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實用文 > 發言稿

孔子塑像揭幕儀式上設計師講話

欄目: 發言稿 / 發佈於: / 人氣:3.09W

尊敬的各位領導、本溪實驗中學的各位老師及同學們大家好!

孔子塑像揭幕儀式上設計師講話

正如我們的張校長所言,任何的文化都要有根,我們中國文化的根就是以儒家文化為代表的我們的國學。孔子是華夏文化的代言人之一,孔子作為教育家穿越了兩千多年的時空來到了今天,來到了我們本溪市實驗中學。作為我,一個學校文化的設計者來講,我想給大家做一個簡單的詮釋。我們都知道,學校文化有三個要素,第一個要素就是專屬性,我們實驗中學學校文化的專屬那就是我們的幸福文化。對於幸福的解釋有很多,我們的張校長提出了“享受幸福教育,分享教育幸福”的辦學理念,正因為這樣一個理念的召喚以及我與實驗師生互動的結果,今天我們所看到的,我們在校園無論是室外還是室內,無論是我們的浮雕牆《杏壇講學》還是我們的視覺中心《對話》,這些作品的呈現應該都是我們共同互動交流的一種結果。我們談到幸福的時候,談到教育、談到民生的時候,我們經常聽到的一個詞就是從娃娃抓起,我們知道幸福不是一個人的事,幸福不是一個人哭和樂的事,它應該是大家的事。所以説我非常欣賞張校長所提出的“享受幸福教育,分享教育幸福”,因為享受是教育的一個過程,分享是教育的一個成果,享受是一個人的事,分享是大家的事。

今天我站在浮雕牆前面非常的感慨,因為大家所看到的畫面是我剛才講的,其實是我和我們的張校長以及我們的學校領導及老師互動溝通的一個結果。那麼從它的含義上講它的精神主旨有兩個,第一個我們張校長已經講了,它有一個“知之孔子”,還有一個“行之孔子”就是知行合一的意識;第二個含義就是虛位以待,那麼這副畫面就有虛位以待的意識。這種創意需要尋找,過一會我給大家分別地講一下。從畫面的順序上看,我們中間的位置是孔夫子在杏壇講學的場景,在這樣的場景裏面我們大家看到了這樣一種狀態,有一個關鍵詞就是“和”,這個“和”就是其樂融融。孔子在“論道”,弟子在“問道”,一個求道、問道和論道這樣一個過程,也是一個教學相長的過程。既然道是存在的就有聞道而來者,所以我們大家看到了畫面的最左側有三個策馬奔馳而來的人。孔子講“三人行必有我師,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這三人行的寓意其實是聞道者,聞道有先後,他們三個你追我趕正在向杏壇疾馳而來,這是一種求知的狀態。中間再往前一點我們會看到宮闕,當然我們看到的是它的元素,中間虛掉了。宮闕代表的一種架構,如果沒有知識的話,任何一種架構,無論你是江山社稷,你還是一個團隊,最終如果是無知的情況下,我們看是什麼啊,是浮雲,中間是一塊雲彩。這裏我有一個小小的創意,就是當一切的架構如果沒有知識和智慧作為一種依託,作為一種基礎那麼一切都是空中樓閣。我們畫面再往前進一些,我們就到了中心畫面。在中心畫面裏圍坐在孔子周圍的是孔子的弟子,通過弟子的裝束就可以看出他的弟子是三教九流的。這裏面有諸侯王,我們可以看到這個裝束顯然他就是一個王侯,我們看到他的冠就知道。我們再看這個,這個書記官其實是一個布衣,整個的裝束就是一個布衣。再往下看這個就是大夫,再往這邊看雖然他們的裝束不同大家都是一個姿勢,這個姿勢是非常恭敬的圍坐,這種狀態是對施道的一種尊重。但是我們也能看到他們的姿態也有不一樣。以這個為例,他手裏面拿的是一個竹簡。他在低頭在看,他彷彿在對照,彷彿在求證,孔夫子講的他看到和學到的是否有不同,他在求證。我們再看看這個,他的臉是衝着我們大家的,一臉的困惑一臉的無奈,就是在求知的過程中並不是一帆風順的。正因為無知我們才求知,正因為求知我們才得智慧,所以他的臉衝着我們大家一臉的困惑與無奈,手非常恭敬的放在這裏。再往上看有大夫有布衣,大家的向心力呢,都在孔夫子即畫面的中心位置,這個孔子我叫他知之孔子,他在傳道、授業、解惑是師之孔子和知之孔子。

那麼我們再往左上方看,我們會看到一棵碩大的老幹虯枝的樹,這棵樹我們寓意桃李,這個畫面組合起來就是寓意桃李遍天下。因為孔子他有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我們不可能一一的標明哪一個是哪一個,但是我相信孔子的弟子豈止三千。穿越千年我們在座的各位其實都是孔子的弟子。那麼我們中心畫面的右上角有兩隻鳳凰,這兩隻鳳凰我用非常抽象的藝術形式來表現的,不注意的以為它是樹的樹枝,其實它是兩隻鳳凰,因為我們注意到中學和國小不一樣,它要有一個升學的過程,所以説每一次在升學的過程中,我們寓意為鳳凰鳥,這兩隻鳳凰我是把它寓意到樹幹裏面,這需要大家去發現,因為整個的狀態我們都體現一種和的狀態,這兩隻鳳凰鳥呢,它實質是已經準備好了,去實現人生飛躍的狀態。但是這個狀態被完全融入到整個畫面的和的狀態。和的狀態就是一種幸福,就是我們教育幸福。大家在一種幸福的狀態下接受教育,把這種幸福的温暖不單是形成一種幸福的內化,而且把這種正能量釋放給其他人,所以呢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享受這種幸福的教育,分享這種教育的幸福。

剛才我講到有一個虛位以待,大家有的人可能也能看到在這個位置,在這個困惑的人後面有一張桌子是空的,有一張席子是空的。我們可以看到在右側有一個母親和一個孩子,我們都知道孟母擇鄰的故事,我這裏要講的這裏不是孟母,他也不是孟子。但是其實它也寓意着孟子,因為我們的家長都希望自己是孟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孟子,這個母親和自己的孩子彷彿在説什麼,你看到這個位置了嗎?這個位置你通過努力的學習,將自己的學識昇華,最終有一天與聖人對話,與先賢比肩,與英才比肩。這個位置其實也是給我們每個學生的,通過我們的努力,努力就有回報。這個又有一個虛位以待和我們剛才《對話》雕塑看到的虛位以待是異曲同工,因為這個孔子相對是離我們比較遙遠的孔子,這個場景是兩千五百年前的場景。而福柳樹下的那個孔子是“我們的孔子”,他走進了我們的校園坐下來與我們在一起,而且那邊有兩個蒲團,那兩個蒲團與這個虛位以待一樣,下一個席位是你是我也可能是他。當然最好是大家,因為這樣才叫分享。因為這個畫面下面的花的遮擋,有一些畫面包括後面的同學可能會看不見,但是因為這個浮雕牆屬於大家的,我們儀式之後大家可以看。我們在這個畫面下面看有兩隻老虎,老虎這種動物勇猛,甚至有一些暴力,那麼這兩隻老虎它們是非常的温順,為什麼啊因為它們在聞道,聞道之後的老虎多了一份可愛,少了一份暴力。再往右邊走一下,我們會看到有五個石器,這些石器為什麼是五個呢,其實它代表了五音,五音是天籟,五音又代表五德,這五德就是仁義禮智信,五音和五德和才是和諧,才是我們的幸福。再往這邊走,我們看到有一個龜,龜在古代是一種吉祥的象徵,靈龜就指它,它是一個靈獸,它寓意長久,所以説和要長久,求知要長久,那麼幸福當然是更要長久。再往右側走就到了我們的“行之孔子”,這個孔子呢,我和張校長一起聊的時候,就是開了個玩笑,因為這個孔子恰好被我們的銀杏樹遮擋,這個遮擋是由於地理位置造就的,也是我們有意而為。我們的“行之孔子”是需要去尋找的,正如求知的過程,這個孔子是要我們尋找的,我們的樹越長越大,我們的孔子會被藏在後面,所以説“行之孔子”要去尋找,正如求知的過程,所謂“行之孔子”,何為行呢?我們知道求知必恭於行。孔子在兩千五百年前就提出了六藝,這六藝分別是禮、樂、射、御、書、數。“禮”我們知道中國人是禮儀之邦,但是“禮”又不可以僅僅解釋為禮貌,因為一個人只有有德才能有“禮”,這是做人的一個基本。“樂”不僅僅是代表音樂,它其實還代表人的興趣,它首先代表音樂,因為五音和五德和才是幸福。“射”它在古代表示射箭,這裏解釋為體育運動,也是一種興趣。再往前走是“御”,“御”解釋為駕車,但是這裏的“御”我認為是一種對全局的掌控能力,對自我的認識能力,掌握自己的內心才可以將自己的能量做到通達無礙。而且我們這個“御”,車和六藝它們是結合的,這裏的“御”是駕馭六藝。“書”我們可以解釋為書法、書寫、記錄,當然也可以解釋成知識的積累,一種閲讀好學的習慣。接下來就是“數”,在古代指的是數學,我覺得數的解釋可以更寬泛一些。

我們同學可以查閲一些資料,因為六藝的解釋它的彈性很大,放到今天我們可以理解為孔夫子在兩千多年前提出的一種素質教育和綜合教育的能力體現。因為只有知行合一,這個人才可以不僅僅是立於世,而且是益於世做到通達無礙。每個人我相信經過這種知行的歷練,經過這種學習最終成為我們國家有用的棟樑之才。在整個孔子六藝畫面的設計的時候我就想到孔子是大家的孔子,如何讓它成為實驗中學的孔子,這個不是一幅畫可以解決的,這個需要畫面與大家互動,我們的雕塑與大家互動,因為沒有互動這個牆是空的,只有有了互動才能認識到我們雕塑和浮雕牆的文化含義,才可以讓我們快樂學習,幸福的學習。

我們本溪實驗中學,我們的校園文化不論是我們的校徽到我們的亭廊以及到我們的雕塑,是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裏我認為我也在分享着這種幸福,這種分享是我這個雕塑的設計師和我們校長的分享,也是與我們老師及我們同學的分享。今天又有幸的站在這裏與各位領導來賓分享,希望大家能夠對我們實驗中學關注的更多一些,希望各位領導在原有對我們實驗中學這種關注和指導,而且在今天這種參與熱情的基礎上,大家一起來分享幸福教育,分享這種過程,因為只有過程才是構成我們生命的重要部分。

謝謝大家!

10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