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優秀作文

建黨100年徵文:醫護人員建黨百年心得(2篇)作文

欄目: 優秀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8W
在2020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將中華大地籠罩在了未知病毒的陰霾之中。時光飛逝,日月如梭,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建黨100年徵文:醫護人員建黨百年心得(2篇)》,以供參考。

建黨100年徵文:醫護人員建黨百年心得(2篇)作文

醫護人員建黨百年心得1
  
  中國的發展事實告訴我們“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從上海“石庫門”到北京“天安門”,從南湖邊“小小紅船”到大洋遊弋的“巍巍巨輪”,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一名中國共產黨員的初心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一名醫務戰線的中國共產黨員就應該立足本職崗位,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黨的十八大以來,“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的重大部署將發展醫療衞生事業納入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之中,進一步更新醫療衞生理念、拓展醫療衞生布局、深化醫療衞生改革、強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推動醫療衞生事業升級為衞生健康事業。
  
  我是1991年暨建黨70週年參加工作的,三十年來,我們醫院和藥學部門也發生着日新月異的變化。我有幸目睹了醫院原址的改建、一院兩區的擴建,現代化大樓拔地而起,智能化、信息化的實施,使醫院蜕變為一座具備現代化管理的三甲醫院;藥房的自動化發藥機替換了曾經的木製藥架,提高了準確性和效率;曾經壓抑狹小的發藥窗口變成了寬敞明亮的發藥台,方便醫患的交流溝通,保證了用藥指導;軌道送藥替代了人工分發,使藥品使用更加及時;質譜儀等現代化的監測設備取代了手工滴定;靶向治療、個體化用藥更加合理安全用藥,所有這些都與我們黨堅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積極推動衞生健康事業關心民生福祉有關。
  
  70年代出生的我,從小就對白求恩、黃繼光、董存瑞、邱少雲等英雄人物充滿崇拜,工作以後向身邊的中國共產黨員學習,以中國共產黨員的標準完善自己,終於2003年被組織批准入黨。作為一名藥學工作者,入黨以來,嚴格遵守黨章和黨的各項紀律,認真履行黨員義務,積極參加黨的各項活動,通過重温入黨誓言,不忘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通過緬懷先烈,更加珍惜現在的安定生活;通過每日認真完成“學習強國”知識和資訊,進一步提升了自己的黨員素養、拓寬了自己的胸懷境界。從門診藥房、製劑室到中心藥房,身在不同崗位都兢兢業業,認真履行崗位職責。近些年在藥庫從事藥品管理工作以來,牢記“博習創新、厚德厚生”的院訓,保持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的“白求恩”精神,保持黨員的先進性、模範性,懷一顆服務之心、仁愛之心,秉承廉潔、公正、奉獻態度面對忙碌而又平凡工作。面對患者通過各種渠道對藥品供應方面的求助、建議、甚至投訴,常常換位思考,站在患者的角度去看待問題,盡最大努力去幫助他們,爭取他們的理解和信任。面對突發事件的發生或臨牀緊急需要藥品時,不管是半夜三更還是酷暑寒冷,主動放棄休息組織聯繫處置,保證患者用藥。
  
  2020年冬春之際,新冠疫情爆發,作為一名中共黨員,我第一時間主動報名參加發熱門診夜班工作,時刻踐行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疫情期間,為最大限度保護與病毒抗戰的醫務人員和全體患者的身體健康,在科主任的領導和部署下,千方百計多渠道組織、多部門協調,實時追蹤品種的到貨情況,統籌安排藥品和消毒品種的供應使用,保持溝通,保證重點部門如急診、發熱門診、呼吸內科以及患者較多的科室和部門使用;每日清點彙總藥學部各部門防控物資庫存,監控使用情況,建立疫情期間為突發事件應對流程,保持信息暢通以應對突發事件。
  
  從“缺醫少藥”到“健康中國”,中國的衞生健康事業在一代代人的努力下不斷髮展進步。作為一名工作在藥學崗位上的黨員,我將保持對黨忠誠,一心一意、知行合一,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改其心、不移其志、不毀其節,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落實到自己的本職工作中。
  
醫護人員建黨百年心得2
  
  風雨同舟共成長,乘風破浪啟新程。二十年時間彈指一揮間,還清楚的記得2003年醫學院畢業那年,我滿懷青春的激情,承載着對未來的夢想來到醫院面試,非常幸運,醫院錄用了我,給了我人生新的起點,從此開啟了我和百年博習的新時代征程。
  
  人生好比一部交響樂,在這近20年的時間裏留下了華麗的篇章。我用青春和汗水見證了醫院以及科室的發展歷程,有着太多難忘、感動,見證着醫院與科室的發展,收穫着驕傲和自豪。
  
  我們重症醫學科是一個年輕的科室,2003年“非典型肺炎”肆虐,我們科室也在時代的召喚下應運而生。我進入醫院那年科室剛剛成立,我們三個剛剛從不同醫學院畢業的“愣頭青”在金鈞主任的帶領下,開啟了艱苦的創業歷程。剛開始還沒有單獨科室,病房牀位在急診樓3樓,僅僅就4張牀位,新病房還在裝修中,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我們開始了重症醫學的專科培訓,金鈞主任手把手地教我們深靜脈穿刺、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通氣技術、氣管切開手術等重症醫學常用技術,我們三個就像海綿吸水一樣,每天都被各種知識充實着。當時正值夏日,一位重症中暑患者的救治令我至今難忘,這也是我接觸的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重症患者,讓我意識到重症患者的救治不僅僅需要先進的設備、優秀的技術,還需要整體觀念,可以説每一個重症患者的救治都是一個系統工程。經過短短几個月的培訓,我們的新病房也整修一新,我們重症醫學科也算正式成立了,牀位增加到了10張,當時是我院第一個也是蘇州比較早的建制完整的、配備現代化的綜合性ICU病房,我們滿懷熱情投入到了新工作中。
  
  俗話説萬事開頭難,對於新成立的科室更是難上加難,但是為了服務好全院以及急診的重症患者,我們克服一切困難,認真對待每一位重症患者。非常巧合的是我們三位小夥伴都是黨員,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在主任帶領下,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和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勇往直前。記得當時我們也剛剛工作不久,還不像現在這樣能做到心中有底,可以説每一次值班都是充滿挑戰,還清楚的記得一次我一個人在值班,碰到一個體重超過200斤的肥胖患者需要氣管插管,而且患者是一個困難插管,面對如此情形無法退縮,也不能退縮,最終硬着頭皮成功給患者進行了氣管插管。因為人員緊張,我們開始需要每三天值一個24小時班,休息一天後再值一個白班,依次輪換。辛苦是肯定的,但是每個人心中都有一份責任與擔當,既然醫院把這樣的任務交給我們,我們一定要把他做好,對的起每一位患者,也對得起醫院的信任。所幸,我們並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彼時的醫院雖然規模沒有現在大,全院也就1000張牀位左右,但是對於每一個科室的發展同樣傾注心血,在我們人員最緊張的時候給我們派來了支援,當時消化科的徐曉主任、泌尿外科的黃玉華主任、骨科的蔣定華主任、孟斌主任等等大主任都加入到了支援我們的隊伍中,也與我們結下深厚友誼,這也為以後我們科室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重症醫學科的發展總是融入了時代發展的基因,歷史來到2009年底,非常不幸,我們遭遇了甲型H1N1流感的爆發。我們科室經過幾年的沉澱,已經具有一定規模,已經能夠開展重症醫學幾乎全部的相關診療技術。面對流感的爆發,我們有勇氣也有了底氣,主動申請扛起了救治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重任,我們全科室在金鈞主任的帶領下不顧個人的風險,放棄了休息全身心投入到救治工作中,身邊的黨員同志也一如既往發揚先鋒模範作用,衝鋒在前,始終在救治一線。幸運再次垂青了我們,我們成功的完成了救治任務,經治的30餘名重症患者大部分痊癒出院。對於重症病毒性肺炎患者的救治提升了我們的整體救治能力的同時,也為我們帶來了學科的第二次大發展,在醫院的關懷下,我們科室進行了擴建,牀位增加到了16張,儀器設備也進行了更新,科室的醫療用房以及輔助用房得到大大改善,學科的院內認可度也得到進一步提高,而我本人也迎來了發展的歷史時刻,碩士研究生畢業,同時也成長為一名小主治了。
  
  此後的重症醫學科依然爭做新時代潮流中的那個弄潮兒,總是將自身的發展與時代的發展與進步緊密結合,經過全科的努力以及醫院的支持,我們從一個年輕的科室成功成長為省級臨牀重點專科,全面開展重症醫學領域的各類醫療技術,並在發展中不斷提高自身的區域影響力。完善自身建設的同時,我們也以更加專業的技術與精神服務於當地的老百姓。尤其在各類重大公共衞生事件中勇於擔當,勇於奉獻。記得2014年崑山發生了重大的爆炸安全事故,受傷者眾多,危重症患者多,我們科室作為蘇州重症燒傷患者救治工作託底科室,承擔了最重的患者的救治,所有患者燒傷面積都在95%以上。我和我的小夥伴們一起沒日沒夜的在ICU中幹,由於燒傷患者救治的特殊性,病房的環境異常艱苦,必須保持一定的温度,當時又是夏天,大家忍受着高達30度以上的高温以及混合着壞死組織的異味,精心治療着每一位患者。努力終有回報,經過長達3個多月的治療,我們取得了62%的救治成功率,創造了大面積重度燒傷患者救治的奇蹟。我們也真正做到了細化到每一個小時的動態治療,當然伴隨着而來的依然是我們的成長,我在次年成功晉升為副主任醫師,我們的病房伴隨着醫院的發展也在次年迎來了跨越,我們由原來的一個病區擴展為兩個病區,分別分佈於新院與老院,牀位也增加至34張牀位。個人的成長和學科的建設實現了同步跨越,這一切都離不開醫院的持續高質量發展。
  
  學科的特點決定了我們需要更有擔當,更有作為。就在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發,我們學科在醫院的帶領下再次擔任衝鋒陷陣的角色。在此之前我們在學科基礎上成立了黨支部,積極發揮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與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我支部積極響應號召,共有8位黨員以及積極分子前往湖北武漢、黃石等一線支援並出色的完成了支援任務,是我院派出援鄂醫務人員最多的黨支部之一。其中部分隊員在武漢新冠肺炎ICU病房堅守71天,為最晚撤離、承擔醫療任務最重的醫療隊員,因為表現突出,1位同志被評為全國先進個人,2位同志被評為省先進個人,1人獲得“江蘇省三八紅旗手”稱號,其餘多人獲得記功與嘉獎表彰。在蘇黨員同志以身作則,奮勇當先,在人員緊缺的情況下帶領全科人員守住了蘇州的疫情防控大堤。學科在疫情的考驗下再次得到提升,成功通過重點專科複審,成為重症醫學規培基地,同時作為獨立學科進行招收研究生,醫院二期規劃中我們的牀位也再次增加,學科在醫教研等多方面進入發展快車道。學科的發展同樣帶動了人的發展,我成功通過主任醫師評審,同時也成為研究生導師,從一名小醫生成長為能獨當一面的醫生,實現了人與學科的協同發展。
  
  回顧工作至今自己所走過的每一步,都離不開醫院的培養與科室的發展。百年博習在新時代中依然會繼續揚帆遠航,而我們就是這艘乘風破浪的巨輪上的水手,一代人帶着一代人,攜手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