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優秀作文

有關2021人物傳記的最新作文通用5篇

欄目: 優秀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95W
大家對人物傳記有多少了解呢?一篇好的人物傳記作文,要把這個人的特點、性格、精神等等寫得具體又生動。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有關2021人物傳記的最新作文通用5篇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有關2021人物傳記的最新作文通用5篇

 人物傳記作文1
 

  每每讀到廉頗負荊請罪的故事,我便肅然起敬,對這位年歲已高,鬚髮如雪的老人頓生敬佩,心中湧起一陣衝動:真想見見這位戎馬一生,征程滿衣的趙國棟樑,擁抱一下這位可敬的老人。
 
  春秋戰國時代,趙國的一名身份卑微的門客藺相如由於完璧歸趙,澠池大會大受趙王讚賞,當上了地位在廉頗之上的上卿職位。嫉妒,就像一顆種子,會隨別人的成就而瘋狂地增長。廉頗心中的嫉妒的種子已萌芽,並日漸增長。他憤怒了,他要教訓一下這個不知好歹的後生晚輩,讓他知道自己是如何為趙國出生入死,立下汗馬功勞才有了今天的地位的!而他藺相如僅憑三寸不爛之舌,僅憑完璧歸趙,澠池之會的功勞就把官做的比他廉頗還大!
 
  廉頗憤怒了,處處與藺相如作對,想盡一切方法使藺相如難看。古往今來,多少斤斤計較使得兩敗俱傷?又有多少的勾心鬥角使得身敗名裂?嫉妒,真是可怕的東西!它使得多少心靈偉岸在瞬間倒塌?使得多少人“一世英明,毀與一旦”?
 
  廉頗老將軍終於清醒過來了!他悔恨交加。聽信了小人的讒言。於是,白髮蒼蒼的他不顧年事已高,仍就揹着荊條來到藺相如家,重重地跪在了凜相如面前。為自己曾經的力量狹小,為自己曾經的追名逐利,為自己曾經的嫉賢妒能,為自己曾經的一意孤行……老人家深深到自責.他正氣凜然的行為如錚錚鐵骨扣擊着大地。負荊請罪是大英雄氣概,深深跪拜乃好男兒本色。這樣的老人,怎能不令人敬佩!翻遍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有幾個人能象廉頗一樣,知錯就改,正氣凜然?廉頗這一跪,真是英雄壯舉啊!
 
  真想擁抱這位可敬可愛的老人!
 
人物傳記作文2
 
  每天在放學的路上,我都會看見這麼一位大爺在賣燒餅,風雨無阻。他似乎成為了街頭一景。
 
  大爺很樂觀,廣結善緣,他的小攤總是擠滿了人,那香味都是十里餘香。那天下着大雨,無情的雨滴夾雜在寒風中飄落,給人留下一絲涼意。不禁打了個寒顫,本以為如此惡劣的天氣下大雨應該不會來了吧!可是幫我管下那個小巷時,我又看見了那位大爺。雨下得那樣大,大爺依然只穿了一件襯衣,站在那把大大的雨傘下,向走過的路人投向温暖的微笑,空氣也似乎變暖了一些呢!那些無意間,我聽到大爺的來歷,心中有湧起一點點敬仰,這使我想起了一篇文章中的小女孩,為了讓賣紅薯的老大爺早點回家,挑了兩個最大的紅薯。當她聽見大爺笑盈盈的話語時,自己也很快樂。其實賣燒餅的大爺並非家庭的貧困,只是在享受他的生活,認為在大街口看着來來往往的人,他就深感幸福。每天夜幕降臨,我都能看見大爺一邊收攤一邊快活地和別人交談,有時也會有人幫助他,但他總是説:“不不,我可以,我自己來!”突然間,我感到眼前的大爺似乎更可愛了呢。
 
  天晚了,大爺騎車走了。我手上還拿着剛才買的燒餅,小小的,金黃的,香香的,暖暖的。雖然大爺已經回去了,但這樣一個蒼老而有力的身影,依然在我的眼前晃動着……
 
  什麼是享受生活呢?這位大爺就給了我們最好的答案。這位大爺不高,濃密的眉毛下有着黝黑的皮膚,但那雙大眼睛分外有神,透着生氣。這位大爺雖然也和別人一樣,是個平平常常的人,但卻給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
 
  生活,也可以很簡單!
 
人物傳記作文3
 
  “打開窗子吧!讓自由的空氣重新進來!讓我們呼吸英雄的氣息。”——這是羅曼·羅蘭在《名人傳》卷首語中開宗明義的一句話。或許,這也是他為自己全部作品所作的詮釋。
 
  《名人傳》的作者是法國思想家、文學家——羅曼·羅蘭。《名人傳》講的是貝多芬、米開朗其羅和托爾斯泰在人生憂患困頓的征途上,為尋求真理和正義,為創造能表現真、善、美的不朽傑作,獻出了畢生精力。他們或由病痛的折磨,或由遭遇的悲慘,或由內心的惶惑矛盾,或三者交疊於一身,深重的苦惱,幾乎窒息了呼吸,毀滅了理智。但是他們憑藉堅強的毅力,走完了輝煌而艱苦的一生。
 
  《名人傳》的許多地方令人拍案叫絕,可是我最難忘的還是貝多芬説的一句話:“人啊,靠你自己吧!”這句話彷彿是對每一個生靈的忠告,假如不會自力更生,那麼就自討苦吃了。這三位偉人,就是靠自己,才鑄就了輝煌的一生。
 
  貝多芬出身貧寒,十三歲輟學,十七歲挑起整個家庭的重擔,二十五歲時他剛剛在樂壇嶄露頭角,耳朵又開始失聰。這種對音樂家而言十分致命的疾病給他帶來的痛苦,非常人能想象,誰能想到他那些不朽的傳世之作,絕大部分竟是耳聾以後寫成的。在生活上,他一直是不幸的,由於貧困和殘疾,他的感情生活佈滿了淒涼和遺憾。
 
  儘管他的天才征服了全世界,儘管維也納的精英人物視他為國寶,儘管皇親國戚在他面前都會禮讓三分,但他的生活境況卻沒多大改善。不錯,他的藝術是無價的,於是人們慷慨的用掌聲和歡呼聲酬謝他,卻沒想到他的鞋子破的上不了街……
 
  然而,他沒有被打倒:他痛苦,卻不肯屈服於命運;他貧窮,卻既不趨炎附勢,亦不迎合潮流,始終保持着獨立的人格;他孤獨,卻能以熱忱的赤子之心愛人類;他從未享受快樂,卻創造了快樂奉獻給世界。他終於戰勝了!戰勝了疾病,戰勝了痛苦,戰勝了聽眾的平庸,戰勝了所有的磨難和障礙,攀登上了生命的巔峯,當第九交響樂在維也納首演時,聽眾如痴如醉,許多人都流了淚,演出結束,掌聲雷動,當他轉身面向聽眾時,全場忽然起立,揮動帽子向他致敬,場面之熱烈。米開朗其羅和托爾斯泰比貝多芬要幸運,他們沒有任何肢體上的殘缺,但是,他們不肯安享一生,不肯虛度年華,為自己的目標奮鬥,拼搏。
 
  有哪種勝利能與他們的成就相比?拿破崙的那場戰爭?奧斯特歷茨那天的太陽?這種輝煌是精神力量所從未取得過的殊榮。他們用困難鍛造自己。正如貝多芬用一句話概括了他的一生,這句話已經成了勇敢者的座右銘:“為其痛苦,才有歡樂。”
 
人物傳記作文4
 
  寒假的期間,我讀了世界名人傳記——陳景潤這本書,感觸很深。他冒着政治風險,頂着壓力,面壁10年研究出的“歌德巴赫猜想”,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給迷茫的一代青年樹立了榜樣,指明瞭人生的方向。陳景潤對國家和民族的貢獻以及他廣泛久遠的影響已遠遠超出了學術領域。他影響了一代人乃至一個時代。陳景潤小時候學習很刻苦他平時不愛講話,但在課堂上總是積極舉手搶着回答問題,討論數學的時候,臉上充滿靈氣。我以前卻不愛舉手回答問題,認為會了就行了,有時認為舉了手老師也不一定叫我,所以練習發言的機會就少了。
 
  老師給我指出這個問題後,我也認識到自己表達能力確實退步了,因此在上學期我也積極舉手,但和陳景潤比起來還差得很遠我也愛看書,比如:三十六計就看了好幾遍,但我看書的時間每天不固定,有時多,有時少,有時還不讀。所選書的種類也比較少。為了練習口語表達,老師建議我在家讀書時要大聲,但我總是不好意思讀出聲。
 
  媽媽跟我説:“為了提高能力,要戰勝自己。”以後,我要多多讀好書,多多積累知識,多多的鍛鍊能力。我現在年齡雖然是很小,但是我的生活條件比陳景潤小時候好多了,因此,我要刻苦學習,將來也做個像他那樣為國家爭光的中國人。
 
人物傳記作文5
 
  閨蜜欣怡,姓佔,我的死黨,兼“損友”,芳齡13。作為一名21世紀的女生,佔同學具備許多“優秀”的品質,例如那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像堵牆一樣厚的臉皮,以及……特別是幾件始終印在我腦海裏揮之不去的往事。記得……
 
  “你就寫我是一個笑不露齒,優雅從容,一看就像一個出身豪門的十九世紀名媛,且舉手投足之間有着一種名門淑女氣質的形象好了!”
 
  得知我要在老師佈置的作文《好朋友》中寫她時,佔同學露出一副外表驚訝實則內心狂喜的表情,温柔地指使着我:“作為3年幼兒園和6年國小的同窗好友,你是否該有所表示?”
 
  説真的,像老佔這樣嗓門特大,在大庭廣眾之下笑得驚天地泣鬼神,動不動就拍桌子摔門,能把全班鬧得雞飛狗跳的女中豪傑,估計是打着燈籠都難找第二個了。
 
  此人還有一個最大的特點,那便是大大咧咧,無論課上課下,都十分隨意,不拘小節,十足的男子漢氣概。特別上課時她那副隨意的樣子,總是讓老師忍無可忍。記得有一次,數學老師問我們:“一枚硬幣拋向空中,會有幾種結果?”同學們有的説一種,有的説兩種。在雙方爭論不休之時,一個熟悉的聲音傳來響亮的回答:“無數種”。嗯,你沒聽錯。我們且聽她娓娓道來?“一枚硬幣,拋向空中,也許被鳥叼了,被松鼠拿了,被老鼠偷了……”果不其然,一下課,她便和老師“親熱”地走在了一塊兒,去辦公室喝茶,一碗熱氣騰騰的心靈雞湯。她虛心聽取,積極認錯,照舊堅決不改。
 
  隨着時間推移,歲月流逝,我也發現這個假小子感情細膩的一面。
 
  記得,她在看《紅樓夢》時,常常被裏面的情節感動到哭泣。更多的則是振振有詞、氣勢洶洶地過來找我理論:“憑什麼人家林黛玉不被人喜歡?我就喜歡她。你看,她衣着講究,美貌驚豔,聰明伶俐,真的是完美至極啊。”每當她自我陶醉之時,作為“最佳損友”,我總忘不了在第一時間,朝她當頭潑一盆冷水。讀到黛玉香消玉損時,她更是淚流滿面。讀到劉姥姥進大觀園時,卻又會捧腹大笑。
 
  誠然,長年累月的相依相伴,難免會有許多糗事。例如:為了學做一名貨真價實的淑女,她硬是堅持讓自己不説話,憋了才三節課,她就再也裝不下去了,於是高音小喇叭模式再次開啟。
 
  或許,多年以後,她依然大大咧咧,如同往昔。但我們卻不得不承認,或許這就是緣分。於茫茫人海中,我們相遇、相識,並相伴同行。緣分也許就是這種説不清道不明的東西,伴隨着年華悄然而過,讓不斷聚散的我們,或深或淺,多了牽絆,有了牽掛。或許,在她自己心中,也一直期待着能夠被更深入瞭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