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實用文 > 觀後感

看神舟十三返回觀後感7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7.62K

當大家欣賞完一場影片後,應該有不少感想,可以書寫一篇觀後感,我們在寫觀後感的時候,可以聯繫我們的現實生活,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看神舟十三返回觀後感7篇,感謝您的參閲。

看神舟十三返回觀後感7篇

看神舟十三返回觀後感篇1

隨着神舟十三號成功返回地,我心中的疑團也一點一點的消退了,心中的大石頭也終於落地了。

中國的載人航天事業成果豐碩。在“追夢”的道路上,每一次都是全新的征途,每一次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戰,當然,前所未有的挑戰難度也造就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魯迅先生曾説:“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路是由雙腳踏出來的,是一步一個腳印開拓出來的。從1956年中國航天事業發展至今,自力更生、自主創新是發展中一以貫之的堅持,是推動航天事業發展壯大的核心競爭力。走前人沒走過的路自然少不了彎路,闖前人沒闖過的關也必然少不了挫折,成為先驅,方能成為先鋒,唯有敢闖,才能闖出新天地,搶佔“新高地”。

偉大事業孕育着偉大精神。回望航天事業發展史,無論是“東方紅一號”的成功發射,還是神舟系列載人航天工程的重大成就;無論是北斗衞星導航系統的全面建成,還是“嫦娥”奔月與“天問”探火,從大膽設想到成功實踐,無不彰顯着中國與時俱進的航天實力。中國的航天事業從艱難起步到艱辛跋涉再到取得輝煌業績,在浩瀚太空中留下的是中國身影、中國足跡,在航天事業的發展道路上留下的是中國精神、中國力量。這種精神與力量必將引領着14億中華兒女萬眾一心齊奮鬥,激盪起磅礴偉力,奮進新徵程,逐夢新時代。

看神舟十三返回觀後感篇2

航天人用創新創造、艱苦卓絕、攻堅克難的精神照亮了中國科技的興國路,激勵着我們接續奮鬥、矢志不渝。作為一名外語人,我深知中國正處於加速發展的關鍵時期,需要我們自身明確定位,用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

未來我定會努力學習,增長本領,答好青春擔當之卷,在民族復興的接力賽中,跑出屬於青年一代的好成績;同時我會更會完善自我,接好革命事業的接力棒,在奮鬥中提煉經驗,啟迪智慧,發揮引領模範作用。

看神舟十三返回觀後感篇3

神舟十三號4月16日返回地球,預示着中國的航天事業又提升了一大步。我們再為宇航員取得的卓越成績歡呼時,也應該關心一下半年太空飛行將會給宇航員們的身體帶來的哪些傷害。

在地球上,由於地球周圍的大氣層和地磁場,人們免受太陽輻射的影響。這將允許光線進入,但可以防止我們接受過多的輻射。太空宇航員沒有這些防護,這意味着,他們在太空中的時間越長,承受的輻射就越多。

雖然宇航員通常不會從太空返回時生病,但他們的免疫系統仍有可能出現問題。事實上,許多研究表明,太空中免疫系統的改變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果人們要將免疫系統受損的宇航員送回地球,這意味着需要弄清楚如何讓這個系統保持正常工作,無論是在太空、火星還是在地球上。

肌肉萎縮只是長時間太空飛行宇航員受傷的風險因素之一。航天飛行引起的肌肉力量喪失、感覺運動障礙、姿勢穩定性降低和骨質流失共同導致航天器着陸、飛行後跌倒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動態負荷期間的傷害。

瞭解了宇航員面對這些危險,內心不由得對宇航員們多了一份敬意。正是由於他們的不畏艱險,勇於探索的精神,才使得我們國家航天事業快速向前邁步。神舟十三號四月返航地球,註定這個四月不平凡,歡迎宇航員們回家,為您們點贊。

作為學生,我們在學習上應該學習航天設計人員的謹慎與認真,火箭發射的成功也就是學習之後的成果。認真努力才是有效學習的方法;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看神舟十三返回觀後感篇4

隨着四月中旬的到來,大家最為關心的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即將啟程返回地球。目前,神十三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和葉光富已經在中國空間站上駐留了將近半年的時間,他們即將完成任務,準備返回地球。

在返回之前,三位航天員先要收拾好空間站內的物品,一些物品整理歸位,還有一些物品要帶到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上。不過,帶到飛船上的物品並不是都要帶回地球,其中一些沒用的物品將會隨着軌道艙再入大氣層燒燬,航天員則是乘坐返回艙回到地球上。

在神舟十三號返回之後,空間站將會有一段時間處於無人駐留的狀態。先前的研究表明,空間內部的環境適合微生物進行大量繁殖。因此,在離開之前,神十三的航天員要對空間站內部進行全面打掃和清潔。此外,航天員還將會把空間站設置成無人飛行模式。

在神舟十三號航天員收拾東西準備返回之際,地面上的搜救力量也在做着充分的準備。目前,動員誓師大會已經在東風着陸場舉行,全體搜救人員在實地開展了第三次全系統綜合演練,確保可以在第一時間找到神舟十三號。

當然,我們希望備份飛船永遠也不要用上,在空間站上的航天員都能平平安安的,最終也都能安全返回。在神舟十三號返回地球后,神舟十四號將完成應急待命任務,之後它將作為載人飛船,把新一批航天員送上中國空間站。最後,預祝神舟十三號任務能夠順利圓滿完成,三位航天員都能平安凱旋。

看神舟十三返回觀後感篇5

2022年4月16日,是一個令中華兒女感到驕傲的日子!因為,我國在太空生活了183天的航天英雄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回家了!

聽!“嘭”的一聲,返回艙成功着陸,接着,耳邊傳來一陣沙石與返回艙的摩擦聲,瞬間,又響起了一聲聲熱烈的掌聲。看!返回艙如同一隻巨大的椰子,快速從空中向下落,剎那間,這隻焦黃的“椰子”張開了巨大的紅白相間的降落傘,這把降落傘在空中逐漸張開,被風吹得鼓鼓的,帶着返回艙緩緩在東風着落場着陸。頓時,着陸場上塵土飛揚。醫護人員迅速趕來,確定航天員身體健康後,把他們一個個扶了出來。椰子似的返回艙、寬廣的着陸場、三位航天員,構成一幅令人激動的畫面。

媽媽一邊看,一邊摸着我的腦袋,給我介紹:“三位航天員返回地面一共要9個小時。其中,經過大氣層時温度高達幾千度,所以返回艙外面好像被燒焦了似的。”我看着看着,不禁起了疑問:“他們出艙為什麼要讓人扶呢?”“太空中沒有地球引力,人在太空中是飄着的,與地面的生活環境不同,他們從太空回到地面後會有很多的不適應。”媽媽回答道。

看到最後,我不禁為祖國感到驕傲。我們要好好學習,長大也要為祖國做出應有的貢獻。讓我們一起努力。致敬航天人,揚我中華魂!

看神舟十三返回觀後感篇6

4月16日9時58分,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着陸場預定區域成功着陸。

我覺得十分震撼,我們中國民族“上可摘星攬月,下可五洋捉鼈”的目標在一代代科研人員的不懈努力下一步步實現。這一項項成績都標誌着中國的航天技術已經走在了世界端最頂尖的科技前沿。

中國正向一個又一個領域邁向,我們將是歷史的見證者,這便是中國民族的力量!

看神舟十三返回觀後感篇7

宇宙海瀚無窮。我知道了,“宇宙的天空是神祕的暗黑”,“星星不會眨眼睛了,而是散發着耀目的光輝”……一切的一切洗革着我的認識,讓我的心裏也裝滿了星辰大海。

蜂蜜在天上如何流動呢?宇航員在天上如何轉身呢?他們怎樣休息?有怎樣的生活呢?那些困惑誘導着我看完了他們的介紹。那是屬於中國的空間站,是祖國的天和核心艙,是泱泱華夏孕育而生。那一刻,我為自己是炎黃子孫而驕傲。從神舟一號返回艙誕生,中國的科技發展之路就在滾滾向前。

艙內宇航員為對抗失重效應要保持健康,太空跑步機、太空自行車由此誕生,企鵝服用來對抗肌肉委縮。所以他們做了細胞生長髮育研究,看到了心肌細胞一跳一縮,知道了在太空的真空無引力環境下水的浮力會消失,水的表面張力大到可以製作一個水球,在水球內注入一個氣泡可以看到一正一反的.像,產生的氣泡也只在水球內產生。太空上既無法像地面一樣行走,也無法像地面一樣轉身……多麼神奇啊!這是從未聽聞的寶藏,藴含着無限的探索。當聽到他們90分鐘繞地球一週,一天可以看16次日出時,我們的眼睛瞪得大大的,無一為不之驚歎,這在短小的生命中起着驚天駭浪的意義。

核心艙的成功發射離不開背後無數航天技術人員的奮鬥;他們能夠登上太空離不開背後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堅苦訓練的汗水;一項項實驗的結論突破離不開三位航天員背後半年的辛苦研究。你問我,為什麼連接前技術員那麼胸有成竹?你看見背後的滿腔熱血了嗎?成功絕不是偶然。

始於青春年華,滿腔熱血;醉於浩瀚星空,日月星辰。也成長在清風中,與光同在。國之棟樑唯少年,青春你我正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