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朝花夕拾》讀後感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3.04W

  《朝花夕拾》讀後感

《朝花夕拾》一書中,收有所有魯迅的童年回憶錄,主要包括在《阿長與山海經》《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五猖會》和《父親的病》。本站小編整理了《朝花夕拾》讀後感,希望幫助到您。
 

《朝花夕拾》讀後感

 

《朝花夕拾》讀後感一

《朝花夕拾》,顧名思義是早晨盛開的鮮花,傍晚的時候摘去,本書記錄了魯迅回顧少時的故事,並借這些故事間接諷刺當代社會的黑暗,《朝花夕拾》,原來叫《舊事重提》,是魯迅先生晚年的作品,寫的卻全是幼年青年時期的事。

説實話,初讀全書,我有種莫名的感覺,因為讀了後我都不知道他講了什麼,除了有兩篇我能讀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和《藤野先生》因為這是我學過的課文。

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中,魯迅使用了許多鮮亮的文字記敍百草園無憂無慮的生活,那兒有"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肥皂樹、紫紅的桑椹、有鳴蟬在樹葉裏蟬鳴,還有輕捷的叫天子從草間直竄向雲霄去了",充分描繪出百草園裏充滿了無限的樂趣。但當魯迅要上學時,家裏將他送進了三味書屋,往日的快樂一去不復返,取而代的是學習的枯燥,而魯迅卻竭力尋找快樂,"折臘梅樹、尋蟬蜕、捉蒼蠅喂螞蟻……",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的童心童趣。

《藤野先生》一文彰顯出入魯迅崇高的愛國情懷。魯迅為了救治像他父親那樣被庸醫所害的病人,改善被譏笑為"東亞病夫"的中國人的健康狀況,選擇了去仙台學醫,他想中國人首先得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國家才能富強,由此啟發中國人的覺悟。他懷着遠大抱負,一星就過,但這個夢想並沒有維持多久,就被殘酷的現實粉碎了:有一次放電影,他看見一箇中國人就要被槍斃了,一羣中國人卻在旁邊若無其事的看熱鬧。魯迅的思想受到極大的震動,這使他認識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體上的虛弱更加可怕。於是,為了拯救中國人,魯迅毅然選擇了棄醫從文,雖然他知道,文學這條路有多麼艱難。

從文章表面看,魯迅似乎都是用了些温情的文字,但其實,他把憤怒藏的更深。有人説柔軟的舌頭是最傷人的武器,也許魯迅正是想達到這個目的吧!

《朝花夕拾》讀後感二

一點,一點,一點點地看完了《朝花夕拾》,連串的時間,連串的記憶,真想將魯迅爺爺的記憶當做我的。整本文集用詞語簡潔柔和,正是魯迅爺爺的平易近人的體現。書中的抨擊,諷刺,嘲笑,正是魯迅爺爺對當時社會的反感與不滿,表現了一個想讓讓民族進步,想讓社會安定,為孩子着想的魯迅爺爺。

這本書向我們描繪了清末民初的生活圖卷,封建的社會制度,社會對人民的囚禁。

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園中淘氣天真的小孩子,觀菜畦、吃桑葚、聽鳴蟬與油蛉和蟋蟀的音樂會,看黃蜂、玩斑蝥、拔何首烏、摘覆盆子。到在書屋讀書習字,三言到五言,再到七言。課上偷偷畫畫,到書屋的小園玩耍。無一不體現出小孩子追求自由,熱愛大自然的心態,也表現了社會對孩子們的束縛。

《在阿長與《山海經》》,《範愛農》中,這兩個人物,給魯迅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回憶。兩個由當時社會造就的人物。一個下層的勞動者,善良、真誠、熱愛和關心孩子的阿長,她思想、性格上有很多消極、落後的東西,是封建社會思想毒害的結果,表現了當時社會的渾濁、昏暗。正直倔強的愛國者範愛農,對革命前的黑暗社會強烈的不滿,追求革命,當時辛亥革命後又備受打擊迫害的遭遇。體現了舊社會人民對束縛的反抗,嚮往自由、安樂的心。人民從囚禁中走向了反抗。

這兩個人物,是當時社會的反照,人們受盡黑暗的壓迫,到起來反抗,經歷了多少次改革與戰爭,才有了我們現在安定自在的生活呀!現在,我們可以愉快地生活這,家裏有電視電話,有的還有電腦,繁雜的電器設備和自由的生活,我們不用遭受黑暗社會的壓迫,不用吃苦,更不用去鬧革命。這都是無數革命烈士用自己的先軀換來的,我們應該珍惜眼前的生活。

《朝花夕拾》是魯迅爺爺對往事的回憶,有趣的童年往事、鮮明的人物形象,一件一件往事,同時也抨擊了囚禁人的舊社會,表現了魯迅爺爺對艱苦勞動人民的惋惜、同情,也表現了對當時社會的厭惡,告訴我們不要再回去那讓人受苦的社會,更表現了對阻遏人民前進、折騰人民、損害孩子、保留封建思想的人的痛恨。讓我們瞭解歷史,感謝美好生活的由來。

《朝花夕拾》讀後感三

伴着午後的陽光,讀上一本好書,是多麼美好的事情。古今中外有那麼多文人,最喜愛的不過是魯迅。在中學時期,也會經常看到魯迅的文章。《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阿長與山海經》、《藤野先生》,這一篇篇經典都印在了腦子裏。最近都在讀朝花夕拾,除了這一個個生動的故事,還有許多魯迅回憶中留下的印記。我越發沉迷於這本書,魯迅先生寫的舊事,彷彿凝聚了我的萬千思緒,讓我們又彷彿回到了兒時。

我最喜愛的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後院的泥牆根,也是陪伴了作者的童年,也勾起了我兒時的回憶。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一幕幕美麗的景色浮現在腦海中。從書中,彷彿看到了阿長給魯迅講美女蛇的故事。雪地裏捕鳥更是寫出了作者童年快樂,無憂無慮的時光。而在《阿長與山海經》中,為我們呈現了長媽媽這樣一個角色,作者先抑後揚,通過後來長媽媽,一個連山海經都續成"三哼經"的人,卻給我買到了我盼望的,夢寐以求的山海經,從這篇文章中,也深深地體現了作者對長媽媽的懷念、留戀。

而在《藤野先生》這篇文章裏,作者批判了一些同流合污的人,表達了對他們的厭惡,而後遇到了作者的恩師—藤野先生。也是在這篇文章中,我知道了魯迅棄醫從文的原因。而且他用藤野先生來警醒自己,良心發現。魯迅一生埋頭於寫作,拿筆桿子來與那些封建世俗之輩和這黑暗的社會做鬥爭。

讀書,能修身養性,培養我們的愛好,陶冶我們的情操。習、薰、悟、化一直是我學習中的四個字,讓我們做一個愛閲讀、愛寫作、愛生活的人。

《朝花夕拾》讀後感四

《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是魯迅創作生涯中唯一的一部散文集,其中包括十篇散文,記敍了魯迅從幼年到青年時期的生活經歷和思想脈絡,描繪了一幅清末民初的社會風貌圖,是魯迅口中“回憶的記事”。

《朝花夕拾》一書中,收有所有魯迅的童年回憶錄,主要包括在《阿長與山海經》《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五猖會》和《父親的病》。

阿長,又稱長媽媽,是魯迅幼時的保姆,魯迅在《阿長與山海經》中寫了許多關於她的故事,如阿長在夏夜晚上的“大”字睡姿,阿長喜歡切切察察,阿長懂得規矩很多,多到魯迅只能記住三個,阿長雖然謀死隱鼠,但有時又顯得神力無窮,把一套《山海經》買回來,阿長對於魯迅來説,不只是一個保姆,更是媽媽一樣的存在。

百草園是魯迅兒時玩耍的地方,《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描述了魯迅從無憂無慮到身為學童的經歷,從百草園——美好天堂到三味書屋——修羅地獄,是魯迅初作學童的感受,這一段時光,是魯迅從頑童到學子的過渡。

魯迅很少描寫自己的母親,但在《朝花夕拾》中經常寫到父親,魯迅的父親是嚴厲的,他對魯迅十分嚴格,《五猖會》中魯迅背不完他所規定的篇章不準去看會,並把他送到城鎮上最知名的學堂學習,但是這是一個父親的存在,漸漸消磨了孩童的天真,書中未見父親向自己的兒子表達愛意,也未見兒子向父親表達愛意,但在《父親的病》中,卻看出了父子深厚的親情。

魯迅在小引中説:“我有一時,曾經屢次記起兒時在故鄉所吃的蔬果……後來,我在久別之後嚐到了,也不過如此。唯獨在記憶上,還有舊來的意味留存。”

即使偉大如魯迅,也有那般平凡、普通但絢爛的童年,但長大後寫來,卻有了對人生的思考,對歷史的審視,對現實的嘲諷,這就是魯迅的偉大之所在。

《朝花夕拾》讀後感五

書就像一隻鮮花,沁人心脾,書就像一輪鮮紅的旭日,拔開了我心中的陰霾。書就像一雙翅膀,讓我們在理想的天空自由飛翔。

坐在桌旁,看着那本最喜愛的《朝花夕拾》,品味着魯迅先生黑暗的童年……

"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努力的方向!"是啊!只有魯迅那樣堅貞的風骨才能流瀉出《朝花夕拾》這樣的驚世絕作,與其説他是個堅韌的文人,不如説他是個手拿志槍的戰士在筆墨的武器下,他寫出了《範愛農》的無奈、父親醫病的冤屈和孔乙己的悲哀。他在"朝花夕拾"的回憶中,言出了誨人不倦的藤野先生,關心魯迅的長媽和禁錮思想的三味書屋……

是魯迅,帶領中國走向了新的未來……

品讀全書,印象猶為深刻的莫過於《範愛農》了。

這篇文章描述了範愛農在革命前不滿黑暗社會,追求革命,革命後愈發積極的他卻遭到迫害,一個志氣方剛的知識分子,就此墮落。

讀愛農,總有一種淡淡的悲傷,一個志向遠大,追求夢想的知識分子,一次又一次努力的奮鬥,換來的卻是失敗的結果……

使人失望的舊社會革命和對愛國者的同情致使魯迅先生揮筆寫下了這質樸感人的文章——《範愛農》。

朝花夕拾,回憶往事,忘不了舊社會的黑暗、忘不了愛國志士的謀求發展、忘不了資本主義者的野蠻與欺壓。

魯迅,中華人民的代表,後代人世永恆的豐碑!

忘不了,愛書——《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