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實用文 > 演講稿

2023傳承經典演講稿7篇

欄目: 演講稿 / 發佈於: / 人氣:1.18W

演講稿是我們與觀眾溝通的橋樑,必須搭建得牢固穩定,我們可以通過幽默的元素來為演講稿增添趣味性,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2023傳承經典演講稿7篇,供大家參考。

2023傳承經典演講稿7篇

2023傳承經典演講稿篇1

尊敬的老師、各位評委: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取之不竭的智慧之源——國學經典”。

我從來不知道,在我牙牙學語時,媽媽教會的第一首古詩就是漢語言的精華;我也不知道,獨自玩耍時,媽媽播放的碟片就是民族文化的瑰寶,然後我更不知道易學好記的百家姓原來也出自於中華的傳統文化。後來,在老師那裏,我知道了詩詞歌賦的對仗工整,詞采豔麗;知道了古風古韻的情思格律、平仄平收;知道了論語的和諧自然、淡泊、清靜。我終於明白,媽媽,為什麼在我懵懂的世界裏便播下文明的種子;老師,為什麼在我學習的路上讓我們又誦讀又實踐。

這些言簡意豐,言少意深的文字深深地影響着我:

小時候,當其他小朋友丟失橡皮時,我會不自覺地將自己的橡皮遞過去;當有的小夥伴摔倒時,我會鼓勵他堅強的爬起來;當我的繪畫作品得獎時,我會説出來和好友分享。因為我知道“贈人玫瑰,手有餘香”的道理。

因為從小喜歡誦讀經典,我和其他同齡的孩子便有了幾分不同,然後老師們都誇獎我是最懂禮貌、最善良的好孩子。當同學們在下課盡情嬉戲的時候,我會捧着一本散發油墨香的書靜靜的讀着;當他們因為一件小事而爭得面紅耳赤時,我會笑着去勸慰他們;當他們因為我遊戲做得不好而埋怨斥責我時,我會一笑置之;當他們有了困難而需要幫助時,我會挺身而出,毫不猶豫。

大詩人歌德説“讀一本好書,就像和一羣高尚的人對話。”是的,讀國學經典,更能賦予我們精神的力量,獲得極為豐富的營養,我們在書中學會做人的道理和準則,“胸有詩書氣自華”,以《唐宋詩詞三百首》為例,讀李太白詩,

一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便讓我對大自然充滿嚮往,讀白樂天詩,一句“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碳賤願天寒”便讓我對百姓的遭遇充滿同情,文天祥一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又讓我感覺天地間浩氣長存。

與經典為友,伴幸福同行,經典是我成長的道路上最好的朋友。然後讓我們一起背誦經典詩文,接受經典的薰陶吧!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燦若雲霞,輝耀千秋。國學經典,這一用之不盡、取之不竭的智慧之源如雲飄逸,如柳柔細,如水清澈、如友相伴。我相信,他一定會隨着優雅的韻律緩步鋪展, 將其智慧的光芒穿透歷史、跨越時空、歷久彌新。

2023傳承經典演講稿篇2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在國旗下演講的題目是《好習慣成就大未來》。

也許很多同學覺得把習慣與未來聯繫在一起有點牽強,甚至有一些同學們對新學期學校提出的“十個好:把衣穿好、把發理好、把路走好、把地掃好、把操做好、把歌唱好、把字寫好、把課上好、把人待好、把人做好。”不理解,難以接受。

在我們的校園內、樓梯上總能見到與我們美麗的校園極不和諧的紙屑,甚至有的同學認為:反正有值日的同學和清潔工在打掃,扔了又何妨;有的同學把在教學樓走廊上追逐打鬧,走路推推搡搡當作習以為常;甚至還有個別同學故意損壞學校的公共財物,連教學樓新噴的地面漆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壞。我們很多同學把文化知識的學習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會公德的培養,文明習慣的養成,而這並不應該是我們21世紀中學生的行為。事實上,良好的行為習慣,是我們順利學習的前提,也是樹立健康人格的基礎。在學校沒有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同學就可能目無紀律,不講衞生,擾亂班級的學習環境。相反,如果我們養成了文明的行為習慣,就能構建出優良的學習環境,創設出優良的學習氣氛。

法國學者培根説過:“習慣是人生的主宰,人們應該努力地追求好習慣。”好的習慣就像旅途中的指南針,為我們指引着前進的方向;好習慣又像透明的翅膀,帶領我們向着自己的夢想飛翔。

魯迅先生小的時候,就養成了許多的好習慣。他要求自己抓緊時間,時刻叮囑自己凡事都要早做。這位以“小跑走完一生”的作家,一生中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文學泰斗托爾斯泰六七歲開始,就養成了寫日記的習慣。9歲的時候,他專門記了一本《外祖父的故事》,裏面記滿了外祖父打仗時的非凡經歷和有趣故事。他還喜歡蒐集激勵自己的格言警句,後來收集格言警句也成了他一生的習慣,逐漸地發展為每天與書為伴,全神貫注地閲讀下載大量的文學名著,最終,他自己開始了創作,豐富而深厚的積澱,使他的文學作品傳到世界各地,震撼、感動了一代又一代人。可見,好的習慣對於人的一生會產生多麼大的影響。

在我們的生活與學習中,我們也要像魯迅先生、托爾斯泰學習。放學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要專心致志地把作業做完;睡覺前,對照課表檢查書包是否整理妥當;早晨,按時到校,抓緊時間進行早讀;每節課提前一分鐘進教室,做好上課準備等等。同學們,只有做到了這些身邊的小事,從現在開始培養自己的好習慣,,我們才能贏得時間,贏得更大的進步。

我們要學會珍惜時間,並努力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做一個文明學生。比如:管住我們的口,不説粗話、不隨地吐痰;管住我們的手,不亂扔垃圾、不打架鬥毆;管住我們的腳,不踐踏草坪等等。平時的小事情中能體現高品質,小事情中能成就大事業。“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應是建立於平時生活的每一件小事,每一小處,每一小節之中。讓我們全校同學行動起來,從身邊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養成良好的習慣來規範我們的言行,讓每位走出校門的二中人永遠是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

同學們,昨天的習慣,已經造就了今天的我們,而今天的習慣將決定我們的明天。那麼讓我們大家一起從今天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小事情做起,在生活和學習中養成好習慣,做個好學生!今天的良好習慣,將能成就我們的大未來!

我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老師們,同學們,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鑄造基點 鑄造夢想》一百多年前,馬丁路德金在林肯紀念堂前向美國人民呼喊着“i have a dream that one day”今天,我將在這裏呼喊“we have a chinese dream,我們有一箇中國夢。”

走進歷史的長廊,常沉醉於青竹般的漢朝,牡丹般的唐朝,曇花般的清朝。我們被一以貫之的民族復興夢召喚着。即使我們曾經歷苦難,曾命懸一線,但我們依舊頑強奮鬥,艱苦奮鬥,不懈奮鬥,為實現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有人會問了,那我們為何不走封建主義道路?答案是一定的,因為我們找到了更好的道路,那便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又有人會問我:“我們每天的日常活動與社會主義有什麼關係?”中國夢是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要實現中國夢必須凝聚每一箇中國人的力量。

每一箇中國人都是鑄造中國夢的一個基點。如果你是一位醫生,你用自己高超的技術挽救着別人的性命,成為實現中國夢的一個基點;如果你是一位檢察官,你用自己公正的原則,維護着國家的法則,成為實現中國夢的又一個基點。如果你是一位學生,我用自己積極的態度,學習着豐富的知識,成為實現中國夢的另一個基點。同學們,不,朋友們,你們的父母是偉大的,因為他們所做的事情正鑄造着一個又一個的基點。朋友們,你們也是偉大的,因為你們不僅現在在鑄造着一個又一個基點,而且因為我們的努力,未來會鑄造一個個更堅實的基點。一個個的基點聚集而成的是偉大的中國夢。

我認為對於中國夢來説木匠做一張好桌子,和當政治家的建設一個優秀的國家為同一價值,農民種好一畝糧食,和當軍人的打勝一支壓境的敵軍為同一價值。無論你是拉黃包車的還是坐黃包車的;無論你是做主席的還是編涼蓆的都是中國夢的基點,無論你是法官、軍人、老師、農民、學生、醫生都是中國夢所需要凝聚的中國力量,我在寫稿時反覆思考“法官、軍人、老師、農民、學生、醫生“這六個職業的先後,最後,我只能用拼音首字母順序排列。因為這六個職業,因為任何一個職業都是一樣的重要。

當我們把每個人的夢都與國家興哀榮辱緊密相連。架好了基點,那麼中國夢的橋樑該通向哪兒呢?經過商議,這座橋樑通向了三處:一、經濟騰飛,物質進步,環境提升;二、公平正義,教育進步,科技創新;三、和平愛國,強國富兵,捍衞主權。

而今天,我想重點談談第二點中的公平正義。現在的社會處處拼爹,拼錢,拼關係。這有一個笑話能發人省思。

有一天,在地鐵上,一位老人問旁邊一青年:“小夥子,不好意思,請問你是姓藥麼?”青年説:“不是”。“那麼你爸姓李”“不是”。“哦”老人又問:“你家人有做公務員的麼?公檢法司軍隊都算。”“沒有。”那遠親呢?青年不忍煩了:“沒有沒有!”這時老人突然大罵青年:“把你的腳給我挪開,你踩着我的腳啦!”由此可見拼爹、拼錢、拼關係已經蔓延開來,而消除這種風氣的必須是我們年輕的一代,在這美好的春季,我們應該懷揣着感恩、公平、奮進的心態自信的邁向明天。

在演講結束前,有個故事想和大家分享:“從前有一位追夢的少年找到一位智者,問命運到底是什麼?智者讓他伸出手,指了指他手中的事業線、愛情線、生命線,然後讓他握緊拳頭,盡力舉起,這時少年頓悟了,是啊朋友們,讓我們也握緊拳頭,把自己的命運握在自己手心中,舉起拳頭,盡力向上。這樣我們一定會實現自己的夢想,我們的夢想,我們的中國夢!

2023傳承經典演講稿篇3

大家好,我叫孫xx。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傳承國學經典,弘揚傳統文化》。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國學像一陣春風吹進我們的校園,吹進我們的課堂,吹進我們的心靈,瞭解傳統文化,提高自身修養,弘揚傳統文化,美麗情滿中華。

神州大地,國家傳承千年,何為國學?那就是“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的歷史長河中中經得起時間洗煉而深沉下來的能夠在千百年還能給人以深刻啟示,從中受益的精神財富,文化深沉。

?弟子規》教導我們人們生活的規範,教導學生為人處世的規範。“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句雖短,意深刻。孔子關於學習和交友的態度更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三人行,必我有師焉”“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第一句意為幾個人走在一起,其中必有可以做我老師的人,第二句告訴我們要勤奮努力學習,多向別人請教,第三句告訴我們要真誠對待朋友,這些話雖出自二千年的孔子之口,但至理名言,意義深刻,正所謂:“海納百川容乃大”,我們若想具有高山的雄偉和大海的淵博,就必須從平凡的人身上汲取點滴。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國學裏有太多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人生智慧,淡泊明志,寧靜致遠。

我慶幸洪小的濃濃書香浸潤了我,讓我深刻感到濃濃傳統文化的薰陶,我明白學習國學經典,就是要以史為鑑,以古為鏡,建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實現人生夢,實現中國夢!

2023傳承經典演講稿篇4

再過幾天就是傳統佳節端午節了。聞着艾葉清幽的香氣 ,吃着飽滿噴香的糯米,看着熱鬧激烈的龍舟賽,自然會想起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

他是一心為國為民的忠臣,是國家的棟樑。無奈,小人當道,忠臣被貶,國之將亡,最終屈原被流放。有着遠大抱負的他倍感痛心。

他雖然內心痛苦,卻沒有向社會的不公與黑暗屈服,沒有放棄理想,他將願為祖國效力卻辦不到的悲痛,對楚國黑暗腐朽政治的憤慨,遭到不公平待遇的哀怨化為力量,寫出了《離騷》《天問》等不朽的詩篇。

不久之後,楚懷王客死他鄉,楚城淪陷,楚國滅亡,憂國憂民的屈原萬念俱灰。

為了自己決不同流合污的政治態度與“九死未悔”的堅定信念;他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汨羅江,殉國自盡。

他用不屈的生命告訴我們 ,他忠誠於國家,憂國憂民,寧死不屈忠貞不渝。他為國家繁榮興盛而在所不辭的精神,值得我們讚歎。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百折不撓、追求真理的屈原精神穿越千年歷史,薪火相傳,影響着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積極進取、奮發圖強,不斷為中華文明繁榮發展,注入生機與活力:校友陳景潤髮表了(1+2)的詳細證明,為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作出重大貢獻;錢學森在現代科學技術領域取得的成果,為我國航天技術、系統科學和系統工程做出了巨大的和開拓性的貢獻。這種“上下求索”,為追求真理不懈努力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我們師大附中本來就有學習的傳統,期末考將至。我們應該把這種“上下求索”的精神用到學習上。利用好每一天時間,掌握好每一門課,小到每個知識點,精到每次考試。把點點滴滴的時間精力,集中在學習上,解決好每個問題,通過不懈努力,取得理想的成績。

當然今天我們紀念屈原,國家將其定為法定節假日也是為了傳承我們優秀的傳統文化,重鑄中華民族之魂,這是一個急迫而又長遠的重大任務。如今,隨着我國對外開放向縱深發展,外來文化大舉融入我們的生活,許多人沉醉於“聖誕節”、“愚人節”等洋節,漸漸淡忘了我們中華民族自己的傳統節日。作為炎黃子孫,我們必須要認識到,千百年來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保持強烈的民族認同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守住了傳統之根!

今天,我們只有用實際行動捍衞和弘揚優秀民族傳統文化,心懷敬畏、責無旁貸,以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為己任,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加強個人修養,為實現強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最後,預祝老師同學們端午節快樂。謝謝!

小編推薦

時間像一閃而過的流星,稍縱即逝,端午節來啦。到了每年的端午節,各種大小型活動會在這天舉行,那當然不能避免的用到演講稿,一場成功的演講,離不開我們事先準備好的關於端午節演講稿。一篇優秀的端午節演講稿是怎麼樣的呢?以下是工作總結之家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我們的節日端午節為主題學生三分鐘演講稿”歡迎您閲讀和收藏,並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再過幾天是農曆的五月初五,就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了。端午節開始於春秋戰國時期,到現在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它到底是一個怎樣的節日呢?

第一,端午是紀念詩人的節日,是愛國的節日。因為愛國詩人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汨羅江。屈原沉入汨羅江之後。人們自發的把裝米的竹筒投入江中,萬舟齊發,吶喊鼓樂嚇退蛟龍,以此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現在演變成為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經過千百年的傳承,屈原的愛國主義情懷與端午節的人文內涵已密不可分。端午節成為中國人傳遞愛國主義情感和精神的重要儀式。

第二,端午節是講究衞生的節日。端午前後正是春夏交替之時,天氣炎熱,多雨潮濕,蚊蟲滋生,病蟲害漸漸增多,是傳染病的高發時節。我們江南地區也將進入悶熱、多雨、潮濕的梅雨季節。為了避免疾病的發生,人們在端午節前後插艾葉、懸菖蒲用以驅趕蚊子蒼蠅、蟲子螞蟻、淨化空氣,後來又加上了石榴花、大蒜和龍船花,合稱“天中五端”。

端午這一天成年人要喝雄黃酒和菖蒲酒驅蛇蟲,小孩要佩戴藏有硃砂、雄黃、香草的香囊預防疾病。這樣來看,端午節是中國最早的“衞生防疫節”。

第三,端午節是體育節,因為這一天人們要在水上賽龍舟。龍舟競賽是一項很有氣勢、極具合作精神的競技活動。它不僅要有體力、耐力,而且還要團結協作、機智靈活,更要熟悉水性。這些都是長期鍛鍊的結果,絕非一日之功。端午龍舟競賽能對羣眾性的水上運動、強身健體、民眾團結起到很好的推動和促進作用。現在龍舟競賽逐漸演變成一項國際體育賽事,起到友誼紐帶的作用。

第四,端午是美食節,因為我們要吃粽子。古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人們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形狀上有四角形、錐形、菱形,有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筒粽”等等。

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粽子;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浙江嘉興粽子最為有名。可謂粽葉飄香粽子可口。

現在,端午節被列入國家法定的節假日,也正在向聯合國申報“人類口頭遺產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這體現了對傳統文化的尊重。

每過一次傳統節日,就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內心力一次加強和洗禮。我們是中華民族的棟樑之才,中華文明需要我們共同傳承,讓我們懷着敬愛之心和珍愛之情來看待中華的每一個傳統佳節,讓華夏文明在中國徹底的紅火起來。

還有,等我們過完端午節,整個學期也臨近尾聲。希望同學們能認真上好每一節複習課,有計劃有目的的進行復習,爭取在期末考試中取得好成績。

中國的傳統文化可真多呀!就連外國人都説中國的傳統文化叫呱呱。那麼,我來介紹一下我國的傳統文化——端午節吧!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而來的。屈原生長在楚國,那時的楚王昏庸無道,使得楚國面臨滅亡,因此,屈原很憤怒,抱着一塊大石頭投河自盡了。人們為了不讓河裏的魚和傳説中的龍把屈原的屍體吃掉,紛紛回家包粽子、煮鹹鴨蛋往河裏投,這樣可以讓河裏的魚、龍吃粽子和鹹鴨蛋而不吃屈原的屍體。端午節包粽子作文800字精選

今年的端午節人們還是想往年一樣包粽子紀念屈原。我對媽媽説:“媽媽,我們也包粽子紀念屈原吧!”媽媽説:“好呀!”“ye!”我歡天喜地地跳着。説完媽媽就帶着我搭計程車去了超市。在超市裏買了一些糯米、白砂糖。接着又去菜市場,在菜市場買了包粽子用的粽葉。回到家後,媽媽告訴我包粽子的程序,她説,首先把糯米浸泡在盆裏,還告訴我説要浸泡一至兩個小時呢;然後把粽葉洗乾淨再浸泡一會,泡好後再把粽葉放到熱水鍋裏煮一煮。最後把粽葉折成一個漏斗形狀,把浸泡好的糯米放進去,一定要塞實。再用棉線把粽子捆綁不讓其散開,粽子就包好了。這時燒一鍋熱水,將包好的粽子放進鍋裏煮熟就可以吃了。

哈哈,經過幾個小時以後,一盤香噴噴的粽子新鮮出爐了。看着粽子我的口水都流出來了,於是我便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

就這樣,端午節成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而粽子也則成了一道傳統美食流傳下來了!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再過幾天就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了,關於端午節的由來相信大家都很清楚,它是紀念我國著名的詩人、愛國主義者屈原的節日。

屈原是距今已有兩千多年了,他是戰國時期的楚國人。他所在的時代是一個戰亂頻繁、弱肉強食的時代。面對連年的戰爭失敗,割地求和,統治階級卻置國家存亡不顧,依舊過着醉生夢死的生活。屈原就生活在這樣的時代環境裏,他對當前的形勢有着清醒的認識,於是在國內倡導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由此得罪了舊貴族遭到了詆譭攻擊。面對壓力,屈原寧折不彎,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思想,在與保守勢力的鬥爭中顯示了自己的高尚節操,赤誠的愛國之心。

這一片冰心,穿透了兩千年的時空,依然照耀着中華大地。兩千年之後的今天,我們談論屈原的愛國主義,倡導的是什麼呢?我們倡導的是屈原熱愛自由,和平的精神,是面對危機以天下為己任的高度的責任感,是面對強權寧折不彎的精神,要體會到屈原對於國家人民的深厚感情,體會到屈原對於這片土地,也就是我們腳下這片廣袤大地的深厚感情。

和屈原不同,我們身處的時代是盛世的中國。國家富強、民眾和諧。在這一個富足自信的新時代,我們更應該學會愛國,學會珍惜我們看似應得的寬敞明亮的教室,學會珍惜我們的學習的機會、甚至我們的衣食。這都是我們的父輩甚至我們的祖輩懷持愛國的理念,對幸福和平生活的嚮往,拋頭顱灑熱血為我們拼搏才得來的。

最後我想用一句屈原的話送給所有的同學“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希望我們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彼此勉勵,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做一個奮發圖強,能為祖國建設貢獻心智的人,能為自己的將來鋪墊繁花似錦的人,能回報呵護自己的父母師長,無愧於炎黃子孫的人。

另外,端午節就要到了,天氣也越來越炎熱,希望同學們注意安全,不要在太陽底下追逐打鬧,以防中暑;禁止同學私自外出游泳,不要去江、河、塘、湖畔或工地積水坑等水邊玩耍、洗手、洗腳,以免發生溺水事件;實在想游泳,要有家長的陪伴,要掌握一些基本常識:如在身體過飽、過飢和過於疲勞的情況下都不要下水游泳;下水前要用冷水淋浴身體並且要做熱身運動;入水要緩慢,使身體逐漸適應水温;在水中不宜時間過長,要按時上岸休息,以防發生抽筋現象;游泳時不要互相打鬧、嬉戲;不瞭解水深及水底情況時,不要跳水;患有心臟病及其他慢性病的人,不能參加游泳,以免發生意外。

總之, 希望每一個同學牢記下面這句話:“生命只有一次,我們要好好珍惜生命。

我的講話完畢,謝謝大家!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很高興能夠站在這裏給大家分享端午節的故事。我們大家都知道,端午節是我們偉大的詩人屈原投江的日子,卻也許少有人知道,五月初五端午節亦是我們這個有着五千多年中華文明的國家中一個極其重要的節日,和春節、中秋節、清明節併成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據説,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是由上古時代祭奠龍祖演變而來的節日。“端”有古漢語中“開頭”、“初始”的意思,“端午”也就是“初五”,古代的人們習慣把五月的頭幾天分別用端來稱呼,“端一”也就是五月七年級,“端五(午)”也就是我們的五月初五端午節了。

端午節有許許多多的別稱,而我們端午節的`習俗決定了我們常把端午節稱為“粽子節”和“龍舟節”。在我國許多與屈原關係密切的地方,端午節是要進行龍舟比賽的,所以這一天也被人們稱為“龍舟節”,而傳説中的用粽子去驅散咬食遺體的小魚這一習俗,讓我們都習慣了在端午這一天裏包粽子、吃粽子,每家每户都會把粽子當做我們的食物,一方面祭奠屈原,一方面預祝我們自己端午安康。

我的家鄉正是屈原投江的那個地方,這讓我比其他人對於端午節的重視是要多一些的。我們家鄉到了端午節,都會早早的去江邊等待,等待龍舟賽的開始,不管男女老少,大家都會在站在江邊為划龍舟的隊伍搖旗吶喊。

到了中午的時候,我們都會回家去吃粽子。粽子是我們每家每户勤勞的“主廚”們提前幾天包好的,粽葉是我們這羣小孩去水邊摘來的,粽葉裏面包着的,有純糯米的鹼粽子,有紅豆的甜粽子,也有在中間藏有一小顆肉的鹹粽子,不管是哪一種,擺上餐桌的那一刻,我們都會挑上自己喜歡吃的那一種,進行端午節吃粽子的儀式。我家因為我很喜歡吃粽子,我的媽媽業會給我多包一些粽子,凍在冰箱裏,等到我又想吃粽子了,拿出來解凍,粽子也就成為端午節之外的一種零食或者主食了。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完畢!

端午節屈原精神演講稿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端午節到了各種有趣的活動也開始了,吃粽子,划龍舟等,都在端午節這一天開始,這是我們最喜歡的節日,因為這一天我們可以去看龍舟比賽,去親手做粽子,體驗端午的快樂。

節日都是有重大寓意,端午是為了紀念古代屈原,紀念他的優秀品質,從古代一直流傳到如今,也成為了一直文化傳承,有着深遠的意義,我們在過端午時也應該享受端午的故事,去聽端午藴含的意義,歷史長河中,每一個節點都會有那麼一些人值得我們留意值得我們尊重。

我們作為傳承者不但要學會傳承古老文化,也要學會繼承優秀品質,屈原是一個令人敬佩,值得尊敬的人,他的高尚從古至今的無數人為之折服,我們過端午不但是享受節日的喜慶,也是在學習文化。這是源遠流長的精華,也是我們每個人都必須銘記的歷史。

端午這一天我們都應該積極展開活動,無論是在家中還是去遊玩,我們都應該知道節日的重點包粽子,我覺得只有自己包的粽子才是最好吃,因為是經過了自己努力練習獲得的,這不但能夠讓我們體會到包粽子的樂趣,也可以讓我們吃到自己做的粽子。

一年只有一次端午,在這一天,在電視上我們可以看到很多龍舟比賽,展現的是團隊的力量,端午的美麗就在於這裏,有着這樣有趣的活動,讓我們每年都不能忘懷,我甚至都想親自參加,可是自己不會划船。真是非常開心這一天的到來,因為這是我們歡樂的開始讓我們品嚐節日樂趣。

這是全國性的重大節日,其中的精粹文化,不但是千年來精華,更是一種精神,是我們不屈的靈魂,有着歷史的屬性,節日的隆重卻是靠着歷史的背景,也藴含了古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我們繼承了這樣的文化,就應該時刻牢記歷史,不忘推陳出新,不斷前進。

當這一天到來我們也會放假,可以去旅遊,也可以去拜訪親人,時間充裕讓我們可以放鬆自己,可以與家人一起體會節日的快樂,不但可以讓我們大飽眼福看龍舟,也可以脣齒留香吃粽子,這是都很有趣的節日,我非常喜歡這樣的節日,也希望同學們都不要忘記,開開心心過端午,快快樂樂看龍舟,讓我們在節日這一天放鬆自己,去感受文化的厚重,體驗不同的端午。

謝謝大家!

端午節屈原精神演講稿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很多同學都喜歡過節,但是大家是否有想過節日是怎麼來的呢?對於即將迎面而來的端午節,你是否去了解過它的來源呢?作為一名中華兒女,我們要多去了解一些中華文化,慢慢的積累起來,我們就能在自己的思想上提升一個高度,也讓自己成為一名更加內含底藴深厚的華夏兒女。那麼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端午節,感受端午節吧!

想必大家都知道端午節是和大詩人屈原有關聯的,屈原是一名振振有名的愛國大詩人,他愛國,最後投身於汨羅河,最後人們為了紀念他而在端午節這一天向河裏投粽子,以此來紀念他,愛戴他。其實更早大家是在端午節這一天祈求身體健康,祛病除災。直到今天,我們依舊繼承着以前的習俗,每每端午,就在耳朵背後帶上一片艾葉,話説這樣就不會感到頭痛了。所以我也總是在這一天早早就帶好了艾葉,為了祈求一個健康的身體。

我相信大家的家庭在端午這一天,也有很多不同的習俗。這些習俗雖然看起來簡單也不太符合實際,但是確實我們一筆非常豐厚的財富啊。在文化上,我們是需要去尊重和繼承的,這是我們每個人身上的責任。不管是紀念屈原,還是為了祈求一份健康,我認為大家都應該把這樣的習俗和文化傳承下去,不至於到未來的世界丟失了這些美好的文化。所以在這裏,我熱烈的號召大家,端午佳節,請在平常粽子的同時,多去了解一些鄉俗文化,為我們文化的繼承傳播一份力量!

端午節,希望大家可以在家裏開開心心的包個粽子,體驗勞動的快樂,也體驗端午給我們帶來的成就感。也希望大家帶着一份赤誠的心嘗一顆粽子,去紀念我們屈原詩人的愛國情懷,也為我們良好的傳統文化接力傳承!同學們,端午節就這樣到來了,在瞭解了節日文化的情況下,讓我們衷心的為我們的端午祝福,為我們的祖國祝福,也為我們綿延不斷的中華文化祝福吧!這一個端午節,是一個你我安康的節日,也祝願不遠的未來,我們能夠有一個更好的未來。即使這是一個紀念性的節日,但是也希望能夠帶來一些未來的希望,讓你我,在這條道路上共同前行,共同健健康康的成長!

謝謝大家!

端午節屈原精神演講稿4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今天國旗下的講話的主題是:紀念屈原,過端午節。

大家都知道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那端午節到底是怎麼來的呢?端午亦稱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等。

端午節的別稱之多,間接説明了端午節俗起源的歧出。事實也正是這樣的。關於端午節的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説法,諸如:紀念屈原説;吳越民族圖騰祭説;起於三代夏至節説;惡月惡日驅避説,等等。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説。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中國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

為了傳承屈原的愛國傳統,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謝謝大家。

端午節屈原精神演講稿5

老師、同學們:

“彩旗夾岸照蛟室,羅襪凌波呈水嬉,終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車注。”劉禹錫這首《競渡曲》記敍的是沅江一次賽龍舟的活動。端午節,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酒,龍舟下水喜洋洋。這些,都是曾經端午節上最熱鬧的活動,傳統節日是民族智慧的結晶和文化遺產,是民族的精神家園。春節、端午、中秋節已經成為民族文化的象徵,彰顯着全民族的文化認同感和凝聚力,中華民族分佈如此廣泛,卻能保持強烈的民族認同感,相當程度上得益於節日民俗的存在。這些節日已經成為全社會、全民族的共同節日,體現着共同的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在”端午節”——到來之際,我們更應該弘揚中華民族文化的節日。然而,隨着時代的變遷,社會節奏的加快,外來文化的大舉入侵,中國人不再眷顧流傳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而是將目光轉向了“聖誕節”“愚人節”這樣的節日。我們中華民族的許多優秀文化傳統在漫漫的消失或降低,我們的教育不僅要關注學生的語文,數學,英語等科目的學習,也要關注古老深厚的傳統文化。

現在,許多旅居在海外的華人、華僑歷經幾十年甚至更長久的國外生活,但是依然保持着我們的傳統,他們雖然身在國外,依舊過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和重陽節等我們的民族節日。然而,現在我們國內的學生卻喜歡吃的是麥當勞、肯德基、巧克力;看的是日本的動畫片及韓國電視劇,過的是聖誕節等西方節日……我們的民族節日卻不能引起他們的關注,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思索。

2004年,韓國將端午節申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遺產;2005年,端午節被正式認定為韓國的非物質遺產。用駭人聽聞來形容這個消息或許有些言過其實,但至少它發人深思。祖先遺留下來的傳統卻成了別國的珍寶,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內心又會作何感想?

同學們,我們肩負着老師和家長的殷切期望,面對如此的現狀,我們不能無動於衷;復興中華文化,我們責無旁貸。我們或許無法改變端午節已被韓國申報的事實,但我們可以用中國傳統思想中的“仁義禮智信”來勉勵自己。當父親或母親勞累了一天回到家裏時,你能否為他遞上一杯熱茶?當你的朋友陷入困境的時候,你能否毫不猶豫地伸出援助之手?當你對別人許下時,你能否言出必行、信守?當你自己在考試中失利時,你能否不灰心不放棄,而是尋找原因,總結教訓?我們在做好這些平凡的小事的時候,不僅實現了自己的價值,也傳承了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如果人人都做好這些平凡的小事,那將會是一件不平凡的大事。

悠悠五千年的燦爛文明,就像一條歷史的長河,我們不能讓它斷流;祖祖輩輩沿襲下來的優良傳統,應在我們的手中發揚光大。讓我們一起努力,用實際行動挽救中華文化。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粽子是端午節的節日食品,傳説是為祭投江的屈原而發明的,是中國曆迄今為止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

今天,姥姥家也包起了粽子。我就跟姥姥學包粽子。姥姥拿了一張粽葉,用手一捲,粽葉便成了一個空心的圓錐形。我學着姥姥的樣子,拿了一張粽葉,想把它捲成圓椎形,可就是卷不好,捲來捲去還是一個直筒。姥姥見了,就在旁邊指點:“左手捏緊粽葉一角,右手將粽葉的另一角往裏卷,下面用力拉緊,上面放鬆一些。”在姥姥的指點下,我卷好了粽葉。

接着,姥姥在空心圓錐形的粽葉裏插上一根筷子,拿調勺舀一些糯米放在裏面,然後均勻地搖動筷子,直到把糯米包的緊緊的。我也在粽葉裏插好筷子,放好糯米。可搖動筷子時,不是把粽葉戳穿了,就是糯米包不緊。姥姥説:“搖動筷子時要輕一些,把粽葉包緊些。你看……”姥姥邊説邊示範,我邊聽邊學。哈哈!我包的粽子像點樣子了。

然後是捆繩。只見姥姥兩手捏緊粽葉,用繩子在粽子尖角附近纏了兩圈,結上繩頭,一個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我也照着捆好了第一個粽子。隨之,第二個,第三個……我一連包了好幾個。

最後一道工序就是煮粽子了。把綁好的粽子逐一放到鍋裏,然後放入冷水滿過粽子1釐米左右,點火……水開15分鐘後把鍋裏上下粽子換位置,再以慢火煮上1小時即可。

這時我才明白包粽子是門手藝活兒,包起來非常不容易。

我感受到人們通過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紀念屈原這種偉大的愛國精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節的傳統風俗。藴涵着祖國人們深深的情感,承載着中華民族絢麗的文化,它起源於中國,發展於中國,我們要保護它,傳承它,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自己的節日。

謝謝大家!

各位同學、各位老師:

早上好!很高興又一次相聚在國旗下。

天氣漸漸熱了,大街小巷又飄起了粽子香,於是情又熱了。那箬葉的清香啊,就這樣一年一年飄到了現在。年年端午,又近端午。人説端午這個節日是為屈原而設,這不合常識,但中華民族用一個盛大的節日來紀念屈原倒是不爭的事實。你看那粽子啊,有稜有角,有心有肝,一身潔白,半世煎熬,豈不是屈原一生的寫照。屈原啊,你這個中國偉大的詩人,這個中國文學家的老祖宗,你的形象你的精神已經化為我們民族的集體記憶,我們怎能忘記你?

屈原一生經歷了楚威王、楚懷王、頃襄王三個時期,而主要活動於楚懷王時期。這是即將實現大一統的前夕,“橫則秦帝,縱則楚王”。屈原因主張彰明法度,舉賢授能,聯齊抗秦,受懷王小兒子子蘭及靳尚等人譖毀而革職。頃襄王時,屈原被放逐,他無力挽救楚國危亡,遂投汨羅江而死。屈原的政治雖然是個悲劇,但作為詩人,他的《離騷》《天問》等二十篇不朽的詩篇,潤澤了一代又一代的詩人。劉勰評價屈原説:“其衣被詞人,非一代也。”

吞沒了屈原的汨羅江水,無情地流到了今天。一個懷着故國之思的鄉愁詩人,走過悠遠的時空,來到屈原祠朝聖,他學貫中西,詩文俱精,他曾經説:“藍墨水的上游是汨羅江。”他是余光中。在屈原像前,余光中獻上鮮花一束,低首下心鞠躬良久,神情至為莊嚴肅穆。在休息室小坐,主人款之以本地的“姜鹽茶”,大談常德水與茶如何不同凡響,余光中反脣質問:“你再吹也沒有用,屈原是在這裏投水的啊!”憤慨之情溢於言表。為什麼鄉愁詩人會如此激憤,難道僅僅是有感於屈原的愛國思想嗎?是,又不全是。屈原最值得我們緬懷的是他內心的高貴。這種高貴表現在屈原的愛國靠的是行動,是持之以恆、日久天長的努力,是於逆境中不屈不撓堅守的勇氣。

屈原的愛國思想是非常執着的。在諸侯爭霸的戰國時代,人才流動比較頻繁。楚國也有不少人才流於他國,因而有楚才晉用之説。在這種世風下,憑屈原的才華和聲望,他也可以去別國另謀出路,可是他不忍去國。屈原愛國思想的偉大,在於他可以出走而堅決不走。他眼看楚國即將覆亡而回天無力,悲痛萬分,最後只好以死來殉自己的國家。

屈原在祖國的生死存亡、大是大非面前,堅持原則,正直偉岸,決不與佞臣同流合污,也決不隨波逐流。《漁父》一詩很好地詮釋了屈原“獨立不遷”的思想。詩中漁父問屈原為何被放逐,屈原答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漁父又問:“世人皆濁,何不淈gǔ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餔bǔ其糟而歠chuò其醨lí?”屈原答曰:“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擲地有聲的話語,千載之下,猶讓人汗顏。我們現在有多少人能像屈原那樣守住內心,守住道德的良知、人生的信條。

我們生活在一個物質生活日漸豐富的年代,這是我們的造化。但是任何一個年代都不應該忘記屈原擇善而固執的操守,這是我們民族生生不息的價值核心。可惜的是我們做得很不好。有多少人愛自己的父母像屈原愛自己的祖國那樣,“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林則徐);有多少人珍惜學校的榮譽像屈原珍惜楚國那樣,“寧可抱香枝上老,不隨黃葉舞秋風”(朱淑真);有多少人像屈原那樣,“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顧城);有多少人像屈原那樣,“在天上的星星疲倦了的時候——升起去照亮太陽找不到的地方”(江河)。我們有的是進出無序,舉止失節,言語粗鄙,讀書無趣。我們欣賞的書籍媒體都是一些三無產品——無害,無益,無聊。在一個信仰缺失的年代,我們多的是抱怨指責,少的是反省自勉,下面的詩句是我們同學的常態:

如果大地的每個角落都充滿了歡樂

誰還會抱怨,誰還會

在題海中無奈地求索

尋找絲絲縷縷的安慰

誰願意

一天又一天

重複單調的枯燥

每一天都書寫暗淡的未來

像塵埃堆積在心窗

誰願意,順着作業本攀爬

似攀爬一座座高山

紙上劃過一個又一個疲憊的文字

誰不喜歡自由的風箏,喜歡笑

彌散在絢爛的天空

在心頭的歡樂消散的時候——開機

去探索沒有嘗試過的遊戲

想成績不願付出,想成功不願吃苦,拈輕怕重,投機取巧,嘻嘻哈哈,玩玩樂樂,這是很多同學的處世哲學。他們全然忘記了:美好的東西是勞動的結果,是手和腦的創造。美好的東西,往往來之不易。“。

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這是非常有道理的。今天,我們緬懷屈原,就是要汲取屈原“心血傾盡仍恨少,愛到深處痴幾分”的求索精神,就是要像屈原那樣擇善而固執,做一個內心高貴的人,就讓我用這樣的詩句來結束我今天的演講:

從今天起

做一個高貴的人

靜思,能羣,好學不倦

有一所學校

樹影婆娑,書聲朗朗

從今天起

關心閲讀和寫作

我有一個心願

滋蘭樹蕙,桃李芬芳

謝謝大家!

時光看不到也摸不着,在我們不注意時悄然逝去,又一個端午節即將來臨。為了使更多人瞭解端午節,我們會進行文化宣傳活動,演講稿是不可或缺的,提前準備好關於端午節演講稿是我們順利演講的關鍵。你知道寫好端午節演講稿要注意哪些技巧嗎?下面的內容是工作總結之家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傳承端午節傳統文化主題班會學生演講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我所知道的端午節》。 農曆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端是“開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稱為端五。一些地方又將端午節稱之為五月節、艾節、夏節。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始於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xx多年曆史。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説很多,主要有:紀念屈原説、紀念伍子胥説和紀念曹娥説;據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賽龍舟和吃粽子,都與紀念屈原聯繫在一起。

今天我就給同學們介紹一下屈原説: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流放,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亡,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傳説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説是蛟龍水獸喝醉暈倒,就不會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今天的棕子。

而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據説,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説是為了壓邪。

端午節除了人們所共知的吃粽子外,各地還有豐富的食俗。吃黃鱔吃麪扇子吃茶蛋江西南昌地區,端午節要煮茶蛋和鹽水蛋吃。蛋有雞蛋、鴨蛋、鵝蛋。蛋殼塗上紅色,用五顏六色的網袋裝着,掛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謂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無事。

每年端午節,我最喜歡吃粽子了,南北各地風俗習慣不同,粽子大小不一,有甜有鹹,大的有達二、三斤的巨型兜粽,而小的也有小巧玲瓏,長不及兩寸的甜粽。我吃過咱們四川樂山產的肉粽子最好吃,黃澄澄的糯米里夾着臘肉,肥而不,吃起來一股花椒和竹葉的清香,口齒留香,味道悠長。最可貴的是價格低廉,每個重有八兩,才二元五角錢。

尊敬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再過一個星期,就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了。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 堅守民族文化,弘揚傳統節日 。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 端午節。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關於端午節起源的傳説有很多,其中,紀念屈原的説法流傳得最廣。歷史上的這天人們會通過賽龍舟、包粽子等形式來紀念一顆不朽的靈魂 屈原。

然而在20xx年,韓國將端午節申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遺產;20xx年,端午節被正式認定為韓國的非物質遺產。這不能不説是我們的尷尬,韓國江陵端午祭起源的時間較中國的傳統端午節晚一千多年,從中反映出我國的傳統文化逐漸流失與退化。隨着時代的變遷,外來文化的大舉入侵,一部分中國人不再眷顧流傳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似乎對 洋節 過分偏愛。當我們站在聖誕的霓虹燈下,不要忘記在除夕陪陪家裏的爺爺奶奶;當我們在萬聖節狂歡的時候,不要忘記在中秋節與家人坐在一起賞月團圓;當春節的年味越來越淡,當元宵的燈會不再流光溢彩,當端午的龍舟不再激情澎湃,當中秋的月餅再也品不出深摯的內涵,我們似乎失去了什麼?

雖然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已成為我國法定假日,以立法手段保護傳統節日是積極傳承民族文化的一種舉措。但同時我也覺得,申遺和立法只是一種外在的行動模式。我們需要的,是一種內在的驅動力,一種從內心生髮出來的力量和自信。有了這種內驅力,民族的傳統文化就能得到延伸與豐富,民眾的心態也會變得健康、美好和開放。中國的傳統節日五彩繽紛,文化內涵豐厚,留存着人類獨特的文化記憶,對祖先創造的歷史文化遺存,我們必須懷有敬畏之心和珍愛之情。每過一次傳統節日,就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強和洗禮。同學們,不要冷落了中國自己的傳統節日,弘揚和繼承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歷史和時代賦予我們的神聖使命,中華文明需要我們共同傳承,讓古老的華夏文明煥發新的風采!

還有,隨着端午節來臨,也就意味着整個學期臨近尾聲。希望同學們能認真上好每一節課,在老師們的指導下有計劃有目的的進行系統複習,也預祝同學們在大學聯考、會考、期末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同學們,加油!

幼兒園老師端午節國旗下演講稿

小朋友們好!

我是中五班的張老師。我念一首兒歌給大家聽,聽完以後,我要問幾個小問題。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

最新端午節國旗下演講稿精選3篇演講稿

?吃粽子,撒白糖,賽龍舟,喜洋洋。 小朋友,你們知道兒歌裏説的是什麼節日嗎?(端午節)端午節是農曆五月初五,你們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讓我來告訴你們吧!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是我們的傳統佳節。這一天,吃粽子,嘗鹹蛋,劃龍船,掛艾草形成了端午節獨特的風俗。大家都非常喜歡過端午節,再過幾天就是端午節了,你們高不高興呀?讓我們一起再把兒歌念一遍吧,感受端午節給我們帶來的快樂!

五月五,是端陽,

門插艾,香滿堂。

吃粽子,撒白糖,

賽龍舟,喜洋洋。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我的家鄉有許多豐富的節日習俗:元宵節要吃湯圓、炸癩蝨;中秋節要吃月餅、供月華……而今天我要説的,是我們家鄉的端午節。

那麼,端午節有什麼習俗呢?讓我來告訴你,端午節那天我們要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吃鹹鴨蛋、掛艾草……習俗多種多樣。其中,我最喜歡的活動就數吃粽子和賽龍舟了。

關於端午節吃粽子,還有一段傳説呢!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積極革新政治,卻受到陳封舊貴族的打擊,最終於五月初五懷着悲憤、絕望的心情投汨羅江。善良的老百姓為了不讓魚蝦損傷他的軀體,紛紛用箬葉包粽子,投入江中。後來,人們為了紀念屈原,就在端午節這一天裹粽子、吃粽子。

粽子不僅來歷奇異,而且餡的種類也有很多。粽子內鹹餡兒有蛋黃、豬肉等等,甜餡兒有紅豆沙、棗子等等。種類之多,令人眼花繚亂,垂涎三尺。眼花繚亂的粽子,個個都是我的最愛。

説完了那香噴噴的粽子,再來説説精彩紛呈的賽龍舟活動吧。彩繪的龍舟,整齊的着裝,如潮的人羣,那熱烈的場面實在是令人振奮。

龍舟賽開始了。舵手們意氣風發,隨着鼓手擊打出富有節奏的激越鼓聲,划船的姿勢整齊有力,小舟如離弦之箭飛速向前,令人不由地生起一股敬佩之情。兩岸上擠滿了觀眾,吶喊聲如同響雷一般,震耳欲聾。噼噼啪啪的鞭炮也響起了,熱鬧的氣氛頓時漲到了最高潮,我陶醉了,陶醉在龍舟賽力與美的比拼中,陶醉在聲震雲天的鼓聲中……

端午節,一個熱鬧的節日,一個藴含着豐富民俗文化的節日。我愛家鄉的端午節!

(甲)敬愛的老師,(乙)親愛的同學們:

(甲乙)大家早上好!

(甲)今天我們演講的題目是:端午節的隨想。

(乙)端午節讓我們想起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他生活在20xx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他為人正直,學識淵博,但卻因為他的忠誠和仗義直言而被革職流放。秦國趁此機會進攻楚國,楚國千里疆域毀於一旦。看到國破家亡,百姓流離失所,屈原有心報國,無力迴天。悲憤之下,就在農曆五月五日這一天,自投汨(mi)羅江。

(甲)當地百姓聽説屈原投江了,紛紛划船前來救助,把江米裝進竹筒,扔到水裏餵食魚蝦來保護屈原的遺體。久而久之,我國就形成了端午節賽龍舟、吃粽子的習俗。

(乙)滔滔汨(mi)羅水,悠悠數千年,屈原已去,但是他的愛國熱情卻已化成一座豐碑,牢牢地矗立在每個中國人的心中。

(甲)也許,這古老的傳説你早已經聽過,已經無法讓21世紀的現代人感動。更遺憾的是,現代國人在越來越熟悉西方節日的同時,也在以更驚人的速度遺忘着自己的歷史、自己民族的傳統節日。

(乙)中國擁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文明,我們的祖先給我們留下了數不清的文化瑰寶。在繼承傳統文化方面,我們守着“聚寶盆”卻不善於保護和挖掘。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中國人着眼於創新,卻忽視對傳統的堅持,有句話説的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日新月異的今天,該如何保護與繼承我們的傳統文化,顯然已是一個不容迴避的問題。

(合)同學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文化內涵豐厚,留存着華夏民族獨特的記憶,節日除了是一種習慣之外,更代表着文化和民族的認同。對祖先創造的歷史文化遺存,必須懷有敬畏之心,必須高度重視。讓我們懷着敬愛之心和珍愛之情來看待中華的每一個傳統佳節吧!因為每過一次傳統節日,就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強和洗禮。傳統節日背後流傳的是悠久的歷史、輝煌的文明,積澱的是廣博的底藴和千年不變的民族精神。面對祖先遺留下來的歷史文化,作為後人,每一個炎黃子孫,都要自覺的做一個維護者和傳承者。從七夕的金鳳玉露,到重陽的登高賞菊,從秦腔的底藴(yun)悠綿,到京劇的唱唸坐打,中國的傳統文化,在華夏浩繁的史帙(zhi)中顯得那樣熠熠(yi)生光、璀璨(cuican)奪目。我們是中華民族未來的棟樑之材,中華文明需要我們共同傳承。就讓我們一起努力,讓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生生不息的延續下去,讓華夏文明在世界大地上徹徹底底的紅火起來吧!

(甲)我們的演講到此結束

(乙)謝謝大家!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xx多年曆史。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説很多,這裏僅介紹以下四種:

源於紀念屈原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説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説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説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源於紀念伍子胥

端午節的第二個傳説,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是紀念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後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屍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後,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説:“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裏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源於紀念孝女曹娥

端午節的第三個傳説,是為紀念東漢(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紹興,後傳曹娥碑為晉王義所書。後人為紀念曹娥的孝節,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她所居住的村鎮改名為曹娥鎮,曹娥殉父之處定名為曹娥江。

源於古越民族圖騰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證實:長江中下游廣大

在新石器時代,有一種幾何印紋陶為特徵的文化遺存。該遺存的族屬,據專家推斷是一個崇拜龍的圖騰的部族----史稱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紋飾和歷史傳説示明,他們有斷髮紋身的習俗,生活於水鄉,自比是龍的子孫。其生產工具,大量的還是石器,也有鏟、鑿等小件的青銅器。作為生活用品的罈罈罐罐中,燒煮食物的印紋陶鼎是他們所特有的,是他們族羣的標誌之一。直到秦漢時代尚有百越人,端午節就是他們創立用於祭祖的節日。在數千年的歷史發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經融合到漢族中去了,其餘部分則演變為南方許多少數民族,因此,端午節成了全中華民族的節日。

希望這幾篇關於端午節來歷的演講稿能夠幫助到同學們,希望同學們在端午假期中秉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並預祝同學們過個愉快的有意義的端午節!

時間是一條金河,端午節慢慢向我們走來。又迎來了每年必過的端午節,這天大家會舉行活動來慶祝這個節日,演講稿是不能缺少的,一場精彩的演講,肯定要提前撰寫好關於端午節演講稿的。那麼端午節演講稿我們究竟該如何才能寫好它呢?下面是工作總結之家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過好端午節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學生優秀演講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社區的廣大羣眾:

你們好!端午節,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酒,龍舟下水喜洋洋。這些,都是曾經端午節上最熱鬧的活動,然而,隨着時代的變遷,社會節奏的加快,外來文化的大舉入侵,中國人不再眷顧流傳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而是將目光轉向了“聖誕節”“愚人節”這樣的節日,面對這種現狀,我們不得不感到悲哀,發出“端午節是否不再姓“中”這樣的疑問。

無庸諱言,這些年來,我國的傳統節日,似乎總離不開吃。端午節吃粽子,清明節吃青團,元宵節吃湯圓,中秋節吃月餅,春節更不在話下——大魚大肉讓你吃到不想吃。農耕社會對飢餓的恐懼,形成了我國傳統節日最鮮明的風俗——吃。如今,滿足了温飽需求的人們正在奔向全面小康,什麼時候都有的吃,想吃多少都可以,傳統節日的吸引力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

在繼承傳統文化方面,我們守着“聚寶盆”卻不善於保護和挖掘。比如文字,當代青年有幾個熟識並能運用繁體字?連文字都不認識又如何瞭解古代文化?再比如造紙,我國造紙工業化生產的結果是傳統手工業的流失,許多高質量的宣紙要到日本或韓國才能買到,他們不但繼承了我們的傳統造紙技術,還有新的發展。就拿端午節來説,它已融入各個臨近國家的文化中,形成了獨特的生命力——在新加坡,每年端午節舉行的國際龍舟邀請賽聞名於世;在韓國,端午節被稱為車輪節,是插秧結束後祈求豐年的日子。

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中國人着眼於創新,卻往往容易忽視對傳統的堅持,文化的缺失必然導致精神斷層甚至扭曲,而精神文明的再次斷層又將帶來什麼?有句話説的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面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該如何保護與繼承我們的傳統文化,顯然已是一個不容迴避的問題。而現時的洋節興盛與傳統節日衰弱間的反差,更凸顯了這個問題的迫切性

其實,不光是傳統節日,整個中國民族民間文化的生存環境如今都面臨着經濟全球化和現代化的挑戰。一些西方發達國家憑藉強大的綜合國力,先進的科技手段和發達的文化傳播手段,積極傳播西方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對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的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生態造成了一定的衝擊。

中國的傳統節日五彩繽紛,文化內涵豐厚,留存着人類獨特的文化記憶,對祖先創造的歷史文化遺存,必須懷有敬畏之心,必須高度重視。我們是中華民族的棟樑之才,中華文明需要我們共同傳承!

同學們,你能列舉出我國的傳統節日嗎?

也許,你能早已經習慣了聖誕節的狂歡,習慣了在“父親節”送給爸爸小禮物,習慣了在“母親節”向媽媽表達感激之情。其實,一年365天,還有許多印有“中國”標籤的傳統節日,如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這些傳統節日折射着古老的中國文化,象徵着豐富的華夏文明,閃耀着龍的傳人無窮的智慧。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節日的代表,它的歷史可追溯到端陽,午日節,重五節,女兒節,天中節,龍日等。民間紀念端午節的習俗很豐富,較普遍的慶祝形式有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還有懸鐘道像以驅邪,掛艾草以避邪驅瘴,佩香包驅瘟等。每一項端午習俗背後都藴含着深厚的文化內涵,留存着獨特的文化記憶。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這首出自當代詩人文秀筆下的《端午》,道出了端午節與屈原的淵源。

傳統節日是一個民族的身份證和文化標籤。然而今天,當我們的生活被高科技元素充斥時,人們也多多少少冷落了傳統節日,丟失了對文化傳統的記憶。

同學們,下一週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了。你們想用什麼方式紀念這個綿延兩千年的傳統節日呢?讓我們從今年端午節開始,重新拾起對中國傳統節日的關注,賦予中國傳統文化更多的新元素,用自己的力量,拯救傳統節日習俗,讓中國文化逐漸被世界上更多的人認識和接受,畢竟,“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各位同學、各位老師:

早上好!很高興又一次相聚在國旗下。

天氣漸漸熱了,大街小巷又飄起了粽子香,於是情又熱了。那箬葉的清香啊,就這樣一年一年飄到了現在。年年端午,又近端午。人説端午這個節日是為屈原而設,這不合常識,但中華民族用一個盛大的節日來紀念屈原倒是不爭的事實。你看那粽子啊,有稜有角,有心有肝,一身潔白,半世煎熬,豈不是屈原一生的寫照。屈原啊,你這個中國偉大的詩人,這個中國文學家的老祖宗,你的形象你的精神已經化為我們民族的集體記憶,我們怎能忘記你?

屈原一生經歷了楚威王、楚懷王、頃襄王三個時期,而主要活動於楚懷王時期。這是即將實現大一統的前夕,“橫則秦帝,縱則楚王”。屈原因主張彰明法度,舉賢授能,聯齊抗秦,受懷王小兒子子蘭及靳尚等人譖毀而革職。頃襄王時,屈原被放逐,他無力挽救楚國危亡,遂投汨羅江而死。屈原的政治雖然是個悲劇,但作為詩人,他的《離騷》《天問》等二十篇不朽的詩篇,潤澤了一代又一代的詩人。劉勰評價屈原説:“其衣被詞人,非一代也。”

吞沒了屈原的汨羅江水,無情地流到了今天。一個懷着故國之思的鄉愁詩人,走過悠遠的時空,來到屈原祠朝聖,他學貫中西,詩文俱精,他曾經説:“藍墨水的上游是汨羅江。”他是余光中。在屈原像前,余光中獻上鮮花一束,低首下心鞠躬良久,神情至為莊嚴肅穆。在休息室小坐,主人款之以本地的“姜鹽茶”,大談常德水與茶如何不同凡響,余光中反脣質問:“你再吹也沒有用,屈原是在這裏投水的啊!”憤慨之情溢於言表。為什麼鄉愁詩人會如此激憤,難道僅僅是有感於屈原的愛國思想嗎?是,又不全是。屈原最值得我們緬懷的是他內心的高貴。這種高貴表現在屈原的愛國靠的是行動,是持之以恆、日久天長的努力,是於逆境中不屈不撓堅守的勇氣。

屈原的愛國思想是非常執着的。在諸侯爭霸的戰國時代,人才流動比較頻繁。楚國也有不少人才流於他國,因而有楚才晉用之説。在這種世風下,憑屈原的才華和聲望,他也可以去別國另謀出路,可是他不忍去國。屈原愛國思想的偉大,在於他可以出走而堅決不走。他眼看楚國即將覆亡而回天無力,悲痛萬分,最後只好以死來殉自己的國家。

屈原在祖國的生死存亡、大是大非面前,堅持原則,正直偉岸,決不與佞臣同流合污,也決不隨波逐流。《漁父》一詩很好地詮釋了屈原“獨立不遷”的思想。詩中漁父問屈原為何被放逐,屈原答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漁父又問:“世人皆濁,何不淈gǔ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餔bǔ其糟而歠chuò其醨lí?”屈原答曰:“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擲地有聲的話語,千載之下,猶讓人汗顏。我們現在有多少人能像屈原那樣守住內心,守住道德的良知、人生的信條。

我們生活在一個物質生活日漸豐富的年代,這是我們的造化。但是任何一個年代都不應該忘記屈原擇善而固執的操守,這是我們民族生生不息的價值核心。可惜的是我們做得很不好。有多少人愛自己的父母像屈原愛自己的祖國那樣,“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林則徐);有多少人珍惜學校的榮譽像屈原珍惜楚國那樣,“寧可抱香枝上老,不隨黃葉舞秋風”(朱淑真);有多少人像屈原那樣,“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顧城);有多少人像屈原那樣,“在天上的星星疲倦了的時候——升起去照亮太陽找不到的地方”(江河)。我們有的是進出無序,舉止失節,言語粗鄙,讀書無趣。我們欣賞的書籍媒體都是一些三無產品——無害,無益,無聊。在一個信仰缺失的年代,我們多的是抱怨指責,少的是反省自勉,下面的詩句是我們同學的常態:

如果大地的每個角落都充滿了歡樂

誰還會抱怨,誰還會

在題海中無奈地求索

尋找絲絲縷縷的安慰

誰願意

一天又一天

重複單調的枯燥

每一天都書寫暗淡的未來

像塵埃堆積在心窗

誰願意,順着作業本攀爬

似攀爬一座座高山

紙上劃過一個又一個疲憊的文字

誰不喜歡自由的風箏,喜歡笑

彌散在絢爛的天空

在心頭的歡樂消散的時候——開機

去探索沒有嘗試過的遊戲

想成績不願付出,想成功不願吃苦,拈輕怕重,投機取巧,嘻嘻哈哈,玩玩樂樂,這是很多同學的處世哲學。他們全然忘記了:美好的東西是勞動的結果,是手和腦的創造。美好的東西,往往來之不易。“。

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這是非常有道理的。今天,我們緬懷屈原,就是要汲取屈原“心血傾盡仍恨少,愛到深處痴幾分”的求索精神,就是要像屈原那樣擇善而固執,做一個內心高貴的人,就讓我用這樣的詩句來結束我今天的演講:

從今天起

做一個高貴的人

靜思,能羣,好學不倦

有一所學校

樹影婆娑,書聲朗朗

從今天起

關心閲讀和寫作

我有一個心願

滋蘭樹蕙,桃李芬芳

謝謝大家!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我的家鄉有許多豐富的節日習俗:元宵節要吃湯圓、炸癩蝨;中秋節要吃月餅、供月華……而今天我要説的,是我們家鄉的端午節。

那麼,端午節有什麼習俗呢?讓我來告訴你,端午節那天我們要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吃鹹鴨蛋、掛艾草……習俗多種多樣。其中,我最喜歡的活動就數吃粽子和賽龍舟了。

關於端午節吃粽子,還有一段傳説呢!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積極革新政治,卻受到陳封舊貴族的打擊,最終於五月初五懷着悲憤、絕望的心情投汨羅江。善良的老百姓為了不讓魚蝦損傷他的軀體,紛紛用箬葉包粽子,投入江中。後來,人們為了紀念屈原,就在端午節這一天裹粽子、吃粽子。

粽子不僅來歷奇異,而且餡的種類也有很多。粽子內鹹餡兒有蛋黃、豬肉等等,甜餡兒有紅豆沙、棗子等等。種類之多,令人眼花繚亂,垂涎三尺。眼花繚亂的粽子,個個都是我的最愛。

説完了那香噴噴的粽子,再來説説精彩紛呈的賽龍舟活動吧。彩繪的龍舟,整齊的着裝,如潮的人羣,那熱烈的場面實在是令人振奮。

龍舟賽開始了。舵手們意氣風發,隨着鼓手擊打出富有節奏的激越鼓聲,划船的姿勢整齊有力,小舟如離弦之箭飛速向前,令人不由地生起一股敬佩之情。兩岸上擠滿了觀眾,吶喊聲如同響雷一般,震耳欲聾。噼噼啪啪的鞭炮也響起了,熱鬧的氣氛頓時漲到了最高潮,我陶醉了,陶醉在龍舟賽力與美的比拼中,陶醉在聲震雲天的鼓聲中……

端午節,一個熱鬧的節日,一個藴含着豐富民俗文化的節日。我愛家鄉的端午節!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也是“端午節”。陽光燦爛特熱,但絲毫不影響人們過節的熱情。

大街上人來人往,擺滿了過節日的東西。有艾草、菖蒲、雄黃,當然少不了粽子。我和媽媽來到外婆家過節。快到外婆家的時候,我發現家家户户的門上都插着“寶劍”,有幾户人家的門上還插着幾根艾草。我好奇地問媽媽;“媽媽,這些東西是幹什麼用的?”媽媽輕聲地説;“這是用來辟邪的,希望家裏人平平安安的。”到了外婆家,我看見鄰居媽媽在擺弄着一些五顏六色的布,就湊過去看了看,原來是在做香囊。她們把大的掛在小孩的脖子上,小的串成手鍊戴在孩子的手腕上,希望小孩平安,快快地長大。小孩們看着這些漂亮的香囊開心極了,還到處展示。快到中午12點了,家裏有小小孩的人家拿來雄黃酒,用手指沾了一下,塗在小孩的頭上、耳朵上。聽大人們説這也是辟邪。接下來就是享受美食的時刻了。媽媽端來一碗香噴噴的粽子和一碟白糖。我用筷子戳了一個粽子,蘸了一點白糖,就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外婆給我講屈原的故事。

屈原是戰國時代的楚國人,22歲時,就已官居左徒、三閭大夫,輔佐楚懷王。屈原救國的願望破滅了,他在極度悲慟的心境下,於公元前278年(詩人62歲時)農曆五月五日縱身投入波濤洶湧的汨羅江。當時楚國人民因捨不得這位賢臣的死去,聞訊後紛紛趕着划船去追他;但追至洞庭湖上,已不見蹤影。這便形成了每年此日競賽龍舟的起端。南朝梁時吳均《續齊諧記》中説,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羅江之後,人們每年這個時候,把米撒入江中以祭祀他。據説東漢初年,長沙有個名叫區曲的人,曾夢遇一位自稱屈原的賢士,他對區曲説:“多年來人們祭我的米,都讓蛟龍吃掉了,今後你們要把楝葉和米塞在竹筒裏,或用蘆葉包裹好,再用五彩絲纏好,因為蛟龍是害怕楝葉、蘆葉和五彩絲的。”後來人們改用楝葉、蘆葉和五彩絲包裹粽子,據説就是這一緣故。此後,歷代沿襲下來,便演變成端午節吃粽子的風俗。

2023傳承經典演講稿篇5

同學們是否知道世界上收錄漢字最多的詞典是什麼?它不是中國的《漢語大詞典》,而是韓國編纂的《韓漢大辭典》,它裏面所收的詞條和詞彙量均比《漢語大詞典》多。

這不禁讓我想起了幾年前的那場官司——中國和韓國因端午節的文化產權而產生的爭執。為什麼會出現這種令人費解的事情呢?歸根到底,這是一種對民族傳統文化的態度。

中華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在這漫長的歷史進程中,積澱了眾多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傳統文化經典,湧現出了難以計數的為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優秀人物。走進經典之中,我們會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咀嚼《論語》,我們懂得了“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學習之道和“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教學態度;我們學會了“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真智慧;我們知道了“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的惜時如金,我們還理解了“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勇敢與執著。

走進《史記》,我們看到了中華民族自黃帝到漢武帝3000多年的成長畫卷,我們更感受到了司馬遷身殘志堅終成鉅著的頑強與不屈。

吟詠李白,我們驚歎“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歎”的奇特想象,佩服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豪邁情懷。誦讀杜甫,我們感動於他身處貧困卻思索着“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博大胸襟。

泛舟赤壁,我們不僅領略到“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的壯美景觀,更感受到蘇子身處逆境卻豁達樂觀的人生態度。

欣賞《竇娥冤》,我們不僅瞭解了封建社會下層勞動人民的悲慘命運,而且感受到了作者關漢卿揭露黑暗的勇敢與犀利。

閲讀《三國》《水滸》,我們感受着戰爭的慘烈和忠義的價值。賞析《紅樓》,我們在驚歎賈家的奢華糜爛的同時有流連於作者高超的寫作技巧和敏鋭的洞察力。

同學們,中華的文化博大精深,我國的經典著作浩如煙海。走進其中,你能找到道德的榜樣,清楚什麼是正確,什麼是錯誤;走進其中,你能領略學習的樂趣,明白什麼是忘我,什麼是充實。在經典中,你能感悟到做人的道理,生活的藝術,文學的境界。

同學們,想想你自己,面對愈來愈那學的學業知識,你是否想到了孔子的執著?面對與同學的摩擦,你是否選擇了楚莊王的寬容?面對人生的不幸,你是否想到了司馬遷的頑強?在個人愛憎和集體利益發生衝突時,你是否明白了蘇武不因家亡而投降匈奴?

走進經典吧!走進經典,你就能更快的完善你自己,走進經典,你就能為弘揚中華文化盡一份力。讓我們行動起來,走進經典,傳承文化,弘揚傳統,完善自我。

2023傳承經典演講稿篇6

分別總是在盛夏,而金秋則代表了一個新的開始。

暑期過後,來到了一個新的環境--中學。踏入校門那一刻,濃重的文化氛圍把我包圍,一股緊湊感瞬間襲來。沒有多餘的繁雜,一座教學樓包攬了所有,簡約而又大氣。這裏,便是我要相處三年的地方。

開學第一天,便讓我認識了這位和藹可親而又十分嚴格的楊老師。她的一言一行處處彰顯着一位班主任的風格。同學們一個個也都是自來熟,幾句話交談過後,就跟多年重逢的故友一般了。新的校園,新的面孔,一種新的生活即將拉開帷幕。

學習要有一種態度,更要有一種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榜樣更是無處不在的,各行各業都有榜樣在引領着我們。

東京奧運會上的體育健將蘇柄添再創佳績,為中國體育在田徑項目上前進了更大一步;跳水運動員全紅嬋,更是向全世界展現了什麼是完美。她和我們年紀相仿,卻有着異於同齡人的執着與沉穩。她的一句:“聽説參加奧運會能掙很多錢,我想給有病的媽媽治病”,這一句樸實無華的話,讓無數觀眾熱淚盈眶。她是不可多得的體育天才,更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繼承者。號稱“小霸王”的乒乓名將孫穎莎把囂張跋扈的日本頭號選手打得心服口服。他們身上這種頑強拼博、敢於挑戰自我、敢於犧牲、敢於勝利的.精神,就是我們應該學習的榜樣。

神舟十二勝利凱旋,我們的航天英雄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三名航天員在空間站工作生活了90天,刷新了中國航天員單次飛行任務太空駐留時間的紀錄。三名航天精靈以及為他們提供支持服務的所有科技工作者們和無數的偉大的科學家們,他們十年磨一劍的持之以恆精神,他們精益求精、一絲不苟、萬無一失的刻苦攻關的精神,就是我們應該學習的榜樣。

在這個世界上,知識對任何一個人都是公平的,你只要掌握了它,它就會給你創造無盡的“財富”,而我們現在正是積累“財富”的黃金時期。

少年不懼歲月長,彼方尚有榮光在。在這風華正茂的日子裏,在這擁有時間就是資本的青春時光裏,我們又怎甘於蹉跎歲月?彼時,人間驕陽正好,風過林梢,我們正當年少,我們應以榜樣為鏡子,時刻照亮自己,刻苦學習,強身健體,做一個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新時代中學生。

2023傳承經典演講稿篇7

老師們同學們:

早上好!今天我為大家演講的主題是:傳承文化,誦讀經典。

同學們,你們是否從“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感受過李白的豪放;你門是否從“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中讀出了白居易的執著;你們又是否從“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感受到張若虛對人生的探詢。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年的文明給我們留下了巨大的精神寶典,誦讀中華經典詩文可以加深我們對民族精神和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在誦讀中親近中華經典,在親近中接受中國文化,在熱愛中弘揚中華文明。

常言道:“經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讀是非常有必要的,通過誦讀經典詩文,積累精美的詩詞句段,進而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大家可以充分利用早晚讀的時間,本着“用心誦,慢慢讀,字字清”的原則,大聲地朗誦經典,讓自己在朗朗書聲中積累經典名言,陶冶情操。

同時,大家還要做一個有心人,平時在閲讀時遇到的名言經典,可以及時地記錄在專門的本子上,有時間就可以拿出來認真地誦讀,這樣既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也可以為我們寫作文提供積累豐厚的素材和深邃的思想源泉,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

誦讀經典的目的在於啟迪同學們心智,培養大家良好的思想品質,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並懂得愛國、愛家、愛父母的人生道理。經過一階段的誦讀,雖“滿腹經綸”但只能悶在肚裏,或“紙上空談”,誦讀也就沒有什麼意義了。

因此,我們必須要學以致用,用經典來指導自己的言行,從“幼不學,老何為”的教誨中瞭解時間的重要性,勤學需趁早;在“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吶喊中明白生命的價值……其實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我們要能在經典誦讀中真正理解為人處事的道理,昇華自己的思想。

“最是書香能致遠,腹有詩書氣自華。”同學們,讓我們與經典同行,與聖賢為友,用最高亢的聲音誦讀經典,用最昂揚的激情書寫青春,用最執著的信念成長為中華文明的傳承者。

閲讀

閲讀

Tags:演講稿 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