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實用文 > 演講稿

國旗下講話關於袁隆平爺爺的講話稿

欄目: 演講稿 / 發佈於: / 人氣:1.7W
袁隆平,這樣一個偉大的人,值得我們每個人把他的故事記下來告訴下一代。今天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國旗下講話關於袁隆平爺爺的講話稿,供您參考查閲,謝謝!

國旗下講話關於袁隆平爺爺的講話稿

關於袁隆平爺爺的講話稿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

袁隆平是我國著名的雜交水稻專家,解決了我國億萬人的温飽問題,是令我們尊敬和敬仰的科學家。作為一個每天與水稻打交道的人,我們都以為他會是那種挽着褲腿俯身在稻田裏的人。像許多生物課本上的照片那樣,可真實的袁隆平卻是顛覆了我們的印象。他英文流利,俄語也不差,小提琴、踢踏舞,都不在話下,這真不像是一位89歲的老爺爺做的事,他的活力和他的精神令我們這些青少年都敬佩至極,他是值得我們敬佩的人,更是新中國的偉人。

作為新時代的新青年,我們要學習袁隆平的精神,要不斷地提高自我修養。習主席説:“我們生逢其時,也重任在肩,要發揮青少年的光與熱,實現中華民族偉大的‘中國夢’。”我們正處在一個黃金年齡,我們活力四射,我們激情澎湃,我們擁有滿腔的熱血和情懷,所有美好的未來都在向我們昭示,我們要像袁隆平一樣做一個永遠不知道疲倦的人,對一切事物抱有好奇心和新鮮感,做充滿熱血的青年人,生命不息,奮鬥不止。

王源作為當紅的男星,被無數的粉絲追捧。他作為聯合國青少年代表出席聯合國會議,並全程使用英文演講,這不是平常人能做到的,可他做到了,他代表的不僅僅是他自己,他更代表着我中華民族千千萬萬的新青年。他彰顯出的氣度與胸襟更代表着我中華民族的面貌與精神。為了這一天他自己也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努力和艱辛,他是我們所有青少年的代表,值得我們向他學習。

青春期是我們一生中最難忘最值得懷念的事情,在那些日子裏我們為了夢想而拼搏努力,我們將自己的汗水和淚水揮灑在那裏,袁隆平爺爺已經89歲了,可能還在孜孜不倦地學習,他不僅每天將時間放在科研中,還學習英語,練習小提琴。致力於研究超級雜交水稻,我們向他致敬,致敬他的精神和品格;我們向他學習,學習他的態度和毅力。青春需要奮鬥,需要像袁隆平爺爺一樣的精神,我們展現出的不僅是青少年的面貌,更是新中國的面貌。

我的發言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關於袁隆平爺爺的講話稿

大家好!

袁隆平有兩個心願:一是把“超級雜交稻”合成;二是讓雜交稻走向世界。

這是袁隆平的心聲,一種博大的愛。為了實現這個心願,他從成績與榮譽兩個“包袱”中解脱出來,超然於名利之外,對於眾多的頭銜和兼職,能辭去的堅決辭去,能不參加的會議一般不參加,夢魂縈繞的只有雜交稻。他希望雜交水稻的研究成果不但能增強我們國家自己解決吃飯問題的能力,同時也為解決人類仍然面臨的飢餓問題做出更大的貢獻。因此,袁隆平把幫助其他國家發展雜交稻當作為人類謀幸福的崇高事業。他還受聘擔任了聯合國糧農組織的首席顧問。“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記者離開x基地的時候已是4月7日的黃昏,北國還是春寒料峭,這裏袁隆平已經把記者送至路口,説:“我做過一個夢,夢見雜交水稻的莖稈像高粱一樣高,穗子像掃帚一樣大,稻穀像葡萄一樣結得一串串,我和我的助手們一塊在稻田裏散步,在水稻下面乘涼”。滿載着袁隆平的夢想與希望,雜交水稻在中國和世界的大地上播種和收穫,創造着一個個神話般的奇蹟。

世界傑出的農業經濟學家唐帕爾伯格寫了一部名著,叫《走向豐衣足食的世界》,書中寫到“袁隆平為中國贏得了寶貴的時間,他在農業科學的成就擊敗了飢餓的威脅。他正引導我們走向一個豐衣足食的世界。”現在,已有20多個國家引種雜交稻,聯合國糧農組織把在全球範圍內推廣雜交稻技術作為一項戰略計劃,90年代以來專門立項支持在世界一些產稻國家發展雜交水稻。袁隆平受聘為聯合國糧農組織的首席顧問,這些年他每年都出國指導,還派出了許多專家擔任顧問,多次赴印度、越南、緬甸、孟加拉等國指導,併為這些國家培訓技術專家。

從1981年至1998年,x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共舉辦了38期國際雜交水稻培訓班,培訓了來自15個以上國家的100多名科技人員。1998年,越南和印度種植面積已分別超過了10萬公頃和20萬頃,並且取得了每公頃增產1噸-2噸的效果。雜交水稻在解決世界飢餓問題上正日益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

謝謝大家!

關於袁隆平爺爺的講話稿

大家好!

常言,民以食為天。生存,是人類亙古不變的主題,自人類誕生起就從未停止過對糧食的渴望。又有俗話説,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足以體現糧食於人們而言的重要性。一個國家想要在世界上立有不敗之地,首先要解決的就是人民的温飽問題。

上世紀,災禍來臨,饑荒嚴重,人們的生活遭遇嚴峻考驗。懷着對國家、對人民的憂慮,對生存下去的迫切期盼,有一位博學多才的人,踏上了培育水稻新品種的漫漫研究長路。他,就是偉大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黑且瘦,顴骨突出。青絲間染上了白雪的顏色。手掌寬大粗糙。衣着樸素。話並不多。身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的袁隆平,形象卻樸實得像個平凡的農民。他亦笑稱自己,“再怎麼打扮都是個農民”。

不同於別的院士坐在室內、享受國家的津貼,袁隆平是實實在在當了一輩子的農民,在田裏勞苦了一輩子。

袁隆平是堅韌而執着的。在探索雜交水稻的這條路上,他遭遇過太多太多的困難,遇到過太多太多次的失敗,可他始終沒有放棄。他擁有博愛,寬厚的胸懷,憐憫蒼生,以己身赴湯蹈火在所不惜。在研究尚未成功時,袁隆平為了尋找一株自然突變的雄性不育株,在田間,頭頂毒陽,腳踏爛泥,一穗一穗的仔細尋找。

他用粗糙的大手撫過稻穗,向深沉的黑土地傾訴夢想。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國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推廣種植雜交水稻。種植雜交水稻後,產量大增,獲得了全國無數農民大力稱讚。之後,雜交水稻引起了世界範圍的關注,世界各國紛紛引進種植。雜交水稻,養活了中國,養活了世界。

袁隆平成功了。

他能夠成功的原因值得我們深思與探究。袁老説過,他信奉這樣一條公式:知識+汗水+靈感+機遇=成功。首先,知識——袁隆平畢業於西南農學院;其次,汗水——幾十年如一日對雜交水稻的研究;其三,靈感——依據對遺傳學已有的較深的認識,論證出“鶴立雞羣”的稻株是“天然雜交稻”;其四,機遇——發現了一株雄花花葯不開裂、性狀奇特的植株。這幾點,他都具備了,所以他成功了。而這四點其中,最可貴的莫過於“汗水”,試問有誰能堅持把一生的時間都花在田裏?若是幾個月,或許有人能堅持,若是幾十年,都怯了。袁隆平做到了,所以成為“雜交水稻之父”的不是別人,而是他,袁隆平。

袁隆平是專注而敬業的。一次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沒多久,袁隆平便起身告退,“水稻長了,要到田裏去了。”是這般的樸質的話語,滿溢出對名利的淡泊與對本業的鑽而不倦,如何不教人感動!如今的人們,已經被社會上的浮華迷失了眼睛,靈魂覆滿塵埃,空洞而貧乏。袁隆平獲得成功的道理與我們能否獲得成功,本質上是相通的,我們企望獲得成功,卻總是不願付出,與成功屢屢擦身而過,終不可得。

他一生只做了一件事情,並把這件事做到了極致。説他拯救了世界也並不為過。

“我畢生的追求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飢餓。”

——這是他澤被蒼生的胸懷。

這位老人,現已過古稀之年。他仍然用他的生命燭光照亮着世界,關注着農業,將一生獻之天下蒼生。在他身上,彰顯出了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盛而不衰的傳統美德——孜孜以求,鑽之彌堅的探索精神,博愛無私,敬業樂業的奉獻精神。他用他的智慧,支撐了世界以億計的人民!

如果沒有雜交水稻的發明,很難想象我們依靠什麼存活至今。我們每個人,都應懷着最誠摯的謝意與最真摯的感動,向袁老致敬!

謝謝大家!

關於袁隆平爺爺的講話稿

大家好!

我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出生於1930年。袁隆平的勵志故事充滿了奮鬥和堅持的色彩,不畏艱難,知難而進是袁隆平院士做科研一貫的原則。“一顆種子改變世界”是對袁隆平所作貢獻的詮釋。

這個勵志故事從袁隆平年輕的時候開始講起。1953年,袁隆平從西南農學院畢業,成為新中國培養的第一批大學生。那時國家實行畢業分配政策,袁隆平被分到窮鄉僻壤的安江農業學校當教師,負責教三門課。然而就在這個落後的x鄉下,袁隆平度過了人生中最難忘的18年歲月——這些日子裏,他一邊教書育人,一邊做農業科研,積累了大量的經驗。

那個年代的人都深受飢餓的折磨。1960年,嚴重的大饑荒像蝗蟲般掠過中華大地,餓殍遍野,慘不忍睹。袁隆平內心的壯志被激發起來了,他發誓,一定要研究出一種高產的水稻,讓自己的同胞吃飽!當時,科學家都認定水稻雜交沒有優勢,可是倔強的袁隆平不認輸,他相信自己的判斷沒有錯,無數次實驗、無數次失敗,都沒有使他氣餒。天才都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有一天,袁隆平像往常一樣走在實驗田裏,突然發現一株特殊的稻穗,袁隆平在驚喜之下,繼續潛心研究。終於,在1973年,袁隆平在全國水稻科研會議上,正式宣告中國秈型雜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