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優秀作文

明清古埠東陂街作文

欄目: 優秀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7.31K
明清古埠東陂街

東陂街是一個有故事的明清商埠,青石板與河卵石組合的石板街,典雅而悠長。

明清古埠東陂街作文

觀賞過陽朔西街的古樸,感受過廣州上下九步行街的奢華,獨獨鍾情東陂石板街的精緻。這條長1裏半的古街,用青石板、河卵石組合出青龍盤桓的圖案,龍脊為古街中線,精選2尺6寸見方的青石板鋪設,兩旁加1尺2寸寬的條石壓邊,再飾以3尺寬的河卵石裙裾, 1丈1尺寬的商貿古街,足以讓來客感到不受拘束。奇妙的是,這條由青石板飾以河卵石的古道由北向南蜿蜒,與東門巷、西門巷、左屋巷、右屋巷等四條東西向的巷道組合,恰好是東方蒼龍的圖騰。

經營古街的東陂人,於諳熟建築技巧之餘,消化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四象”、“五行”學説,借時光之手細細雕鐫心儀的家園。

夕陽斜照,古盧水的槳聲帆影裏,有騎馬坐轎的商賈肆意的閒遊,有引車賣漿的小販無序的忙碌。更多的是涼風下,穿行於商鋪的居民,咵啦咵啦的木屐聲帶來的喧囂,彈奏出古街的繁華。

古中國,商埠大多依託水運,東陂古街也是。發源於藍山的古盧水幾經蜿蜒,沖積出一片肥沃的小盆地。筆架山、五指山東西合圍,構成了山環水抱的宜居格局。古連州是中原進入嶺南的過渡地帶,北人南下,南人北上,行至連州西北這片林泉豐沛土地肥沃的土地,自然地停下腳步,歇息片刻,擦汗飲水抽袋煙,以恢復體力。崇禎九年(公元1636年),謝氏先祖謝子達隨祖母北上避戰亂,他們隨鄉里自東莞登小舟,沿湟水至連州西北這片曠野,一股強烈的歸屬讓他們選擇了不再漂泊。所謂此心安處是吾鄉。自東莞來,居盧水陂(旁),脱口而出的“東陂”二字,成為村名。

同為避亂,東莞單姓、南海關姓先後來到此地定居。南人崇商,作為湟川水道主要支流的西溪,給他們的商貿活動提供了便利,南來北往地做起了商貿,交易範圍擴展至連州之外的湖南永州、廣西賀州,帶動了東陂商貿的興盛,東莞、南海、永州、賀州、連州的商販陸續選擇東陂置業,臨江建商鋪。因為臨江,商鋪的建造設計成“前鋪中倉後碼頭”的樣式。貨船停泊在後門的碼頭,需要裝貨卸貨的時候,打開後門,貨物的搬動僅幾步路的距離,省時省力。臨街的鋪面蓋了騎樓,遮風擋雨擋太陽,方便過往店鋪的行人。“有雨不濕鞋,有日不被曬”,古街的建築設計,於細節處展示出人性關懷。更為細緻的是,短短的1裏半古街,精心設計了3座水運碼頭,方便南來北往的客商上貨卸貨。

古街是寂寞的,與其齊名的八角涼亭、聖旨牌坊、臨江橋、東嶽廟等名勝在歲月的更迭下消匿。唯謝氏宗祠,謝氏芝林學校,馮達飛故居有族人的悉心管理,得以保存。乾隆32年州牧顧芝倡議建造的西溪書院,已經成為一座現代味道很濃的西溪中學校園

“謝氏宗祠”為古街留存了一座鮮明嶺南藝術風格的建築。這座兩進一井帶回廊的宗祠以青石鋪設地坪,青磚建築,硬山頂、綠筒瓦、灰塑花卉,木雕瑞獸花鳥人物、彩塑花鳥榫頭及樑柱的捲雲紋凸顯嶺南建築的精美。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商賈家族的謝氏,重視後代的個人道德修養培育,辦“謝氏芝林學校”供家族後代子孫讀書。至今,宗祠地坪兩對高3尺的旗杆石,上刻“歲進士候銓儒學訓導謝玉楷、謝草芳、謝巖阿立”。就是家族中有人獲得功名的體現。

讀古街,猶如進行了一次有意思的思想體操。短短1裏半長的古街,有14個街名。頭鋪街(頂)、接龍街,水拱街、坳折街,名字土土的,如脱口而出的俗語。坳折街,大概是水拱街到新街之間有一個轉折,又坳又折,雖繞口但形象易記。從大田街往南,到中街老街。再過水橋街,應該是南邊了。南隅街、司前街、新興街、南安街、重慶街,較之前面的街名,帶了些許現代的味道,從這個意義上説,古街隨商貿活動的興盛而擴展。地名是地域文化的胎記,古街地名縱深的地理走向,展示的是橫向的歷史。

在東陂古街繁盛的歷史裏,鹽,是特定階段重要的商品。頭鋪街與坳折街之間,間或可見昔日商鋪的頹垣留存的褪色大字“鹽”。胡祖賢先生《東陂至連州肩挑隊素描》,為我們探究古街商貿興盛提供了一幀質樸的影像。因為肩挑較船運節省時間和本錢,古街有年輕力壯者從事臨時性肩挑商品,彌補生活不足。逢一、三、六、八日,是他們從東陂出發至連州的日子,二、四、七、九則由連州返程。挑往連州的是三花酒、湘紙、福紙、蜜糖、臘味及鈎藤、黃柏;挑回東陂的是鹽、洋紗、布疋、百貨、火柴。朝行夜至,中途在界山買一份青菜豆腐湯送飯。一條抹汗的長白布,一根木擔杆,是肩挑隊的標誌。他們憑剛韌的肩膀激發的能量,與船運相互補,助推古街商貿的興盛。至此,你對這條不起眼的古街可以聚集眾多的剃頭鋪、裁縫鋪、打鐵鋪、藥材鋪及不斷興起臘味鋪、水角鋪、夥鋪,一點也不驚奇。

古街居民之富於創意,從東陂地標性小食品牌臘味、水角體現出來。物質匱乏的年代需要節食,肉食要儲藏起來待客用。起初,他們用鹽醃製過的肉,掛在臨水的窗台,風乾,發現肉塊變得有餘香耐咀嚼,並從中找到了商機。在醃製臘味的過程中,他們進行了大膽的嘗試,豬肉、豬腳、雞、鴨、狗都是醃製的原材料,鹽巴、胡椒、生薑、黃酒輪番試用,各種醃製方法比對,終於調配出一份份穩定的醃製配方,東陂臘味以穩定的品質成為一個地方品牌,形成一條產業鏈。東陂水角之創意大概來自北方的餃子,元寶形,取古代銀元寶的名:角子。有別於南番順油炸的角仔,就叫水角。南方人信奉水為財,角子在蒸鍋充沛的水汽中出鍋,寓意財源廣進。水角皮是米粉搓成的,石磨研磨的米漿,濾幹水分,一半煮熟,在搓揉熟米漿的時候,不時加入生米漿,直至生熟米漿均勻地黏合,成為筋道極強的粉皮。地道的水角,餡料一定是馬蹄、裏脊肉、葱白。碾展成茶杯大小的粉皮,釀以餡料,捻出菱角,放置竹簸箕,置鐵鍋中蒸熟。佐以香油、土芥末醬、炒芝麻、辣椒醬、香草、醬油。可口、難忘。

站在古街“興隆門”前,仰視門楣斜生的野草,由衷地概歎時序更迭世事滄桑。日漸羸弱的古盧水載不起南來北往的貨船,奢華的一景樓沒了往昔食客的喧囂,熙攘的仁昌、善昌、怡昌、厚昌商號不復舊日的浮華。

唯東陂水角飄灑開來的香味,讓人記得明清時期,古盧水可載幾噸重的貨船;東陂古街有100多座客似雲來的店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