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西廂記讀後感優質6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13W

讀後感可以幫助讀者發現書籍中的情感表達和情感共鳴,在書寫讀後感時我們可以探討書中情感的起伏和變化,深入思考作品中的情感表達方式,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西廂記讀後感優質6篇,感謝您的參閲。

西廂記讀後感優質6篇

西廂記讀後感篇1

20xx年9月23號晚7:30分,蒲劇《西廂記》於全國地方戲展演中央準時開演,在研會的組織下,我觀摩了此劇,略有感想,於此淺談。

蒲劇《西廂記》較之於我們相對更加認識的元雜劇《西廂記》,在情節上沒有什麼大的變化,便不再加贅述。整齣戲演員表演紮實,劇中小和尚和法聰的安排讓人耳目一新,可是整齣戲節奏給人前鬆後緊的感覺,但我我最想説的還不是這一點,而是改編後的人物性格,頗有些值得深究的地方。

首先是張生。在我看到張生的時候,總是有另一個人影在我腦海中晃動,隨着劇情的展開,這個人影越來越清楚,哦對,是《紅樓夢》中的賈瑞,那個行為猥瑣、最終喪命的小人。張生的行為竟與他如此相似:賈瑞貪圖鳳姐美貌,最終陷入鳳姐的圈套,喪命於風月寶鑑;張生“迷戀”鶯鶯美貌,陷於鶯鶯的“圈套”,得了個“熟賊”的稱號。在劇情上並沒有什麼講不通的地方,但是我們細想,王實甫的《西廂記》以詞曲柔美,極具意境著稱,而蒲劇則是唱腔高昂,樸實奔放,當張生跳過粉牆私會鶯鶯,卻被紅娘撞上,情急之下被鶯鶯指認為賊時,只能操着一口山西方言不斷重複:“我是賊,我是賊”:每每見到鶯鶯便顯的急不可耐,哪裏還有一個書生的影子。都説是才子佳人,佳人得需才子配,這才符合觀眾的審美心理。這就需要創作者在進行改編時全面考慮,不僅要在劇情上説的`過去,還要貼合劇種特徵,能讓人物行動行得通,人物形象立得住。

其次是紅娘。紅娘是我們十分認識的人物形象了,在張生和鶯鶯的愛情故事中,她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甚至可以説她在鶯鶯的女性意識覺醒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我覺得這是紅娘這個人物需要在劇中存在的首要原因。可是在蒲劇《西廂記》中,紅娘的這部分“功能”我看不到,我只看到了一個舌尖嘴利的小丫鬟,甚至是“拷紅”一場,小紅娘分析的頭頭是道,但是失去了那部分“功能性”,也只能是給觀眾做個笑料罷了。鶯鶯的形象也有前面類似之問題。不加詳説,觀劇便知。

最後,我想説創作需謹慎啊!

西廂記讀後感篇2

"東風搖曳楊樹行,遊絲引桃花片."在這樣一個浪漫的季節,張生遇見了崔鶯鶯,並一見鍾情。我一直記得張生對盈盈的第一個評價是“謝武的腰又軟又軟,那麼優雅迷人,就像晚風前一樣。”我想,他們相遇的時候,就已經註定要有一段美好而殘酷的愛情故事了。

崔鶯鶯是一位大膽、美麗、善良、温柔的貴族夫人。生為郭襄小姐的她,從小在母親的管教下受到封建傳統思想的影響,接受了大量的封建道德教育。當她愛上張生時,她從一個好女孩變成了一個違反道德的壞女人,這構成了思想和行動的矛盾。在我看來,崔鶯鶯愛上張生並不容易。但是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她能不顧一切地愛上張生,我覺得這是很難得的。這樣的女人,在我們現代,讓很多年輕人汗顏!很多年輕人都發過誓,立過海誓,但最後呢?最終在世俗的名氣下,大部分不過是當年的戀情變成了今天的淺淺吟唱。想想“愛是認真的,意義是連續的”,想想“相思是煙和水分開的”,想想那棟藍袖碧玉紅音符的高樓,所有的一切都像過眼雲煙和浮華的夢,崔鶯鶯對張生的愛純粹而美麗,沒有任何雜質。

當她離開張生時,她從不希望自己的第一丈夫像其他女人一樣穿着最好的衣服回家。在她眼裏,“愛”這個詞是第一位的,她可以忽略一切對與錯。“桂蘭已經孤獨了很長時間,她無事可做。如果指望她唱歌,她就應該同情人,和人一起歎息。”在回覆張生的詩時,她把自己不愉快的孤獨感寫得淋漓盡致。她自然表現出對張生的愛,但她最終沒有勇氣見到張生。在聽鋼琴的時候,她的心被張熱切的呼喚深深打動了,但被封建道德教育束縛的心控制着她,即使她已經有了眼淚。此時此刻,她心中的愛情正在與封建教育發生激烈的爭吵,最終,愛情戰勝了封建傳統思想。

當她收到張生的愛情詩時,她終於鼓起勇氣回了一句《西廂記》。“月兒在西廂房下,迎風門半開,牆在動,凝望玉人。”讀到這裏,我笑着想:崔鶯鶯很幸運,因為她找到了自己的愛。正如沈從文所説:“在我的一生中,我走過了很多路,走過了很多橋,見過很多雲,喝了很多酒,但我只愛一個人,他只是最好的,也是最老的。”的確,崔鶯鶯很幸運。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她寫《明月三五夜》的時候,只有20個字,意味着崔鶯鶯走上了叛逆的道路,追求她的愛情。

世界上有許多人選擇用名利填滿自己的生活,在世界上度過他們的時光,走了一段路後變得自滿。有些人選擇愛自己所愛的人,用真心填滿生活。我對愛情的理解是兩個獨立的個體互相理解對方的缺點和優點,能夠包容對方的缺點和優點。相愛的人,不是擁有的錢。在這個複雜而混亂的世界裏,有一個愛你的人,他分擔着生計的艱辛,與你共度餘生,就這樣慢慢老去。

西廂記讀後感篇3

古往今來,最真實的是親情,最深厚的是友情,最令人捉摸不透的是愛情。

愛情對於我們是陌生的,更是遙不可及的。但王實浦的《西廂記》讓我理解了他對愛情的詮釋,也讓我知道了一對青年男女堅貞不渝的愛情,他們敢於同封建勢力做鬥爭的行為令我敬佩萬分。

初讀《西廂記》時,只因一個虛名,元雜劇壓軸之作。讀了之後我便後悔了,覺的枯燥無味無心再讀,於是我就把它棄擲一旁。後來我收拾書本時發現了它,一時興起便有讀了起來。讀完之後,我得出一個真理——什麼是好書,就是耐讀的書。

該書辭藻華麗,情節生動,文筆精湛,令人愛不釋手。長亭送別這一出是我最最喜歡的,該曲曲情悽婉纏綿,辭句清麗俊秀,聲調婉轉秀美。將鶯鶯的離愁別恨表現的淋漓盡致,使全文瀰漫着一種淡淡的和無法言説的哀愁。

該折主要描寫鶯鶯為張生送別時的情景,以及分手後鶯鶯的傷別後憂慮的感受。該折不僅詞句優美,還借用了大量的曲調。“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堪稱為當中的壓卷之作。。

前四句一句一景,巧妙的利用秋景來營造一種淒涼的氣氛,側面烘托了鶯鶯複雜的內心世界。後兩句一問一答,使得景物深含離人的主觀色彩,經霜樹葉如痴如醉,其實那是離人的血染就的。這兩句不僅説明時間季節,更是繪出鶯鶯的淚眼之情態,將離別之情描繪的更為悽切,從而表現出一個多情女子的形象。

古往今來又何止一個崔鶯鶯,大家所熟知的梁山伯祝英台至死不渝的愛情,以及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的故事。她們不畏封建勢力的迫害,敢於同封建勢力作鬥爭,因為要實現自己的理想。我們應該學習她們這種執着的信念,堅持不懈的精神,為自己的夢想抱負而奮鬥。至於感情,我們還沒有到享受它的年齡。

西廂記讀後感篇4

現如今大家好像都很浮躁,看新聞只看標題,讀書都看雜誌或精讀版,學習只求寫完作業然後馬上幹其他事去了??靜下心來讀書的人很少了,讀名著的就更少了,特別是語言晦澀的古文。但是,人活着,終歸還是需要文化的滋養,讀名著修養身心,未免不是一個讓自己心神寧靜,陶冶情操的好方法。

不久前讀的《西廂記》,這裏可不是央視的電視劇,而是原版的王實甫的元曲《崔鶯鶯待月西廂記》簡稱《西廂記》,有些難懂,還是咬牙看完了,很精彩,語言和內容。 《西廂記》作者王實甫不提,作品的主要內容是説崔鶯鶯與其母老夫人並紅娘送父親靈柩至博陵安葬,路宿於普救寺。恰逢書生張珙遊覽至此,二人相遇,便萌生愛慕之情,只遲遲未得機遇相見。後因孫飛虎圍住普救寺,欲強搶鶯鶯為妾,老夫人無奈,言道:“誰若能解救我母女二人,便把鶯鶯許配與他。”張生聞聽便投信至其友白馬將軍處,求其解圍,並完此姻緣。後兵至圍解,老夫人又悔其前言,並未撮合崔張二人。二人悲苦,想盡萬般妙計,互相試探內心,後因紅娘於中穿插取事,最後成就了一段美好的婚姻。

故事是沒什麼新鮮的,一對小戀人反抗家庭壓力而結合的故事,現今多了去了,肥皂劇到處都是!但是要知道這部戲什麼時候出來的?元朝啊,以當時的社會看這種思想,是非常大膽、非常叛逆、非常有衝擊力的,典型的反抗風建設會包辦婚姻和家長制,追求自由與愛情,這是需要多大的創新與勇氣啊!趙景深先生把《西廂記》稱為“中國古典文藝中的雙壁”之一,那一壁即《紅樓夢》 。能與《紅樓夢》並駕齊驅,它的文學價值與藝術價值可見一斑。俄國柯爾施主編的《中國文學史綱要》中就説到:“單就劇情的發展來和我們最優秀的歌劇比較,即使在全歐洲恐怕也找不到多少向這樣完美的劇本。”這些並不是對《西廂》的推崇和炒作,這是一種信服。

就我自己來説,劇中的張生就是在愛情上堅貞不渝,敢於衝破封建禮教的束縛,並經過不懈的努力,終於得到美滿結果的偶像青年啊!愛情本就不是需要金錢來做墊腳石的,在當時的封建社會,張生為了自己的愛情突破種種困難,終成正果,乃吾輩之楷模啊!現如今情侶到處都是,但是有多少是為了消除寂寞?有多少人是兩情相悦?又有多少人畢業即分手?這是赤裸裸的諷刺啊!愛情不是用來消遣的,是需要我們用力的呵護,全力的爭取!崔鶯鶯和張生就是因為追求真摯的感情而結合,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對以門第、財產和權勢為條件的擇偶標準的違忤。同時,我想説一下紅娘,這是這部劇中我最喜歡的一個角色,她算是整齣戲的精神領袖。她扮演着在張生與崔鶯鶯之間的傳信員,在崔鶯鶯母親與鶯鶯之間的協調員。她據理力爭,為張崔兩人的美好愛情做了不少努力與犧牲。她活潑熱情,思想在當時算是很先進的。是一個無產階級挑戰社會固有僵化制度的精彩人物。

文章裏的語言真的很經典。很多用到元曲中的曲牌什麼的,我不懂,但不影響我對它語言的欣賞。張生一出,便有[點絳脣]一篇,篇上雲:“遊藝中原,腳跟無線,如蓬轉。望眼連天,日近長安遠。” [小桃紅]上言道:“夜深香藹散空庭,簾幕東風靜。拜罷也斜將曲欄憑,長吁了兩三聲。剔團鸞明月如懸鏡,又不是輕雲薄霧,都則是香煙人氣,兩般兒氤氲得不分明。”又一篇 “落紅成陣,風飄萬點正愁人;池塘夢曉,闌檻辭春。蝶粉輕沾飛絮雪,燕泥香惹落花塵。系春心情短柳絲長,隔花陰人遠天涯近。香消了六朝金粉,清減了三楚精神。”《西廂》中句,巧奪天宮,且篇幅不長,若一氣呵成,半日功夫便可覽遍,只此書並無讀一遍之理,依我看,《西廂》中詞句,好似天造地設一般,可反覆品讀

又如:〔端正好〕中的“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化用了范仲淹《蘇幕遮》詞中的“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並取其秋景淒涼的意境,以烘托送別的淒冷氛圍。以疏淡幾筆,描繪了一幅動人的長亭送別圖:碧雲密佈,黃花遍地,西風悽緊,

北雁南歸?作品如椽之筆,由頭頂之天至腳下之地,從耳邊之風聲寫到眼中之歸雁,大塊設色,融情於景,只捕捉幾樣形象,稍加點染,就達到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又如:“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這兩句是從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中的“君不見滿川紅葉,盡是離人眼中血”轉變過來的,改寫得自然恰貼,不見斧痕。又如:〔朝天子〕中的“蝸角虛名,蠅頭微利”,引用蘇軾《滿庭芳》詞原句,形象地表現了鶯鶯珍重愛情,輕視功名利祿的思想感情。再如:〔耍孩兒〕中的“未飲心先醉”之句,一字之易,更加誇張,語境更加沉重,表現了鶯鶯餞別時的極端愁苦。而“遍人間煩惱填胸臆,量這些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一句則從李清照詞中脱出。

?長亭送別》中[滾繡球]恨相見得遲,怨歸去得疾。柳絲長玉驄難系,恨不得倩疏林掛住斜暉。馬兒迍迍的行,車兒快快的隨,卻告了相思迴避,破題兒又早別離。聽得道一聲“去也”,鬆了金釧;遙望見十里長亭,減了玉肌。此恨誰知。[脱布衫]下西風黃葉紛飛,染寒煙衰草萋迷。酒席上斜簽着坐的,蹙愁眉死臨侵地。耍孩兒]淋漓襟袖啼紅淚,比司馬青衫更濕。伯勞東去燕西飛,未登程先問歸期。雖然眼底人千里,且盡生前酒一杯。未飲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內成灰。聽後則會眼前浮現鶯鶯在離別時心傷和擔憂之情。

還有很多不詳説了,我也不會專業的賞析,只會模模糊糊的去靜靜體會詞曲的魅力,感受作者所感受,就像“feel what you feel ,listen what you listen??”我覺得這樣就很好了,《西廂記》很晦澀,專業的人來説估計要説一天。我不怎麼懂,就看語言,看劇情,呵呵。讀書,讀自己的心而已。

西廂記讀後感篇5

看過《西廂記》,很想去永濟市旅遊,去看一看,回憶普救古寺裏那一段屬於《西廂記》的記憶與往事。追尋古人的足跡。一座梨花深院,一幕驚豔、借廂、鬧齋、請寓、賴婚、聽琴、逾垣、拷紅的戲劇場面。一處被張生跳過牆的地方,一棵被張踩踏過的杏樹,對映着的是前世情緣中的一份無奈。

時代變遷,古往今來人都一樣,誰也征服不了世界,在困難面前,愛情也是那麼脆弱。我恨故事主人公的不執著、恨他對愛情不夠真誠,恨他在功名利祿前的浮華與虛榮。十多年的`青梅竹馬就此告別。既然雙方都有付出,為何不終生廝守?難道被她爸爸媽媽看不起了從而便杳無音信嗎?可為何結婚之後再苦苦尋找,可始終也沒能找到……

小女子認為,與男人同患難終不可靠,青梅竹馬的愛情也逃不過現實的生活。何況人心難測,與故事主人公一樣,結了婚再找原點的那個人,只可惜那人已不在燈火闌珊處。

西廂記讀後感篇6

看了《西廂記》之後我覺的這樣的愛情史完美無缺的,崔鶯鶯與張生的愛情有現在難得的一見鍾情,有經歷各種社會給予的磨難,有來自雙方家長的阻擾,他們之間的愛情可謂是越演越切,在我們看來可謂是天作之合。

這個故事的結尾以中國似的大團圓給大眾一個交代。而我卻不太喜歡這樣的結尾,我覺的過於通俗化,所以有時我會去看一些國外的經典電視及作品,我覺得他們的結尾都會留下一些空間讓觀眾自己去細細品味,我覺的這樣才讓作品更有意義,才會促使人們去回味去發表自己的見解。就我個人而言我不太喜歡大團圓的結局或直接不用想就可以猜到的結尾,所以我不怎麼喜歡看韓劇結尾不是女主角得不治之症就是大團圓。

故事曲折,情趣動人,描述細膩的《西廂記》真乃感情的美學宣言,何謂感情的美學宣言呢?在王實甫的筆下,鶯鶯和張生公然戰勝了封建禮教,維護了他們至純至潔的感情,重在公然上,這就是宣言。

看了結尾在看一下他的正文,你是否覺得崔鶯鶯與張生的愛情故事是否太過於完美了呀?好像他集聚了所有經典愛情的必要情節於一身,就一見鍾情而言,現在科學家研究機率很低,況且在古代女子足不出户,所以崔鶯鶯與張生的愛情故事開始就有點夢幻般的感覺。後來又經歷了社會的考驗,為心愛的女子於權貴做鬥爭,可謂是要美人不要江山的壯舉,驗證了愛情史盲目的。

在後來來自父母的阻擾,就想現在的父母一樣有愛情還不行沒麪包我的女兒會受苦的,於是一介書生張生為愛情上京趕考,得到上天眷顧榮歸故里娶了崔鶯鶯,這好似現代大多數人的愛情觀鮮花於麪包不可兼的,就會放棄愛情,但是張生做到了鮮花面包都要,即使高中也沒有拋棄崔鶯鶯這也很不容易,現在很多人都在爆發後拋棄自己的髮妻,我覺的《西廂記》中的這一點我比較喜歡。

這一段愛情流傳至今,可能是因為它留給了人們對心中美好愛情一方淨土吧!所以一直被後人推崇,但是這樣的純淨的愛情在此時物質橫流的現實社會中還剩多少,讓我們在自己的心裏回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