自覺在看的時候跟着內化了它所述的一些心理學知識,似乎真有那麼點被治療了一番的感覺。所以,與其説這是一本治癒心理的書籍,不如説它是一本能夠引發你自己與自己對話的嚮導書。

書中的一個理論是,幾乎每一個人都或多或少有些心理疾病。這是作者的觀點,我保留看法,因為是否就應將常人所經歷的七情六慾、內心痛苦掙扎看做是一種病,是我比較疑問的。但在看的過程中,我確實將自己的一些問題根據作者的理論進行了一番分析,也把自己當做一名心理疾病患者進行自我治癒,我覺得還是比較有意思的一個過程。若是你平日讀以經驗主義為基礎的書,比如此刻市面上暢銷的心靈雞湯類的書籍,你能夠在閲讀的時候體驗一種用心的指導情緒,但整個過程不會有一種體驗類似望聞問切的治療的感覺。這本書的作者是一位心理學者,而且是一位從事一線醫療的心理治療師。他透過超多的心理疾病患者的病理分析,給我們呈現出神經官能症、人格失調症患者的症狀以及治理方法。我自認自己沒有十分嚴重的心理疾病,至少我並未呈現出明顯的消極對待偶爾自身存在的內疚、不信任或不負職責的問題。但仍然在這個看的過程中,我覺得自己在跟隨着作者做了一次對自己心理的大體檢,雖然沒有X光、沒有超聲波,但這種自檢的效果並不比醫生檢測得出的結果差,至少我自己是這麼認為的。作者認為人都有病,而我們需要的是承認自己內心有某些方面的麻煩,應對這些糾結與痛苦,自覺地思考,經歷痛苦的自律,去選取自由、選取尊重事實、選取重新學習愛的潛力······

書的第二部分花了超多篇幅論述“愛”,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是我看的比較快的,也是覺得可能多多少少這部分與中國的大多數人需要思考的成長環境有所不同吧。但第二部分的“愛”這一章是值得再認真看的。大多數人不懂得什麼是愛,那裏的愛當然不是隻男女情長的愛,而是自律的原動力,按作者的定義,是為了促進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有的一種自我完善的意願。它包括自我成熟、也包括幫忙他人進步,它是完善自我和他人的持續的過程。

同時,作者也提到很多患有心理疾病的患者深究其患病原因,都是由小時候父母錯誤的愛或忽視的愛而導致的。家庭環境的成長對個人的心裏影響極大,父母對子女正確的愛是保證其健康心理的關鍵。而父母如何學會愛以及它的重要性也是作者論述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