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相約2023讀後感優質5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64W

大家在寫讀後感的時候,一定要明確表達出自己感受哦,撰寫一篇讀後感有助於加深人們對書上故事的體會,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相約2023讀後感優質5篇,感謝您的參閲。

相約2023讀後感優質5篇

相約2023讀後感篇1

如果説人的生命是有限的,那麼我想在有生之年,能夠為他人做一點小小的付出,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但是這就足以讓你的生命綻放華彩!一位臨死的老人,應該是智者,他教會了我這一道理,並且還遠遠不止這些……

每個人都有自身的價值所在,沒有必要羨慕別人的地位,因為你同樣重要,或許你自己並不瞭解,但是這並不代表你沒有價值,怎樣正確的看待自己,是真正的關鍵所在.就像現在的我,在班級這個大集體中,不是最優秀的,不是主角,但是我依然扮演着我的小角色,一部完整的戲也用樣需要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角色,這樣才能使這部戲更加的完美!

我們總是斤斤計較那些小利益,不肯讓自己吃虧,如果把心胸放寬,多謙讓一分,淡然的去看待,我想自己的心情也一定會得到釋然吧.在平時的生活中,不要因為這些小事所生氣,破壞了一天的心情,為何不看開些,調整姿態,用微笑去面對晨光呢?!

死亡——一個人們永遠忌諱的話題,我想只有在這位即將離去的老人面前,有着深厚人生閲歷的老人面前,才能夠得到破解,他的坦蕩,他的豁達,令任何一個人驚歎!是呀,何必那麼懼怕死亡二字呢,這是每個人都必經的道路啊,只是早晚的問題,我們要把眼光放在如何讓自己的生命變得有意義.如果説每一天都是最後一天,如果説每一秒都是最後一秒……這樣我們會怎樣度過呢?!

這只是我看完整本書的感想,或許因為人生閲歷的關係,有些問題還不是看得太透徹,但是我想我現在所領悟到的這一切,就足夠使我受益終身!

相約2023讀後感篇2

在書店的一角,我發現了《相約星期二》這本書。小心翼翼地翻開它,彷彿一個初生的嬰兒,我在接受着洗禮,如同一個虔誠的教徒,我在輕輕地禱告。那晚,當我終於在手電筒下合上這本書時,《相約星期二》對我的影響之深,是先前的哪一本書,也是之後的任何一本書都比不上。

莫里老人認為:在美國,乃至全世界,人類的追求進入了誤區:擁有越多越好,商業行為越多越好,越多越好,越多越好,人們反覆這樣對我們説,我們又反覆對別人這樣説,直到人人都認為這是真理為止,。而對他自己而言,心中最滿意,最夢幻的一天的安排輕鬆,愜意,而毫不奢侈。從某種意義上對他來説,一個人生活的最低標準和最高標準幾乎是一致的,沒有矛盾的。他的這種平和的心態大概和中國古代的隱士的心態有異曲同工之處吧!他的那種與世無爭,歸於自然讓我思考:社會上那些終日追名逐利,勾心鬥角的人,到底活得累不累。他們那樣做得到了些什麼?如果把他們擁有的一切和莫里擁有的一切比較,那他們用畢生精力換來的那一切究竟還有多重的分量?在莫里最後的這門課程裏,愛是永恆的主題。他説:“愛是唯一理性的行為。人生最重要的是學會如何接受愛並施愛於人。沒有了愛,我們就象折斷翅膀的小鳥。”莫里在向全世界呼籲愛,呼籲人性的迴歸。

莫里的課,最終將在死亡裏劃上句號。他説:“要學會和生活講和。”他認為這是人生最困難的事。他住死亡面前,真正做到了與生活講和。他平靜地,以一種超然的心態體驗着,死亡。這不是常人可以做到的。他説:如果早知道自己可以這麼平靜地面對死亡,那麼過去還有什麼困難可怕呢?這句話,是一位臨終老人説的,對我們而言,它可以是一種激勵,激勵我們向生活中每個困難挑戰。希望等到幾十年後,我們不會心懷遺憾地説這句話。莫里老人以他自己獨特的方式向我們詮釋了人生,詮釋了死亡。

讀完這本書我腦海中反覆迴響着莫里老人説的話:“學會原諒別人和原諒白己,人不應該陷在懊悔的情緒中無法自拔,這對你是沒有益處的。”莫里老人,和他對人生的態度,以及他説過的話,值得我們在生命細細品味。

相約2023讀後感篇3

如果一個人被告知,自己人生只剩下短短几個月甚至更少時,他會如何度過這段時光?

我的答案:“起來,吃飯,治療,睡覺。”相信有許多人會選擇這個答案。一個叫莫里的教授,卻修改了這個選項。他的答案是:“起來,吃飯,治療,上課,睡覺。”

當死神的利刃劃過你的胸膛,帶過一串血珠,你會想什麼?我的回答:“快逃,爸爸媽媽還等着我吃飯呢,最近的雜誌我還沒買……”相信有許多人也會選擇掙扎與逃跑。

一個莫里的教授,卻偏偏不信逃能解決一切。他站在原地,享受着劍貫穿胸膛的疼痛,品味着飄揚在空氣中的鮮血。他是明智的。當死神向莫里伸出手時,他一顫,隨之又平靜下來。他覺得他是幸福的,因為他有時間回憶,甚至享受到再度成為嬰兒的愜意。他突然有了一個念頭,為什麼不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和更多的人分享。於是,他開了一門課程,只有一個學期,14節課,學生只有一個。這門課只有一個規定:星期二上課。14節課,從世界,到自我,從憐憫,到真愛。最後隨着我們的教授一起結束。跨入此門者,必須捨棄所有的希望。

但是我覺得,我們的教授違背了這個條例,他的口袋裏攢滿希望。正如他所説的,當人年老時,可以擁有40、30、20歲的自我,他的人生也就更充實。而當人死去時,他擁有的自我足以讓他成為超過微軟的老闆的富翁。只是更多的人不願意這麼想,他們想要回到過往。這沒有錯,但這樣便浪費了用一生積攢的最寶貴的希望。我們的老教授最偉大的地方,在於他努力把自己的人生和更多的人分享。病痛催(摧)不垮靈魂,一個偉大的靈魂,一個已經坐上死亡之船的老人,卻像開告別演唱會一樣,在船上向所有愛他的觀眾招手,告訴他們接受愛,接受自身的教育,別被世俗矇蔽。

岸上,觀眾們用笑容拭去淚水。他們的人生依舊進行,但是已經隨着老教授的船偏離了原本的航道。即便都通往地獄,但是我們可以選擇不同的航道。

選擇一條特殊的航道吧,和莫里一樣。

相約2023讀後感篇4

也許是人生的卷軸剛剛翻開的緣故吧,我總是問自己:“人為什麼要活着?”、“人生的意義在哪裏”,“為什麼我活着,有的人卻死了?”這是十幾歲歲左右的人最愛問的問題。到了爸爸媽媽的年齡,人們大多已經為家庭奔波的不成樣子了,不屑或不敢再問這樣的問題。但是,在一些意想不到的時刻,它還會悄然從心底冒出。這千古之謎,有誰能説得清楚呢?就是那些大哲學家,他們的回答也常常十分高妙“仙答”卻並不解決我們凡人的問題。一位老人,在臨終之前,通過他的學生,向我們提供了一份人生的答卷。

當時買這本書時,並不是因為寫着餘秋雨的推薦做序,而是這個問題深深地吸引了我,人生剛開始,更渴望瞭解人生。

有的人在突如其來的災禍中死去,或在某個黑夜裏靜靜地離開,中國人會面無表情地説地説:好,好,至少不是在開膛破肚時去的。但是,當得知了自己在某一天會離開這個充滿眷戀的世界時,這時他的心理大概可想而知,有人顫抖,有人飲泣,有人崩潰,有人在痴痴的笑,也有人未服從命運的安排,自己在大限之前解決了自己。因為,人們所説的“受罪”不僅是病痛的種種折磨,更是等待死亡的種種心態,因為等死的時候,心裏永遠比死的一剎那更痛苦。所以,中國傳統文化中提及的因果報應,如果有個人此生成就了種種善舉,那麼他最好的結局就是“無疾而終”。

當我們兩隻腳踏上人生的起點時,終點就是死亡。無論偉人還是凡人,終究是會死去的。後來莫里老頭兒很瀟灑地走了,而他為了學生做的備課內容還沒有教授結束,他在天國看着人們,看着人們是否在翻看他的備課筆記,也在看着人們是否接受了他教授的精神。

所以,這本書的最後一句,作者留下的文字是:

“這門課仍在繼續。”

“我已經踏上了最後的旅程——人們要我告訴他們該怎樣打點行裝。”莫里説。

相約2023讀後感篇5

曾聽説,有一本叫做《相約星期二》的書在美國引起了巨大的轟動,我慕名看了這本書。沒想到,我一下子就被深深吸引了,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故事其實很簡單,作者米奇,像許許多多有事業心的人一樣,努力工作,拼命賺錢,逐漸在對金錢的慾望中迷失了自己,直到他遇見了大學裏的教師,已身患絕症的莫里,兩人相約於星期二,共同繼續從前的課程。

莫里老人用瀕臨死亡者的內心體驗,指導着人們如何面對生活。他説,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與生活講和;愛是人類一生都該追求的最高感情;最完美的一天並不要怎樣的奇異、奢華,而是簡單、輕鬆和快樂;他還告訴人們錢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人的真實感情

我不知道怎樣形容我的感受,我只是覺得在看多了江湖中的恩愛情仇,催淚彈似的偶像書籍後,這本書給了我不一樣的感受,我開始明白了這本書為什麼如此受歡迎。因為現實社會有時候太浮躁了,人們都在忙碌、彷徨,為功名利祿而奔波,忽略了內心深處真正的感受,所以內心空虛卻又不知道為什麼,而莫里的生活恰巧填補了他內心的空擋,所以莫里與他的人生觀,就開始被人們接受和喜愛了。

而且,莫里也給我們帶來了對生命的反思,真正的智者不僅僅勇往直前,還要不時停下腳步,回頭看自己走過的路,反思一下從前的生活。莫里也説,很多人在忙着工作,他們有了錢、房子、車,可是他們在精神上卻一貧如洗。

書的高潮以莫里的去世而結束,人雖然已去,而話語猶存,這本書讓我知道怎樣在平凡中尋找快樂,讓我知道如何在繽紛的世界裏永遠保持一顆純潔而寧靜的心。

莫里已去,但我知道他的生命正在以另一種方式延續,我想,我會用自己的一生去學習、去感受。

Tags:讀後感 相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