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實用文 > 觀後感

2021《夜空中最亮的星》觀後感四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3.95K
  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這時我們很有必要寫一篇觀後感了。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2021《夜空中最亮的星》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2021《夜空中最亮的星》觀後感四篇

2021《夜空中最亮的星》觀後感1

北斗是什麼?

是星空中指路的明燈,是國之重器。

北斗全球導航系統,無時無刻不在便利着我們的生活。從手機上精確的時間,到電子地圖中準確的導航,到軟件裏貨物流通的信息,它距離我們好像很遙遠,卻又如此深入、直接地服務於我們,便利着我們。

雖然我們肉眼看不到北斗導航衞星,但卻能從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它的存在。小到手機上的時間,大到交通運輸、農林漁業、水文監測、氣象測報、通信時統、電力調度、救災減災、公共安全,它無處不在、無所不能地服務於我們每一個人。可是,同學們怎樣才能切身感受北斗在天邊, 服務在身邊呢”?在《夜空中最亮的星》一課,總班主任郭老師首先對話的是神祕嘉賓北斗助教,小小助教將與同學們看圖找應用,在應用中瞭解北斗導航衞星的授時功能、北斗導航衞星的定位等功能,與同學們一起發現生活中的北斗。

在天上 精神閃耀

同學們總能聽到北斗一號”“北斗二號”“北斗三號,但是可能有同學並不瞭解其實它們不是單獨的衞星,而是由許多顆衞星組成的定位系統。這三個定位系統,是怎麼建立起來的?又能服務於多少人呢?

同學們一定還記得,去年我是接班人網絡大課堂的北斗專題課《追夢》,很多同學也由此對北斗產生了很大的興趣,課後我查閲資料,瞭解了北斗的許多故事。在這節課中,三位小小北斗迷將為同學們講述從無到有,從有到強,北斗衞星導航系統建設過程。

2000年第一顆北斗一號試驗衞星成功發射,到2020623日北斗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衞星完成部署,20餘年,44次發射,我們先後將4顆北斗試驗衞星,55顆北斗二號、三號組網衞星送入太空,在浩瀚宇宙之中,織就一張不會迷失的路網。從落後於人到領跑世界,北斗人究竟經歷了多少挑戰?北斗衞星導航系統工程總設計師楊長風,中國衞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北斗衞星導航系統工程副總設計師冉承其將為我們講述北斗的故事。

2021《夜空中最亮的星》觀後感2

從上世紀80年代提出設想,1994年北斗一號建設正式啟動,又經過幾十年的實踐探索,再到今天的一束橘紅收官,挫折困難必然不在少數,我們的科研人員能憑藉不問蒼穹不罷休的攻堅克難精神,令我敬佩不已。

北斗系統的完成,也是中國實力的一個見證。在1996年的台海危機,當時台灣暴亂,解放軍不得不使用武力給台灣一點教訓。可萬萬沒想到,美國竟然橫插一手,關閉GPS,導致我國的三顆導彈只有第一顆命中,其餘兩顆全部射歪。這一事件給中國敲響了警鐘,依賴他國定位系統絕非長久之計!於是,我國着手研發北斗系統。它的出現,極大提高我國應對現代化戰爭的能力,精準打擊能力提高十倍,完全超越GPS,中國實力,不容小覷!

假以時日,北斗系統必將在世界頂替GPS,頗似兩代交替。也確實是這樣,如果GPS不能推陳出新,提升能力,它必將被代替,退出人類的生活。

每每在皚皚白雪覆蓋着一切之時,天下皆冬。路漫漫其修遠兮,天高水長,苦惱無比。但看着那在夜空中雖不明亮卻始終堅定地指向北方,我也就知道了歸途之路。

這新的北斗,又何嘗不如此?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惟有隻爭朝夕地進取,才能不被時代發展的潮流湮沒。新時代的我們,應以北斗精神,燃時代火炬,心懷夢想,逐夢前行!

2021《夜空中最亮的星》觀後感3

科學發展與社會生活向來就是一體化的。一方面科學技術推動了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從原始的刀耕火種到現在的信息社會,科技給了人類社會無比強大的推動力。另一方面,人類社會也給了科技的發展提供了必需與環境。若無人類社會的存在,若無人類社會在其它方面的發展,科技也將無用武之地。此外,科技的發展越來越成為一個社會的標誌、一種文明的象徵。蒸汽機的出現標誌了工業社會的到來,半導體的出現又將人類帶入了電子時代,計算機的廣泛應用與互聯網的誕生更是標誌着人類步入了一個嶄新的信息時代。科技給整了社會帶來了改變,帶來了活力;相反社會的發展也在無形中推進了科技的不斷前行。兩者相輔相承,只有這樣,才能共同地發展與前進。

然而,科學發展是把雙刃劍。科技的每一次突破都藴含着新的發展的可能性,又藴含着不斷增長的危險性。社會的每一次發展都是伴隨着科學技術的巨大變革而來。因而人類社會的發展同時也恰恰是因為科技的進步而變得十分不可靠。科技進步是社會發展的巨大動力,往往又會對作為社會發展的本質的人的發展構成巨大威脅,科技進步為社會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質財富。也為主體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精神空虛。科學技術是現代工業文明的基石。人類正是因為運用不斷髮展的科學技術改造自然,創造並實現了今天的物質文明。但是,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緊張、全球生態環境惡化作為科技進步的伴生物,不斷向人們提出警示:科學技術與社會進步之間又具有顯明的二律背反性。所以,著名的科學史家薩頓説,就建設性而論。科學的精神是最強的力量。就破壞性而論,它也是最強的力量。湯因比説:技術每提高一步,力量就增大一分。這種力量可以用於善惡兩個方面。總之,人類正是在知識就是力量的偉大口號鼓舞下從愚昧走向文明、走向現代。同樣,人類也正是在科學萬能論的迷夢中悄悄執行了自己精神的安樂死

科技要發展,人類得生活,科學地發展,健康的生活,這必須成為我們接下來要研究的很重大的課題。

2021《夜空中最亮的星》觀後感4

隨着科學技術的高度發展,科技是利是弊成了人們熱議的話題。它可以造福於人類,讓人類的明天更加美好光明,但同時它又是一把雙刃劍。近年來有人為它所救,也有人因此深受傷害,如何運用科技成果顯然成了一個重大的問題。時代日新月異,科技突飛猛進,世界正在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科技給人帶來了太多的思考。

古時候,人們如果不在一起,那就很難聯繫上,如果遠隔千里,交流就變得十分麻煩了;然而如今互聯網高度發展,地球成了一個小小的村子,你可以隨時隨地跟千里之外的親人保持聯繫。不僅如此,現在交流方式也多種多樣,可以發信息、打電話、語音聊天、視頻通話,在以前卻只有寫信一途。

古時候,人類照明十分麻煩,而且總是存在很多隱患,因為蠟燭是明火,如果把它安置在易燃物附近,倒下就會後患無窮;自從愛迪生髮明瞭電燈,光亮就無處不在,而且各式各樣的燈十分美觀。燈火通明、永不熄滅成為一道獨特的現代城市夜景。

以前,身處底層社會的百姓,不僅吃不飽,穿不暖,更可怕的是疾病的困擾。那時的人身體羸弱,身高不如現在,體重更不必説,就連出生時母子的死亡率也非常高。貧苦百姓生活在有病難治的恐懼之中。而現在醫學十分發達,只有幾種病解決不了,而且我相信,在不久的未來,人們肯定會攻破剩下的醫學難關。

當然,科技帶給我們的危害也不小。現在的武器十分發達,如果大戰真正爆發,後果不堪設想,人類很可能就此走向滅亡。

就算沒有殺傷力巨大的武器,人類社會的生存安全也十足堪憂。在科技發達的現代社會,很多人藉助外賣、快遞的便利都不願活動,身體素質越來越差。身體素質差的同時,還有外在的環境被破壞,客觀上讓人們的身體健康再度受到威脅。我們也知道,工業污染、汽車尾氣等因素歸根到底是由科技的發展所引起的。

而科技帶來的危害還遠遠不止這些,如果人類再這樣亂用化學物品,走向羣體性滅亡將是一個無法避免的結局。

愛因斯坦曾説:科學是一種強有力的工具。怎麼用它,究竟是給人帶來幸福,還是帶來災難,全取決於人自己,而不取決於工具。我認為人類應該用好科技的力量,提高現代社會的安全性與幸福度;假如不當運用科技的力量,地球會遭受滅頂之災。

希望科技之利徹底征服科技之弊,期待我們的明天變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