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艾青詩選》讀後感範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3.23W

艾青詩選是由近代詩人艾青所寫的詩歌選集,每一首都讓人意猶未盡,回味無窮,他的詩歌以其獨有藝術特色和情感內涵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讀者,下面是由本站小編帶來的有關《艾青詩選》讀後感範文,以方便大家借鑑學習。

《艾青詩選》讀後感範文

《艾青詩選》讀後感範文1

讀完《艾青詩選》,心靈就被略有點偏冷的灰色填滿了。那一首首詩裏所藴含着的滄桑而厚重的憂鬱,仍然久久縈繞在記憶中。

艾青的詩,總是讓我想起“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情懷。他以悲憫的心,愛着天下每一個遭受不平等的人民。他的悲傷和痛苦,從來不是出於自己的利益。“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誰也不願意看到,古老的民族幾千年來棲居着的土地,在敵軍的鐵騎下正奄奄一息。山河破碎,生靈塗炭。面對時事的艱辛,逃避現實顯然是懦弱的,所以艾青沒有選擇逃避。在那個特定的時代裏,在人民的苦難目前,“小我”是微不足道的,而是需要有“大我”的情懷。所以,艾青勇敢地擔負起了責任。樸實無華的文字裏,流淌着悲天憫人的情懷:“我愛這悲哀的國土,古老的國土——這國土養育了為我所愛的世界上最艱苦與最古老的種族。”詩中傳達的,還有對光明熱烈的渴求和謳歌:“一切的美都和光在一起”“在黑夜把希望寄託給黎明/在勝利的歡欣中歌唱太陽”。幾千年來,從屈原寫下的“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開始,對人民無私的熱愛,“以天下為己任”的情懷,可以被認為是負責任的知識分子創作的永恆主題,是現實主義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艾青的詩裏,沒有“黃河在咆哮”那種尖鋭的戰鬥意志,因為這種情感有時是略帶盲目和幼稚的。艾青的詩傳達出來的,是“北方是悲哀的”那樣深刻的無力感,離勞苦大眾的真實生活更近。讀來彷彿棉花堵在胸口,有時候讓人感到有些鼻酸。

在艾青的詩中,常常可以見到“黎明”“太陽”“火把”,不難看出,它們具有非常明顯的象徵意義。艾青對黑暗舊社會的痛恨,對光明的熱烈嚮往和渴求,藴含在這些意象中;而這些簡單的意象,也使得他更容易將熱愛和詩情獻給所有人民,從而和人民緊密聯繫在一起。拋棄掉一切無用的矯飾,艾青從古體詩繁瑣的韻腳、字數、行數等等的束縛中解放出來了,因此,他所表達的情感顯得更為深摯,直達讀者的內心。

讀一讀《艾青詩選》吧,你將會領悟到一個人所能擁有的最寬廣的心靈,以及最偉大的情懷。

《艾青詩選》讀後感範文2

因為學習美術的緣故,這個暑假來杭州學習。因為過於匆忙,所以我沒有來得及買《艾青詩選》。過了兩個多星期,媽媽來看我,帶來了我期盼已久的書----《艾青詩選》。

媽媽從行李箱中掏出書,映入眼簾的是一個綠色、白色相拼接的書封面,一種清新的感受湧上心頭,嗯,一定很有趣!

翻開扉頁,最先看到的是目錄。其中,《我的父親》這首詩吸引了我,趕緊翻至244頁:“但是我拂逆了他的願望,並沒有動身回到家鄉,我害怕一個家庭交給我的責任,會毀壞我年輕的生命……”看到這裏,一種相似的感受油然而生。有時,別人會跟我講一些大道理來勸我放棄自己正在做的事,希望我如他/她所説一樣,而不是現在的我。我就會很害怕,我如果聽從了他/她的看法,我會比現在更優秀嗎?我會開心嗎?我一定得這麼做嗎?……思緒開始像彈彈球一樣在地上、牆上胡亂穿梭。最後,我堅定了自己的信念,我不!我要堅持下去,不放棄自己的夢想,不論結果如何,只有這樣,才不算是揮霍青春,也才不會後悔。

後來,我又看到一篇令我深思的詩歌——《少年行》。“一個熱情而憂鬱的少年,離開了他的小小的村莊”,為什麼他會感到“熱情”?“憂鬱”又是為什麼呢?“熱情”是因為可以去追逐自己的意願了,“憂鬱”則是要離開養育我們長大的父母,以及關係十分密切的朋友了。就好像《平凡的世界》中的孫少安、孫少平,弟弟孫少平走進城市,沒有什麼大成就,但他收穫了心靈的高貴和精神的富足,這也是他出農村的目的,成就了自己。換做是我,我一定會跟隨自己的意志,選擇離開。“我不喜歡那個村莊----它像一株榕樹似的平凡,也像一頭水牛似的愚笨,我在那裏度過了我的童年”,其實我也不太喜歡我的家鄉,而不是與他們一樣。因為在那裏,我是平凡人中的一員,我不想要平凡,我並不普通,我要優秀,

讀完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啟迪就是:不能揮霍青春,揮霍青春就是犯罪!要好好學習,成就自己的意願,不要太在意別人的看法。陳宇璐,你要加油!讀《艾青詩選》有感

艾青的詩,短短的文字中總能使人感到一絲的深沉,並去細細品味。

“為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許多人都把這句詩當作名句,因為,在字裏行間,我們能夠感受到艾青對中國這方熱土的痴愛,盪滌人的心靈。讀艾青的詩,彷彿他的情感融入了每一位讀者的心裏。

《艾青詩選》讀後感範文3

早就聽説愛情是著名的詩,閲讀這本《艾青詩選》時還猜想,他的詩像毛澤東一樣豪邁?還是像徐志摩的一樣委婉?都無從得知。這次就以一種未知的心態看完了這本書,心中不驚奇琪藝朵朵漣漪。

愛情是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的著名詩人,艾青的是既有古風又有現韻。把中華上下幾千年的語言文化完美的結合在一起,化成一種藍色的憂鬱,雖説我可能喜歡樂觀話得豁達的詩,可艾青的一生經過很多波折,可艾青的詩更多的是對祖國的熱愛與報效之心。從中提煉出詩人憂國憂民大情懷。

我很喜歡艾青的現代詩總覺得那些充滿滄桑的文字。讓人讀起來熱血沸騰,任時光荏苒,為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這句是在記憶裏永存。

讀完《艾青詩選》這一本書讓我記憶最深的就是《我愛這土地》。艾青寫這首詩時正難國內當頭,這首詩寫出了艾青的憂鬱。他的憂鬱源自於農民的苦難,這裏有濃烈的愛國之情。

作者用一隻鳥的形象開頭,在個體上面的渺小,短暫與大地生命的博大。永恆之間,是為表達自己對土地最真摯深沉的愛。把自己想象成是一隻鳥,永遠不知疲倦地圍繞着祖國大地飛翔,永遠不停歇的為祖國大地而歌唱。

天降大任於斯人也,作為祖國的未來,我們應該積極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我們也要像愛情那樣愛祖國,樹立民族自尊心與自信心,鋭意進取,自強不息,艱苦奮鬥,頑強拼搏。真正把愛國之志變成報國之行。而我們目前能夠做到的,唯有努力學習,樹立信心,堅信自己的力量,要保函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雄心壯志。

一生關心勞動者生活的愛情是重要的事,我想我得到的不僅僅是那個時代的悲慘生活照,更多的是關於那個時代的思考,以及我現在生活的思考,會深思,就算少了盼望,我也會努力盼望我以後的理想生活。

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今天為振興中華而勤奮努力,明天為創造祖國輝煌未來貢獻自己的力量。

《艾青詩選》讀後感範文4

艾青曾去法國留學,跟着恩施林風眠學詩歌,幾年的異國他鄉生活,使他的詩收到了俄羅斯後現代主義以及一些文藝復興時期名家們的影響,但同時,歐洲的法國同樣動盪不安。在這期間,艾青作了兩首“在地獄裏創作出來的詩”。一首是《巴黎》,另一首便是收錄於《艾青詩選》中的《馬賽》。

《馬賽》創作於1933年。馬賽是法國的第一座城市,從羅馬時期起,便是戰火與掠奪下的產物。19世紀,以描摹500名烈士奔赴巴黎一路壯歌支持__而流傳後世的《馬賽曲》聞名於世,作為法國的國歌飄揚於歷史的長河,那是一個國家發展而來的高光時刻,同樣也是艾青內心中的法國情節。但在20世紀,馬賽便進行了殖民擴張,愈發繁榮穩定。艾青説,那是地獄。

從詩中來看,無處不是人民的鬥爭,無處不是矛盾與掙扎,無處不是從胸腔最炙熱的鮮血中迸發出的怨惡與詛咒。“無定的行旅已把我拋到這,陌生的海角的邊攤上了”——是時代,是歷史,是時間,是人心,推動着身在異鄉的艾青,被綁架,被侮辱,被迫害,在馬賽對東方國家進行殖民擴張時,艾青作為黃種人,作為中國人,可想而知受到了怎樣的霸凌,而後半句更是使人聯想到已經變了性質的馬賽,將人民逼迫至絕路拋棄在邊緣地帶的慘淡情形!

之後艾青便描繪了在馬賽,所謂的繁華,所謂的工業化,所謂的經濟繁榮。本質是混沌不堪,是壓在人民脊樑上的血鞭,是帝國主義毫無人性的打壓。在人羣向着所謂燈塔而無血無肉的麻木向前時,艾青知道,他們不過踏在底層人民的屍體上向上一層層疊加着傷痕罷了。而艾青則是站在底層勞動人民及工人審視着這個混沌不堪的社會。“像唯一的駱駝,在無限風飄的沙漠中,寂寞地寂寞地跨過——”艾青的語言無疑是撼動人心的,縱使無限風飄,卻仍無法動搖駱駝堅實的目光,腳踏實地的腳步,身處的是沙漠,腳下踩的,與駱駝的本質並無異,同樣也是塵埃,所以在逝去的靈魂下跨過去,跨過去,不忍傷害每一個普通且平凡的生命。“放射着混沌的憤怒,和混沌的悲哀——”這時的太陽,是眼睛,是民眾的眼睛,是艾青的眼睛。

接下來便是厚重且沉痛的批判,是憤怒並無所畏懼的指責,是痛徹人民心扉而深刻到刻在骨子裏的詛咒。工業強大又何用,工人們面黃肌瘦,將繁瑣的會話,屈服的手勢,醉酒的空瓶埋葬在工廠厚重的濃煙之下。它們是盜賊,是綁匪,艾青甚至將自己比作米蟲,看啊,那些是異國來的看盡馬賽罪惡與富貴下的暴力的旁觀者,有些甚至是掠奪與剝削下的受害者,那些高樓大廈、瓊樓玉宇皆是幫兇,甚至是輪船,引渡着成百上千的旅行者見證1933年的祕密。

《艾青詩選》讀後感範文5

《艾青詩選》這本書的封面,有着一副圖:乾旱的土地,一眼望去沒有一點綠色,枯黃的樹,生長雜亂的枝幹,我知道當時的人們過的很辛苦,糟糕。

打開書,一股書香味撲鼻而來,帶領着我進入書的世界。

這本書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愛這土地》。這首詩創作於抗日戰爭初期。當時的人們生活在水深火熱的世界裏,在絕望中無力的嘶喊着,想為國家做點什麼,卻無能為力。而作者也是如此。

這篇詩的開頭作者將自己比作一隻鳥。鳥在這個生態環境中是渺小的,短暫的。鳥是辛勤的,它從出生的那一天起,它的使命就是得學會飛翔,圍繞着這祖國飛翔,直到它死去的那一刻也要為祖國歌唱。但是在國家有危險的時候,它也要盡力為祖國歌唱。“嘶啞的喉嚨”,讓我們看到了一隻飽受折磨的鳥,顯然它已經唱不出優美的歌聲,可是它仍在歌唱着,這是它用生命發出來聲音,抒發了對土地義無反顧的執着和不放棄。

詩歌就在這樣的基礎下,進一步展開了對鳥兒歌唱的描述:土地,河流,風,黎明。它們都是遭受暴風雨的打擊,悲憤滿懷和奮力抗擊的形象,與下文鳥兒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裏面。這隻鳥兒在歌唱土地,河流,風,黎明作文時,將自己也與着土地融為一體,投身懷抱之中。表達了詩人對土地的眷戀,隱含了願意為祖國獻出生命之情。

“這被暴風雨所擊打着的土地,這永遠洶湧着我們的悲憤的河流,這無止息地吹颳着的激怒的風,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温柔的黎明”,這看似是排比,其實“暴風雨所擊打”,“無休止吹颳着”,“悲憤的河流”這些告訴我們,當時艾青所魂牽夢縈的他熱愛的土地,正遭受着打擊,滿是傷痕累累。

“河流”“風”,象徵着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精神;“悲憤”“激怒”,表現出人民對侵略中國的暴行表示憤怒,和意志昂揚的戰鬥精神;“黎明”,象徵着充滿生機和希望的解放區,“無比温柔”表達了人民對那裏的嚮往。

最後一節很直接的表達了對祖國的熱愛。“深沉”一詞,可能仍是無法表達出艾青對這片土地的感情,後面緊跟着的省略號,似乎還有無盡的情緒在湧動着,使讀者沉浸在其中,回味着。這首詩在問答中,將詩的情緒推上了高潮,表達了對祖國最真摯的愛。

艾青融合個人悲歡於時代悲歡之中,反映自己民族和人民的苦難與命運之中。艾青對祖國的熱愛,我們看在眼裏,敬佩於心中!艾青的精神,我們值得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