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實用文 > 觀後感

關於創新中國觀後感範文三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04W
發揚創新精神,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那麼看了《創新中國》後你有什麼感想呢?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關於創新中國觀後感範文三篇,以供參考。
關於創新中國觀後感範文三篇

關於創新中國觀後感

觀看《創新中國》紀錄片,看到了無人機、光量計算機、大飛機、3D距骨打印等等,該記錄片讓我看到了這樣那樣的最新創新成果,不竟讓想到他們是怎麼做到的?是什麼力量支撐着他們?我想用習總書記的一句話來描述,那就是他們都有一顆偉大的“中國夢”。

今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週年,從我記事以來伴隨着國家改革開放一同成長,我出身普通的農村家庭,少年時期生活是能吃的飽、穿的暖,但穿過帶補丁的衣服、吃過一天三餐的鹹菜飯,家鄉從80年代黑白電視機到彩色電視機,96年參軍時發展到有了電腦和BB機,後來有了大哥大、二哥大等模塊手機,90年代末慢慢有了可以拍照的手機、彩鈴彩信手機,2000年後逐步進入互聯網、智能手機等高科技產品時代,直至現在的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時代。改革開放40年來國家的經濟、建設、軍事的發展可以説是日新月異,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40年國家發展取得的成就可以説是人類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奇蹟。可能是因為從軍的原因,平日對國防軍事還算比較關注,1999年看到南斯拉夫大使館被炸,2003年看到了南海撞機事件等,看到了帝國主義的囂張、蠻橫,無比憤慨的同時也看到國防軍事力量同西方發達國家的差距,明白了落後就要捱打的道理。從那以後每當看到新聞上先進的潛艇、軍艦像下餃子一樣的速度下水,戰機從殲六、殲七、殲八到國產飛豹、殲10系列、航母、艦載機直至最先進的殲20及無人機技術、火箭航天技術等等,看到國家國防軍事力量一步步走向強大心裏感到無比激動和自豪,沉睡的獅子終於醒了,東方巨人站起來了。

《創新中國》中的一項項發明創造一次次震撼着我的心靈,看到那些學成歸來,不忘祖國的科學家們,看到了敢做敢拼,不落人後的企業家們正在為了偉大崇高或簡單執着的理想而不懈的努力奮鬥。他們的成功不知道經歷了多少次失敗,還有多少科研人員一輩子為之奮鬥都沒有取得成功,我想有很多很多。當下,我們享受改革開放成果,享受着和平,享受着高科技時代給我們生活帶來的便捷,我們應該要向所有默默無聞的科研工作者們表達無比感激和崇高敬意。想到自身工作,原來自認為的努力學習和工作,其實根本算不上,究其原因,我想是缺少一顆“中國夢”,希望每個中華兒女都心懷這顆夢,因為“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我很慶幸有了這樣的感悟。

關於創新中國觀後感

**組織我們收看了《創新中國》,此紀錄片一共有六集分別是:信息、能源、製造、生命、空海和浪潮,記錄片通過一個個事例,展示了當今中國各個領域的最新創新成果。其實記錄片本身也就是一個創新成果的體現,他在製作中創新性地使用了語音合成技術,是世界首部採用人工智能配音的紀錄片。

《創新中國》從順豐無人機研發開講,到農業科技應用、無人車駕駛研發、量子科學、雞糞發電站、神奇玻璃、攻克疾病延長壽命等等,這些都讓人激動,讓人感慨,原來我們的中國創新力量如此強大,我們的未來可能會因創新發生更加巨大的改變。

可以説,創新發生在各個領域,創新促進了人類的發展和進步,創新促進了中國的強大。依靠創新中國大步向前,創新動力源源不斷,創新領域人才輩出,科技成為了強國之重器。

細細思考,紀錄片裏體現的更多是科技創新,但對我們無疑是一種啟發。創新不僅包括了科技創新,還包括了制度創新。在我們日常的行政工作中,制度創新、方法創新尤為重要。黨校是在黨委直接領導下培養黨員領導幹部和理論幹部的學校,是黨委的一個重要部門。這個定位決定了黨校工作創新的重要性。作為黨校人,黨校教育如何在當前的機遇和挑戰面前與時俱進,改革創新?黨校工作中存在一些問題,比如,黨校的性質、地位、作用,黨校的體制、編制,黨校的教學、科研、後勤,黨校的基礎設施建設、辦學經費,特別是加強和改進黨委對黨校工作的領導等等,應該如何創新?這些都值得我們思考。我想我們可以學習和運用《創新中國》中各行各業的創新精神,從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做起,學會創新,善於創新,創新個人,創新事業。

關於創新中國觀後感

《創新中國》共分信息、能源、製造、生命、空海及浪潮六個部分,涉及了大量的的最新科研成就,如光量子計算機、智能製造、中國的空間站計劃、世界最清潔活力發點廠、神奇的基因編輯技術、世界首例3D打印距骨植入技手術等,記錄了中國科技的創新之路,中國在創新驅動戰略的下,逐步向“中國創造”的轉變。

面對複雜的改革環境、艱鉅的發展任務,今天的中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創新,《創新中國》中,展示的我國在高科技領域方面的突破,折射出中國人甘於奉獻、敢於攻關的無畏精神。FAST望遠鏡、天宮空間站等領先成就的背後,是經過幾代重視創新、敢於創新、善於創新的中國科技工作者的日以夜繼的工作而換來的。把原本遙不可及的宇宙太空和深邃的海底,用智慧和汗水化為咫尺。《創新中國》不僅是為國家點贊,也是為每一個奮鬥在科研工作上的人點贊。世界變化日新月異、民眾訴求水漲船高,通過創新,求變化、求發展,敢於啃硬骨頭,才能掌握髮展主動權,讓人民享有更多改革成果,讓國家獲得更快。通過自主創新,中國創造以雨後春筍般的速度展現在世界舞台上時,中國人的科技強國夢也逐漸走向現實。

古往今來,創新是一個民族最深沉的稟賦,只有敢於創新才有話語權,這是歷史的經驗教訓。創新在我全面深化改革時期佔據着重要的位置,始終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強大力量,在創新中贏得主動,在創新中謀求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中國如果不走創新驅動道路,新舊動能不能順利轉換,是不可能真正強大起來的,只能是大而不強。”時代賦予一個國家和人民更多的責任和使命,在我們為之自豪的同時,應當繼續前進,在薄弱的環節奮起直追。有人説,探索者無畏,只有不斷探索不斷創新,才能走得更遠、飛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