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實用文 > 演講稿

關於家鄉變化演講稿5篇

欄目: 演講稿 / 發佈於: / 人氣:1.5W

為了可以更加有條理地展開演講內容,我們需要準備好演講稿,撰寫演講稿可以讓我們更好地選擇和使用恰當的幽默和感人的元素,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關於家鄉變化演講稿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關於家鄉變化演講稿5篇

關於家鄉變化演講稿篇1

我的家鄉是汶南南部山區的一個小村莊,雖然平凡,卻非常美麗。近幾年,在黨的領導下,家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30年前,人們穿着以藍、灰、白三色為主,布料大多是自家織的老粗布,偶爾有人穿着一件“滌卡”之類的衣服,就會引來同齡人羨慕的目光。“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就是當時穿着的寫照。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着裝開始追逐潮流與時尚,衣服五顏六色,款式多種多樣。

那時,人們最初的願望是“填飽肚子”,而現在則是“食不厭精”。食品消費向講營養、講風味、講方便等方面轉變。市場、商店、飯店裏各種各樣的食品數不勝數,水果、蔬菜、海鮮已經不再有季節性,隨時隨地你都可以挑到自己喜歡的食品。

現在,家鄉中原來大片的平房都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高樓大廈。10年前,五六十平方米的房子算寬敞的,如今,住房達到二三百平的為數不少,而且室內裝修、傢俱和家居用品也與早年不可同日而語。

以前,人們通常是步行,大多數是騎自行車,所以那時被稱為“自行車王國”,如果路上出現一個輛小汽車,人們都去圍觀。以前的路是土路,下雨天,路上就很滑,並且有許多的泥,一不小心就會滑倒摔一身泥。現在家家都有電動車,一部分人已經開上了家庭小轎車,神氣地走在寬敞的柏油路上。

現在我真正瞭解了家鄉的喜人變化,並從心眼裏感到驕傲和自豪。為了讓家鄉變得更加美好,我會加倍努力學習,將來為建設家鄉獻出全部和力量。

關於家鄉變化演講稿篇2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今天我要演講的題目是《東莞,我為你喝彩》。

美不美,家鄉水,親不親,老鄉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鄉,我的家鄉,東莞,坐落在富饒的珠江三角洲東北部,屹立在美麗的東江河畔。展開歷史的畫卷,回望昔日的東莞,這裏曾被稱為蠻夷之地,到如今,乘着改革開放的東風,它已成為一顆璀璨的南粵明珠。

回望這幾年的城市建設,可以説一年一大步。而且每一步都鏗鏘有力,每一步都光彩奪目,每一步都激動人心。在這一步一步的征程中,人們夢寐已久的新城越來越清晰,越來越生動。城市街頭完全變了樣,昔日低矮陰暗的樓房,悄然不見了,高大豁亮的大廈崛起了。各式各樣的企業建立起來了,嶄新而寬闊的柏油馬路舖起來了。

啊,東莞,我為你喝彩!

東莞不僅重視經濟的發展,而且更注重精神文明建設。為建設“文化新城”,全市共投入15億元建設文化設施,玉蘭大劇院、展覽館、圖書館、羣眾藝術館、嶺南畫院等文化設施相繼落成。文化部門還定期舉辦以高雅藝術和知識普及為特色的“文化週末”、“文化高地直播車”、“東莞學習論壇”、“讀書節”、“圖書流動服務車”,不僅如此,各鎮村舉辦了特色鮮明的文化活動,如沙田的龍舟節,東坑的賣身節等,贏得各界好評……

啊,東莞,我為你喝彩!

正因為東莞人及時把握了歷史發展機遇,果敢踏準了社會前進的節奏,在實施新城建設的戰略過程中,因地制宜,通過政府引導、市場推動、集合社會各種力量加快推動城市化的路子,才使我們的城市綻放出如今這般絢麗的姿容。

我深深地愛戀着我的家鄉——東莞。

東莞,我愛你每一寸土地上的花朵;東莞,我愛你人民堅韌執着的性格;東莞,我愛你獨特迷人的風情。千言萬語彙集成一句話:東莞,我為你喝彩!

謝謝大家!

關於家鄉變化演講稿篇3

各位領導,各位評委,各位朋友們:

大家好!我是來自xx的xxx號選手,我叫xxx。今天我以一個教師的身份站在這裏演講,感覺有些慚愧。因為我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大事來宣講,也沒有什麼豪邁的語言來謳歌自己的職業。十年前我邁出師範學校的大門,一心想在外面闖一闖,是父親的一番話打動了我“你是農場培養出來的孩子,現在農場各行各業正在搞建設、快發展,你應該回來出一份力、盡一份責。”於是便成就了今天的我,在農場國小信息技術教師的崗位上一干就是十年。

在這十年裏,我見證了農場日新月異的變化。朋友們,還記得十年前我們的家鄉是什麼樣子嗎?幾條破舊的沙石路,成片成片的磚瓦房,這幾乎可以概括我們農場的全貌了。再看看現在吧!一條條水泥硬化路縱橫交錯,貫穿場區的東西南北;一座座寬敞舒適的樓房撥地而起,及將建成的數個功能設施完備的居民小區更讓我們拭目以待;從千頭奶牛養殖小區到社會主義新農村示點;從優雅別緻的龍山公園到綠樹成蔭的文化廣場;從高效率、現代化的農業中心到引領科技的工業園區。一座現代化的小城鎮展現在世人的面前,一幅百姓安居樂業、政通人和、生機盎然的繁華、富榮的畫卷呈現在我們眼前。

如果説十年前,我不願回到這裏,那是因為我不夠了解我的家鄉、不夠了解黑龍江農墾;然而現在,我深情地眷戀並且熱愛着這片肥沃、富饒、煥發着勃勃生機的土地!今天我們擁有無比優越的階級政黨,擁有無比先進的科學理念,擁有無比堅實的羣眾基礎,擁有英明果斷的農場領導班子,是他們提出了“培育文明龍山人、建設和諧新農場“的口號,才有了今天我們幸福、和諧的大好局面。我為我是一個龍山人而由衷地感到驕傲和自豪!不過,更讓我感到驕傲和自豪的是我們的汗水可以盡情地揮灑在建設和諧農場的宏偉藍圖中。

雖然我工作在很普通、很平凡的崗位上,但是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如果我們每個龍山人都在自己的崗位上恪盡職守、努力工作、勤奮敬業,就是對建設和諧社會做了事、盡了責。我和我身邊的同事都是這樣想,也是這樣做的。

身為教育工作者,承受着社會的壓力,承載着孩子的期盼,肩負着家長的厚望。在我們單位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現象:有的老師帶着一身病痛,兜裏裝着藥,仍然執著地站在講台上;有的老師親人病重在牀,卻沒有時間照顧,捨不得請一天假;有的老師雖已年過半百,卻仍然孜孜不倦,學習新的教育理論,學習信息技術,可謂人老心不老;他們甘心獻身於教育事業,不為名,不為利,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來捍衞職業的聖潔,用行動來詮釋師德的真諦!

想必大家還記得汶川地震吧,在那生死攸關的危急時刻有多少震撼靈魂的師愛在閃光:張開雙臂牢牢地護住講台,用自已的血肉之軀為四個孩子撐起生命天空的譚千秋老師;為救200多名學生,致妻子的呼救聲於不顧,最終痛失相濡以沫20多年的妻子的肖明清老師;面對房倒屋塌,原本可以保住自己生命,卻留下來疏散學生,最終也沒有走出教室的嚴蓉老師、吳忠洪老師……這樣感人的事例不勝枚舉。在這一刻,教師的生命被定格成為永恆,在這一刻,教師的人格昇華並且光照千秋。

魯迅先生曾説過“巨大的建築,總是由一木一石疊起來的,我們何妨做這一木一石呢?”最後,在這裏我想真誠地對自己、對大家説:讓我們在各自平凡的崗位上執着的追求,奉獻自我,做一個文明向上、立志進取的龍山人!讓我們共同為創建一個和諧而美好的家園出一份力、盡一份責吧!謝謝大家!

關於家鄉變化演講稿篇4

看着那陪伴了我十二年的家鄉,我倍感親切。看啊,如今我的家鄉是多麼繁華!回首間,我不禁讚歎,這些年來家鄉的變化真是大呀!瞧,現在的馬路上,人行道上是多麼乾淨,路上一塵不染,垃圾們乖乖的被清潔工掃進了垃圾車,水泥地又平又亮,簡直像精緻的裝飾品一樣,再也沒有車一開過塑料袋和灰塵就滿天飛舞的“美麗”景象了。道旁的綠化帶更是讓人讚不絕口。翠綠的樹木既裝點了公路,也清新了空氣,。走在路上,我們的心都彷彿隨着綠化帶的那份寧靜,而變得安靜了但是聽爸爸説,原來的這可是另一番景象。原來這兒是一片田地,幾條小路胡亂的互相交錯。黃土鋪的羊腸小道不好走還不説,只要在上面走快一點,黃土灰和路面上的紅紅綠綠的塑料袋就開始跳“華爾茲”了今天的建始,大樓聳立,到了晚上,高樓大廈流光溢彩,成為了城市裏的一道靚麗風景線。人們都住進了單元房,牆面刷上了乳膠漆,地面鋪上了木地板。

用上了空調、電腦、液晶電視就拿我家來説。現在我家可是一百六十平方米,家裏有兩台電視、一台電腦、兩台空調好安逸哩!別看現在是這麼好,在爸爸那個年代,是“五人一牀,十人一房”而且房子是用磚瓦搭成,瓦片婆婆碎碎的這一個洞那,一個洞,在下雨時還能免費讓你洗個痛快的“淋浴”。我們的學校食堂更是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過去的食堂又小又簡陋,整個食堂就只有兩間教室那麼大,房頂勉強用破瓦和膠紙掩了起來,有時還會漏雨呢!再説幾千人擠在裏面是什麼感覺呢?哎,老實説裏面又擠又熱,而且就算你打到了早餐你也甭擠想出來!可現在可是不一樣了,學校修起了六層的食堂,一年級就一層。這一層就比原來的食堂大了兩倍!所以我們現在很快就能吃到早餐,坐在餐桌上清清靜靜的吃早餐,心情都變得好多了。

關於家鄉變化演講稿篇5

建國60年來,我的家鄉**的教育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所有的孩子都能有學上,都能上得起學,教育公平邁出了重大步伐。這堅硬的步伐走出了**教育的騰飛之路。

回首往事,歷歷在目。從**教育的程度來看,中國小的入學率已經達到了約100%,基本掃除青少年的文盲。政府的大力支持教育事業,擔當起歷史的重任。全面實現城鄉免費義務教育是建國以來教育騰飛最有力的見證。教育現代化的步伐越來越快,部分鄉鎮已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現在最美環境是學校,最現代化的器材還是學校。走進**每一所中國小,現代化的教學設施讓你眼花繚亂。

記得七十年代中、八十後代初,**的教學條件都很差,學校破舊房屋多、危房險房多、桌凳殘缺多,而教師少、生源多,教師大多是民辦教師,每月只有十幾元的工資,學校都實行‘複式’教學??從一到六年級都教,老師總是上完一年級,再上二年級、三年級??從早上到中午,再從中午上到天黑。那時候 沒有時鐘,也沒有手錶,天一亮就起牀,涮洗、做飯、吃飯,然後就開始上課。村小沒有下課時間,反正這個年級教二三十分鐘後,佈置做作業,就接着去上下個年級的課。課一上就是大半天,幾乎不停下來休息,有時連飯也沒時間吃,廁所也沒時間去。

對於身為一名鄉村教師感觸最深的是學生上學不用再交學費了,和家長在一起交談的時候,家長一臉的喜色,特別是外地來這打工的家長,原來為了給孩子找一所像樣的學校,要花掉幾年的積蓄,有的甚至不讓孩子上學,流落街頭,或者散落在自己工作的場所。xx年9月1日起實行了全國城鄉義務教育,學生就進入學,免除全部學雜費。看來“學有所教”、“有教無類”的教育理想成為現實。

**的改革在繼續,社會在發展。“百年大計,教育為本。”60年走過了風雨,同時60年教育不斷騰飛,而且在繼續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