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優秀作文

人文情懷的作文6篇

欄目: 優秀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78W

優秀的作文是我們個人風格和獨特思維的鮮明展示,作文是我們學習中必不可少的一環,它可以培養我們的創造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人文情懷的作文6篇,感謝您的參閲。

人文情懷的作文6篇

人文情懷的作文篇1

科學與人文情懷,總是被人看做是矛盾的一對事物。科學,在我們的眼中總是顯得冷冰冰的,不近人情,科學家也總是被我們塑造成不關心他人的書呆子的形象。人文情懷在我們的眼中則是温暖、熱心的代名詞。可以説它們兩個甚至是有一點水火不容的意思。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這兩種事物不僅不矛盾,而且是互相依存的,它們共同促進着人類社會的發展與生活的進步。

人文情懷對生活的作用是立竿見影的,舉個例子,你在街上看到了流浪漢,給了他一百塊錢,他的生活立刻就會變得好一些。而人文情懷確實也在我們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郭明義的人文情懷幫助了千千萬萬個困難家庭,特蕾莎修女的人文情懷則幫助了印度的許多窮人,姚晨的人文情懷幫助了非洲的許多孩子們,比爾蓋茨的人文情懷則幫助全球人民變得更加健康。日常生活中也並不缺乏人文情懷,給流浪漢一塊錢、向環衞工人微笑都是人文情懷的體現。可以説,正是因為有了人文情懷,有了愛,人類社會才能維繫下去,才能夠繼續發展下去,並變得更加美好。

但人文情懷有的時候也不能完全徹底改變我們的生活,或者説只能夠改變一小部分人的生活,成效並不是太大。還是拿流浪漢作比。給了流浪漢一百塊錢,能夠真正從實質上改變他的生活嗎?能夠讓他之後成為一個衣食不愁的人嗎?不能。同樣的,郭明義等的行為也只是暫時地改變了受助者的生活,對於整個社會的現狀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徹底改變人類的生活,是人文情懷做不到的。

而科技不同,科技對生活的作用則是潛移默化的,但是卻是巨大的。科技的探索與創新需要很長的等待時間,但一旦有了成效,幾乎可以説是造福整個世界,整個人類。天花,是一種蹂躪人類的可怕傳染病。過去,因感染天花死亡的人成千上萬,人們當時是談天花色變。而當琴納在經過20多年探索和研究發現了牛痘療法之後,天花發病率普遍下降,很快便在歐洲絕跡了。

互聯網自1969年誕生以來,逐步由軍用走向民用再走向普及,而如今,它已經成為了我們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用40多年的時間完全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大大便利了我們的生活。除了天花、牛痘,計算機、iphone、sars疫苗、轉基因食品等,都是科技改變我們生活的範例。而現如今的航天技術、核技術、生物工程等,雖然現在看不出什麼效果,但是在不遠的將來,也一定會徹底地改變我們的生活。所以説,科技能夠徹底地改變我們的生活,是我們的生活走向美好的加速器。

而如果科技創新要對生活產生有利的影響,那麼這種創新就必須建立在人文情懷的基礎之上。估計大家已經在電影裏無數次地看過這樣的情節:反派下屬的科學家研製出一種新的殺傷性武器或者病毒,會對人類造成巨大危害,然後主角出現拯救人類。

雖然最後主角總是能夠化險為夷,幫助人類脱困,但是不免還是讓我產生了一絲絲的擔心:科技的發展和創新真的一定都是好事嗎?如果科技創新放在有邪惡心思的人的手上,世界就不會安全。所以,如果科技創新真的要對世界產生有利的巨大影響,那麼就要求研發者一定要在人文情懷的基礎上進行創新,一定要抱着讓世界更加美好的想法,一定要有解決世界上某一有害問題的信心,而不能想着為自己謀私利,或者有謀害社會的意圖,這樣科技創新才能夠真正推動社會發展,進而改變世界。

科技創新、人文情懷都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東西,它們都能夠改變我們的生活,將這兩樣事物有機結合,一定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不一樣的變化和不一樣的精彩。

人文情懷的作文篇2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柯是竇和之道,即使之稱之術,科技是農業文明發展的動力,更是時代發展,甚至於每個人進步的支撐,而人培養與文化的沃土,根生了人們的巨大力量。

同學們,兩詞拆開尚有如此威力,而有兩例銅像形成合力視為舉國之行,更是一個民族長盛不衰的強大推力。人文是時代之美的中流砥柱,更是科技發展強有力的啟航,神舟飛天,蛟龍入海,嫦娥巡航,武術的中國科技,令世界為之矚目,更喚醒了國人對於古老文化的追憶,上天入地本是上古文化中古人征服自然的宏圖夢想,而如今登月的探測器。叫嫦娥監測太陽的衞星,換為夸父,從夢到想從想到做,永遠是科技發展鐵的定律。凡爾納的海底兩萬裏又引了無數科學家對海洋的偵測,劉思欣的鄉村教師啟發了教育界對青少年的我們科學興趣的關注,更有甚者霍金一財弱之軀入就了時間簡史的利潤凍穿了全人類,對於天文學宇宙學瘋狂的看球,無數的青年選擇了物理專業,宇宙天體學從默默無聞迅速成長為最火爆的專業,從那時起霍金便已是一個打不敗的鐵人了。

而科技是時代發展的硬指標,落實人文之後最有力的後支撐,活在21世紀的我們無時無刻不享受科技的力量,從線上經濟到網上預定從移動支付到滴滴出行,衣食住行無一不體現着萬物互聯的新生力量,有的人可能認為這和人文沒有什麼關係,那你是大錯特錯了,古人講艙裏始而知禮節,一切的上層人文主義思想都離不開任何實力的有力支撐,百家爭鳴發生在小農經濟盛行的戰國,而唐代的萬象齊聚,更得益於大唐盛世,甚至於晚清的國力頹唐,根本來説還是百姓吃不飽力不足。在古代經濟是基石,而如今科技更是衡量國力的中流砥柱,如今記情之際,人人居家隔離,卻仍有停課不停學的雲課堂技術,甚至平衡了教育資源,成都一鄉村學校得益於市重點的共享,創造一年8人青北的佳績,科技是小地方的革命。

同學們,科技與人文不僅是國家的雙腿,更是每一個人此生必須學會的平衡,握緊了知識意味着我們秉承了時代的科技發展,而人文的力量卻讓我們變得鮮活。試想若能在美景入目之際,吟誦一首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美哉壯哉,我中華之少年,當琢磨科技之矛又秉人文之盾,那明朝風雲莫測之戰方得所向披靡

此致敬禮。

人文情懷的作文篇3

無論是“科學”“人文”,這兩個略顯深奧的詞語都似乎離我們很遠,但事實上,這兩個詞都源自生活。

不可否認,“科學”的發展使我們的生活更精緻;“人文”的產生則使我們的生活更有人情味兒。但是,科學一定會給我們帶來好處嗎?

若説世界上科學技術最發達的國家,非美國莫屬。像“微軟”“蘋果”等企業都曾經或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使我們的生活多姿多彩。可是,美國卻不僅僅將科學運用在生活中,同時,它也將其運用在戰爭中。利用衞星、精確制導武器和現代化的後傾保障裝備,美軍打着“人權”的幌子一路衝入格林納達,在八天內完成了維護其在加勒比地區的霸權地位的戰略目的。這裏的“人權”可以引申為“人文”,但這並不是真正的“人文”。或許站在美國人民的角度上,這種“科學”曾一度使他們傲視全球,殊不知,在絕大多數的民眾看來,這種“科學”不要也罷。

我以為,“科學”的發展的確能使人們生活得更好。但是,“科學”的發展是造福人類,而不是運用“科學”的力量讓人類臣服。像美國這般打着“人文”的旗號用“科學”去侵略他國,更是不可取的。

反之,關注當下的悲天憫人、同情弱者的人文情懷也不是任何情況都適宜的。

大家大抵都聽説過類似於《東郭先生與中山狼》《農夫與蛇》的故事吧。東郭先生看見一匹狼,竟因為仁慈而幫助狼逃過一死。可是,狼不僅不感激他,還説要吃掉東郭先生,雖然最後一位老者殺死了狼,使東郭先生保全性命,但不得不説,東郭先生太過仁慈了!《農夫與蛇》中的農夫也是如此,只不過他沒有東郭先生那麼好運。他用體温救活一條蛇,那蛇在甦醒之後轉而咬死了農夫,可謂是以怨報德啊!東郭先生與農夫大可算是一種人文主義者,只是,他們這種氾濫的人文情懷同時也折射出他們根本沒有“人文底線”。

所謂“人文底線”,便是指並不無限制的同情弱者。

在地鐵裏,我們總會聽到一段話:“禁止在車內或站內行討,請乘客們拒絕行乞。”然而伴隨着語音的,卻是一個個顫顫巍巍的老人,手裏拿着或攥着寫着各種悲慘身世的卡片,向我們兜售紙手帕。想來那是的我也是天真,傻傻地用10元錢換一小包紙手帕,然後在旁觀者唏噓的神情中驀然得知自己受騙……這便是缺少“人文底線”的後果,我們以自己氾濫的善心,滋養出一羣以此為契機的行騙者。

所以,我們要堅守一定的“人文底線”,不要讓那些缺乏良知的投機者得逞,同時也將這些精力全部用去幫助那些真正需要幫助的人。

材料中,修女質問博士的話,既是科學與人文矛盾的體現,也是對這種需要長期投資的科學的一種疑問。她懷疑這種前景不明的探索最終會打水漂,那些飽受飢餓之苦的孩子們卻會因此死去。

而博士的回信中透露着樂觀與自信,他認為付出總是有回報的。

材料中的科學與人文,都體現出對人類的一種關懷。不同的是科學所關懷的是人類未來的生活,人文所關注的是人類現在的生活。

總之,我認為,科學應學習人文,將目光放近一點,不要總是高瞻遠矚;而人文也應該學習科學,將目光放得長遠些,不再拘泥於缺哪補哪。這樣,我的生活才會更美好。

人文情懷的作文篇4

??

一家二十四小時書店,開店兩年多來從不驅趕任何一位來客,即使他們是拾荒者、乞丐,只要他們來看書,哪怕看上一行或是一頁,都會讓店員感受到工作的意義。這其中,透視着的實質上是一種深深的人文情懷。

人文,就是以人為本,人是衡量一切的首要標準。書店,本以營利為目的,接待的客人應該看能否給書店帶來利潤,來買書的人笑臉相迎,不買書的人概不接待。但是在這裏,深夜而來的“顧客”有的僅僅把看書作為小憩的憑藉,有的將書店當成住宿的旅館。可店家卻不以為忤,反而覺得實現了工作的意義。這就不再以營利為工作的評價標準,而是以顧客的感受來界定工作的意義,以尊重每一個人,平等對待每一個人來彰顯生命的價值,這就是博大而深沉的人文情懷了。

人文情懷,近年來成為我們社會中的熱詞。人文情懷引起熱議,標誌着社會的進步,它是社會物質生活極大豐富之後人們內心裏的必然需求。古人云“倉廩實而知禮節”,人文情懷的提升是我們建設小康社會進而成為中等發達國家的必經之路。人文情懷引起熱議,更標誌着我們社會治理模式的優化,由單純的gdp增長開始轉向滿足人們更為廣泛的精神需求。物質和精神,是一個社會發展的雙翼,不可偏廢。所以從另一個角度講,人們對於人文情懷的熱議,是不是也可以理解為一種急切的呼籲?呼籲我們對當下依然盛行的不人文的現象進行反思與突破?

唯利是圖,虔誠拜物的價值觀是非人文的,彰顯物質的偉大必然對人的矮化,讓人重回奴隸的地位。精緻謀劃,一心利己的人生觀是非人文的,填充自我的欲壑必然意味着對人的綁架,最終失掉人的自由。趨炎附勢,歧視弱者的社會觀是非人文的,等級觀念的橫行必然加劇社會達爾文主義,讓人在弱肉強食中失掉了人的意義。楊絳先生淡泊守拙,專心向學,煨着自己的生命之火,成就了精神上的貴族,這是對人生價值的最好詮釋。施一公放棄美國優厚待遇,毅然回國,踐行父親“一心為公”人生囑託,濃濃的家國情懷是對個體人生的最好定位。中國人民大學得知自己的校友陷入人生的困境,及時伸出援手,他們對待弱者的態度是衡量我們這個社會良心的尺度。這三者,都體現了最美的人文情懷。

一位中國遊客走進了一家德國小店,沒有跟開店的老者打招呼,就自顧自地看起商品來。等到開口詢價,老者卻説什麼都不賣。中國遊客很詫異,老者説:我是這家店的主人,您進來不首先跟我打招數,是對我的不尊重,一個連我都不尊重的人我為什麼要把東西賣給他?人文情懷,首要的是尊重人的感受;其次,它與物質無關;再次,在一個高度文明的社會裏,它重得讓人敬畏!

一個書店,因了自己的人文情懷而引發社會的關注,讓我們為這社會感到欣慰;同時,也讓我們自己感到任重而道遠……

人文情懷的作文篇5

説起閃耀在我們生活中的“人文”與“科學”這兩顆人類社會發展的結晶,不知為何我的第一反應是想起了他。

列奧納多·達芬奇,他被世人譽為曠世奇才,人們説造物主再也造不出第二個他。他留下的人文畫作《蒙娜麗莎》讓世人膜拜,他留下的科學探究成果《萊斯特抄本》讓比爾·蓋茨視若鎮家之寶。人們知道最多的,也許是他那些聞名遐邇的帶有“人文思想”的藝術作品,但同時不可忽略的是,他也是一個通天文曉物理的“科學怪才”。

在他身上,“人文”與“科學”這兩顆結晶同樣的流光溢彩,他是將人文與科學的左右手運用極佳的典型範例。

我想我們需要追溯到幾百年前的歐洲,再度探尋他斑斕如蝶翼的傑作中的奧祕。

?蒙娜麗莎》,他最富盛名的作品。畫中那個神祕的女子有着永恆迷人的微笑,她雙手隨意搭在扶手上的曼妙姿態有着永不消減的魔力。她那雙温和親切卻又深邃迷離的眼睛——據説,無論你處在畫像前的什麼位置,你盯着那雙眼睛看,就會覺得那雙眼睛也在默視你。蒙娜麗莎,她亙古地昭顯着“人”的美麗,她像一束光,照亮在十五世紀歐洲滿布教會陰霾的天空。毫無疑問,她是文藝復興運動中彰顯着人文主義的一面大旗,是人文瑰寶人文精華。

可為何,蒙娜麗莎的微笑那樣不尋常的美?在《蒙娜麗莎》這幅名作中——經後人研究發現——它的光、影、線,它的構圖、用色、佈局……竟然也有着對“科學”的運用。從人類視覺神經活動的角度來説,賞畫時,蒙娜麗莎的眼睛往往第一時間抓住你的視線。而你在欣賞那雙迷離的眼睛的同時,顴骨的陰影與嘴脣的弧度相得益彰,更使得她的笑容若隱若現,楚楚動人。當然,也有光學角度的説法、其他生理學角度的説法……而可以肯定是,對於科學知識的運用讓蒙娜麗莎從簡單的“美麗”變成了複雜的“魅惑”。

再來看看他的《巖間聖母》吧。畫中,聖母面龐慈祥和藹,她低垂着頭,右手摟着聖嬰約翰。畫面的右下角,小耶穌坐在地上,手指着約翰,瞪大着眼睛一副鄭重其事的樣子。在小耶穌的後面,天使微微側過身,臉龐上浮現着一個恬靜美好的笑容。聖母、幼童、天使,他們處於一個幽美的巖洞中,身旁淺淡色彩的花裊娜地開,,身後是青山秀水,天倫之樂處處洋溢,整個畫面典雅靜美之氣從容自然地流出。眾所皆知的是,這幅《巖間聖母》,雖然是宗教體裁的畫作,但不拘泥於教會條條框框的達芬奇使它完全打破了教會束縛,充分藉由“神性”盡情表達了“人性”,人文色彩不言自明。

但你知道嗎?這幅畫運用了三角形穩定性,機械學原則,立體幾何原理,明暗對比法則,光線的反射性……達芬奇絕不僅僅是個畫家,他同時還是個對大千世界有着無窮無盡的好奇的人。他在天文、物理、軍事、密碼、水利、地質等等方面均有研究,他的自然科學知識很多時候都在他的畫作中得到淋漓盡致的體

現,這也就解釋了為何達芬奇的作品總是充滿了不可思議的美感。欣賞他的作品,得有人文情懷,兼具對科學之美的鑑賞。

達芬奇把人文與科學完美融合,他的不朽是多方面的。他用科學的寶劍磨礪了人文的寶石,他用人文的寶石閃耀了科學的價值。

與他同時代的人們何等榮幸。他們的生活正被文藝復興之風吹走瀰漫了整個中世紀歐洲的大霧,而達芬奇身為文藝復興中的領軍人物、一代巨匠,他用他的畫筆與靈思為人們的生活抹出諸多絢爛的色彩,且永不褪色燦爛至今。試想吧!如果人類藝術寶庫中少了達芬奇的傑作,那將是多大的損失與遺憾。而正因有了達芬奇對於人文與科學的牢牢把握,人類藝術寶庫才留下了如此璀璨的珠璣滿列。而我們後人,也能滿懷着驚歎讚美,陶醉於達芬奇的構築的世界。

我們的生活,也因此多出一種無可比擬的享受。

是的,在達芬奇的身上,我們可以找到一種人文、科學的相輔相成,找到一種人文、科學、生活的相互融合。我想,這大概也是這三者最佳狀態的融合吧!彼此纏繞,彼此開花結果。人文與科學,都能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而我們的生活,也為人文與科學的發展開闢着軌跡,影響着人文與科學。

達芬奇是歷史長河中的珍珠,而歷史的長河如今依舊在奔騰前流。願人文之花綻放出生活的奼紫嫣紅,科學之泉澆灌出生活的碩果累累,而生活,依然在人類文明史上留下無盡的珍珠奪目。

人文情懷的作文篇6

圍棋博弈的人機大戰,以機器的獲勝而落下帷幕,人工智能的利弊,引發了爭議。但我想的更多的是,科技背後的那份漸行漸遠的人文情懷。

圍棋對弈,被列為琴棋書畫四大雅事之一。而今,當人類與一個冰冷的機器,只爭技術的優劣,只論智商的高下時,那份弈棋時的淡泊寧靜的心境,那份“閒敲棋子落燈花”的情懷,又該置於何地?

科技的發達,讓通訊變得便捷,於是,當下的我們很少再能寫出“多情自古傷離別”的優美詩句,很少能體會“家書抵萬金”的情誼萬鈞。

科技的進步,讓農耕變的機械化,於是,當下的我們很少能吟誦出“帶月荷鋤歸”的悠閒辭章,很少能感受“汗滴禾下土”的辛勞苦楚。

科技的演變,讓社交變得多元,於是,當下的我們很少再能唱出“對影成三人”的獨處情懷,很少能理解“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至情專一。

正如木心先生所説:“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科技帶給我們便利、快捷的同時,也將我們原本質樸、美好的那份生活味道、人文的情懷稀釋很多!

因此,讓科技擁有人文的情懷,迴歸如璞玉般的美好生活,才是正途。

我國古代,那些璨如星辰的科技巨擘,無一不是既有科技頭腦又有人文情懷。

東漢“科聖”張衡,“通五經,貫六藝。擬作《二京賦》,精思傅會,”文采斐然。但同時,他又“善機巧,尤致思於天文陰陽曆算”,發明渾天和地動兩儀器,且著有多部科學著作。

張衡的科技發明,就是插上了人文情懷的翅膀,才飛的更高更遠!

眾所周知,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不僅擁有超人的科學頭腦,還同時有極高的音樂修養,他擅長鋼琴和小提琴演奏。他曾坦言,是音樂這位歡樂女神為他驅散了憂鬱和喧囂,驅走了混亂和邪惡。是音樂讓科學更美麗與和諧。

無獨有偶,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也曾説過:“在我對一件工作遇到困難而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往往是蔣英的歌聲使我豁然開朗,得到啟示......我錢學森要強調的一點,就是文藝與科技的相互作用。”

可以窺見,古往今來,科學和人文,從來都是人類發展中相輔相成,不可或缺的兩大重要力量。如果人類是飛翔的鳥兒,那麼科技和人文就是一對,彼此依託的翅膀,缺了誰,都會產生不可預料的後果!

唯有科技的理性,人類會變得堅硬、冷漠、可憎;唯有人文的歡樂,人類會變得軟弱、迷亂、醉生夢死。

讓科技擁有人文情懷,人類才會走得更遠、更久、更好!

放下手機,拿起書籍,在翰墨馨香、書冊函影中,與智慧交流;

關掉空調,走出户外,在春花秋月、夏雨冬雪中,與自然對話;

停駐汽車,邁出腳步,在山川河流、花草樹木中,與大地親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