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實用文 > 演講稿

弘揚文化傳播文化演講範文三篇

欄目: 演講稿 / 發佈於: / 人氣:8.44K

  中華傳統美德在華夏史上源遠流長,自古至今,從未間斷。前有古人,後有來者。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弘揚文化傳播文化演講範文三篇的內容,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閲讀!

弘揚文化傳播文化演講範文三篇

弘揚文化傳播文化演講範文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弘揚中華文化,我們崇尚真實。自古以來,我們中國就是以誠實守信為準則的國家,在文化方面,更應如此。可是總有那麼一些人,違背諾言。他們散佈謠言説:有一批諾貝爾的得主在結束時的宣言,如果人類要生存下去,必須回過頭去涉及孔子的智慧。但是經過核實後,並無此事。這使得我們的文化遭到了外國人的置疑!我要説;我們的民族精神是真實的,我們的民族文化更是不容置疑的!

  弘揚中國文化,我們堅守自信。一百多年來,我們的某件事情或某個商品只要得到洋人的誇獎,就覺得臉上特別有光。而某些商品一旦貼上“洋”標籤,價格便會比普通的貴上幾倍!為什麼呢?就是因為缺乏自信,缺少一種對文化的自信!朋友們啊,我們的東西哪點比外國差,難道我們的文化一定要得到外國人的認可才是文化嗎?我們要自信,我們要對我們的文化自信!

  弘揚中華文化,我們重在復興。朋友們,當英國佔領香港時,你們不會心痛嗎?當韓國人説端午節的所有權是他們時,你們不會心生怒火嗎?當日本人説茶道是從日本產生並發展時,你們不會為之憤恨嗎?難道我們不該自覺的扛起復興文化的責任嗎?難道我們不該力爭將中華文化弘揚嗎?文化復興,刻不容緩,我們,義不容辭!

  中華文化自從產生以來持續不斷,一脈相承的發展到現代。世界文化支脈很多,如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倫等兩河流域文化及古美洲瑪雅文化等早就夭折了;曾輝煌一世的古希臘,古羅馬文明也經歷了中斷髮展。然而在漫長的歲月中,中華文化雖屢經曲折磨難,甚至幾經傾履消亡的厄運,卻一次又一次地哀而復興,蹶而復振,巍然屹立於世界的東方,這使得多少國家為之驚歎!

  朋友們,無論什麼時候都不要忘記,我們是中國人,繼承和發揚中華文化是我們的責任!

弘揚文化傳播文化演講範文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斷章取義、曲解傳統思想是謬誤產生的一大原因。某些政府官員在闡述執政理念時公然打出“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的口號,認為控制民眾輿論,堵住民眾之口是重中之重,於是拒絕民眾批評意見,粉飾工作失誤,大行愚民政策。君不見,某些部門在此種方針的指引下,百姓不敢建言獻策,信訪局門口成批上訪者被黑心執政者以“維穩”為由遣送回家。這句話本出自《國語》,原文為:“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本意是勸諫執政者要重視民意,切勿阻止人民的批評之聲,否則後果嚴重,並非“堵住百姓之口比治理河流還重要”。愚昧的執政者恰恰把古人的觀點翻轉,倒行逆施,令百姓遭殃。

  李商隱有名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中國小生作文乃至不少報刊雜誌中,這句話被用來讚頌人民教師的無私奉獻。讚美教師本無可厚非,問題在於鋪天蓋地地頻繁使用在學生心中埋下根深蒂固的觀念:李商隱的這句詩只能被用來歌頌教師。殊不知原詩的意境與教師風馬牛不相及,“春蠶”一句緊接“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含一語雙關之意,絲與思諧音,表達着詩人對心上人的思念,而蠟炬的意象與人流淚相似,傳遞出詩人因思念而心力交瘁的狀態。因此,這一句的最正確用法是形容思念,與原詩最為貼切。中學生寫牽掛親人,懷念故土的文章時皆可借用此詩句,事實情況卻是鮮有出現,可見以訛傳訛地誤解古語抑制了年輕作者的發揮。

  凡事有利必有弊,在古人思想中優秀的固然比比皆是,思想糟粕亦不少,人們如果不假思索地亂用,無異於讓古人的謬誤與自己的歪理疊加,錯上加錯。儒家思想中有“三綱五常”,其中“五常”為仁、義、禮、智、信,屬於中華傳統優良品質,值得我們代代相傳。相比之下,“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由於時代的侷限,在自由民主的今天則顯得格格不入。在小部分家庭中,大男子主義的丈夫一心要凌駕於妻子之上,自恃為一家之主,處處專制獨裁,美其名曰遵循中華傳統的綱常之道,結果往往是導致妻子不堪重負,情感破裂。

  郁達夫在紀念魯迅的一文中説:“一個沒有偉大人物的民族是可憐的民族;而一個有了偉大人物卻不知用正確的方法去敬畏去紀念去珍惜的民族,則是一個沒有希望的民族。”我想改用這句話煞尾:“一個沒有悠久文化的民族是可憐的民族;而一個有了悠久文化卻不知用正確的方法去珍惜去傳承去發揚的民族,也是一個沒有活力的民族。”

弘揚文化傳播文化演講範文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著名主持人汪涵在一個節目中曾經説過這麼一段話“響亮的響的繁體字是上面一個鄉,下面是聲音的音。所以説最響亮的聲音是鄉音,是方言。”每一種方言都是經過歷史的沉澱流傳至今,具有十足的地方特色的文化內涵。方言也是人們研究地方風土人情、歷史沿革的重要手段。每種方言所包含的文化是其他語言無法替代的,方言的文化價值值得人們去尊重。

  我們每個人都喜歡豐富多彩的世界,想想每個人都説着普通話,説方言人越來越少直至消失,這個世界將會變得多麼單調啊。為了保證語言的多樣性,我們應該張開口來,學習自己家鄉的方言,讓保護方言、繼承方言成為生活的一部分。讓祖國的花朵們知道原來我們中華文化中的語言也是如此的豐富多彩,我們的文化離不開獨特的方言而獨立存在。

  如果人們把地方的方言都忘掉了,這將會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所以我們要繼承方言,弘揚中華文化。

  家長是教孩子學習自己家鄉方言的最好老師,應該多讓孩子開口説方言,家庭應該以方言去交流,更利於方言傳承。

  現在的孩子在學校度過大半時光,雖然學習普通話是為了更好地與五湖四海的人們交流溝通,但學校還是應該多鼓勵孩子去學習、去了解自己家鄉的方言,並給孩子創造機會來培養對方言的興趣,就像鼓勵孩子學英語一樣,比如創建某些方言興趣小組等。

  現在,有許多方言類的節目在廣播電視等媒體出現,説明了人們已經意識到廣播電視節目的傳播並不是只靠普通話,方言類節目的出現説明語言的多樣性更能夠滿足各類民眾的需要並推動廣播電視的健康發展。也希望有更多的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開闢方言類欄目,滿足更多的需求羣體,也為方言的傳承提供更好地平台。

  一位意大利哲學家説過:“將一個民族的祖先留下來的語言偷走,那麼這個民族將變得一無所有。”方言是一方文化的根源,當一種方言消失後,與之對應的文明也隨之消失。所以繼承方言也就顯得尤為重要。繼承方言,有利於弘揚中華文化,有利於中華文明的傳承和發展。方言,應該放在人們繼承的中華文化的重要位置。人們的生活離不開語言的交流,文化的獨特離不開各具特色的方言。

  是人不可忘本,如果人們都不講方言,方言極有可能消失,人們祖先的努力成果也付之東流。所以請大家張開口來説方言,不要到將來方言消失時才大喊“藍瘦,香菇,睡也睡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