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優秀作文

書立意作文模板7篇

欄目: 優秀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34W

優秀的作文可以給我們帶來深刻的印象,認真寫作文,同學們才能有着明顯的進步,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書立意作文模板7篇,感謝您的參閲。

書立意作文模板7篇

書立意作文篇1

作文如何審題立意

粗心

上星期的一天早上,媽媽跟要上班的爸爸説:“你下午回家的時候,別忘了買點菜。”爸爸“是是是”答應着走了。下午5點多了,我和媽媽在家裏左等右等也不見爸爸回來。我對媽媽説:“爸爸再不回來,我就到樓下的食品店買麪包。要不餓死我了。”我的話剛説完,就聽有人敲門。我想一定是爸爸。我跑過去把門打開一看,真是爸爸。爸爸手裏拎着一個大兜子,我想準是什麼好吃的。我接過兜子打開一看,兜子裏全是作業本。我小嘴一撅説:“菜買了沒有?”爸爸一拍腦門兒説:“呀,我又忘記了。”我説:“忘了,忘了,作業本怎沒忘拿回來呢?”爸爸拍着我的頭説:“誰讓我是老師?”沒辦法,我和媽媽只好買麪包吃了。

這都怪我的爸爸粗心。

爸爸粗心,忘記了買菜,卻不忘要批改的作業本。這樣對比起來思考,就不難發現,這個材料表現出了爸爸熱愛學生,熱愛工作,廢寢忘食的品質。

怎樣確立、提煉材料中的中心呢?

(1)要了解“中心”一般所包含的內容。國小階段,“中心”一般包含以下幾方面內容:①表現社會(或集體)的某種風尚或道德,如講奉獻、尊老愛幼等。②表明自己受到了什麼教育,明白了什麼道理。③抒發自己某種感情,如對大自然的讚美,對損公利己行為的痛恨,對一種事物的喜愛等。④表現他人的某種品質,如關心同學、工作負責、生活樸素、刻苦學習、樂於助人等等。

(2)要養成認真推敲材料、探究“根源”的習慣。發現或選取到一個作文材料之後,總要透過材料的表面現象,反反覆覆地推敲、探究一番——這個材料能夠説明、表現什麼,多想幾個“為什麼”。這樣,就把“意”從材料中提煉出來了。如:以前自己家裏沒有電視機,每晚總到別人家去看;好容易買了一台12英寸黑白電視,全家人高興得不得了;後來,家裏又買了一台,東、西屋各放一個,大人、孩子互不影響;現在,家裏又新購置了一台29英寸平面直角遙控大彩電,放在了客廳,那兩台黑白電視機從此被冷落了。這個材料可以説明什麼呢?反覆推敲、探究後,就可以得出這樣的認識:家人的生活要求、標準逐步提高→是因為家庭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是因為國家改革開放、富民政策好。這樣,材料的“意”就被提煉出來了。

(3)要掌握寫人記事、寫景狀物材料的一般的立意思路。①拿到寫人的材料,要着力挖掘、探究材料中人物的思想動機——他為什麼這樣説,為什麼這樣做,他是怎麼想的,為什麼這麼想,尋找出支配人物言行舉止的思想根源,進而確定出這個材料可以用來表現人物的什麼特點,是讚揚他某種好思想、好品質,還是批評他某種錯誤的思想、行為。②拿到寫事的材料,要着力探求事件中所包含的思想意義,進而確定出這個材料可以用來説明什麼——是能夠正面説明一個什麼道理,給人以啟迪;還是能夠從反面説明吸取了一個什麼教訓。③遇到寫景狀物的材料,要發自內心地體驗自己對這些景物有怎樣的情感,進而確定出描寫景物時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4)要培養自己對生活的敏鋭的感受力,要善於思索,善於發現。周圍生活裏本來存在着自身的規律和含義,誰也沒注意它,看到它,但經過你自己的觀察和分析,比別人更早地認識了它,這就是“發現”了。發現,是提煉中心的一個重要方法。如:

有個小同學,她家過中秋節時,買了各式各樣的月餅,可誰都不愛吃。她媽媽包了香香的餃子,可誰也不多吃。這時,鄰居送來幾個玉米貼餅子,大家卻搶着吃。因為她家近一兩年都沒吃過玉米餅子了。大家越吃越想吃、愛吃。她想到過去天天吃玉米餅子,一年難得吃上幾次餃子。現在天天大米、白麪,倒又饞玉米餅子了。從這個變化中,她發現了一個十分深刻的主題:國家的政策好,農民生活富裕了。

怎樣正確把握作文的立意

大家讀讀下面這篇習作,想想本文的中心是什麼,有什麼問題:

記發生在家中的一件事

我的爸爸、媽媽有一個共同的缺點,就是吃完飯不愛洗碗。每次吃完飯,爸爸總要躺在牀上睡一覺,媽媽坐在沙發上津津有味地看電視,洗碗自然就成了我的差事。這天晚上,剛吃完飯,爸爸又照常準備睡覺,媽媽也照常打開了電視機。我想了一個好辦法,就躲進北屋裝出一副寫作業的樣子。“閨女,洗碗呀!”媽媽喊。“我寫作業呢!”“那就讓你爸爸去洗。”“爸,洗碗去!”爸爸不耐煩地説:“不管,不管!”見他們倆都不管,我眼珠一轉,走到媽媽身邊説:“今天我的作業多得很,您就洗了吧!”媽媽看了我一眼,説:“沒見我正看得好好的嗎?不管!”我把媽媽拉到爸爸身邊:“你們倆賽頭家,誰末家誰洗碗,行不?”“行!”於是,他們伸出手來,“賽賽賽,賽頭家!”結果,媽媽出“布”,爸爸出了“剪子”。我和爸爸哈哈大笑:“請洗碗去吧!”“不算不算,再賽一把!”媽媽急着説。“行!”“賽賽賽,賽頭家!”爸爸以“布”包“石頭”,又贏了媽媽。“這回該洗碗了吧!”爸爸得意地説。媽媽無可奈何,慢騰騰地洗碗去了,一邊洗,還一邊説:“真倒黴!”以後,我又設“計”,一、三、五、日由爸爸洗碗,二、四、六由媽媽洗碗。這下,既改掉了爸爸媽媽的缺點,也減去了我的差事,“哈哈!”

小作者也知道,“吃完飯不洗碗”是爸爸媽媽的缺點。而他自己呢?為逃避洗碗,竟先後幾次説謊、設“計”欺騙爸爸媽媽,並且為“計謀”成功實現而欣喜。可見本文的中心是不健康的。儘管習作內容真實,結構完整,語言通順,可它卻不是一篇好文章。

中心是作者要表達的思想觀點,是文章的靈魂,務必要正確地、健康地表達積極向上的思想感情。那麼,如何做到這一點呢?

(1)學做“真”人是前提。語言是心靈的門户,文如其人,人正文才正。因此,要寫出立意正確的文章,就必須要先學做“真”人——從小做起,從小事做起,做對家庭、對他人、對集體、對社會、對國家有益的人,徹底摒棄懶惰、自私、貪小便宜等不良行為。這就為正確立意奠定了思想基礎。一個遇事只為自己打算的人,是不會做出(當然也不會發現)有益於國家、社會、集體和他人的事情,因此也就不會寫出中心正確、有教育意義的文章。

(2)對“意”進行反覆斟酌、推敲是關鍵。確立、提煉出材料要表現的中心後,還是不應急於動筆,有必要再次進行斟酌、推敲,用“正確”的標準加以衡量,以便把“問題”解決在動筆之前。

(3)澄清一些模糊認識。立意正確,並不是説作文就只能表現“熱愛學習”、“拾金不昧”、“見義勇為”等。“有意義”的中心當然正確,“有意思”的中心也正確。因此,作文時不但要重視“有意義”的內容,更要重視“有意思”的內容。因為在我們國小生的生活中,“有意思”的事情是遠遠多於“有意義”的。

立意正確,並不是説作文的中心就只能表現什麼,讚揚、歌頌什麼。正面稱讚,中心正確;善意的批評、諷刺,中心也是正確的。因此,作文時既要重視寫美的人和事物,也要重視揭示那些不美的人和事,以教育自己,喚醒他人。

書立意作文篇2

教學目標:

1、瞭解新材料作文的命題樣式及特點。

2、多角度、多方面地分析理解作文材料。

3掌握新材料作文審題立意的步驟和方法。

重點難點:

熟練運用新材料作文的步驟和方法

教學方法

講解法、問答法、探討法

教學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近幾年各種考試中,新材料作文是一個熱點,也是一個主流。今天就讓我們走近新材料作文。

二、考點解説

新材料作文,顧名思義就是在材料作文和話題作文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作文樣式。它新在什麼地方呢?就新在材料意藴的多義性、立意角度的多向性和命題思維的開放性上。

新材料作文,介於材料作文與話題作文之間,就其本質來説是材料作文,但從形式上又是話題作文。只給出材料,卻不規定話題,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樣過死,也不像話題作文那樣過寬,既繼承了材料作文的優點————講究審題,有又繼承了話題作文的長處————體現開放,從而彌補了兩種作文的缺陷,更有利於我們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展示自己的文學才華。

新材料作文題目一般由兩部分組成:一是材料,二是要求。材料可以是單則材料,也可以是多則材料;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圖表。它提供條件性和情境性,規定內容範圍,提示思維方向。要求有三個方面:一是“全面理解材料”,就是看材料着眼於整體意義;二是“可以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立意時任選一個角度都可以,只要能夠自圓其説,言之成理;三是“不脱離材料的含義”,就是寫作時要符合材料的道理。

三、探究學習

古人云:“千古文章意為高。”杜甫説:“千古文章唯稱意,再無餘事可參量。”王夫之也説:“意猶帥也,無帥之兵,謂之烏合。”都是説“意”是文章的核心與靈魂,立意的有無高下是決定一篇文章成敗的關鍵。立意必須先審題,立意與審題緊密相連。審題立意看起來頭緒紛繁,其實有章可循,這個章就是指有一定的步驟和方法。

(一)審題立意的步驟:

首先閲讀材料,

其次領會含義,

再次找準角度,

然後明確立意。

那麼,具體有哪些方法可行呢?下面我們就來共同探討。

(二)審題的方法與方法

a、審題的方法

1、抓關鍵

——一段材料的主旨有時在一些關鍵語句上體現出來,因此可以把它作為把握材料審題立意的一個突破口,這樣往往可以事半功倍,省時省力。

例:《鞋匠的好奇》

燕子是一種候鳥,起初人們並不是這麼認為的。冬季燕子在池塘的冰下越冬,這是古希臘偉人亞里士多得得出的結論。天經天義,人們尊奉了2400多年。18世紀,瑞士巴賽爾城的一位修鞋匠,看到棚下築巢的燕子,好奇心使他寫了一張紙條:“燕子,你在何處越冬?”並將它綁在燕子的腿上。第二年春天,當這隻燕子翩然而歸時,鞋匠意外地發現了一張新的字條:“雅典,在安託萬家越冬。”鞋匠的好奇使一個被信奉了2400多的的謬誤終於得以澄清。

找出這則材料體現主旨的詞語。

“好奇”——材料三次用到這個詞語:“好奇心使他寫了一張紙條”,好奇心讓他怎樣做;“鞋匠的好奇使一個被信奉了2400多年的謬誤終於得以澄清”,好奇心最終有什麼結果;兩個方面圍繞標題《鞋匠的好奇》來説。

抓住了關鍵詞語很容易明白本材料的主旨,聯想起類似的故事,比如牛頓看到蘋果落地,因為好奇促使他深入思考,最終發現萬有引力定律。這樣就可以立意:好奇,往往是發明和創新的原動力。

小結:議論性文字裏的中心句、敍述性的文字裏的議論句或抒情句(點睛句)都很關鍵。只有把準脈,才能審準題。

2、查原因

——俗話説:“無因不成果,有果必有因。”任何事物的產生、發展和變化,都有其內在或外在的原因。所以,閲讀分析材料,由結果入手,順藤摸瓜,由本溯源,從原因方面切入,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例:烏鴉抓小羊

烏鴉因羨慕老鷹能從山上俯衝下來抓走小羊的本領,於是模仿老鷹的俯衝姿勢拼命練習。一天,烏鴉覺得自己練得很棒了,便哇哇地從樹上猛衝下來,想抓住山羊往上飛,可是它的身子太輕,爪子又被羊毛纏住,無論怎樣拍打翅膀也飛不起來。結果被牧羊人抓住了。當牧羊人的孩子問這是什麼鳥時,牧羊人説:“這是一隻忘記自己叫什麼的鳥。”孩子摸着烏鴉的羽毛説:“它也很可愛呀!”

(1)烏鴉為什麼抓山羊失敗?

客觀原因是烏鴉不顧自身條件:身子太輕,翅膀不強大有力,爪子不如老鷹鋒利。

表明烏鴉行為性質的詞語是“模仿”,這是主觀原因。模仿不現實,不可能,就是盲目模仿,這樣哪有不失敗的道理?

想起中國古代有兩則寓言,主人公是一男一女,模仿別人都失敗了:東施效顰、邯鄲學步。

從原因入手,可立意為:盲目模仿別人,難免遭致失敗。

(2)小孩為什麼説烏鴉“它也很可愛啊”?

烏鴉身上有無可取之處呢?有。因為它不安於現狀,不甘心做一隻普通的烏鴉,它要超越自我,它敢於挑戰,勇氣可嘉!拿破崙説:“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中國古語:“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烏鴉也是失敗的英雄啊!從此處立意,更容易寫出新意。

3、明關係

——任何事物是相互聯繫的,而不是孤立存在的,而且從不同角度會有不同的答案。我們可以從分析事物之間的關係入手,看看他們是什麼樣的相互關係,是如何聯繫在一起的,正常的關係是怎樣的,不正常的關係又該怎麼辦。

例:引狼逐鹿的故事

美國阿拉斯加州涅利斯自然保護區內,曾發生過引狼逐鹿的故事。原先人們為了保護鹿而把當地的狼消滅了,於是,鹿沒有了天敵,終日無憂無慮地飽食於林中。十幾年後,鹿羣由四百隻發展到四萬只。然而鹿的體態愚笨,失去了昔日的靈秀。植物也因鹿的迅速繁殖和踐踏而凋零了。鹿由於缺乏充分的食物以及安逸少動所帶來的體質衰弱而大批死亡。於是人們再次把狼請進來,鹿有奮力奔跑了,保護區恢復了昔日的勃勃生機。

(1)從材料中看,狼、鹿和植物構成食物鏈。它們之間是相互依存的關係。滅狼保鹿正常嗎?不正常,鏈條斷裂,此消彼長,惡性循環。要想保持正常,怎麼辦?只有引狼逐鹿,讓狼和鹿共處,相剋相生,才能保證它們不失本性,維持自然界的生態平衡。

據此可立意為:生態平衡是自然界的規律,人類亦如此,自然規律不可違。

(2)從鹿和周圍自然生活環境的關係看,鹿沒有了狼這樣的天敵,生活太安逸、舒適,於是體態愚笨;後來又有了狼的介入,鹿因躲避狼的捕食而奮力奔跑,終於又恢復了生機。這讓人想起一些名言,比如孟子“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歐陽修“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小結:事物間的關係主要有依存關係(如學與問)、主次關係(如奉獻與索取)、取捨關係(如自卑與自強)和條件關係(如繼承與創新)等。

當然事物的關係很複雜,但並不是沒有規律,再比方説過程與結果、必然與偶然、內容與形式、現象與本質、物質與意識、主觀與客觀、實踐與認知、感性與理性、對立與統一、、質變與量變、真理與謬誤、辯論與詭辯等等。

辨明這些關係和角度,有利於立意構思作文。

4、聯實際

——材料大多源於生活,往往通過一些數據、比喻、寓言、漫畫等形式反映出現實中的某些思想、觀點、言論、行為。這就需要我們善於從中聯繫我們的現實生活,挖掘其中的含義。

例一:①(螞蟥)多次吸你的血,它都用熱烈的親吻。②(香煙)時時刻刻的親熱,從你口中吻去多少健康。

表面上對你親熱,實際上吸你的血,奪你的健康;表面上對你好,實際上暗下毒手。我們會想起與現實生活有關的一些成語,如口蜜腹劍、佛口蛇心笑裏藏刀、兩面三刀等等;俗語如“蜜罐子嘴,秤鈎子心”、“當面笑哈哈,背後使絆子”、“口裏喊哥哥,手裏摸傢伙”等等;典故如唐代的“笑面虎”李義府、《紅樓夢》裏的“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王熙鳳等等。這些組合組合起來,主旨也就容易把握了:表裏不一、心口不一、口是心非。

例二:連環漫畫

畫中的某學子,從上幼兒園、國小直到中學,都由爸爸自行車接送,習以為常,父子都很滿意。出了大學門,“怎麼沒來接我?”從這句話可以知道他感到意外非常驚詫。再從體態語言可以看出他在校門口徘徊,不知道怎麼回家。

想起有些同學,在校時不洗衣服,把髒衣服積起來,一到放假全帶回家。在家裏也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這種情況着實令人擔憂,教育程度越來越高而生活卻不能自理,這是嚴重的“高分低能”現象。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什麼呢?兩個原因:一是家長的溺愛與包辦一切,二是孩子只管讀書不求自立。

小結:生活是萬花筒,材料總可以從中得到映照。對應起來理解,構思行文,就有現實針對性,有思想意義。

5、看傾向

——材料中有時或明或暗地表達出褒貶愛憎的感情,這就是材料的是非傾向性,對此我們不能視而不見。辨明材料的傾向性,可以判斷自己的審題立意是否正確。

比如烏鴉抓小羊中有兩句表明感情色彩:牧羊人説“這是一隻忘記自己叫什麼的鳥”,話裏含着諷刺的意味;而孩子説“它也很可愛呀”,話中卻有讚美的成分。這兩個方面,就是兩個很好的審題立意的角度。

例:螞蟻爬牆的故事

有一隻螞蟻爬牆,六次失敗了,可是它還是沿原路向上爬,一人説:“多可敬的小螞蟻。”第二人説:“多麼愚蠢的螞蟻。”第三人説:“多麼可悲的小螞蟻。

(1)從可敬的角度分析,是屢敗屢戰,不屈不撓。想起神話,失敗的如夸父逐日、精衞填海,成功的如愚公移山、唐僧取經;想起歷史人物,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吾心之向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屈原;想起成語,如鍥而不捨、持之以恆、堅持不懈等等。從這點可以寫執着堅守。

(2)從愚蠢的角度來分析,此路不通,另找他路;山不過來,我就過去;樹挪死,人挪活。所以要變一條路,換一種方法,就可以山重水複,柳暗花明。從這點可以寫機變圓通。

(3)從可悲的角度來分析,鑽牛角尖是死路一條,不要在一棵樹上吊死,不能一條道走到黑,如同守株待兔,緣木求魚,要達到目的,條條大路通北京,既要堅持,又要變通,從這個方面來寫也能出採。

b、審題的原則:

方法很多,關鍵在於靈活運用一種或幾種方法,不管哪一種審題方法,都要符合作文的要求與新的特點,即三個原則:

首先是整體性的原則。從材料的整體着眼,不能糾纏局部的細枝末節,否則有可能出現偏題離題現象。

其次是多元性的原則。一般説來,新材料作文意藴豐富,從不同的對象不同的角度解讀可以得出不同的結論,因此要學會多角度審視材料。

再次是篩選性原則。我們從材料中得出的道理或觀點具有多樣性,所以要進行適當的取捨。篩選時把握兩點:一是觀點獨到新穎,二是自己有話可説。

(三)立意的方法與原則

悟道理之後,就是立意。審題與立意水乳交融,但立意也要講究方法。

a、立意的方法

1、順向立意

也叫橫向立意,就是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思維順着原材料所告訴讀者的指向去考慮。

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們可以按照這個方向去思考,還有“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的名言,還有“孟母三遷”的故事,還有“居必擇鄰,交必良友”的古語。據此可以立意為外因或環境對人的影響。

2、逆向立意

也叫假設推理,就是在原材料已知內容的基礎上,對原材料作合理的假設,正的反過來想,反的正過來想,進行恰當的引伸、推理。

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們不正着想,而是反過來想,可以立意為“近墨者未必黑”,外因有影響,但起決定作用的有時是內因,即人的主觀意志。比方説蓮“出淤泥而不染”,還有名句“疾風知勁草,烈火見真金”、“根深不怕風搖動,樹正何愁月影斜”、“千磨萬擊更堅韌,任爾東西南北風”、“冰霜雪壓心猶壯,戰勝寒冬骨更堅”等等。

3、類比立意

就是通過聯想,由此及彼,舉一反三,把材料的已知內容同材料以外的其他內容(最好是當前的實際)由此及彼地聯繫起來考慮,找出其中的相似點。

例:少年學劍術的故事

這是一則禪宗故事。從前,有一位少年,渴望練就一身超羣的劍術,便千里迢迢來到一座仙山求教於一位世外高人。這位少年一心想早日成名,跪拜之後,便説:“我決心勤學苦練,請問師傅需要多久才能學成下山?”師傅答道:“十年。”少年嫌太長,就説:“假如我全力以赴,夜以繼日,需要多長時間?”師父説:“這樣大概要三十年。”少年大吃一驚:“為什麼全力以赴反而要三十年呢?”師父不答。少年又説:“我一定要不惜一切代價,拼死拼活修練,爭取早日成功。”師父説:“那麼,你就得跟我學至少七十年。”少年冥思苦想,良久,終於大悟。

少年想在最短的時間內憑自己最大的努力學成劍術,可是世外高人告訴他不可能。由此想起中國寓言《揠苗助長》裏的農夫,《伊索寓言》裏的老婦人,想母雞多下蛋就多餵食,結果長成胖子反而不下蛋;想起俗語“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一口吃不了胖子”;想起成語急功近利、急於求成、操之過急、欲速則不達。聯繫現實,才發現類似的現象比比皆是,如現在許多家長説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強迫孩子參加各種培訓班,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費盡心思把子女變成天才,妄想一步登天,結果可想而知。

這樣一類比,立意輕而易舉。

4、辨正立意

新材料作文的觀點最能體現考生的思考問題的能力,辨證地看問題,一分為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看聯繫,看本質看主流,看發展。這樣,辨正地立意也就最能顯出文章的深度、廣度、力度。

例:教授和青蛙的故事

動物園裏來了一位哲學教授,向動物們傳授哲學。哲學教授講了好多空洞的理論,接着説:“任何事物都必須從基礎做起,就如任何建築都必須從底層做起。”有一隻青蛙聽得不耐煩了,就向教授發問:“請問教授,真的所有建築都必須從底層做起嗎?”哲學教授瞄了青蛙一眼:“當然!井底之蛙!”青蛙反擊説:“正因為是井底之蛙,我才問你——難道打井也從底層做起嗎?”哲學教授啞口無言。動物們紛紛説:“是啊,即使是井底之蛙,他也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何況不是呢?!”

(1)從整體材料看,反映的是一分為二、客觀全面的哲理,事物有兩面性,井底之蛙傳統認為孤陋寡聞,見識短淺,但這時也有一隅之見。由此可提煉出話題“怎樣看待事物”“要看到別人的長處”。

(2)從教授的言行上看,反映了理論與實踐、客觀與主觀的哲理,可提煉出話題“言與行”“理論要聯繫實際”

(3)從自下而上與自上而下來看,反映了相對與絕對、共性與特殊的哲理。

(4)由青蛙對待教授的態度,可以提煉出話題“勇於質疑”“敢於挑戰”。

(5)從其他動物的議論中可以提煉出話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等。

辨證立意,需要我們多懂得一些哲學知識。

b、立意的原則:

準確——緊扣材料,合乎真理

鮮明——愛憎分明,是非明確

集中——強化中心,突出重點

———(這三個是基本要求)

深刻——透過現象,深入本質

獨到——標新立異,人所未??

———(這兩個是較高要求)

四、歸納總結:

對材料的思考解讀,審題立意,這好比是“磨刀”,而動筆行文就是“砍柴”,“磨刀不誤砍柴工”,審題立意很重要,馬虎不得。“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只要我們按照要求,開動腦筋,開發思維,靈活運用多種方法,不斷練習,才能審好題,立好意。

寄語:

仔細閲讀巧審題,深入揣摩悟道理,選準角度妙立意,縱橫考場顯才氣!

附;板書設計(一)

作文之新在:材料意藴的多義性

立意角度的多向性

命題思維的開放性

新材料作文:(本質)材料作文——講究審題

(形式)話題作文——體現開放

板書設計(二)

審題立意的步驟:

閲讀材料——領會含義——找準角度——明確立意

審題方法:抓關鍵

查原因

明關係

看傾向

聯實際

審題原則:整體性

多向性

篩選性(觀點獨到新穎自己有話可説)

立意方法:順向法

逆向法

類比法

辨證法

立意的原則:

準確——緊扣材料,合乎真理

鮮明——愛憎分明,是非明確

集中——強化中心,突出重點

深刻——透過現象,深入本質

獨到——標新立異,人所未??

書立意作文篇3

現在的我們生活在一個物種豐富,思想多樣,信奉眾多的世界上,這些東西常常會我們眼花繚亂,讓我們一時間不知道該怎麼辦,到底是該繼承傳統呢?還是該勇於創新呢?

繼承,從小的方面説就是繼承一種信仰和信念,從大的方向説就是繼承中華民族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中華民族精神。創新,就是在前人的基礎上加上自己的探索與智慧而創造出來的結晶,無論是思想上,還是科技上。

但是,無論是一味地繼承陳舊文化還是創新發展都是片面的。

國內以前有一個人他叫王安,他在個人電腦領域稱雄被稱為美國式創業成功的典範,但是由於他忽略了市場變化的情況,仍然堅持生產老產品而不創新,被美國的體積小且可以兼容的個人電腦取代,到後來導致銷路越來越窄,老客户也因此相繼離去。最終王安的公司落得了一個破產的下場。用鮮活的事例闡明我們不懂創新就會導致失敗。證明了發展只是繼承是幹不了大事的。

創新也不是一味地靠自己的主觀臆想去隨意的瞎編亂造而是要注重繼承前人的優秀成果,在別人正確理論指導下創新才會顯得更有意義。

著名的科學家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和運動的三大定律,創新可以説是非常豐富,可是當別人問到他為什麼會取得這麼大的成就時,他説:如果説我看的更遠一些,那是因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雖然這些話語説的非常的謙虛,但是如果沒有伽利略夜觀星空,沒有第谷數十年如一日的研究天體運行規律,那麼牛頓想要總結出物體運動的三大定律,似乎要大費周折了,可見繼承和創新是不可分的,只有在取其精髓去其糟粕的繼承中創新才是可取的。

同時,創新需要對傳統有所突破。需要勇氣和智慧。

中國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學金獲得者楊振寧教授,他在報告中評價他的導師美國氫彈之父泰勒的成功時的一段耐人尋味的描述,他説:泰勒每天幾乎每天都有十個想法,其中有九個半都是錯的,但是他不在乎,然而他憑着這每天半個正確的新思想的積累,最後獲得了巨大的成功。這説明創新需要勇於探索。就像楊振寧説的一樣:“創新有兩點,一是不要囿於前人的成就,二是不要怕犯錯誤,這兩點都需要膽量。”

繼承不等於停滯不前,創新不等於盲目尋求。所以我們要在傳統的繼承中不斷髮展,在想象的創新中不斷探索。

書立意作文篇4

朋友,我想問你:你是否真正的以苦為樂過?而我認為與其被動的吃苦,不如樂於吃苦,你會發現其實是雖苦尤樂。

成大事的人必須經歷苦難的折磨,才能奮發,成為“人上人”。孟子曾經説過:“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所以説人只有在吃苦之後方能成功。你也許會為別人得到功名而眼紅,那麼你可知道在其背後擁有他寒窗苦讀的十餘載;你也許會羨慕姚明的成功,那麼你可知道在其背後的艱苦訓練;也許你會夢想成為科學家,那麼你可知道一次成功背後的上萬次失敗。成功的甜只有經歷艱辛的苦,才會讓人感到格外的甜。但你要相信:“陽光總在分雨後。”

大人物最初也是小人物,只不過大人物能吃小人物吃不了的苦,才會成大事。

而我們這些有志向的的小人物們要怎麼面對苦難,才能成為大人物、成就大事呢?“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我記得在一本書中我看到過一個故事:人的臉是由眉、眼、鼻、口而組成的。若將兩眉當作草字頭,兩眼當作一橫,鼻子為一豎,下面承接着口,恰巧是一個“苦”字。由此看來人的一生應該是苦多樂少。那麼與其痛苦的面對,不如快樂的度過。與其一直抱怨個不休,還不如以苦為樂,樂於吃苦,那麼總有一天像我們一樣的小人物也能成為大人物。

不論是大人物還是小人物,只要樂於吃苦,那麼終會成功。

書立意作文篇5

挑錯的必要性,來自於主觀世界的狹隘與片面。我們常常沉醉於自己超於常人的流光溢彩,而忘了在驕傲的同時保留一份面對不足的謙卑。

所以善待別人的挑錯,是為了塑造一個更理性的靈魂,它讓人清醒,讓人自如。智者如曹禺,也深諳這一哲理。當美國劇作家蒙特來華拜見這位劇作大師時,交流正酣,曹禺拿出黃永玉對他的批評信:“我不喜歡你後來的戲,一部也不喜歡,你丟失了通靈寶玉,你為勢位所誤!”如此辛辣,一針見血,指出曹禺“重政治,輕創作”的錯誤,曹禺硬是讓翻譯一字一句譯給蒙特聽……可見曹禺的偉大,除了對藝術的不懈追求,還體現在了對挑錯的理性面對和坦然接受。

然而,若一味妄自尊大,對別人的挑錯“充耳不聞”,人生之路只會越走越窄,甚至不可避免地接受失敗的苦楚。李經緯,在改革開放後建立了“健力寶”公司,創造了可與百事可樂比肩的商業傳奇。可是,面對前無古人的成功,李經緯卻對別人的挑錯一概拒絕,面對公司上至領導下至員工的批評與阻擋,他不管不問,集巨資在廣州建造健力寶大廈,最終超出公司的承受能力。面對業界好友對他“不考慮商業規律,一味拉廣告招商”的挑錯,他拒絕誠懇吸收,最終讓健力寶暗淡於歷史的長河之中,他自己也身陷囹圄。

那麼,如何善待批評以追求完美自我呢?

首先,面對別人尖鋭的挑錯,要保持一份淡定平和的心態,不急不躁,不躲不藏;如季羨林所説的那樣:“別人説的話是鼓勵是批評是鞭策,都是對我好。”其次,要學會甄別“有價值”的挑錯與“一味為了挑錯而挑錯”,也就是説,在面對別人挑錯時,不是固定的屈從,而是要保持一份起碼的信任。如演員於是之一輩子都在接受觀眾的挑錯與批評,但必須經過“審視——消化——吸收”的過程,最終把一個個鮮活的角色演到了人們心中……

人生逆旅,每個人都會犯錯,迷失甚至被異化,而往往一份善待別人挑錯的胸襟,能夠帶領你欣賞更旖旎的風景。

書立意作文篇6

“理想是人生的太陽”德萊特的這句話至今仍是很多人的座右銘。理想,不僅是一個美好的名詞,更是人活一世奮鬥努力的目標,倘若沒有了這個目標,人生也會隨之黯然失色。

人的一生都有一個目標,有這個目標,為它而奮鬥!若你不想去奮鬥,只想享福,那你的人生有什麼意義?就像老師説的那樣,這樣的生活和一堆肉有什麼區別?沒有靈魂,如同行屍走肉!

人生之路不是一馬平川,也不是鮮花碧草鋪就,困苦挫折在所難免。但只要有理想這盞不滅的燈相伴,就能衝破迷惘,步入燦爛的里程。理想帶你踏遍這萬千世界,理想讓人明白人有的理想渺小,有的理想偉大。但不管生的可貴。理想是渺小還是偉大,都值的我們去拼搏!

歌德説過:“人人心中有盞燈,強者經風不熄,弱者遏風即滅。這盞燈,就是理想。”理想之燈雖然美好,但也是虛無縹緲的。若想讓理想之燈放出光芒,需要付出艱辛的勞動甚至是一生的努力。前人説得好:有志之人立長志,無志之人常立志。據於理想而不去奮鬥的人是平庸的,他們像阿q一樣整天處在幻想之中,把未來的生活打扮得五光十色,然而卻只能是霧裏看花,海市蜃樓罷了。因此,單單手執理想之燈是不夠的,更需要你汗水凝成的燈油與奮鬥匯成的火焰。

沒有理想的人,就像一艘無舵的孤舟,終將被大海吞沒;不肯為理想奮鬥的人,就像一顆黑夜的流尋找你的理想之燈並將它點星,不知會隕落何方。亮,讓不滅的燈火伴你一生前行!

書立意作文篇7

人類是在社會發展中成長,人類的思維是在發展中不斷嘗試,事物是有機的結合體,生物或者非生物都能改變人類對其的看法。利用這些創造人們需要的,這就叫科技。在科技的基礎上加以利用這就叫創新,創新是多元化的,好好利用必定造福人類。

人也是有兩面性的,觀察事物和決定事物的潛力也在一瞬間,比如: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在普通人看來任何事物在從天上掉落下來都是顯而易見的,沒有人思考,沒有人分析,在沒有牛頓這個人出現之前,人們還認為是“神論”在“造福”人,這種愚昧的想法都是沒有任何科學依據的,而在牛頓無意中發現蘋果從天而降並認為其中一種有某種“力量”而這樣力量來源於地球以外,而當時這些所謂地球外的東西沒有人敢想象,正是牛頓發現了這種落體才有了之後所謂的科技,這種還有很多比如:利用蝙蝠的迴音發明了雷達,利用了海豚的叫聲才有了超聲波。

科技的魅力不僅僅僅是隻在於從某種具有生命的物體才能發現的,事物都是有雙重性的,沒有生命的東西也是人們能夠進行科技選取的,把簡單的東西加以創新,把創新用在有用的地方,就能創造出很多新的東西比如:激光,電燈的發明,電腦的發明,我們都明白比爾蓋茨,沒有他的發明可能我們明白的電腦就只是打字,計算機,這些簡單的東西,上網,玩遊戲。這些可能就可能至今都無人明白,所以由單一性變成多重性。

但是由於人類對事物的創新出現了一些有害於地球本生的東西,二氧化碳的增加對環境出現了弊端,所以在人類發明了很多新東西的同時也要注意保護環境,不然不久的將來就像書上説的“2012世界末日”,這樣的結果不是任何人想期望。

在21世紀飛速發展的的這天,我們務必要懂得科技之美,科技的魅力,科技的前沿和科技帶來完美的東西,但是僅僅依靠科技還不夠,這些所謂的科技都是人類本身所創造的,在新事物不斷代替舊事物的同時,我們務必要明白什麼好,把好的東西用運用在有用的方面必須有所發展,也會給人帶來好的和用心的,所以相信科技的力量,因為科技造福人類,創新引領未來。

Tags:模板 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