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實用文 > 觀後感

校園植樹節活動策劃書3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4.53K

現在校園在每年植樹節到來之前,都是需要開展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那麼你的活動策劃書都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校園植樹節活動策劃書,僅供參考,歡迎大家的參閲。

校園植樹節活動策劃書3篇

校園植樹節活動策劃書1

一、指導思想:

我校在學校東面有一小園,面積近60平方米。我校學生大部分來自農村家庭,但學生在種植活動中表現出的熱情和知識的匱乏、勞動技能的不足讓學校教師感到意外。學校決定以三月植樹節為契機,開展“我種植,我體驗,我快樂”的綜合實踐活動。

二、活動具體目標:

1、通過活動,讓學生從感情上認可勞動、尊重勞動,體驗到勞動的艱辛,感受到勞動的快樂,培養他們對勞動成果的珍惜。

2、通過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真正的動腦、動手,嘗試、探究,在勞動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體驗勞動與創造的樂趣,並掌握一定的勞作技能。

3、通過活動,掌握一定的種植的知識。

三、宣傳主題:

我種植,我體驗,我快樂!

四、活動安排

第一階段:準備

3月1日---3月7日,設計班牌,提倡設計個性化。

3月8日—3月14日,蒐集資料。綜合實踐活動老師針對本班情況,設計活動方案,並上傳至校園網。

第二階段:實踐

3月16日下午第二節課---第三節課,3—5年級學生帶好勞動工具,在學校西邊進行植樹,綜合實踐活動老師蒐集活動資料。

第三階段:總結

3月17日---3月31日,總結這次活動,每位綜合實踐活動老師上好彙報課。活動結束後,老師上傳活動資料。

本次活動將評選出“綜合實踐活動優秀輔導員”、“綜合實踐活動先進班級”、“綜合實踐先進個人”等,並頒發獎品。

五、活動注意事項:

1、整個活動一定要注意安全,特別是使用鐵鍬等金屬勞動工具時。

2、愛護學校的.花草樹木,不隨便踩草地。

3、節約資源,不隨便浪費水。

4、綜合實踐活動老師必須全程參與。

校園植樹節活動策劃書2

活動前言:

春天來臨,一年一度的植樹節也隨着春天的腳步走來,為了給大家親近大自然,為我們的世界裝點綠色的機會,我們為此舉辦意義重大的植樹活動。

一、主旨與主題:

貢獻力量,奉獻綠色,以植樹節為契機,奉獻我們的力量,進行植樹節活動。

二、活動時間:

20____年3月12日星期日9點到11點。地點:學院附近的江邊

三、活動對象:

鄂東職業技術學院經貿系青年志願者

四、活動單位:

1、主辦單位:經貿系青年志願者協會。

2、承辦單位:

五、活動意義:

為了創造藍天碧水的綠色環境,開展本次志願者綠色行動。以三月份植樹節為契機,在全校學生中開展形式多樣的植樹護綠行動和植物種植實踐體驗活動,做到人人蔘與,宣傳與實際行動相結合,從而令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喜悦,增加對植物生長的瞭解,增強環保意識,生態意識,以達到為班級、學校、社會增添綠色,淨化、美化環境的目的。

六、活動內容:

綠化美化環境,創建生態城市,迎農運會志願植樹活動。

活動準備事宜:

1、活動宣傳:海報。

2、活動所需物品的準備:鐵鍬、鋤頭、尖頭鎬、水桶等由校提供。

3、活動的組織:通過青年志願者協會宣傳並統一進行協調安排。

活動經費預算:

1、樹苗的購置:院青年志願者協會提供。

2、勞動工具:校後勤部提供。

3、宣傳:合影紀念。

七、注意事項:

1、若成員身體不適,不能堅持者,可自行返回就醫。

2、若有重大事故,立即與負責人取得聯繫,及時處理。

校園植樹節活動策劃書3

一、活動意圖:

在植樹節到來之際,為使孩子們能夠積極與環境“對話”,主動參與植樹節的相關活動,親身體驗勞動的樂趣,感受美化環境的意義,增強每個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意識,我園開展了植樹節——“種出來的春天”的活動。讓孩子們將種植園中的雜草拔除,並親手播種一些在春季容易生長的農作物的種子,讓孩子們給園內的樹木掛上標籤,體驗種樹的樂趣,增強環保意識,生態意識。

二、活動主題:

“種出來的春天”。

三、活動時間:

20____年3月11日

四、活動地點:

幼兒園內

五、活動準備:

1.每個級部製作活動宣傳版面:如小班:“播種春天的希望,中班:“珍愛綠色”,大班:“多片綠葉多份温馨”。

2.各種植物標識卡片。

六、活動具體內容

分級部開展不同主題的植樹節活動

1.小班活動主題“播種春天的希望”。

流程:給校園內的種植區拔出雜草,播種農作物種子。

2.中班活動主題“珍愛綠色”。

流程:給校園內的樹澆水、修枝——給樹掛牌,與小樹合影。

3.大班活動主題“多片綠葉多份温馨”。

在幼兒園種植園地,和家長一起種植桃樹——給心願樹掛牌併合影。(心願卡寫上種植人及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