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國小數學課堂教學心得體會範文5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36W

千萬不要覺得寫心得是一件可以隨便應付完成的事情,這對於提升我們的個人能力是沒有意義的,我們現在接觸到心得體會的機會已經越來越多了,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國小數學課堂教學心得體會範文5篇,感謝您的參閲。

國小數學課堂教學心得體會範文5篇

國小數學課堂教學心得體會範文篇1

數學教學要給學生教生活,其核心主線是:以生活為起點,引導學生髮現數學,激發數學興趣;幫助學生藉助已有的生活經驗去探究數學、理解數學,進而抽象,建立數學模型;再引導學生運用所學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問題;在應用數學解決生活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形成數學觀念。

下面就以課堂教學為平台,闡述一下自己在這方面所嘗試的一些體會。

1 .創設生活情境,引導學生髮現數學

數學與生活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作為教師應努力挖掘數學知識中的生活資源,創設一定的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從中發現數學,進而產生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強烈願望。如在學習“ 6 的組成”時,為了讓學生能獨立地發現數學,激發探究的慾望,我聯繫生活實際創設了一個這樣的情境:小明家有 3 口人,每天吃飯都是小明為大家取筷子。你猜一猜,小明會怎樣取筷子?取了幾次?每次取了幾支?用小棒代表筷子取一取。通過操作,學生們發現可以取一次( 6 和 0 )、取兩次( 1 和 5 、 2 和 4 、 3 和 3 或是取多了再去掉多的部分)、取三次( 1 、 2 、 3 ; 2 、 2 、2 ; 1 、 1 、 4 ;……)……有的學生一根一根地取了 6 次,即 6 個 1 。通過日常生活中一個司空見慣的生活情境“取筷子”,學生便發現了其中藴含的數學知識,並且玩得高興,學得輕鬆。

2 .藉助生活實例,引導學生探究數學

要使學生真正掌握數學知識,就必須要引導學生去親歷知識的發生、發展與形成的過程。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親自探究的機會和素材。如藉助動畫幻燈片的手段再現了“上車下車”的生活實例,以此來幫助學生探究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例題為 4 - 2 + 3 ,動畫展示:公共汽車上原有 4 人,到站後先下去 2 人(先減 2 ),又上來 3 人(再加 3 )。使學生直觀清楚地看到:計算時,先從 4 人中去掉下車的 2 人,再加上上車的 3 人,結果車上還有 5 人。即 4 - 2 + 3 的運算順序是先算減法,再算加法。這一生活實例的引入使學生直觀地認識了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從左往右依次運算;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思維。在這一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探得了知識的本源,培養了探究能力,而且使創新思維得到了發展。這些意外所得的關鍵在於將數學知識的探究與生活實例緊密地融合到了一起。

3 .提供生活背景,引導學生應用數學

在國小數學教學中,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數學知識經驗解決生活中出現的數學問題,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之一。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從學生的生活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學習的機會,從而提高對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培養數學要應用於生活的意識和實踐能力。如在學習了“認識物體和圖形”之後,可讓學生們用各種立體圖形搭建一面牆或蓋房子,看誰搭得最結實?結果絕大多數學生都選擇了長方體或正方體,都不選擇球體,因為球體愛滾動。剛學的知識就派上了用場,每個學生的臉上都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總之,在國小數學教學中,特別是在低年級的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將生活與數學相互滲透,有機地融為一個整體,用生活之泉來滋潤學生的數學素養,用數學之法來完美我們的日常生活。

國小數學課堂教學心得體會範文篇2

國小數學是一門引導學生計算和開創思維的一門教育,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國小數學課堂教學心得體會範文,供大家學習參閲。

國小數學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所謂有效課堂教學情境,就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以飽滿的熱情進行教學,與學生進行自然的感情交流, 為學生創設和諧、寬鬆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這種環境下學得知識,形成能力以及潛移默化的接受教育。有效的課堂教育情境可以造成一種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向上的教育境界,使學生受到感化和薰陶,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可以使學生大腦皮層處於興奮狀態,易於引起學習興趣,從而去主動探究知識,並在新知識的基礎上聯想、綜合、分析、推理,進行創造性學習。因此,創設有效課堂教學情境,對促進學生生動活潑、主動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融洽關係,創設有效情景。

現代教學論認為:課堂教學除知識對流的主線外,還有一條情感對流的主線。師生關係好,彼此心裏相容,教與學雙方都會沉浸在輕鬆愉悦的課堂氣氛之中,教師講解激情滿懷,生動傳神,學生學習全神貫注,興趣盎然。反之,師生關係不容恰,學生必然會感到一種心理壓力,教師教學也不可能得心應手,課堂氣氛勢必沉悶、呆板。因此,民主、平等、友好的師生關係是愉悦、和諧的課堂教學環境形成的基礎。平日,教師要注意深入到學生中去,和學生打成一片,交知心朋友,建立起深厚的師生感情。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於用親切的眼神,和藹的態度,熱情的讚語來縮短師生心靈間的差距,真誠地關懷和幫助每個學生,充分尊重他們,信任他們,尤其是關愛那些中差生.要允許他們在學習中出現錯誤, 允許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允許學生質疑問難,對他們充滿愛心、關心、熱心、耐心和信心,巧妙撥動學生的情感之弦,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樂其教”,從而形成強大的學習內驅力.

二、設置懸念,創設有效情境.

設置懸念,創設有效情境,是指在教學時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巧妙地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所採取的一種教學手段.它能使學生懷着積極的態度、滿腔的熱情投入到學習過程之中.例如在教“年、月、日”這節內容時,上課一開始教師就設置這樣一個懸念:有一位老爺爺,他到20xx年才過他的第18個生日,你知道他到20xx年有多大嗎?全班一下子討論開了,在學生急於想知道老爺爺為什麼只過18個生日的原因時,老師向學生出示課題“年、月、日”,並解釋説如果學完這部分知識,你就會明白了.這種懸念的設置,令學生興趣大增,急切地想第一個瞭解原因,使學生帶者炙熱的追求隨教師進入了認識過程情境之中.

三、巧設疑問,創設有效情景.

學生一般都有強烈的表現欲和成就欲,教師恰到好處的提問,會引發學生的熱情,往往會產生“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因此,我們教學時,要根據教學內容,提出貼近學生思維“最近發展區”的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如在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徵”時,教師挑戰性的宣佈,老師不用計算就能知道哪些數可以被3整除,不信,試試看?學生紛紛舉出愈來愈大的數,老師對答如流,準確無誤.學生驚奇了,這裏到底是什麼“訣竅”呢?學生求知若渴的情緒被激活了.當學生通過觀察,分析兩組數後得出“能被3整除的數個位上不一定是0,3,6,9”的結論時,教師及時提出:“到底怎樣才能快速判斷一個數能否被3整除?”“能被3整除的數有什麼特徵”等問題,又一次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不知不覺投入到新知識的探索之中.

數學教學是一門藝術,有效的課堂教學情境的創設也是一種藝術,它可以激發、喚醒、、鼓勵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學習.教師應因時、因地、因材、因人制宜地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力求使其積極轉化為學生良好的內部心理氣氛,這才是最終目的.

國小數學課堂教學心得體會範文

“説”是思維的物質外殼,要想“説”好,就必須先“想好”,即必然要經過深思熟慮。可見,引導學生“説”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引導學生參與學習,激發學生積極思維的過程。因此我們在數學教學中,要重視學生“説”的訓練,這對發展學生的數學語言,嚴密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都是大有裨益的。怎樣才能使學生會“説”呢?下面,結合本人的教學實踐談幾點看法。

一、營造課堂輕鬆氛圍,鼓勵學生敢 “説”

學生如果在輕鬆愉快和諧民主的環境中,參與學習的慾望就會被激發起來。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努力創設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敢於説,樂於説,願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其他人。因此教師對學生要包容,要鼓勵,不要急於否定評價,更不要壓制。例如我在教學《圓柱和圓錐》這一單元的“回顧和整理”這一課時,課始我首先説:“同學們,今天你們來做一次老師,把本單元學到的知識講給別的同學聽,老師只是在旁邊做做評委,看哪位‘老師’講得最好?評出最佳“小老師”” “唰!”一大半的同學舉手了。生1説:“我瞭解了圓柱和圓錐的特徵,圓柱的特徵是……”。“多稱職的老師啊!講得真好!”我適時評價。生2説:“本單元我知道了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它是由長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推導來的。”生3立即舉手説:“如果由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推導的話,圓柱的體積還可等於底面周長的一半乘半徑乘高。”生4立馬站起來説:“如果以半個側面為底面積,半徑為高的話,圓柱的體積還等於1/2個側面積乘半徑。”……課堂氣氛一下子就活躍了起來。再讓別的學生來評價哪位“老師”講的最好,為什麼最好,這樣又鍛鍊了其他學生傾聽、評價以及説的能力。在這樣的輕鬆氛圍中。學生不僅敢説了,而且是爭論着説;學生不僅敢評價了,而且是經過深思熟慮之後的評價。如此一來,不正好達到了複習本單元的目的了嗎?顯然教學效果要比老師引導着學生複習好得多。

二、構建數學思維模式,引導學生會“説”

在實際問題的教學中,許多學生只會把題目解答出來,而不知道為什麼要這麼做。為此,我們就要根據教學內容的核心,構建數學思維模式,讓學生通過一個比較具體的感性認識的“台階”去認識和理解題目的本質。例如教學“百分數的應用”有這樣的兩類題目“光明畜牧場養了900頭肉牛,①其中肉牛比奶牛少20%,奶牛有多少頭?②其中奶牛比肉牛多25%,奶牛有多少頭?”有的同學很容易把兩題的方法混淆。有的同學即使會做,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這麼做。所以我認為,教學時我們應多和學生交流每一題的思考過程,讓學生頭腦中有一個清晰地思考模式。如老師可設置一些問題引導學生一步一步的回答。這兩題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帶有百分數的條件不同)第一題“肉牛比奶牛少20%”是把誰看作單位“1”的?(奶牛)奶牛的頭數知道嗎?(不知道)可以怎麼辦呢?(把它設為x,再分析數量關係列方程解答)第二題“奶牛比肉牛多25%”又是把誰看作單位“1”呢?(肉牛)肉牛的頭數知道嗎?(知道)奶牛比肉牛多的頭數也就是誰的25%?(900頭的25%)可怎麼列式呢?(直接列乘加算式就能解決)。在明白了思考方法之後,老師和學生可一起歸納出思考模式:在解決此類問題時,要分析關鍵句,找到作為單位“1”的量,再看看作為單位“1”的量是已知的,還是未知的。如果已知就直接用算術方法解答;如果未知,還是列方程解答比較好。所以找到單位“1”的量,再分析它已知還是未知,是兩類題目解法的分水嶺。利用這種引導學生説的方法,有效地化解了題目的難點,使每個學生都能清晰地説出解題過程。長期這樣有意識的訓練,學生就會逐漸説得有條有理,必然也反映出他思維上的條理性,將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發展。

三、創設有效課堂情境,激發學生愛“説”

數學課堂教學中,利用學生感興趣、新鮮的素材創設有效情境引入新課,是使學生愛“説”的有效途徑之一。例如我在教學“分數的基本性質”這一課時,我創設了這樣一個故事情境導入新課:“喜羊羊請懶羊羊吃蛋糕,懶羊羊很貪吃。喜羊羊分給他一個蛋糕的1/3,他嫌少;於是喜羊羊分給他這個蛋糕的2/6,他還不滿足;後來喜羊羊分給他這個蛋糕的3/9,懶羊羊滿意地笑了,覺得自己賺了一個大便宜。同學們,你們覺得懶羊羊真的賺了便宜嗎?”從學生熟悉的動畫片入手,立馬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愛開口回答問題。生1説:“沒賺到,懶羊羊雖然拿的份數多了,但是分的總份數也多了。”生2説:“他拿的每份變小了,所以沒有賺到。”生3説:“我覺得他每次分的都一樣多。”趁熱打鐵,當學生“七嘴八舌”猜測時,再讓學生用三張同樣大小的圓片操作一下,通過比較發現三個分數其實是一樣大的。古話説:“善於始者,成功已半”。本節課因為創設了這樣一個有效的故事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啟迪了他們的思維,讓他們愛開口回答問題,於是很容易地突破了本課的難點,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在數學教學中,我們要把“説的訓練”看成是一項重要的教學任務,認真地完成。我們要鼓勵、指導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並且有順序地講述自己的思維過程。根據學生的語言表達及時糾正學生思維過程中的缺陷,促使他們的思維更加嚴密、活躍。

國小數學課堂教學心得範文

今年是我連續第六年任教六年級的數學、科學學科而且擔任班主任。感謝領導的信任讓我發言,那我就説點什麼吧。首先我站在一個數學老師的角度來談談,經過這幾年六年級的數學教學,對提高六年級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績有以下的幾點想法:

一、提高學生的課堂注意力。

如果學生上課不聽講,就算你講得再精彩,那麼也是在做無用功,目前階段其實六年級上課聽講率是比較低,由於要畢業了,要離開了,一個個蠢蠢欲動,心神不寧。再加上季節原因容易犯困,那注意力就更不集中了。那麼如何培養他們課堂上的注意力呢?

我覺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培養其課堂注意力的重要手段。數學來源於生活並應用於生活,我們可以聯繫實際利用貼近生活的事例,使學生感到學以致用,從而產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例如在講授“百分率”時,就可結合學生到校情況,參加比賽情況等實際生活例子,讓學生展開討論,加深對出勤率、缺勤率、參賽率的理解。從而使所學的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的課堂注意力。

我們也可以在課前設置一些有趣的問題,發現有不認真聽講的學生或沒精打采的學生,不定期的隨時來個提問,反正就是要讓所有學生注意力集中,認真思考,認真聽講。

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計算是我們學習數學的基礎,大部分的數學題目都涉及到算,計算能力提高了,自然數學分數也能提高。那我們怎樣才能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呢?

我是堅持培養學生用草稿紙的習慣。

學生在計算時,不喜歡打草稿,這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老師佈置了計算題,有的同學直接口算,有的在書上或者其他地方,寫上一兩個豎式,算是打草稿,這些都是不良的計算習慣。大多數的計算題,除了少數學生確實能夠直接口算出結果以外,大多數學生恐怕沒有這個能力。針對這一情況,我要求學生準備專門的草稿本,認認真真地打草稿,同時我在課堂上經常走下講台,走到學生中間,嚴格督促學生落實的情況,久而久之學生也慢慢地養成了良好的計算習慣。

三、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對於六年級的任何一個學生而言,應用題都是一個難點,學生在思想上怕應用題,。而應用題在數學考試中佔據相當高的分值,那我們怎樣才能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呢?

1,分類講解。國小數學中許多問題都是有共同特點和規律的,尋找問題的共同特點和規律,並進行分類和歸納,是幫助學生提高解決問題能力的有效途徑。我們應將應用題分類,給學生一類一類的去整理複習,讓學生多做幾道相同類型的題目,這樣不僅概括性很強,而且這一類應用題的題型特徵學生也容易理解,方法更容易掌握。

2、重視解題過程的回顧、總結。

很多學生不懂得總結學習經驗,做完題後,不久就忘記了,後來遇到同樣的題時,又束手無策,無法舉一反三。這樣的話,學習效果很差,我們應該讓學生學會總結學習經驗。在數學解題過程中,解決問題以後,再回過頭來對自己的解題過程加以回顧與探討、分析與研究,是非常必要的一個重要環節,這是數學解題過程的最後階段,也是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最有意義的階段。解題教學的目的並不單純為了求得問題的結果,真正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這一教學目的主要就是通過回顧解題的過程來實現的。所以,在數學教學中要十分重視解題過程的回顧,與學生一起對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進行細緻的分析,對解題的主要方法和同一類型問題的解法進行概括,幫助學生從解題中總結出數學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並加以掌握,並將它們用到新的問題中去,成為以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有力武器。

以上是我站在一個數學老師的角度談了幾點想法,

下面我站在一個班主任的角度,談談畢業班的班級管理以及如何協助任課老師上好非語數外學科。我隨便談談,我首先做的第一點就是------打好紀律底

要想班級有良好的紀律,就必須定規矩,我制定的規則往往説一不二。比如不管你是誰,你只要在班上打架鬥毆,形成惡劣影響,影響班風班紀的,最後評“優秀少先隊員”時一票否優,沒有資格參加評比。我覺得這樣的話,學生不會太調皮,科任老師上課各有風格,但作為班主任只要管理好這些調皮的孩子,那其他老師上課就輕鬆多了。

第二點就是-------培養良好的學風

為了學生有良好的學習氛圍,我覺得我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讓學生感覺到你對各個學科都很重視。讓他們感覺到他任何一科不認真都會引起你的不滿,班主任重視其他學科了,學生自然就會重視,那麼在上綜合學科的時候他們自然也會認真聽講。

總之,我們老師只要能調整好心態,把自己該作的事情作好,學生自然也會想辦法把他們該作的事情作好。人是有感情的,學生是有良知的,只要我們捨得花時間花心血,感化學生,轉化學生,使問題學生問題更少,那麼肯定也能達到育人的理想境界。

國小數學課堂教學心得體會範文篇3

今天一個令人難忘的日子,在短短的一天時間裏,我有幸觀摩了國小數學優質課的展評活動,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藝術化。新理念,新感受,新思考,真可謂:課堂教學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廣闊舞台,令各家可一展風采。同時也是互相學習、取長補短、不斷完善自我的良好契機。所以,我也只能跟大家交流我個人聽課的一點膚淺的看法。

1、上課的老師都能根據國小生的特點為學習創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國小生好奇、好動、好問等心理特點,並緊密結合數學學科的自身特點,創設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學習情境,激起學生心理上的疑問以創造學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態,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老師提出疑問,設置懸念,啟迪他們積極思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激起他們探索、追求的濃厚興趣。促使學生的認知情感由潛伏狀態轉入積極狀態,由自發的好奇心變為強烈的求知慾,產生躍躍欲試的主體探索意識,實現課堂教學中師生心理的同步發展。設疑導思,讓學生滿懷熱情地投入學習。老師是教學的引路人,不斷地揭示知識的新矛盾,讓學生用數學思想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最後得出認知的理念。

2、在這些優質課中,教師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整節課,每一位教師都很有耐性的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執教者的語言精練、豐富,對學生鼓勵性的語言非常值得我學習。這些優質課授課教師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為學生創設現實的生活情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教學模式,讓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3、各課都展示了新的理念. 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進而使學生在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 讓學生學有價值的數學,使數學更貼近生活,才能使學生學得主動,因為數學來源於生活,而又為生活服務.老師把數學問題生活化,因為生活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數學課堂,我們的數學教學要儘可能地接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中也處處有生活的道理.加強數學教學的實踐性,給數學找到生活的原型,讓學生體驗到“學數學”不是在“記數學,背數學,練數學,考數學”而是在“做數學”. 在教學中應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師在“導”中幫助學生主動建構知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地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的目的.讓學生通過活動積極地獲得知識,將感性的實際活動與學生的內心感受體驗結合起來,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更好地發展學生的各方面能力.

4、通過一天的學習使我對教學有了更新的認識,即教師重視數學與現實世界的密切聯繫,注意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呈現方式豐富多彩,重視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主人地位,注意提供學生積極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空間;重視改變傳統的學習方式,注意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注意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5、數學的知識,思想和方法必須由學生在現實的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理解和發展,而不是單純地依賴教師的講解,單純依模仿與記憶.數學本身來源於生活,現實生活裏充滿數學.我們注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選擇學生具有一定數學價值的,生動有趣的,有利於學生主動探索的事物,創設鮮明的問題情境作為學習素材,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策略與機智,吸收他們展開學習活動,並從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體會數學的意義.

總之,數學教學中,遇到一些簡單的問題,儘量讓學生通過自己動口、動手、動腦去解決.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嘗試,主動去探索問題,教學可採用“討論式”、“合作式”等教學模式,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與思考和發表意見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

國小數學課堂教學心得體會範文篇4

“高效課堂”充分體現了新課改教學理念。課堂是一個舞台,人人自由,充分展示自我,我成功、我快樂。教師起引領作用,改變傳統教學模式,還課堂於學生,使學生在快樂中學習。高效課堂的實質應重點專注於學生能否在課堂教學中進行積極的、有效的學習。那麼,究竟什麼是高效課堂呢?

回顧創建高效課堂的學習,結合我校的課堂教學,我簡單談一下自己的體會和感悟:

一、教師以人為本,充分相信學生

學生只有在課堂上真正擁有了時間和空間,才能真正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才有可能是自主學習。 “把孩子們當作活生生的人來看待,讓校園裏充滿民主平等,讓老師學生在校園裏自由呼吸!教育就不會有多少問題”。由此,我聯想到我們的課堂教學,儘管並不完全是老師“滿堂灌”,但是學生並沒有完全地參與到課堂的教學中,只是被動地聽。這樣就大大地助長了學生對老師的依賴心理和懶惰心理。因此,在以後的課堂教學中,我們教師應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大膽地講,大膽地説,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學習當中,在“動”中學。我們教師的任務並不僅僅為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我們新課改的目的!

二、讓賞識教育推動課堂的有效高效發展

課堂上鼓勵每一位學生都要參與討論,儘量給更多的孩子以表現的機會,特別是性格內向和學困生,為此課堂上,教師並沒限制學生髮言的機會,大家可以主動爭取發言,目的是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學生的學習有了興趣,就有了熱情,有了熱情學習成績自然也就上來了。

我覺得今後我們的課堂要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形成親切、和諧的氛圍,給課堂創造一種羣體的感情氛圍,使師生產生共鳴。今後在課堂上,注意到用自己真誠的心,親切的教態來組織課堂,來感染每一位同學,並且要潛移默化的教育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做到“學高為師,身正為範”。

三、教師精心備課,使學生們的課堂真正達到了積極參與和有效參與的統一 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把課堂真正的還給了學生。老師真正輕鬆了嗎?

不是的。因為“功夫在課外”,老師的任務更重了。只有充分預習,才會有豐富多彩的課堂展示。要使學生在課堂上的活動有意義,一定要加強預習。學生的預習實際上是在教師指導下的自學,幫助學生明確目標任務、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式方法,教師的精心備課準備,充分自覺地把學生帶入了一種想學、能學、搶着學的氛圍之中。使學生們不但能積極參與課堂並且能有效地參與課堂。

回想課堂,有時學生動起來了,大多數是形式上的花樣翻新,我要立足本土,因地制宜,不搞形式,精心備課,讓學生們的潛能在課堂上超常的釋放出來,讓學生們的思維在課堂上動起來,學生的靈感生髮出來,課堂精彩起來!

國小數學課堂教學心得體會範文篇5

“説”是思維的物質外殼,要想“説”好,就必須先“想好”,即必然要經過深思熟慮。可見,引導學生“説”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引導學生參與學習,激發學生積極思維的過程。因此我們在數學教學中,要重視學生“説”的訓練,這對發展學生的數學語言,嚴密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都是大有裨益的。怎樣才能使學生會“説”呢?下面,結合本人的教學實踐談幾點看法。

一、營造課堂輕鬆氛圍,鼓勵學生敢 “説”

學生如果在輕鬆愉快和諧民主的環境中,參與學習的慾望就會被激發起來。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努力創設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敢於説,樂於説,願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其他人。因此教師對學生要包容,要鼓勵,不要急於否定評價,更不要壓制。例如我在教學《圓柱和圓錐》這一單元的“回顧和整理”這一課時,課始我首先説:“同學們,今天你們來做一次老師,把本單元學到的知識講給別的同學聽,老師只是在旁邊做做評委,看哪位‘老師’講得最好?評出最佳“小老師”” “唰!”一大半的同學舉手了。生1説:“我瞭解了圓柱和圓錐的特徵,圓柱的特徵是……”。“多稱職的老師啊!講得真好!”我適時評價。生2説:“本單元我知道了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它是由長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推導來的。”生3立即舉手説:“如果由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推導的話,圓柱的體積還可等於底面周長的一半乘半徑乘高。”生4立馬站起來説:“如果以半個側面為底面積,半徑為高的話,圓柱的體積還等於1/2個側面積乘半徑。”……課堂氣氛一下子就活躍了起來。再讓別的學生來評價哪位“老師”講的最好,為什麼最好,這樣又鍛鍊了其他學生傾聽、評價以及説的能力。在這樣的輕鬆氛圍中。學生不僅敢説了,而且是爭論着説;學生不僅敢評價了,而且是經過深思熟慮之後的評價。如此一來,不正好達到了複習本單元的目的了嗎?顯然教學效果要比老師引導着學生複習好得多。

二、構建數學思維模式,引導學生會“説”

在實際問題的教學中,許多學生只會把題目解答出來,而不知道為什麼要這麼做。為此,我們就要根據教學內容的核心,構建數學思維模式,讓學生通過一個比較具體的感性認識的“台階”去認識和理解題目的本質。例如教學“百分數的應用”有這樣的兩類題目“光明畜牧場養了900頭肉牛,①其中肉牛比奶牛少20%,奶牛有多少頭?②其中奶牛比肉牛多25%,奶牛有多少頭?”有的同學很容易把兩題的方法混淆。有的同學即使會做,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這麼做。所以我認為,教學時我們應多和學生交流每一題的思考過程,讓學生頭腦中有一個清晰地思考模式。如老師可設置一些問題引導學生一步一步的回答。這兩題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帶有百分數的條件不同)第一題“肉牛比奶牛少20%”是把誰看作單位“1”的?(奶牛)奶牛的頭數知道嗎?(不知道)可以怎麼辦呢?(把它設為x,再分析數量關係列方程解答)第二題“奶牛比肉牛多25%”又是把誰看作單位“1”呢?(肉牛)肉牛的頭數知道嗎?(知道)奶牛比肉牛多的頭數也就是誰的25%?(900頭的25%)可怎麼列式呢?(直接列乘加算式就能解決)。在明白了思考方法之後,老師和學生可一起歸納出思考模式:在解決此類問題時,要分析關鍵句,找到作為單位“1”的量,再看看作為單位“1”的量是已知的,還是未知的。如果已知就直接用算術方法解答;如果未知,還是列方程解答比較好。所以找到單位“1”的量,再分析它已知還是未知,是兩類題目解法的分水嶺。利用這種引導學生説的方法,有效地化解了題目的難點,使每個學生都能清晰地説出解題過程。長期這樣有意識的訓練,學生就會逐漸説得有條有理,必然也反映出他思維上的條理性,將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發展。

三、創設有效課堂情境,激發學生愛“説”

數學課堂教學中,利用學生感興趣、新鮮的素材創設有效情境引入新課,是使學生愛“説”的有效途徑之一。例如我在教學“分數的基本性質”這一課時,我創設了這樣一個故事情境導入新課:“喜羊羊請懶羊羊吃蛋糕,懶羊羊很貪吃。喜羊羊分給他一個蛋糕的1/3,他嫌少;於是喜羊羊分給他這個蛋糕的2/6,他還不滿足;後來喜羊羊分給他這個蛋糕的3/9,懶羊羊滿意地笑了,覺得自己賺了一個大便宜。同學們,你們覺得懶羊羊真的賺了便宜嗎?”從學生熟悉的動畫片入手,立馬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愛開口回答問題。生1説:“沒賺到,懶羊羊雖然拿的份數多了,但是分的總份數也多了。”生2説:“他拿的每份變小了,所以沒有賺到。”生3説:“我覺得他每次分的都一樣多。”趁熱打鐵,當學生“七嘴八舌”猜測時,再讓學生用三張同樣大小的圓片操作一下,通過比較發現三個分數其實是一樣大的。古話説:“善於始者,成功已半”。本節課因為創設了這樣一個有效的故事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啟迪了他們的思維,讓他們愛開口回答問題,於是很容易地突破了本課的難點,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在數學教學中,我們要把“説的訓練”看成是一項重要的教學任務,認真地完成。我們要鼓勵、指導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並且有順序地講述自己的思維過程。根據學生的語言表達及時糾正學生思維過程中的缺陷,促使他們的思維更加嚴密、活躍。

今年是我連續第六年任教六年級的數學、科學學科而且擔任班主任。感謝領導的信任讓我發言,那我就説點什麼吧。首先我站在一個數學老師的角度來談談,經過這幾年六年級的數學教學,對提高六年級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績有以下的幾點想法:

一、提高學生的課堂注意力。

如果學生上課不聽講,就算你講得再精彩,那麼也是在做無用功,目前階段其實六年級上課聽講率是比較低,由於要畢業了,要離開了,一個個蠢蠢欲動,心神不寧。再加上季節原因容易犯困,那注意力就更不集中了。那麼如何培養他們課堂上的注意力呢?

我覺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培養其課堂注意力的重要手段。數學來源於生活並應用於生活,我們可以聯繫實際利用貼近生活的事例,使學生感到學以致用,從而產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例如在講授“百分率”時,就可結合學生到校情況,參加比賽情況等實際生活例子,讓學生展開討論,加深對出勤率、缺勤率、參賽率的理解。從而使所學的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的課堂注意力。

我們也可以在課前設置一些有趣的問題,發現有不認真聽講的學生或沒精打采的學生,不定期的隨時來個提問,反正就是要讓所有學生注意力集中,認真思考,認真聽講。

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計算是我們學習數學的基礎,大部分的數學題目都涉及到算,計算能力提高了,自然數學分數也能提高。那我們怎樣才能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呢?

我是堅持培養學生用草稿紙的習慣。

學生在計算時,不喜歡打草稿,這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老師佈置了計算題,有的同學直接口算,有的在書上或者其他地方,寫上一兩個豎式,算是打草稿,這些都是不良的計算習慣。大多數的計算題,除了少數學生確實能夠直接口算出結果以外,大多數學生恐怕沒有這個能力。針對這一情況,我要求學生準備專門的草稿本,認認真真地打草稿,同時我在課堂上經常走下講台,走到學生中間,嚴格督促學生落實的情況,久而久之學生也慢慢地養成了良好的計算習慣。

三、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對於六年級的任何一個學生而言,應用題都是一個難點,學生在思想上怕應用題,。而應用題在數學考試中佔據相當高的分值,那我們怎樣才能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呢?

1,分類講解。國小數學中許多問題都是有共同特點和規律的,尋找問題的共同特點和規律,並進行分類和歸納,是幫助學生提高解決問題能力的有效途徑。我們應將應用題分類,給學生一類一類的去整理複習,讓學生多做幾道相同類型的題目,這樣不僅概括性很強,而且這一類應用題的題型特徵學生也容易理解,方法更容易掌握。

2、重視解題過程的回顧、總結。

很多學生不懂得總結學習經驗,做完題後,不久就忘記了,後來遇到同樣的題時,又束手無策,無法舉一反三。這樣的話,學習效果很差,我們應該讓學生學會總結學習經驗。在數學解題過程中,解決問題以後,再回過頭來對自己的解題過程加以回顧與探討、分析與研究,是非常必要的一個重要環節,這是數學解題過程的最後階段,也是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最有意義的階段。解題教學的目的並不單純為了求得問題的結果,真正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這一教學目的主要就是通過回顧解題的過程來實現的。所以,在數學教學中要十分重視解題過程的回顧,與學生一起對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進行細緻的分析,對解題的主要方法和同一類型問題的解法進行概括,幫助學生從解題中總結出數學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並加以掌握,並將它們用到新的問題中去,成為以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有力武器。

以上是我站在一個數學老師的角度談了幾點想法,

下面我站在一個班主任的角度,談談畢業班的班級管理以及如何協助任課老師上好非語數外學科。我隨便談談,我首先做的第一點就是------打好紀律底

要想班級有良好的紀律,就必須定規矩,我制定的規則往往説一不二。比如不管你是誰,你只要在班上打架鬥毆,形成惡劣影響,影響班風班紀的,最後評“優秀少先隊員”時一票否優,沒有資格參加評比。我覺得這樣的話,學生不會太調皮,科任老師上課各有風格,但作為班主任只要管理好這些調皮的孩子,那其他老師上課就輕鬆多了。

第二點就是-------培養良好的學風

為了學生有良好的學習氛圍,我覺得我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讓學生感覺到你對各個學科都很重視。讓他們感覺到他任何一科不認真都會引起你的不滿,班主任重視其他學科了,學生自然就會重視,那麼在上綜合學科的時候他們自然也會認真聽講。

總之,我們老師只要能調整好心態,把自己該作的事情作好,學生自然也會想辦法把他們該作的事情作好。人是有感情的,學生是有良知的,只要我們捨得花時間花心血,感化學生,轉化學生,使問題學生問題更少,那麼肯定也能達到育人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