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最新關於追風箏的人讀後感精選優秀範文三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6.99K

風箏,可以代表自由,可以代表情感,也可以代表性格品質。那在《追風箏的人》這本書中代表着什麼呢?你還在為寫讀後感發愁嗎?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最新關於追風箏的人讀後感精選優秀範文三篇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最新關於追風箏的人讀後感精選優秀範文三篇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1

“我追”讀完最後兩個字,我輕輕將書本合上,眼淚浸潤了我的眼眶。這是第一次那麼認真的讀一本書,不再是戲謔,不再是敷衍了事,而是靜靜地用心讀。

“為你,千千萬萬遍。”反覆咀嚼着這句話,內心彷彿迷失在縱橫交叉的十字路口,不安的旋暈佔滿心扉;像落入蜘蛛網的飛蟲,無力的掙扎,像踩在玻璃碎片上,穿越腳心的疼痛,像掉入萬丈深淵,不安的情緒像芥末,嗆入鼻腔,嗆入大腦。這是第一次那麼靠近一個陌生人——阿富汗。不再是45°的仰望,而是站到了它的左邊,離心最近的地方。除去那些動盪,除去那些戰亂,我45°仰望天空,咧開嘴角,看,那些曾經飛揚在阿富汗上空的風箏,那些執着的單純的追風箏的人。

哈森,阿米爾,兩個十二歲的少年。最初的最初,他們是最親密的朋友,一起嬉戲打鬧,一起憧憬未來。那幢房子,那堵“病玉米之牆”,那株石榴樹,那個地方的一切一切都是他們友誼的見證。沒有任何東西能阻擋他們彼此互相靠近的心。有時候會想:是不是隻要長大了,過去那些單純無比的東西都會變質。時間過去,他們在一點點長大。阿米爾發現爸爸對自己的冷淡,而對哈森卻總是給予鼓勵和讚賞,

他開始慢慢感覺到失落,偶爾也會發發脾氣,卻總是被哈森的寬容所化解。有時候想:如果這種歡樂時光能一直持續到永遠該多好。可是沒有如果,這個世界沒有如果。災難早已籠罩在這個城市上方,隨時能將他們的友誼無情摧毀。

一次追風箏的比賽打破了寧靜的一切。阿米爾親眼目睹了哈森被阿塞夫教訓。他本可以挺身而出的,就像哈森每一次為他挺身而出一樣。可是他沒有,僅僅因為他的懦弱。他就這樣把哈森落在了那個小巷子裏。從此,哈森成為了他生命裏的一個惡魔,他處處躲避哈森,最後還設法趕走了哈森。後來,自己也跟父親遠離阿富汗,去了美國。就這樣,帶着纏繞了一生的負罪感去了美國。

四分之一的世紀過去,父親也因疾病死去。他回到了阿富汗,回到了那個曾有自己無比歡樂的童年的地方,那個記錄了他與哈森友誼的故土。只因那兒有再次成為好人的路,他決定勇敢的邁出救贖的第一步。可是,一個驚人祕密被揭開。阿米爾與哈森竟是同父異母的兄弟。那一瞬間,他似乎明白了過去的種.種,似乎理解了過去父親的做法,而他,竟然用最卑劣的手段,傷害了哈森。經過深刻的反省後,他決心找回那個遺失了過去的自我,找回遺失已久的善良。他收留了哈森的兒子,雖然最後自己傷痕累累,但他找回了那些遺失已久的東西。

那片飽經苦難的土地上,風箏再一次高高飛起。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2

在讀這本書之前,我是一個對書沒有興趣的人,一次偶然,讓我有機會翻開了這本橙色封面的書,翻開了,就欲罷不能了。原本以為以這樣一個有意境的題目命名的書,應該展示的是一幅唯美的畫面,然而情況卻完全相反,這是一部震撼人心的作品,讀過之後,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追風箏的人》講述的是一個阿富汗少爺阿米爾和他的僕人哈桑之間的點點滴滴,也是阿米爾對哈桑從犯錯到後悔再到去設法救贖過程的描述。書中的每個人都有他們各自的特點,阿米爾、阿米爾的父親、哈桑、阿里、拉辛汗,他們每個人都有他們各自的人性的閃光點。從阿里的身上,我看到一種忠誠的盡職盡責,這在哈桑身上也有同樣的體現,他對阿米爾少爺的保護,甚至就算犧牲自己的生命也毫不猶豫,這似乎已經超越了忠誠這個詞的界限,這是真正朋友之間的兩肋插刀,又或許這是這份同父異母的兄弟之情的本能反應,無論是那種,都體現了哈桑的那種人性的光輝,一種無私的付出。

而在阿米爾一直為自己的怯懦,自己的自私而愧疚時,哈桑卻早已原諒了他,沒有再提起以前的事,彷彿一切都沒有發生過一般,照片上的他依舊笑容燦爛。而這本書的主人公,也就是阿米爾,雖然他曾因為太過怯懦,太過自私而犯下一些可能永遠彌補不了的錯,但他卻始終揹負着這個罪責,説明他還是一個善良的人。在書的後半部分中,主要講述了他救贖自己的過程,他得知哈桑是自己同父異母的兄弟後,悔恨萬分,不顧自己的生命危險去救自己的侄子,這正是一種自我救贖的表現。人犯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錯了。

書中有句話讓我印象深刻,"當罪行導致善行,那就是真正的獲救",人的一生難免會犯錯,面對這些過錯,我們不應逃避,而是試着去彌補,即使永遠都彌補不了,但至少一些善行能讓自己解脱一點,心安一點。這正是我從阿米爾身上學到的,故事的最後,阿米爾還在追逐那隻人性的風箏。

讀過《追風箏的人》,我從阿米爾身上學到要將罪行轉化為善行,從哈桑身上,我學會了"為你,千千萬萬遍"。我也開始追逐起了那隻能點綴我的生命,讓其大放異彩的風箏。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3

新近讀了一本自傳體類小説,名叫《追風箏的人》,橙黃色的封面中晚霞燦爛,將天空映襯得異彩紛呈。一位稚氣未脱的小孩手裏牽着一根線,線的另一頭是隻風箏,帶着成就感似的跑着,向着前方行進——

望着這暖暖的封面,我陷入沉思。

“為你,千千萬萬遍。”

主人公阿米爾是一個普通的阿富汗青年,有着快樂的童年。每天和哈桑出去玩,自得其樂。他們在樹林裏刻下自己的名字,在城區裏留下自己的足跡,真好!可這一切,自風箏大賽後就再也回不來了。

阿富汗一年一度的風箏大賽來臨了,“我”和哈桑自然也加入其中,哈桑和“我”共用一隻風箏,阿富汗有個不成文的風俗,人們以搶到掉落的風箏為榮,尤其是最後一隻掉落下來的。哈桑從小就有一種運動天分,他總是跑得比我快。他雖然沒有讀過一天書,可他卻能一眼看透“我”的心,真是太奇妙了!

然而主人公似乎對此不以為意,直到失去後……是啊,我又何嘗不是這樣呢!一開始,是的,會考沒有考好,來到了普通的平行班。也曾在當初立下誓言,説要重新再來,想上985,211的大學……立完誓言後,開始還有一些動力,勵精圖志的模樣,過幾天后又現回原形,一切照舊。今天,我讀完《追風箏的人》後,開始對生活有了新的想法。

文中的“我”在18歲時跟隨父親來到美國,躲避戰亂。在這裏,父親為了撫養“我”,而開始拼命努力地工作。

當我讀到“我臉上發燒,一陣罪惡感湧上心頭,我很負疚,我的放縱是他的佈滿老繭的雙手和渾身痠痛的身體換來的”,我簡直熱淚盈眶,我慢慢地合起手,立在桌前,看着那桔黃色的書皮,想着這十五年的經歷,回憶着我做過的每一件事——記憶閃電般地復活了,好的、壞的、幸福的、痛苦的、真實的、愚蠢的經歷。站在人生道路的分叉線上,像公正無私的法官,回顧孩提時代的點點滴滴。

我必須要做點什麼了……

文中的哈桑,在喀布爾寬闊的街道上,開心地暢快地放着風箏,奔跑在夕陽晚霞中,絢爛奪目。我為什麼不能像他那樣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目標呢?努力,一切皆有可能!為何不試試呢?

就好像不久以前在電影裏看到的:陰暗潮濕的雨天裏,我騎着車向前衝去,去追那片不斷移動的陽光區,一次一次地靠近,陽光區,漸漸逼近。可突然,我卻再也看不到它了。前面是一片懸崖,永遠也過不去了。但主人公並沒有畏怯,沒有退卻,為了夢想,只顧風雨兼程——我在想,我們也許可以這樣做,堅持我的夢想,執着我的追求,畢竟青春是用來奮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