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優秀作文

最新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的作文三篇

欄目: 優秀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8W
  中秋,它承載了一段兒時的回憶,一種醇厚的味道,一段由月餅串聯的記憶。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相關的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的作文三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最新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的作文三篇

相關的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的作文1

  中秋節是個很快樂的節日。人們會在中秋節吃月餅、看月亮、燒烤、玩燈籠等。

  中秋節的那一天,我和家人一起吃完團圓飯後,就和親朋好友一起在樓頂燒烤、吃月餅、看月亮。小朋友們吃一點東西,就去玩燈籠。我們提着燈籠到處跑,把熒光棒掛在樹上,也會玩鞭炮等。爺爺和奶奶帶我去看別人表演,看了一會兒,我就覺得無聊了,想回家睡覺。奶奶還不想走,就給了我5元去買東西吃。因為爺爺奶奶對這個很有興趣,看得津津有味的。

  有時候,爸爸帶我去別人家燒烤,我最喜歡燒烤了,有各種各樣好吃的食物,比如:雞翅、香腸、玉米、茄子……

  中秋節的歷史悠久,還有一個傳説,是嫦娥奔月。

  我很喜歡中秋節,真希望每天都是中秋節啊!

相關的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的作文2

  在中國的農曆裏,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全國眾多民族中的傳統文化節日。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據説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亮,所以從古至今都有飲宴賞月的習俗;回孃家的媳婦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圓滿、吉慶之意。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如寧波、台州、舟山,這與方國珍佔據温、台、明三州時,為防範元朝官兵和朱元田的襲擊而改正月十四為元宵、八月十六為中秋有關。此外在香港,過了中秋興猶未盡,還要在十六夜再狂歡一次,名為追月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一書,而真正形成全國性的節日是在唐代。

  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至於中秋節食月餅這一習俗的形成則是在明代。

  明代文學家田汝成在《西湖遊覽志餘》中寫道:八月十五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意。明代史學家沈榜在《宛署雜記》中描述北京中秋月餅盛況時寫道造麪餅相遺,大小不等。餅中以果為餡,巧名異狀,有一餅值數百錢者。書中還介紹了當時的'製作工藝,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北京皇宮中供月使用的月餅從下至上直徑尺餘,重有兩斤。

  後來隨着歷代的演變,月餅的品種及花樣越來越豐富,製作工藝更新,風味更多,八月十五吃月餅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一種古老而又非常有意義的傳統。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北宋,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説出心願,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意。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今天,月下游玩的習俗,已遠沒有舊時盛行。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

  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託着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相關的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的作文3

  中秋節時,雲稀霧少,月光皎潔明亮,民間除了要舉行賞月、祭月、吃月餅祝福團圓等一系列活動,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除月餅外,各種時令鮮果乾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節起源的另一個説法是: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報的遺俗。

  這是人們一直都喻為最有人情味、最詩情畫意的一個節日。有説,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節這一份思念當然會更深切,尤其是一輪明月高高掛的時刻。

  中秋之所以是中秋,是因為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是在三秋制中。這一天天上的圓月分外明亮特別的大特別的圓,所以這一天也被視為撮合姻緣的大好日子。

  説起中秋的來源,坊間一直流傳着多個不同的傳説和神話故事。其中就有嫦蛾奔月、朱元璋月餅起義、唐明皇遊月宮等故事。

  最為人熟悉當然是嫦娥奔月,嫦娥偷了丈夫后羿的'不死仙丹,飛奔到月宮的故事也有多個版本。在較早的記載中,嫦娥偷吃了仙藥,變成了癩蛤蟆,被叫着月精。

  奔月後,嫦娥住的月宮其實是一個寂寞的地方,除了一棵桂樹和一隻兔子,就別無他物。可是又有另一個説法是,在月宮裏還有一個叫吳剛的人。

  唐明皇遊月宮,話説貴為天子的唐明皇對嫦娥非常的迷戀。一天他上了月宮,在月宮裏看到了一隻玉兔和一羣能歌善舞的仙女

  朱元璋成功推翻蒙古人,建立明朝,在民間的傳説中是賴月餅作為通訊工具。朱元璋帶頭取義,把字條塞在每個月餅餡裏,呼喚眾人依時起義。

  中秋節的起源,其中的一個説法是: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報的遺俗。

  中秋夜,除了拜祭、還有就是應節的月餅和燈籠。祭拜的當然是在天上的嫦娥,也有人稱她為月娘。老人家説,小孩子不可以用手指指月亮,要不然會被割耳朵

  時至今天,中秋的原意也已經沒有多少人知道,對於新的一代來説,中秋節最令人記取的是月餅和燈籠。當然,月圓當空的節日,是人們團圓的大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