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關於路遙《平凡的世界》讀後感精選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03W
書是燈,讀書照亮了前面的路,書籍豐富了我們的閲歷,那麼關於路遙《平凡的世界》讀後感該怎麼寫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路遙《平凡的世界》讀後感範文三篇,供大家參考。

關於路遙《平凡的世界》讀後感精選

路遙《平凡的世界》讀後感1

《平凡的世界》的作者是路遙。當代作家。路遙的小説多是農村題材,但又不侷限於農村生活的描寫和城市交叉地帶發生的人和事。特別是着重表現年輕人的生活,通過他們愛情的波折反映出新生活中一代年輕人的價值觀。

《平凡的世界》時間跨度是七五年至八五年。發生地點在廣袤的黃土高坡上一個叫做雙水村的地方。基本上整部小説是寫雙水村的變化和雙水村的人。在這個十年裏,中國又發生了驚天動地的變化。雙水村及雙水村的人是中國和中國人民的縮影。在那段年代裏,文化革命結束了,__上台執政帶來了改革開放。

裏面包含了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路遙是想用一種現實主義的筆法細緻的勾勒出一幅宏大的社會畫卷。在裏面各個階層不論性格面貌的人物都栩栩如生。這是很重要的一點,因為路遙的精湛的小説功底,極其嚴肅的寫作態度,使這部小説具備了作為那一段歷史最好的輔助教材。

這部小説給我最大的教育意義則是一種對農民的深刻理解。現代城市年輕人可能很難真正理解農民。農民的生活,農民的想法。農民曾經過的日子,農民現在和未來他們也不會關心。但是間接知識也能夠貸給我們啟示和觸動。這就是《平凡的世界》。小説能夠深刻的反映農民的生活和喜怒哀樂,讀完這些小説從某個意義上説我們也經歷過了那個時代,也曾在田中揮汗如雨。這些書的現實意義在於中國的現狀,在於歷史的延續,在於未來的展望和我們年輕人自身的提高:對人性的理解,對中國的理解,對構成中國大地那一片片生命陸地的人們的理解。

另外一個方面,我很喜歡路遙的出發點平凡的世界。他的世界是平凡的,這只是黃土高原上幾千幾萬 座村落中的一座。但路遙卻在平凡中看到了他的主人公的不平凡。比如説孫少平,他受過了高中教育,他經過自學達到可與大學生進行思想探討的程度。作者賦予了這個人物各種優良的品質,包括並不好高騖遠。在路遙的世界中出現的都是平凡的人物,這是在這些平凡的人物裏他描寫着人性中的善與美,醜與惡。在他的世界裏,人的最大的優點就是認識到自己是平凡的。這點從孫少平身上得到最突出的體現,。當他得到調出煤礦來到城市的機會時,哪怕他選擇的是煤礦。這不是又無他有多高的覺悟,而是他對自己工作過的地方的熱情和眷戀。他選擇了平凡。

然而,就如薩迦格言所説的,火把雖然下垂,火舌卻一直向上燃燒一樣哪怕再平凡的人也應為其所生活的世界奮鬥!

路遙《平凡的世界》讀後感2

平凡,才是生活最普遍的寫照,才是這個世界上大多數人最真實的樣貌。我們每一個人,對於這個廣闊的世界來説,都是一粒粒不起眼的沙子,卑微、脆弱、渺小、微不足道。但同樣,這個世界也是平凡的,人們的生與死、悲與歡、聚與散、貧窮與富有,世事的不斷變遷,當把它們放在歷史的長河中時,同樣也是平凡的事情。我曾以為,每個人的平凡是與生俱來的,每個人也將註定平凡下去,平凡地度過自己的一生,直到,我讀到了一本書——《平凡的世界》。

作品中描述的是一個平凡的世界,一個平凡的村落,只是黃土高原上幾千幾萬村落中的一座。作品描述的也是一個個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勞苦大眾的平凡的故事,路遙刻畫出一個個人物平凡而又充滿苦難的一生,襯托出了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的變化無常,引人遐想,引人深思。

孫少平這個人物可以説是全書的主線人物,他一個窮困的農村青年,然而他又是有知識的農村青年,無論是喝着菜湯、吃的高粱面饃的高中生活,還是下地務農的農民生活,亦或是外出打工的務工生活,儘管他過着貧瘠的物質生活,但是他的身上卻是始終閃耀着高傲精神的光芒,你能從他的身上感受到一種由內而外的精神力量,物質的貧乏並沒有打倒他,反而是成就了他精神上的充盈。面對歧視他忍辱負重,看到不平他拔刀相助,關鍵時刻不計前嫌等等,自身的物質窮困根本沒有成為他道德修養的束縛,反倒映襯出他人格的完善。

孫少平的哥哥孫少安可以説是另一個典型的代表人物,與少平不同,他的性格中少了一份張揚,多了一絲沉穩、成熟與內斂,當然這也是家裏的長子這個身份賦予他的性格,家庭的責任與重擔全部壓在他一個人身上,這個身份同時也將他永久的束縛在了土地與家庭之中。

一個個人物,一件件事情,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衝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讓人深刻的體會到了生活的種種艱辛與無奈,感受到了書中人物的掙扎、煎熬,以及心靈上所受的巨大創傷。但這同時,路遙還傳達出了面對苦難時,人們所能迸發出的那種巨大的力量。他們自強不息,依靠自己的頑強毅力與命運抗爭,追求自我的道德完善。而他們身上所傳達出來的這種精神,正是對中華民族千百年來“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精神傳統的最好詮釋。儘管他們的生活是那樣的平凡,但是他們的人格和精神卻是偉大的。

這些人的故事,讓我明白了,一個人究竟應該怎樣去生活,是應該被一次次苦難磨平了稜角,最終變得麻木不仁,宛如行屍走肉?還是應該咬牙堅持,自強不息,對抗命運,追求自我人格的完善,追求自己精神世界的充實與富足?答案想必是顯而易見的。

人的一生不總會是一帆風順的,苦難充斥着生活的角角落落,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痛苦,你一定要咬緊牙關堅持下去。不應讓痛苦與磨難成為自己自暴自棄的理由,一個人可以活得平凡,但一個人絕對不可以甘於現狀,甘於平庸。

路遙《平凡的世界》讀後感3

在讀《平凡的世界》之前,我讀過路遙的《人生》,二者同樣是現實與理想的矛盾,愛情與生活的衝突。《人生》以愛情為主線支撐全書,而《平凡的世界》作為一部長篇小説,內容則更加廣博,家庭、勞動、理想……《平凡的世界》所展現的是一個更為豐富的世界。

孫少安、孫少平兩兄弟所代表的是兩種不同的人生態度,相對立又相交織。孫少安作為長子,天資聰穎卻迫於家境輟學回家當一個生產隊長。他的身上有理想有尊嚴,但同時也有責任。責任使他不敢追逐理想,甚至於放棄了理想,也是這種責任使他拒絕了深愛着自己的女孩。他的家庭決定了他的責任,他的善良決定了他的選擇。而少平,成績優異,也同樣有尊嚴和理想。同樣面對艱難的生活,少平沒有選擇放棄理想而是不斷地追逐理想。無論生活有多麼困頓,他都不放棄任何可以讀書的機會,他可以花一整天的時間不勞作,看一本被潤葉媽用來夾鞋樣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但是他的理想,是建立在大哥放棄自己理想的基礎上的,沒有少安在輟學勞動,就沒有少平的上學讀書。同時少安少平都一樣的因家庭環境而有些自卑。這種自卑令少安忍痛拒絕了潤葉,也使少平“仇視”家境富裕的顧養民。他們既是兩個獨立的人物又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再説説雙水村這個地方。它貧窮落後,讓少平不停的想要逃離。他覺得前方有什麼東西在呼喚着他,吸引他離開,可是他最後又回到了煤礦。這讓人想到《前方》中曹文軒所寫的那樣:人的悲劇性實質,還不完全在於總想到達目的地卻總不能到達目的地,而在於走向前方、到處流浪時,又時時刻刻惦念着正在遠去和久已不見的家、家園和家鄉。少平在雙水村時,有些東西呼喚他向前方,在他見識了外面的世界之後,又有些東西呼喚着他回到家鄉。《平凡的世界》講述的就是一個追求理想又眷戀家園的過程。這是一個矛盾又痛苦的過程,他先是歷盡艱難掙脱這桎梏,而後又不顧一切地回到了曾經束縛他的桎梏。他曾經的囚籠,成了他現在的信仰。這很可悲,也很真實。那些曾經在城市鄉村之間苦苦掙扎,心中迷茫追求又反覆的人們,是否也像孫少平一樣?這是痛苦的,也是幸福的。

小説的結局似乎是悲劇主義。一開始讀者所期待的有情人都沒能終成眷屬。潤葉另嫁他人,丈夫殘疾;少安妻子因病去世;曉霞被洪水沖走,少平毀容;金波再也沒找到他心愛的藏族姑娘。曉霞死了,秀蓮也死了,少安少平的愛情不得善終。全書都屬於現實主義,只有結局路遙安排成了他個人的理想化。看起來孫家兄弟很可憐,但是他們只有愛情不夠美滿。如果説悲慘,《活着》中福貴比他們更為悲慘,他不僅失去了愛情,還有財富,家庭,親情……所有人都死了只剩他一個。少安磚廠辦的風生水起,馬上奔小康;少平迴歸煤礦,等待升職。福貴已經成了行屍走肉了,而少安少平只失去了愛情,他們還有生活的希望,所以這是最好的結局。

郁達夫説:“文學作品,都是作家的自敍傳。”路遙生於陝北貧困之家,因為貧窮被父親過繼到大伯門下,歷盡滄桑坎坷,愛情不幸。他的出身決定了他寫不出那種烈火烹油鮮花灼錦的富貴氣象。同樣,曹雪芹生於鐘鳴鼎食之家,所以他能寫出“笙歌歸院落,燈火下樓台”“座上珠璣昭日月,堂前黻黼煥煙霞”的《紅樓夢》,家庭的鉅變又讓他切身感受到了社會底層的艱辛。路遙的作品中,都有他自己的影子。少平想要進入城市逃離農村一如他想擺脱農民身份;高加林被黃亞萍拋棄一如他被初戀林紅拋棄。這些都是烙印在他靈魂深處的片段,忘不掉,還時不時地痛。因此路遙在創作時這些東西就會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跳出來提醒他所受過的傷痛,所以他的作品中主人公結局並不是和美圓滿的。但是正因如此,才顯得更加真實,因為生活不是童話故事,不可能都盡如人意。

《平凡的世界》中也藴含着路遙對人生的思考。“即使最平凡的人,也得要為他那個世界的存在而戰鬥。這個意義上説,在這些平凡的世界裏,也沒有一天是平靜的。”正因為是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人物,故事才會不平凡。孫少平無法選擇他出生的環境,就只能靠努力來改變命運。縱使生於平凡,生來平庸,那又如何?我命由我不由天。正如《悟空傳》中所説的那樣這個天地,我來過,我奮戰過,我深愛過,我不在乎結局。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我想大約是人生於世,為自己的命運作鬥爭吧。即便不知結局如何,你也曾抗爭過,證明了自己有一個不屈的靈魂,百年之後,能無愧的説自己“曾是世間一條命”。《平凡的世界》所展現的就是一個平凡人對命運的抗爭。為什麼不試着去改變呢?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憂鬱,也不要憤慨,因為主宰你生活的,是你自己。被欺騙又怎樣?你可以東山再起。

人們説,這是最好的時代,是屬於中國的黃金時代。可是這一切,真如人們所描繪的那樣美好麼?如果僅有物質缺乏信仰,又比《平凡的世界》中物質匱乏卻信仰堅定強出多少呢?那個時代,農民的信仰是土地,青年的信仰是知識;那個時代,人們食不果腹衣不蔽體卻不放棄對知識的追求,而現在,人們告別貧困日漸富足卻日漸迷茫精神空虛。應該感謝路遙,他燃燒了自己的生命,為自己的故鄉黃土地寫下一部著作,也為後人留下了時代的見證。即使遙遠,也有文字忠實的記錄下來,人們才能時刻警醒反思,才能創造出真正的“黃金時代”。

在讀《平凡的世界》小説之前,我看過劇版。普通話方言夾雜,服飾土裏土氣,還原度很高。但是不知道是否因為時代差距太大,總給我一種距離感。而當我閲讀原著時,那種距離感沒有了,只剩下震撼與衝擊。他們的形象,曾經無比模糊,如今甚為清晰;他們的感情,曾經困惑不解,如今甚為明瞭。《平凡的世界》讓我直接清晰地窺見了七八十年代的陝北風貌。它是一面鏡子,時代的鏡子。沒有比文字更直擊人心、更有力度和深度的記錄方式了。所有文藝作品改編成影視作品,很少有高於原著的評價。小説源於生活,高於生活,所以平凡的世界並不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