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實用文 > 演講稿

2021中秋節演講稿範文三篇

欄目: 演講稿 / 發佈於: / 人氣:8.75K
   中秋節是全家團圓的日子,是一個和和美美温馨的畫面。以下是本站和大家分享的2021中秋節演講稿範文三篇的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2021中秋節演講稿範文三篇

2021中秋節演講稿範文1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朋友:大家好!

花好月圓人團圓,迎風賞月闔家歡,今天我們又相聚在一起共慶團圓、共話發展。區委領導召開茶話會讓我們大家相聚在一起,會見老朋友,認識新朋友,深入交流思想,展望美好未來,這是黨和政府關心團結各界人士,充分調動我們參政議政的積極性,為共商未來、共謀發展提供了交流平台。我為有機會參加這樣的聚會而深感榮幸。

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是我國漢族和大部分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月亮和我們的生活、文化有着緊密的聯繫,古人賦予月亮許多傳説,從月中蟾蜍到玉兔搗藥,從吳剛伐桂到嫦娥奔月,豐富的想象力為月宮世界描繪了一幅幅斑駁陸離的勝景。自漢至唐,文人墨客紛紛吟詠月亮及月中之事,經常以花好月圓來祝願家庭的和睦團圓;八月十五月圓時成為抒發感情的極佳時刻。在我國封建社會,開科取士,一直是統治者十分重視的一件大事。而三年一次的秋闈大比,恰好安排在八月裏舉行。勝景與激情結合在一起,人們便將應試高中者,譽為月中折桂之人。

在我們佛教裏經常用來比喻佛法,比如以千江有水千江月來比喻佛菩薩的真如本性在眾生心地中的反映;伊斯蘭教也以新月象徵開創了人類文明的新時光,其象徵含義是上升、新生、幸福、吉祥、初始光亮等。隨着國家的繁榮富強,各項社會事業都在蓬勃發展。宗教也在追趕時代進程,把握屬於自己的歷史機遇。放眼全球,我們正處於一個全球化競爭的時代,也是一個文化劇烈競爭的時代。宗教作為承載了傳統文化基因的社會系統,正在發揮着積極的、強大的作用。而宗教人才的培養、寺觀教堂的管理、教規教義的傳播,乃至整個宗教的發展,是越來越多地依賴經濟社會的發展。由此,宗教必須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愛教必先愛國,國興而後有教法之綿延;愛教則必然愛國,兩者相互促進。

多年來,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我們通州區的宗教界人士認真貫徹和執行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堅持獨立自主自辦原則,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不斷髮揮宗教的積極作用,努力服務人羣、服務社會、服務發展。積極引導信教羣眾愛國守法,參加社會生產建設,開展社會慈善事業,為加快現代化、建設新通州貢獻應有的力量。

今天既是一次茶話會,也是一次交心會,千言萬語話友情,同心同德謀發展。我們感謝各級領導對我們的關心和支持,為通州人民和通州的未來祈福,所以我想以一句詩來結束我今天的講話:去年明月今又來,人間一歲幾多情,但願月圓花常開,世間此情古今同。祝大家中秋團圓、吉祥如意!

2021中秋節演講稿範文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又是一箇中秋之夜,又是一個團圓之時。

我又一次去祭拜爺爺奶奶,雖然這天陽光明媚,但我怎麼也高興不起來。走在路上,我的心情十分沉重,彷彿一塊大石頭壓在胸口,心中難受極了,來到爺爺奶奶合葬的地方,我將兩束鮮豔的花插上,又用幾張紙錢壓上,再將幾沓紙錢散開,用火點,為爺爺奶奶送紙錢,不一會兒,祭奠儀式完成了。

我們來到家中,用小餐籃裝上月餅、各種水果和餐布就向姥姥家進發了,經過了多半個小時的顛簸,終於到達了目的地,又經過幾個小時的等待,太陽終於慢悠悠的沉下了西山,我和大家來到了後山的山頂上,我和媽媽把餐佈擺好,將月餅和水果一一拿出,我望了望月餅,品種可真多:棗泥的、提漿的、五仁的、紅豆沙的、綠豆沙的、黑芝麻的,我隨手拿起一個月餅,還沒看清名字就咬了一大口,姥姥家有東樑的原因吧,月亮遲遲不出山,等到我吃完一個月餅後,她才悠哉悠哉地走上了夜空的主位。

那皎潔的明月,周圍有着層層清雲,如煙似霧,彌矇在月光下。寧靜的夜晚月朗風清,總會給我一種清逸嫻靜的感覺。明亮清澈如柔水般的月色,清幽明靜。月色柔和而透明,輕盈而飄逸。

蘇軾曾高聲吟唱過: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户,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又是一箇中秋之夜,又是一個團圓之時,我們共同慶祝。

2021中秋節演講稿範文3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作為我國傳統節日——中秋節,經過千百年的歷史積澱,其來源被賦予上了神祕的色彩,那麼透過層層傳説的幻化,我們為什麼要慶祝中秋節呢?

蘇東坡説: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曹文軒説:人類悲劇的不可避免在於,人無法還家。更在於,即便是還了家,還依然在無家的感覺中。我們身處現在的時間節點,暮然回首,發現過去的人生,就像是電影裏配樂的敍事片段,我們的心在向前推進的每一幀畫面裏尋找着皈依的地方,漸漸脱離最初的那個被親情圍繞的温暖的豆莢。我們需要一個契機,或許時間短暫,卻可以讓我們重温情感的羈絆,去填補埋藏在內心深處的團圓情結。每逢佳節倍思親,若是分隔兩地,縱有良辰美景也淪為虛設,有親在旁,圍桌暢談,不復舉杯邀明月,對飲成三人的淒涼,徒增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和睦,中秋佳節之意義得到了體現,屆時容身在温馨氛圍中的我們大可歎曰:絕景良辰難再並。

從另外一個角度而言,在我們熟悉西方節日的具體日期比親人生日更加銘記的今天,我國的傳統節日在我們的概念裏只是調養生息的機會抑或是成為熱愛文學之人附庸風雅的話題,佳節的來歷,前人賦予的神奇色彩再不為人們津津樂道,文人墨客的詩意文字大多盡散在歷史的遺風中,而不為我們推崇的腹中底藴。如果我國的傳統節日不再是日曆表上生硬的數字,不再是平凡普通與往常一般無二的分秒,那麼是否可稱得上是無愧於五千年來的民族文化的代代相傳?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實現中國夢必須凝聚中國力量。當中國夢這三個字成為眾多報刊,雜誌的醒目標題,當中國夢這一精神成為先進工作者內心的正能量,我們必須認識到中國夢並非異想天開,而是從對中國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所以為了踐行這一精神,我們有義務也有責任豐富傳統節日的內容,以發展的眼光正確地認識它們。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願我們都能擁有一個美好的中秋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