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實用文 > 觀後感

觀看南京南京觀後感6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5.79K

觀後感是人們在觀看一部電影后需要記錄自己內心的感想的一種文體,只有自然真實的觀後感,這樣才能感人,打動讀者,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觀看南京南京觀後感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觀看南京南京觀後感6篇

觀看南京南京觀後感篇1

砰,砰砰,砰砰砰!發生了什麼事?讓我們拉近鏡頭看一看。原來,我正在觀看南京大屠殺的電影,名叫《南京!南京!》。“南京!南京!”這是十幾億同胞憤恨而熾熱的呼喚,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

1937年12月13日,可怕的南京大屠殺開始了!在長達40多天的時間裏,沒有人性的日本侵略者殺害了我們的中國同胞多達30幾萬!侵略者用機槍掃射、焚燒、活埋等方式進行羣體性大屠殺,整個南京城陷入了恐怖與血腥之中。有一些日本軍官還玩起了殘酷的殺人遊戲,比賽誰殺得中國人多,誰就是勝者。竹竿上,只見一個個血淋淋的人頭懸掛着,在一旁的日本軍官卻是滿臉的獰笑。看到這一幕,不禁讓人心裏發顫,但更多的是憤怒!

我不忍再看,但影片中的年齡比我小的兩個孩子吸引了我。

其中一個孩子英勇地端起了重重的機槍,與日本侵略者展開了殊死搏鬥,在一次又一次的戰鬥失敗後,他抱着最後的希望與侵略者一戰到底,毫無畏懼,眼睛裏閃爍着勇氣與堅定的光芒!

另一個孩子,名叫小豆子。小豆子和他的爸爸本來要被槍決,卻被一個良心發現的日本軍官給放了。看着城裏幾十萬的屍體,看着自己毫髮無損的身體,他們樂壞了,奔跑在開滿鮮花的草地上,笑聲迴盪在血流成河的南京城外!他們的笑聲,不為什麼,只為獲得了自由與生命。

和他們相比,我就顯得太幸福了!我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年代,不用扛槍上戰場,更不用為生命和自由擔憂,而是衣食無憂。這些幸福生活,都是無數肩扛武器、不怕犧牲、浴血奮戰的英雄,用自己的鮮血換來的,是他們創造我們的未來!我們是幸福的!

觀看南京南京觀後感篇2

清晨,寒風凜凜,國旗護衞隊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將國旗升起後又徐徐降下,為死難者下半旗致哀!

今天是第五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一大早,朋友圈、微博便被各類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的消息刷屏。然而,不同於平時看到雙十一商家刷屏信息、明星犯罪刷屏信息,在看到這樣的消息時,我會不厭其煩的每一篇都點開仔細閲讀。每一次看到那些深刻而沉重的文字,我的內心都會劇烈波動,似乎悲痛的歷史就在眼前。每一年的這一天,人們都會追思和呼喚,追思逝者,呼喚和平。

在南京大屠殺紀念館裏,有一面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照片牆,倖存者逝世,照片牆的燈變會熄滅。今年,有了些許不同,因為這一年,有太多的倖存者離開了我們,活着的倖存者已不足百人。

我們一直在和時間賽跑,在時間的長河中努力掙扎、搶救,讓這一段悲痛的歷史被國人所牢記,被國際所認可,希望能夠得到給予中華民族如此慘烈災難的國家的道歉、懺悔和追思。然而時間,並不會為我們的心願而停留,哪怕只是那一秒。

倖存者葛道榮説過一句話:雖然這裏的燈都會熄滅,但記憶不會熄滅;倖存者們不會被忘卻,真相更不會被忘卻。

那一天,一定會悲壯的到來,但他們永遠會活在人們的記憶中,記憶不會被抹去,歷史不會被遺忘,真相不會被掩蓋。牢記歷史,牢記災難,是為了明天的崛起、強大和堅韌;是為了昨天的災難不會重新出現在明天的時間長河中;是為了讓逝者安息,讓生者追憶。

今天,南京為死難者下半旗致哀,全國人民為死難者默哀追思。相信在今後的每一天,每一位國人都會記住這場災難,牢記歷史,展望未來!

觀看南京南京觀後感篇3

曾有人將1937年的南京比喻成地獄之城,那個時候“活着比死更加艱難。”屠殺、強姦、活埋……人性的扭曲讓這場浩劫在中國人的心中刻上了不可磨滅的印記,每個中國人都不願揭開那層刺向內心的傷疤,但是“忘記屠殺,屠殺就會再次發生。”所以,《南京!南京!》在這個時候出現了,而且出現得恰到好處。

?南京!南京!》讓我們看到了戰爭中人性扭曲後所釋放出的內心黑暗,那不是瘋狂,而是戰爭導致的殺戮無度。它是一部反戰片,它所表現的不是仇恨和數字,而是人類戰爭的悲劇。

太多的影視劇所展現出的仇恨讓人們只看到了南京大屠殺中被妖魔化的日本兵及懦弱的中國人,而在這段歷史中,奮力反抗、不屈不撓的中國人的故事卻被很多人忽略了。導演陸川正是從這個角度去拍這樣一部片子,這是民族氣節中所不可缺少的不卑不亢,在大屠殺發生時,中國人並不是被動地去等待拯救,他們一直在抵抗,直到高呼出最後一聲:“中國萬歲!中國不會亡!”這是中國人的一種精神面貌,讓人為之振奮的民族力量。

當中國人的抵抗讓敵人感到恐懼的時候,他們使出了更加殘忍的手段去對付中國人,這種不安全的因素讓他們釋放出更加黑暗的內心。當看清這一切的時候,人就走到了崩潰的邊緣。影片中,日本兵角川最後以自殺來結束生命,這正是他在極端狀況下內心掙扎後的選擇。《南京!南京!》所引發的思考是冷靜的,善與惡,美與醜,戰爭與和平,是值得所有人沉思的問題。

當婦女們為了他人的生存而自願去做慰安婦的時候,那一雙雙纖細的手讓我看到了柔弱女子剛強的內心,我被這個場景深深地震撼了。民族仇恨與戰爭看似與這些不知亡國恨的女子們無關的事情,當危機來臨的時候,卻是她們站出來了,這個時候的團結與大無畏才是如此的偉大。這讓我想起了80後的一代,他們曾經被認為是無能無力被家長寵壞的孩子,但是,當災難來臨的時候,80後所爆發出的凝聚力與堅韌讓人刮目相看,和平年代,民族精神一樣是流淌在血液中的,這是一種傳承也是一種延續。

?南京!南京!》黑白色的基調讓人壓抑,甚至窒息。它是商業片但不是娛樂片,它是嚴肅的,“小豆子還活着”給所有觀眾最後的震撼,全場掌聲雷動,這就是希望。小豆子最後那美麗的笑臉如花般綻放,他死裏逃生活到了今天,這一個希望的曙光,也預示着一個光明的將來。黑暗始終會過去,正如《南京!南京!》的英文名:cityof life and death.(生死之城),死亡後的重生,歷史記錄了一切。

觀看南京南京觀後感篇4

1937年12月的南京,瀰漫着一種頹廢和絕望的氣氛。在淞瀘會戰中冒死戰鬥的將士們,到了南京都成了膽小鬼,強大的日軍磨滅了他們所有的反抗意志。宋希濂部擋在城門,卻擋不住潮水般的殘兵敗將。十幾名日軍在教堂發現了無數難民,其中還有很多中國軍人。日軍恐懼的叫援兵,可中國人卻無意抵抗,麻木呆滯地舉起了雙手,日軍的幾聲槍響就使他們徹底崩潰。遠景中,孫中山的銅像被拉倒,一齊倒下的是整個中國嗎?

不是!殘兵連的廢墟中做着最終的抵抗,頑強的抵抗。最終隊長陸建雄無力地説:“兄弟們守不住了,散了吧!”沒有人離去,直至被俘。這羣鐵骨錚錚的漢子在子彈穿過胸膛的那一刻齊聲大喊:“中國萬歲,中國不會亡!”這偉大的一幕讓我想起了張自忠將軍死前的一句話:只要我等堅決抵抗,以我五千年浩瀚中華,絕不會亡於三島倭奴之手。中國是堅韌的,中國人的抵抗從來沒有停。

但在當時的南京,抵抗終是主旋律。畫面中,無數頭像的士兵和平民從各方向被驅趕至一齊,被淹死,槍殺,活埋,燒死,如潮水般倒下,畫面殘酷,簡直目不忍視,南京真正的地獄。南京已經死了,安全區是唯一一塊苟延殘喘的地,拉貝從其“納粹”的身份保護了一小批難民。日軍發現安全區有很多女人便前來索要一百個,姜教師和拉貝先生無奈答應。當姜教師哭着説出這個決定時。妓女小江第一個站出來:“拉貝先生,我去。”她從容地轉身,驕傲的回頭,以她特有的方式做出最勇敢的抵抗,證明着中國式頑強的。

整部影片瀰漫着一種殘酷和絕望,僅有結尾才稍稍燃起温暖的期望。被角川放走的小豆子在原野上肆意的奔跑,大笑,代表着中國的期望,明天雖然依舊殘酷,但期望已經傳遞下去。南京雖死,但中國人的團結已經被喚醒,既然投降已不可能,那麼僅有努力去贏得戰爭的勝利。

影片用很多的筆墨勾畫了角川這個主角,他有知識,有思想,天真而純淨。作為侵華日軍的一員,他的雙手無可逃避的沾滿了鮮血,但他的內心始終在掙扎和思考。在心愛的百合子死去後,他最終完成了——對人生的救贖,走小豆子,開槍自殺。我明白角川的悔過,但比起我們死去的三十萬同胞是天壤之別。

觀看南京南京觀後感篇5

12月13日,在歷史車輪只是一個普通的日子,但是對於中國人民來説,這是心中永遠的痛。

今年12月13日,被國家正式確定為“國家公祭日”,傷痛的歷史,需要我們不斷的去回味,去咀嚼,去用心感受。

我馬列主義研究會,宗旨為“喚醒青年意識”,我們有責任,做好這本分的工作,在浮華的社會,堅守一塊靜靜地心。

物理館302,晚上7點到9點。一羣尋求心痛的青年默默的聚集到這裏。

?南京南京》這部電影,即使有些爭議,但是在視角和描述角度上更讓人震撼。

從小人物講起,沒有更多的説教,沒有更多的宏大主題,有的只是人在戰爭下的摧殘,人性在戰爭下的扭曲。而這些小人物更能喚醒我們心中的惻隱之心,更能激起我們的共鳴,才能觸動我們內心最深處的柔軟。

展開日本人的內心世界,沒有把日本兵描繪為野獸,而是還原成“人”,也正因為他們也是活生生的人,才會更加讓我們感到恐怖,明明是人,是什麼讓他們變得如此殘忍?

關於這部影片,我們不想做出更多的評價,因為每個人的世界都是不一樣的。

在影片放映之前,大家是靜悄悄的,在影片放映時,大家是沉默不言的,在影片放映後,明顯可以看到有些同學眼眶濕潤了。

特殊的日子裏,留一份嚴肅

特殊的日子,留一份心痛。

本想給大家留一個默哀儀式,只是想到這部影片已經給予大家足夠的思考和悲傷;再多的儀式也許只是儀式

看完後,送給了大家一句話:中國是什麼?中國就是我們在座的每一個人,你在哪裏,中國就在哪裏。你光明,中國就不再黑暗。

會後有一件事兒非常遺憾,就是讓第一次參加協會活動的其他同學,過早的離開了。

因為電影只是馬研的一個活動展示,而會後的討論才是馬研的靈魂,因為在這裏,你們才能瞭解馬研究竟是什麼。

也希望昨晚參與進來的同學,能夠看到這篇文章,不應該過早的讓大家離開的[委屈]

本想會後商量一下週年慶的籌備,但是今天的氣氛實在是不忍打破。

於是臨時讓大家聚在一起,分享一下觀看電影之後的感想,思想的碰撞,也許,更能讓大家凝聚在一起。

馬研的同學,看完之後並沒有過的仇恨和偏激,看的出來一個個都是內心經過掙扎,但是沒有一個人説出仇恨的話語——

特殊的日子裏,留一份嚴肅

國強才能民安,心正才能身安

想想曾經的恥辱和苦痛

珍惜和平,捍衞和平,堅守正義

中國人的尊嚴,中國人的骨氣,中國人的頭顱

我們是中國人,讓我們有能力拒絕——恥辱面前的無能為力,無可奈何

站在日本人的角度,我可以理解他們在戰後慶典,但是我作為中國人,無法接受。

在戰爭面前,又有多少人能獨善其身呢?或者痛快的死,或者壯烈的反抗,或者苟且偷生,在這種情況下,普通的社會道德已經無法去評價人的行為了。

觀看南京南京觀後感篇6

很久不寫觀後感了,每次看完電影后,淺淺的回味下,過了許久,再翻出來看看。上週六晚上,一個人,兩張電影票,在萬達國際影城看了這場電影《南京!南京》。

不得不承認,一個人看這場電影是很壓抑的,大量的慘絕人寰的事件。去過大屠殺紀念館,裏面的史實時時刻刻提醒着我這些事件是真真正正的發生過。在西方國家,南京大屠殺往往被譯為“nanjingmassacre”或者“rape ofnanjing”,可見一直以來,人們對南京大屠殺的認知向來不如人們對納粹滅絕種族過程的認識,但是事實上二者完全是可以等量齊觀的,而這一舉世震驚的悲慘事件所揚起的陰霾也早已變成了中國人經世難愈的宿患,所以《南京!南京!》的出世不單止勇敢地掀傷揭疤,更積極的意義在於它要尋找此一頑症的偏方.

?南京!南京!》的英文片名為“city of life anddeath”,或可譯為“生死之城”,但是其時其地的南京安能言生,猶可話死,或者説生同死已經沒有區別了;孔子感歎“未知生,焉知死”,李敖改言“既知生,也知死”,而在那時的南京,卻是“難知生,惟知死”了!

在開場前,影廳裏還不是很安靜,後來,就聽到了陣陣的啜泣聲。影片的主要脈絡按照時間順序以拉貝日記的隻言片語作為牽引而緩緩推進,從1937年12月13日南京淪陷,日軍大舉入城開始,南京也從六朝古都變成了慘不忍睹的人間煉獄。無可置疑,影片最為震撼人心的部分就是日軍攻入南京城之後如何對城中的中國人,尤其是對日本軍隊絲毫不能構成威脅的,手無寸鐵的中國百姓的大肆虐殺的描述。從活埋到刺斃,從槍擊到焚殺,短短几分鐘的鏡頭竟然突顯重逾千斤的份量,每一次鏡頭的轉換都似聽得見錚錚作響之聲,銀幕上的大廣角鏡頭內數萬名無辜的中國百姓在日軍瘋狂的機槍掃射之下如骨牌一般層層倒地,儘管膠片是黑白的,但在觀者眼中卻是一片血紅之色。這一段對日軍殘酷屠殺中國人的集中描寫時間雖然不長,但效果非凡,短短的數分鐘時間同受難中國人的數萬之眾形成了強烈的對比,而實際上日軍屠城的時間卻從城破之日一直持續了數月之久(國民黨中央軍官學校教導總隊營長郭岐在南京一役中死裏逃生,後著有《陷都血淚史》,他寫道:“有人説獸兵剛進來頭三天總是放槍姦淫燒殺的……結果過了一個禮拜不見停止,過了三個月仍不見停止!”此為一證。),由此不難想見,在這樣長的時間裏,煉獄中的中國人所遭受到的災難和折磨是如何的悲慘和慘烈。這細微的一對比不動聲色,卻於無聲處見驚雷,我認為實在是高明的手段。而此後影片對日軍的暴行則參差於片中幾位主要角色的視角之中,再無之前這般集中的描述了,譬如日軍如何闖入德國拉貝先生所建的難民營中大肆捕殺傷兵,如何肆無忌憚地闖入難民營脅俘甚或虜捕成百上千的中國婦女作為慰安婦進行淫樂甚至姦殺,如何殘暴無情地將稚童擲樓而亡等等,實際上此種暴行雖然只不過是九牛一毛,但僅此一毛,也足以讓觀眾血脈賁張,以小窺大了。此處稍顯不足的卻是導演沒有調整好敍述的節奏和密度,影片中的其他情節(例如日兵角川與慰安婦百合子的一段插曲等)或多或少地稀釋了此後參差描述的日軍的獸行惡跡,雖然其他的情節亦是從另外的角度或特殊的視角來展現南京煉獄的殘酷及日軍冷血無情的暴行,但僅從觀感而言,這似乎對日本鬼子有些手下留情了。也許這就是為什麼陸川會被説成美化侵略了吧。­

影片除了直接對日軍屠城虐生進行描寫之外,還通過幾位當事人角色的視角對戰爭和施暴者進行了控訴。在導演的鏡頭之下,拉貝的祕書唐天祥(範偉飾演),教會學校女教師姜淑雲(高圓圓飾演),國軍軍官陸劍雄(劉燁飾演),日兵角川(中泉英雄飾演)等都是這樣的角色。其中爭議較大的是影片中對角川這個角色的表現。角川作為日軍在華施暴政策的參與者和執行者,他的視角其實更具説服力,但影片將其塑造成為面對殺戮獸行心生悔怵的形象則未免有失偏頗了。角川作為其時南京城中恣意橫行的“獸兵”中的一員,他親眼見到血濺遍地,屍橫遍野的兇像,親眼見到摯友生離,親眷死別的慘景,從鏡頭中不止一次展現的角川惶恐驚愕的雙眼可知,這所有的一切都是他的第一次;影片還特別插入了他對日營中的慰安婦百合子的一段感情,百合子作為日本女性,隨軍出征而為日兵的性工具,最後不僅在喜歡她的角川面前被其他日本士兵蹂躪凌辱,最後更慘死於前線。影片在角川的經歷中加入百合子的故事,無疑是為了從日本人民的角度對日本的侵略暴行進行控訴和指責,其中百合子面對角川送來的所謂“新年禮物”(糖果、清酒等食品)情不自勝的狂喜,在受到角川的探視時身如軟絮,力不支體的虛弱而至最後死在慰安前線,這些都可以反證日本軍國獸行暴施的殘酷無情。影片描寫角川對中國難民的同情也正是出於此意,角川最後不僅為了使姜淑雲免遭眾獸欺凌而擊斃姜女,更在解押小豆子二人途中將其放脱,影片把這個“鶴立雞羣”的日兵同其他暴行虐施的獸兵作為對比反示日軍的殘暴無恥,冷血無情,另一方面,也是體現了人性在扭曲和壓抑的情境中的變形和不變。

影片在結束的時候,春天來了,小豆子吹着蒲公英,蒲公英漫天飛舞。也許導演的意思是,因為蒲公英的種子飛散,落地之後會新生,這是新的希望。當電影打出“小豆子還活着”,感覺很温暖。對於今天的我們而言,應該更加懂得珍惜生命,愛護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