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實用文 > 觀後感

《活着》電影觀後感8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87W

通過寫觀後感,我們可以記錄下自己對電影的深刻體驗和感受,觀後感的寫作過程可以讓我們更加理性地評價影片的優點和不足,提供有價值的反饋和建議,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活着》電影觀後感8篇,供大家參考。

《活着》電影觀後感8篇

《活着》電影觀後感篇1

當我看完由張藝謀導演的電影《活着》後,又有了直觀的感受,再次被電影中人物的命運所震撼。從我內心早就想寫點什麼,但頗感苦澀,很難落筆。不誇張地説,看《活着》小説和電影,我都是含着複雜的淚水看完的,我相信每顆淚珠都閃爍着人性本有的憐憫之光澤。

餘華的《活着》通過徐福貴有些超脱的敍述,故事沿着倒敍展開。而電影則是張藝謀借用一支諷刺的椽筆,給我們展現了一個寬度近達半個世紀中國農民家庭悲歡離合的畫卷。雖説故事是虛構的,但我相信他的真實,真實地存在於廣大農村的某個角落,是一部被官方扼殺的中國農民的命運史詩。

故事平淡真實,福貴悲悽的大半生,伴隨着一個個生離死別的場景。但我不知不覺地被他們的。“悲慘”命運感動了,我品味到了什麼叫人生,人為什麼要活着……不能説這部作品多麼偉大,我只説他真切地告訴我什麼叫活着……命運如此,福貴有得選擇嗎?人在命運面前顯然渺小、茫然和脆弱。

?活着》就我感覺而言,是我目前看過的最符合原着精神,又加入導演自己的理解的影片,可見,“老謀子”對原着的理解是超人的。有些人説張藝謀的電影是給外國人看的,但我覺得更是給我們看的。中國人最要命的就是不敢直面現實,中國的希望我以為要敢於否定我們的過去和自己。您説呢?

有些人生來就名聲顯赫,但更多的人生來是默默無聞;有些人生來就一帆風順,但更多的人生來就充滿了艱辛與坎坷。重要的不是出生怎麼樣,而是今後我們怎樣面對自己的人生,學會在苦難中鍛鍊和忍受。人生漫長也短暫,也不要嫌過程太坎坷,因為只有歷經磨難獲得的勝利才更讓人懂得珍惜!

生命是寶貴的,每個活着的人都應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人是應該活着,因為世間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去珍惜的感情!

《活着》電影觀後感篇2

?活着》是改編自餘華的同名小説的劇情電影,由張藝謀執導,葛優、鞏俐主演。這是一部被譽為“張藝謀最好的電影作品”的電影,電影生動的描述了中國從內戰時期到結束這段特殊時期的歷史,大時代背景下男主的命運多舛一生坎坷,這正是一代中國人艱苦命運的縮影,這真的是非常難得的佳作。之前我分享過電影的圖文劇情,大家也可以去看看:《活着》張藝謀最優秀的電影作品 帶你感受崢嶸歲月中活着的意義

在輸掉家產之前福貴肯定認為活着是一件無比簡單的事,每天就是到賭館裏賭幾把,優哉遊哉的日子就過去了,可是到了這天輸掉了家產還氣死了老爹,甚至連老婆都帶着孩子走了,看着老爹被氣死福貴都來不及悲傷,甚至還沒回過神,從安逸度日到一無所有這個轉變讓他深刻的認識到:活着,不是安逸度日得過且過,活着是努力拼搏、敢於擔當。

福貴在和春生唱戲的過程中被國軍抓了壯丁,在那個戰亂的年代他們兩人目睹了那種死傷無數的場景。戰爭是殘酷的,在戰爭中,生命脆弱得不堪一擊,人命卑賤如螻蟻。在死人堆裏,春生説:“要是能活着回去就好了。”福貴説:“如果能回去,一定要好好活着。” 從死人堆裏爬出來過的福貴,深深的明白了:生命可貴,活着,是上天的眷顧;活着,是一切的根本。

電影裏當初處心積慮奪得福貴家產的龍二,未看清時局大勢,太過愛財不服政府改革,暴力抗法被定為反動派反革命份子,在公判大會後被押往刑場打靶,目睹了這一切的福貴,被嚇得尿了褲子。福貴説如果當初不輸掉大宅,現在被打靶的肯定是他。經歷了幾次生死關頭後福貴明白了:活着,是一樣幸運,生命,遠比錢財重要。

以前看過餘華的小説,很震撼。並且我總認為根據小説拍成的電影總不會比小説精彩。厭惡跟風。所以一向沒看張藝謀拍的《活着》,雖然身邊的朋友一向在推薦。前段時間因為選修電影文學而找來了看,我最終打消了對電影《活着》的誤解,在我眼中,電影比小説又多了一種韻味。

小説給我的感覺是“活”,餘華太殘忍,福貴身邊的親人一個個而去,??

終只剩下他守着一頭老牛,我當時看小説的時候淚水不停的流,餘華這樣安排有他的道理,可是我覺得太沉重,但我絕不否認,它是一部很成功的中篇小説。而電影給我的感覺是“活着”,是進行時,帶有一種生命的張力與韌性,表達的是人類延續生命的動力。福貴在不一樣的人生階段,不斷地適應着環境的變化,頑強的追求生命的延續。

福貴出生在地主富豪之家,有必須的藝術修養,皮影是他的特殊愛好。當他的文藝嗜好變成謀生的工具時,他卻表現的“樂得其所”。這是一種“活着”的韌性在激勵着他,帶領着他,讓他頑強地生活着。

片尾,福貴找出裝皮影的舊箱子,讓外孫養小雞。外孫和小雞都是新生命的象徵,皮影雖然沒有了,但生命依然延續。一家人開心的笑着,影片到那裏戛然而止,給人一種“影片結束,而生活繼續”的感覺,我十分喜歡。

生命總要綻放,不管經過多曲折的道路。看過餘華的所有小説,深深欽佩這樣寫作很有獨立思想,不夾帶個人感情的敍述,在他的小説面前很多時候我自我都深深感受到了小説中所傳達出的悲痛和那個時代的無奈和壓抑。

衝此看了張藝謀的《活着》,在整個電影行進中我再一次被這樣小人物在那個年代的命運的主線所深深吸引與牽動。

葛優的演技簡直就是入了骨了,更別提鞏俐的表演,將那樣的一箇中國傳統女子的性格與情感演繹得淋漓盡致,異常是鳳霞臨死時她的哭戲,宛若我們身邊的即將喪失兒女的可憐母親;最痛苦的不是看着女兒受苦,最痛苦的是能夠救但救不成的那種惋惜。其實這些在餘華的小説中體現得更為透徹。

在改編上很多地方作了變動,但也不影響整個主線的發展,可是沒有小説詳盡,所以“活着”的這個主題在電影中的體現就需要觀眾仔細分析,而不像小説中文字中透出的都是血淚的辛酸和人生社會的無奈。

在結局的時候,電影並沒有把小説中家珍逝去女婿二喜被預製板夾死以及孫子在自然災害時期吃豌豆噎死的結局再刻畫出來;結尾處,導演以一種祥和的生活狀態結束了這一幕幕的人生悲慟——病倒的家珍和福貴二喜以及孫子幸福開心地吃飯···

電影也確實不需要像小説中那樣再刻畫下去了,因為主題在於活着,這一切的經歷以足夠反映一切,而再説下去似乎就成了人生剪影了。主題與意藴也在那一系列的事情中慢慢地向觀眾們傳達着活着的信念。

再次感歎,葛優的戛納影帝真是不是這麼簡單得到的,這樣純熟的演技也實在讓人佩服。

顛沛流離的生活,感激此刻的安詳與和平。

當我看完由張藝謀導演的電影《活着》後,又有了直觀的感受,再次被電影中人物的命運所震撼。從我內心早就想寫點什麼,但頗感苦澀,很難落筆。不誇張地説,看《活着》小説和電影,我都是含着複雜的淚水看完的,我相信每顆淚珠都閃爍着人性本有的憐憫之光澤。

餘華的《活着》通過徐福貴有些超脱的敍述,故事沿着倒敍展開。而電影則是張藝謀借用一支諷刺的椽筆,給我們展現了一個寬度近達半個世紀中國農民家庭悲歡離合的畫卷。雖説故事是虛構的,但我相信他的真實,真實地存在於廣大農村的某個角落,是一部被官方扼殺的中國農民的命運史詩。

故事平淡真實,福貴悲悽的大半生,伴隨着一個個生離死別的場景。但我不知不覺地被他們的。“悲慘”命運感動了,我品味到了什麼叫人生,人為什麼要活着……不能説這部作品多麼偉大,我只説他真切地告訴我什麼叫活着……命運如此,福貴有得選擇嗎?人在命運面前顯然渺小、茫然和脆弱。

?活着》就我感覺而言,是我目前看過的最符合原着精神,又加入導演自己的理解的影片,可見,“老謀子”對原着的理解是超人的。有些人説張藝謀的電影是給外國人看的,但我覺得更是給我們看的。中國人最要命的就是不敢直面現實,中國的希望我以為要敢於否定我們的過去和自己。您説呢?

有些人生來就名聲顯赫,但更多的人生來是默默無聞;有些人生來就一帆風順,但更多的人生來就充滿了艱辛與坎坷。重要的不是出生怎麼樣,而是今後我們怎樣面對自己的人生,學會在苦難中鍛鍊和忍受。人生漫長也短暫,也不要嫌過程太坎坷,因為只有歷經磨難獲得的勝利才更讓人懂得珍惜!

生命是寶貴的,每個活着的人都應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人是應該活着,因為世間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去珍惜的感情!

以上就是一祕為大家整理的4篇《活着電影觀後感優秀作文》,希望對您有一些參考價值,更多範文樣本、模板格式盡在一祕。

《活着》電影觀後感篇3

不去品嚐生活的苦就不會懂得幸福的真諦。從古至今,有誰沒有遭遇過挫折,又有誰沒有過不幸的時刻呢?但不論如何,堅強的人都會努力克服艱難而堅持活下去。有些人在曲折的生活道路上顯得脆弱。但人只要有毅力和決心,就會發現活着就是幸福。張藝謀導演的電影《活着》就是要演繹這種堅忍的“活着”。

?活着》講述的是中國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一個富有家庭裏發生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對夫婦,丈夫富貴,妻子家珍。由於吃喝享樂,沉迷於賭博,富貴最終把家裏的財產輸得一乾二淨。父親因為他的墮落氣得生病而死。從此,家破人亡,他們兩口子不得不面對苦難的生活。

俗話説:“有果必有因”。富貴家境衰落,他妻離子散的悲劇是他走上墮落的不歸路,成日不思進取吃喝賭博的結果。在此之外,還有別的原因嗎?是不是他的父親和妻子不關心他呢?答案是否定的。從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得出富貴固執的本性。他漠視父親和妻子的多次規勸,執迷不悟,最終致使家境衰敗、貧窮潦倒,天天過着痛苦的生活。他曾被國民x抓住並差點喪命;他曾在被別人鄙視的環境中醒悟。也就是在那時候,他才反省以前的事,才真正懂得幸福的價值。影片中有一個關於他教訓孩子的情節值得我們思考。“小雞長大會成鵝,鵝長大會成羊,羊長大會成牛。”小雞怎麼能變成鵝呢?或許想告訴孩子,再貧困弱小的人也能成為生活的強者吧。是啊!生活雖然不是什麼時候都盡如人意,但只要付出努力,擁有信心,明天將會更好。

另外,影片中另一重要的角色家珍又是怎麼樣的人呢?現在我們來給她作個分析吧。影片中描繪她的部分沒有富貴多,可是我們可以看出她是個既通情達理又温柔賢惠的妻子。人總是有喜怒哀樂的,家珍有時也生丈夫的氣,所以她才在懷孕時帶着個啞巴女兒回孃家。可是富貴那時候怎麼知道家珍——一個已經把自己的生命交給他,一個夜夜哭泣勸告丈夫不要賭博的妻子正在家鄉艱難地供養着孩子,並且期盼着他早點醒悟。要是沒有毅力,沒有信心,説不定這個柔弱的農村婦女早已經沒有勇氣生活在這世上了。這個女人的生命是很苦的,也是很堅韌的。怪只怪富貴這個男人不懂得珍惜她,所以他們倆才只能過着艱難困苦的生活。

這個故事説到這算是告一段落,不過劇情仍未結束。也許導演還要通過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中國的環境不斷在變,人也隨着不斷地變。但是不論如何,不論發生什麼事,活着的人還得活着,在漫漫人生路中品嚐酸甜苦辣與喜怒哀樂。

富貴和家珍的故事伴着前進的歷史走到中國建國初期。這期間,他們的孩子友慶被春生(他們的老朋友)騎車撞死了。其實春生不會開車,卻自以為是,結果……這個可憐的孩子再也沒有機會品嚐媽媽給他做的12個餃子了。作為編劇,導演,為什麼安排了這樣一個情節呢?是否想通過加深富貴和家珍的痛苦,來表現他們生活的毅力?我想除此以外,他們還想提醒人們,做事時不要不懂了裝懂,否則釀成悲劇再怨天尤人也無濟於事了。有慶的死真是令人扼腕歎息啊!

還有一個令人痛心的情節是富貴的女兒在生孩子時也不幸死去了。她的死並不像人們説的那樣是由老天爺安排的,我覺得是由當時迂腐的社會觀念造成的。我們都知道六十年代的文x大革x讓許多知識分子被批判為資產階級。影片中的醫生是個典型的例子。如果給富貴的女兒接生的接生員是個有經驗的醫生的話,這個悲劇就不會發生了。這種情節真令人悲哀憤怒。親眼看着自己的孩子死去,身為父母該有多痛苦呀!我原以為富貴和家珍會承受不住孩子死去的打擊而喪失理智和生活下去的勇氣,可他們卻能面對現實,承受苦難,頑強地活着、活着!我深深地被他們的堅強與勇氣打動。

?活着》是一部意味深長的電影。富貴和家珍夫婦的人生經歷帶給我們這樣的啟示:生活就像是一條路,不總是平坦而筆直的。人只有一勇氣、毅力和信心去面對和克服種.種的挫折與不幸,體會幸福的不易與甜蜜,才會更加熱愛生活,珍惜生命。活着是一種證明,是一種歷練。

《活着》電影觀後感篇4

?活着》這部電影是張藝謀導演根據餘華的小説《活着》改編而成的,情節有所變動,餘華的《活着》是極其殘酷無情的,可以説是不給福貴任何喘息的機會,家人孩子一個接着一個的在這個叫做活着的故事中死去;而張藝謀的《活着》是艱難悲涼卻又略帶温情和希望的,電影的結尾家珍和外孫饅頭(小説裏叫苦根)並沒有離他而去,而是在那句小雞長大了就變成了鵝,鵝長大了就變成了羊,羊長大了就變成了牛,牛長大了就是共產主義了的美好期盼中結束的,這個畫面是温暖而令人感動的。剛剛看完電影的時候,我的感覺是沒有小説好看,可能是因為先看的小説的緣故吧,但是仔細思考一下,還是覺得電影改編得很不錯,它是帶給我們希望的。

在看餘華的《活着》的時候我哭了無數次,看張導的《活着》的時候我哭了三次:第一次是福貴終於從戰場上回來,先見到了鳳霞,而鳳霞卻説不出話來只是邊笑邊哭的時候,一直受苦受累的鳳霞終於見到了爸爸,卻説不出話來只能拼命的笑,我既充滿同情又感到十分難過,鳳霞的啞是因為發燒沒錢醫治,被燒啞的,這裏不僅可以看出福貴家裏落魄之後的生活狀況,以小見大,也反應出當時老百姓的生活之艱難,發燒如此簡單常見的病都沒有錢來醫治,更不用説大病了。第二次是有慶死的時候,(這裏先插一句,在餘華的《活着》中,有慶是因為救春生那大出血的妻子而被抽血活活抽死的,而在張導的《活着》中,是有慶在牆角下睡着了,被春生的車撞倒的牆砸在身上而死的),當看到被人們用擔架抬着,滿身是血的有慶的.時候,我的眼淚一下子就流了下來,我不敢相信這個下午還活蹦亂跳的小孩兒,得了跑步比賽獎項的小孩兒,愛吃餃子的小孩兒突然消失了,我不敢想象沒有了兒子的家珍和福貴是怎樣的傷心,也不敢想象沒有了弟弟的鳳霞是多麼的悲傷,可生活還是要繼續啊,過了不久,所謂的好時代到來了,家珍説有慶沒有福氣,沒有趕上好時代。第三次是鳳霞因大出血而死的時候,也正是在那個時候,我再一次感受到母親的偉大。在那個時代,把教授當做反動分子關進牛圈,只有一些實習的護士在醫院裏工作,遇到大出血的鳳霞,護士們都手足無措,亂成一團,鳳霞在家珍的懷中痛苦的死去,可憐的饅頭一出生就沒了娘。同時也體現出當時不論是醫療設備,還是醫療技術都不是很發達。

中國有句古語大難不死,必有後福,我覺得這句話也不見得就是對的,從死人堆裏爬出來的福貴和春生,誰又增添了福氣呢。福貴的一生是艱難曲折的,春生也是一樣,從死人堆裏爬出來之後,福貴回家了,春生去給人開車,最後混得一個區長,生活上還算過得去,可是在去一所學校視察的時候,不料確撞死一個學生,而這個學生偏偏又是福貴的兒子,這成了春生一輩子的愧疚。在後來的中,春生被劃成走資派,他老婆自殺了,春生不想活了,但是他想到自己還沒有得到家珍的原諒,便逃出來去福貴家裏見他們最後一面,想把一生的積蓄給福貴,也就是這時一直嘴上説沒有原諒他的家珍對他説外面冷,進屋説吧春生,你記着,你還欠我們家一條命呢,你得好好活着,我想這既是最惡毒的懲罰,也是最善意的鼓勵,這就是温情吧,在一個大家都要和走資派劃清界限的年代。

有人覺得福貴失去了親人孩子,生活太苦,所以活着沒有了意義,死了才是解脱;有人覺得被深愛多年的戀人拋棄,再也找不到真愛,悲痛欲絕,所以活着沒有了意義,死了才是解脱;有人覺得百萬富翁破產了,失去了才財富和地位,所以活着沒有了意義,死了才是解脱;有人覺得整日受到病痛的折磨,醫治無效又浪費錢財,所以活着沒有了意義,死了才是解脱......但是餘華先生説:人活着是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不是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情而活着的活着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沒錯的,先生已經概括的足夠好了。福貴沒有問過自己活着的意義是什麼,他只是覺得自己已經經歷過生死,並且能夠從死人堆裏爬出來,還回到了家裏,這就是上天對他最大的恩賜,這已經足夠了,每每想到這裏就會覺得只要活着就好,所以無論生活多麼殘酷無情的鞭打他,他都忍了。

?活着》這部作品給人留下的思考是豐富的,每個人生活的環境不同,對活着的理解和意義自然也會不同,我想説的是不論處在怎樣的環境之中,縱使活着要承擔諸多難以承受的苦痛,但仍要堅韌頑強,只要活着,比什麼都強,這或許就是《活着》的意義吧。

《活着》電影觀後感篇5

面對死亡,最痛苦的不是離去的人,而是被迫承受這一切的生者——他們不僅肩上多了一份責任,而且身邊少了一個一同承擔的人。

福貴正是這樣一個可悲的生者,他的一生其實是幾萬萬人的縮影,中國近百年來經歷的所有苦難都在他身上清晰地投射出來,他有着傳奇般的人生,但你絕對不會希望擁有那樣的傳奇。

福貴當年是個二世祖,每日揮霍家裏的積蓄,不知哪修來的福氣討了個賢惠的好老婆,是米行的千金,可福貴依舊吃喝嫖賭,不僅輸光了家產,還氣死了爹,老婆連同肚子裏的孩子也被孃家接走了,只剩下他和年老的娘、年幼的女兒鳳霞相依,這時的福貴才第一次體會到了生活的艱辛,萬幸的是,家珍在產下福貴的第二子之後帶着兒子有慶回到了他身邊。然而福無雙至,禍不單行。福貴在為病重的母親抓藥的途中被國民黨抓了壯丁,後被解放軍所俘虜,回到家鄉他才知道母親已經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帶大了一雙兒女,但女兒不幸聾啞,兒子雖機靈活潑,後來也因為縣長夫人輸血而意外死去。

之後福貴經歷--、大躍進、自然災害,鳳霞和其丈夫先後死去,鳳霞產下的一子苦根也沒有逃過命運的魔爪,最後只剩下福貴一個人,和一頭與他同名的牛作伴,其中寓意深遠,頗有些孑然一身的蕭瑟。夕陽的餘暉裏,已然垂暮的老人駕着牛漸遠,沙啞的歌聲在土地的盡頭緩緩升起——

“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合上這本沉重的藍皮書,淚已濕眼眶,讓我感慨萬千的不止是主人公經歷的種.種悲慘,更因為他經歷了這麼多,卻依然卑微地活下來,他所承擔的已遠遠超出普通人能夠想象的範圍。

面對死亡,最痛苦的不是離去的人,而是被迫承受這一切的生者——他們不僅肩上多了一份責任,而且身邊少了一個一同承擔的人。但是,正因為如此,生者才要更堅定地生活,那是因為他們揹負的,不僅僅是自己的明天。

《活着》電影觀後感篇6

以前看過餘華的小説,很震撼。而且我總認為根據小説拍成的電影總不會比小説精彩。討厭跟風。所以一直沒看張藝謀拍的《活着》,雖然身邊的朋友一直在推薦。前段時間因為選修電影文學而找來了看,我終於打消了對電影《活着》的誤解,在我眼中,電影比小説又多了一種韻味。

小説給我的感覺是“活”,餘華太殘忍,福貴身邊的親人一個個而去,最後只剩下他守着一頭老牛,我當時看小説的時候淚水不停的流,餘華這樣安排有他的道理,可是我覺得太沉重,但我絕不否認,它是一部很成功的中篇小説。而電影給我的感覺是“活着”,是進行時,帶有一種生命的張力與韌性,表達的是人類延續生命的動力。福貴在不同的人生階段,不斷地適應着環境的變化,頑強的追求生命的延續。

福貴出生在地主富豪之家,有一定的藝術修養,皮影是他的特殊愛好。當他的文藝嗜好變成謀生的工具時,他卻表現的“樂得其所”。這是一種“活着”的韌性在激勵着他,帶領着他,讓他頑強地生活着。

片尾,福貴找出裝皮影的舊箱子,讓外孫養小雞。外孫和小雞都是新生命的象徵,皮影雖然沒有了,但生命依然延續。一家人開心的笑着,影片到這裏戛然而止,給人一種“影片結束,而生活繼續”的感覺,我非常喜歡。

生命總要綻放,不管經過多曲折的道路。看過餘華的所有小説,深深欽佩這樣寫作很有獨立思想,不夾帶個人感情的敍述,在他的小説面前很多時候我自己都深深感受到了小説中所傳達出的悲痛和那個時代的無奈和壓抑。

衝此看了張藝謀的《活着》,在整個電影行進中我再一次被這樣小人物在那個年代的命運的主線所深深吸引與牽動。

葛優的演技簡直就是入了骨了,更別提鞏俐的表演,將那樣的一箇中國傳統女子的性格與情感演繹得淋漓盡致,特別是鳳霞臨死時她的哭戲,宛若我們身邊的即將喪失兒女的可憐母親;最痛苦的不是看着女兒受苦,最痛苦的是可以救但救不成的那種惋惜。其實這些在餘華的小説中體現得更為透徹。

在改編上很多地方作了變動,但也不影響整個主線的發展,但是沒有小説詳盡,所以“活着”的這個主題在電影中的體現就需要觀眾仔細分析,而不像小説中文字中透出的都是血淚的辛酸和人生社會的無奈。

在結局的時候,電影並沒有把小説中家珍逝去女婿二喜被預製板夾死以及孫子在自然災害時期吃豌豆噎死的結局再刻畫出來;結尾處,導演以一種祥和的生活狀態結束了這一幕幕的人生悲慟——病倒的家珍和福貴二喜以及孫子幸福開心地吃飯···

電影也確實不需要像小説中那樣再刻畫下去了,因為主題在於活着,這一切的經歷以足夠反映一切,而再説下去似乎就成了人生剪影了。主題與意藴也在那一系列的事情中慢慢地向觀眾們傳達着活着的信念。

再次感歎,葛優的戛納影帝真是不是這麼簡單得到的,這樣純熟的演技也實在讓人佩服。

顛沛流離的生活,感謝現在的安詳與和平。

《活着》電影觀後感篇7

“四十年,彈指一揮或是滄海桑田,無數黃面孔的、沉默的、堅韌的中國人就這麼無聲無息地繼續活着。幕後資料這是一個非常美的故事,很親切,很真實,以貼近生活的小人物反映數十年來中國老百姓的生活觀,故事很親切,很真實,就像發生在我們身邊。一個小人物在鉅變的歷史中浮沉,完全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不幸和坎坷總是纏繞着他。然而他從沒有放棄活下去的信念,從不怨天尤人,並且對生活和未來報着無限美好的希望。”

我們時而會感覺到,每天都要為生活瑣事而煩惱,浮躁的心總是纏繞着我們的軀體,為了生活而生活,或者不叫真實的生活,完全是在敷衍周圍的一切,早就把年少時的夢想拋之向外,這種日子什麼時候才是個頭啊!然而,當我們面臨生命即將離我們而去或看着他人的生命被無情的剝奪時,我們又會覺得活着是件多麼幸福的事啊!

我們都在追求幸福,但我們好像忘記了追求幸福這件事本身就是幸福的。人,只有活着的時候才能體會什麼是幸福。小時候很容易覺得自己是幸福的,因為那時候慾望極少,越長大會越孤單,因為我們想要的超出了別人所能給予的。所以,人想要一直抱有小時候那種無憂無慮,就應該知足常樂。老人們都説,人的一生是極其有限的,不應該追求那些本不該屬於自己的東西,何必讓自己活得那麼累呢?

但,我們的生活是需要樂趣的,也不能總滿足於僅僅是活着,我們要向前進,要發展,使日子過得越來越好,而且不管是遇到什麼樣的環境,都要對生活有極大的忍耐,一不抱怨、二不解釋。

時刻要有覺悟之心,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去適應,生活正因為磨難才會五彩斑斕,愛自己在乎的人和在乎自己的人並感受這一份幸福。

《活着》電影觀後感篇8

這對每一個普通人來説是非常難以接受的,但富貴在親人都離他而去之後,在忍受親人離去的巨大悲痛之後,在自己隻身一人的情況下,仍能以老黃牛為伴,好好活着,這是令讀者感動的地方,對於我來説具有很大的教育意義。

那是今年的3月11日早上7:14分,還在學校的我突然接到了母親打來的父親病逝的電話,這對我來説是一個巨大的打擊,我默默辦理了請假手續,搭車趕回了家。父親在臨走之前,我都沒能見他最後一面,這是我一生的遺憾,我也將自責和愧疚終生。

在送走父親的那一刻,我摸着父親冰涼的手,看到父親還有一隻眼睛沒有合上,我想父親在臨走之前一定很想見我最後一面吧,我後悔沒什麼週末沒有回家看看父親,我多麼希望母親在父親臨走之前能夠告訴我,讓我見父親最後一面,可是,父親臨走之前仍未能見到他這個不孝的兒子,只能在走後睜着眼睛看我了。

我知道父親總有一天會離我們而去的,就像奶奶和五叔那樣,留給生者無盡的痛苦和悲傷。雖然在父親臨走之前,在親人面前,我忍着不哭,但誰比我心裏更加痛苦難受呢。在父親走後第二天,睡醒之後我忍不住哭了,就偷偷地跑到屋後的角落,淚流不止,我是不想讓爺爺和母親看見我流淚痛苦的樣子。

我知道,很多人都會有我相同的經歷,也忍受着親人離去的痛苦。在往後的幾天裏,我想到了餘華的《活着》,就看了根據餘華的《活着》改編的同名電影《活着》。

該劇的主人公富貴經歷了父親、母親、兒子、女兒先後離開自己的痛苦事實,雖然在餘華的《活着》裏還有他的老婆、外孫等親人也離他而去,遭遇更加悲慘,但誰不希望好好活着,但生活總是這樣,讓我們身邊的親人一個個離我們而去,使我們一次次遭受痛苦的打擊,使我們沉浸在傷痛之中,但親人已去,活者就應該好好活着,我想這也是《活着》給我最大的教育和感悟吧。最後,願父親一路走好,在那邊要好好照顧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