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數學講評試卷教案7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釋出於: / 人氣:1.79W

教師的教案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以便更好地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通過教案,教師能夠及時反思教學過程,不斷提升教學水平和專業能力,下面是美篇六六網小編為您分享的數學講評試卷教案7篇,感謝您的參閱。

數學講評試卷教案7篇

數學講評試卷教案篇1

同課異構是一種新的教研方式,充分發揮了我們教師的創新才能,使課堂教學別開生面,三位老師同上《分數的初步認識》,他們不同的教學設計,不同的教學構思,不同的教學方法,使我們聽課者真正感受到數學教學藝術的魅力。

我覺得三位老師對新課程理念的領會是深刻的,教學方法把握得當,營造了一個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⒈尊重學生的知識體驗,找準學生新知的“最近發展區”。

分數對於學生來說是全新的,如何將這一全新的知識內化為學生自身的知識,找準學生學習的“最近發展區”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學生從“實際發展水平”向“潛在發展水平”的橋樑,學生的思維從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領域。數學學習是學生在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上的一種自主建構過程。教學時,三位老師都注重從學生的這一數學現實出發,從學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確一半是怎麼分的,從而引入用一個新的數來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創設具體情境,以此激發學生的知識體驗,促進他們有效地開展建構活動。

⒉挖掘生活素材,巧妙整合課程資源。

新課程實施的一個突出變化,就是教材不再是教學的唯一依據,不再佔據絕對的主導地位,而是提倡教師依據自己所追求的,想要達到的目標,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材內容進行選擇、組合、再造,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體現的是用教材,而不是拘泥於教材。如三位老師都有把生活中的“汽車標誌”、“國旗”“巧克力”和一些生活中的圖片等搬入認識分數的課堂,可以說這些都是生活中的一些“細枝末節”,放置在紛繁複雜的社會場景中簡直不值得一提,但我們驚喜地發現,正是這些微不足道的生活事物,成為學生應用數學知識、感悟數學價值的有效載體。學生從這些生活畫面中,不僅聯想到了“ ”“ ”等分數,更重要的是結合具體表象辯證地體會到了其中的數學算理。這樣的設計更貼近生活,而且將知識化靜為動,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生活之中處處有數學,在“生活”與“數學”的一拍即合之下,才生成了如此經典的課堂。

⒊注重開展自主學習,提供充分的探索空間。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三位老師摒棄了“師生問答”的傳統教學模式,組織、引導、放手讓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折一折,畫一畫,說一說,並讓學生上臺展示。尊重了學生的意見,發揚了學生的個性,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學生通過操作、觀察,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實現了由單一被動式接受學習向自主探究式學習的轉變,從而培養了學生的探索精神,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充分調動了學生群體的積極性。

當然,每一節課都很難做到“踏雪無痕”,多多少少會留下一些遺憾。我有幾個觀點,純屬“一家之言”,現提出來與各位共同商榷。

⒈張老師的設計可謂是大膽、開放,給了我們對分數初步認識教學方法上的一種全新的感受,真的是很震撼。但是我覺得本節課的重點、難點是“理解幾分之一的意義”, 張老師在此內容的傳授中過急,沒有讓學生充分地去體會和表述幾分之一的意義,重難點沒有突破。

⒉周老師自己個人的各方面素質都非常不錯,不管是語言的表述還是板書的書寫都顯得那麼幹脆、漂亮,很讓人羨慕!但是畢竟這是借的班級,學生跟不上你的的語速,跟不上你的思維,在這種情況下能稍放慢一些,提出問題後不要急著讓學生回答,等一等可能會有更好的效果。

⒊在李老師的課堂上充分表現出李老師對數學語言表述的重視,整節課下來,基本上學生都能準確的表述幾分之一的意義,知識目標落實的比較到位。但是李老師自己的語言還不夠準確、精煉,在課堂上出現了一些失誤。

以上僅是我個人的一些粗淺看法,還請各位同仁指正批評。

數學講評試卷教案篇2

相對於新授課、複習課、練習課等課型來說,講評課任務量大,題型種類多,如何上好講評課,我有如下看法:

一、在試卷講評課前,要做好充分的預備

講評試卷時需求針對性地解說,否則從頭到尾逐題講解,既浪費時間,又收效甚微,有的學生最怕上試卷講評課,原因是老師一直講,懂的不停的講,不懂的怎麼都聽不會。所以要針對性地解說,就必需普遍蒐集資訊,細心分析試卷。因此,講評課的備課老師要完成以下三項任務:

1、做好統計

在仔細批改試卷和蒐集學生意見的基礎上要做好統計任務。我們學校每次考試後都要填《質量分析表》,不但要分析試卷的質量,更要分析學生的得分率、失分率,失分的原因等。我們在改完試卷後必定要做的兩件事情一是統計每題得分率,對得分率較低的試題應仔細分析錯誤原因。二是統計每題出現的典型錯誤,上課時重點講評。

2、歸類分析

形成學生考試錯誤的主要原因有審題要素,運算要素,對概念、基礎知識瞭解不清等等。因此,依據試卷的內容,特點和考試結果,對試題進行歸類分析是必要的。老師可以指點學生按知識點歸類,即把試卷會考察同一知識點的標題歸到一同進行分析;可按解題方法歸類,即把試卷中用同一解題方法求解的標題歸到一起進行分析,特殊是選擇題的解法與解答題的不同之處。這樣既可提高課堂效率,又可協助學生理清思緒,對錯題留下深入印象,防止再出現相似的錯誤。

3、制定教案

在前兩點的基礎上制定教學方案:首先明白考綱要求,講清近年出題趨向,確定講評要到達的目的;其主要確定哪些題概括講,哪些題重點講,用什麼方法講,講到什麼水平,確定學生出錯要害及思想阻礙所在,怎樣才能把知識點弄明白,在今後不出或少出錯。

二、在講評課上,要做到“四要”

講評課是在測試後,應用試卷所提供的資訊反應,從成功與失敗中總結閱歷規律,從而調理師生雙方的教與學,其作用顯而易見。因此,在講評課上老師應做好以下幾點。

1、注意精神鼓勵。

2、要講出新意。

3、適當引伸、變換遷移。

4、追根尋源,找出錯題要害。

三、講評課後的任務

1、佈置學生寫好考試小結。我每次在考試結束後讓學生在錯題集上寫一段小結,字數不用太多,30字以內即可。小結的內容可以是針對這份試卷自己評價得失,總結這一階段的學習狀況,對老師還有哪些希望,當然也可以說說自己的心裡話等等。依據學生的小結,老師可以協助學習有困難的同學制定改良方案,確定可行的目的。這樣老師更輕易走近學生,瞭解學生,從而也從另一角度瞭解了自己的教學狀況,依據需求停止針對性的調整。

2、要求學生仔細修訂試卷,並要求寫出對題意的瞭解、解答程序等。老師要及時批閱,同時做好一般輔導和答疑任務。

3、做一些“糾正”練習,檢驗一下“這回”能否真的明白了;若又做錯了,仍需繼續尋覓緣由。實際證實這種方法對學生糾正錯誤的思緒是十分有效的。學生的正確概念是在不時地同錯誤概念停止妥協,不時地從失敗到成功的程序中逐漸構成的。

數學講評試卷教案篇3

“解方程”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數學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簡易方程”中的重要教學內容。本節課陳老師能夠努力營造寬鬆、民主和諧的學習環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重視師生、生生間的互動交流,注重學生的想法。通過小組討論、同桌合作交流學習方式,給學生提供自主的活動空間和交流的機會,引領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來獲取知識,體現出主體性教學的課程新理念。教學過程有條理性,教學效果顯著。我個人認為陳老師執教的《解方程》一課有以下幾個亮點。

1 、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靈活地處理和利用教材。通過多媒體的演示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努力營造寬鬆和諧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如:在具體指導學生解方程的過程中,(這是本課的教學難點)陳老師要求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在小組內討論交流,接著展示小組合作探究的結果,請小組裡的同學口述解方程的過程,同時教師用課件演示或教師根據學生的彙報板書。陳老師利用小組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大膽地放手學生自主探究本課的教學重點,同時做到有的放矢,能很好歸納總結,這一點做得非常好。在此過程中陳老師突出強調兩點:其一是解方程的依據是什麼;其二是注意解方程的格式。突出了這兩點,為以後解稍複雜方程做準備。

3、課堂結構安排的非常合理。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幾方面:

(1)、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的很合理,並且講與練時間搭配也很合理。

(2)、教師活動與學生活動時間分配合理,陳教師佔用時間與學生活動時間剛好相等。並且學生的個人活動時間與學生集體活動時間的分配也很合理。

除了以上幾點外,陳老師執教的這節課還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注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教師教學語言準確、嚴密;對學生的啟發、點撥恰到好處,與學生的交流親切自然。

然而,這節課上也有值得探討的地方,如:在教學“方程的解”和“解方程”兩個概念的聯絡與區別時,教師講得過多。我個人認為這個教學環節以學生自學的方式來完成可能效果會更好些。

以上是我的一點粗淺認識,有不當之處,請各位同仁指正。

數學講評試卷教案篇4

數學組共有八位教師,既有經驗豐富的張殿榮老師,又有區學科帶頭人鄭素梅老師,有年富力強的郭振紅、周業智、李箕貴、曹豔老師,還有充滿生機活力的張翼飛、黃謹老師。全組老師精誠團結,共同學習,共同進步,人際關係和諧。

以下介紹本組的一些具體做法:

一、依靠集體智慧,營造良好的教研氣氛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體的力量是無窮的。僅一個班成績的突出,不能代表整體水平,只有整體水平高了,才能真正打得出去。我們備課組是一個團結奮進的集體,備課組的八位老師榮辱與共,相互支援和鼓勵,備課課組活動有聲有色、保質保量。我們每週堅持一次集體備課,每學期堅持不少於10次的集體聽課和評課,老教師的示範課和青年老師的研究課給我們提供了彼此交流學習的機會,積累了不少好的經驗。集體備課時,大家毫無保留,廣泛地進行學術上的交流和研討,互幫互學,取長補短,有效保證了教研的質量。我們在團結協作的基礎上,也強調個人的工作責任制,避免吃“大鍋飯”,根據各人所教班級的實際情況訂出了相應的奮鬥目標。在我們的心目中,只有打團體戰的概念,沒有單獨冒進的念頭。

二、抓住學生心理,營造良好的教與學環境

大學聯考競爭的殘酷,帶來會考形勢的嚴峻。由此帶來的各種壓力,使學生的“厭學”情緒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強。不管優生和學困生,他們的學習大都是被動型的。而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主體能動性沒有調動起來,我們教師的工作怎樣努力也沒用,這就迫使我們去研究學生的心理,找出適合學生心理特徵的教法。

通過連續的觀察和調研,我們把學生分為三個層次,並確定我們工作的重點和工作措施:優生---拓展;中等生---狠抓;學困生---輔導。

優生有較好的思維習慣,上課前我們先把問題佈置給他們,讓他們自已先研究,提高他們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上課時則採用討論式教學方式,讓他們充分舒展自己的見解,然後老師加以歸納總結,並進行深化、類比和提高,從高、嚴、難三個方面要求他們。

中等生是一個大的群體,在平行班是學習的主流,上課時我們以他們為主,力求在課堂上消化所有的知識點,作業和練習題也以基礎題為主,強化訓練,普遍提高。

對於差生,我們本著提高一個成功一個的心理,用愛心從思想上感化他們,用耐心從學習上幫助他們,在課堂上編出讓這部分學生能夠完成的題目,力求使他們每節課有事可做,每節課有收穫,調動他們學習積極性。

數學是一門比較抽象的學科,要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必須重視與學生的情感溝通。比如給學生及時的輔導;給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及時的提醒;給有好的解法的學生及時表揚;給失去信心的學生及時的心理安慰;給學有餘力的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和發揮潛能的機會。如張翼飛老師的“每日一題”,鄭素梅老師的“每天一頁”,周業智給學生的每週會考嘗試等都給學有餘力的學生一個很好的拓展空間。只有教師與學生有充分足夠的情感交流,才能使教學在一種愉悅、競爭、合作的環境下完成。

三、加強對教材的研究,營造課堂教學高效益

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是課堂教學,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是每節課的高效益。會考要取勝,必須從七年級開始抓起,打好基礎很重要,同時,九年級複習的後期工作也十分重要,要在有限的三個多月時間裡,把六本書複習好,不講技巧,不講方法,不拿出有效的措施肯定是不行的。所以在後一階段,我們要講究“精講”這一環,學校給我們的教學時間與別的學科一樣,時間緊,任務重,要做到“精講”,對我們來講,要求是非常高的。我們注意引導學生對概念、定理、公式、規律的消化;注意針對學生的知識缺陷和疑難問題作重點講述;注意新舊知識、新題舊題的對比,把複雜抽象的問題作連貫解決;注意解題方法的延伸,摸索解決的規律;注意一題多解的研究和條件多變的問題的對付方法;注意富有思考性的新問題,與學生一起探索研究。

“練”這一環也是我們的工作重點,在每週兩節的延伸課程中,我們基本上保證每節課有30分鐘以上的練習時間,而練習題必須是經過備課組精雕細啄的、與會考接近的、有代表性的題目;理解概念、鞏固定理的基礎題;運用知識的能力題;一題多解的思維題;易出錯的常見題;綜合分析的提高題等等。通過一系列的強化練習,學生的解題準確度,應變能力,及技能才會有很大的提高。

會考是一場硬仗,要打好這場硬仗,不僅要強攻,還需要智齲我們只有不斷去面對、去解決客觀存在的問題,切實遵循教育教學的方針辦事,團體智慧+個人努力=一定能成功!

數學講評試卷教案篇5

本節課教材通過一幅旅遊視窗購票圖,讓學生在數購票人次序的過程中感知自然數的另一個含義——序數。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幾和第幾的不同,能準確表達幾和第幾的意思。在學習本節課之前學生早已有了“第幾”這個概念,在學校無論是站隊,還是自己的學號,以及在課表中學生們都會接觸到“第幾”這個知識。但是對於“幾和第幾”學生們並沒有認真區分過,本節課的重點就是讓學生在深刻理解第幾的基礎上明白“幾和第幾”的區別。

1、本堂課一開始就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先請學生找找同桌身上能用數字1—5表示的東西,從中發現問題,讓學生用數學語言表述自己所見,所想,從而順利地引出新課。這樣,不僅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旁,激發學生從生活中找數學的濃厚興趣,也培養了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在教學中,應根據實際情況改進教材資源,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動手實踐的機會,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學習過程。

3、學生親身體驗生活中事物的數量順序,體會學數學的樂趣,在深化對“第幾”的認識時,老師可組織相關活動,豐富學生對“幾個”和“第幾”的感性認識,讓學生感覺到數學就在身邊,看得見、摸得著、用得上。實現了數學教學生活化,不但讓學生在愉快的活動中理解、運用了所學的知識,而且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服務意思。

對於這節課我也有一點不成熟的看法。在講述排隊問題時,能否滲透一些思想教育呢?首先請學生看各種排隊圖片,形象直觀地感受到排隊是文明的行為,然後請學生說說為什麼要排隊,總結得出:如果不排隊,大家擠來擠去會很亂,容易出危險。使學生明白:我們要遵守公共秩序,自覺排隊。這樣水到渠成地對學生進行了思想品德教育。最後揭示學習主題:排隊中的數學知識“幾和第幾”,這樣就順利地進入了新課。

數學講評試卷教案篇6

一、《相交線》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人教版第五章第一節的內容。教學要求瞭解對頂角與鄰補角的概念,能從圖中辨認對頂角與鄰補角;知道“對頂角相等”;瞭解“對頂角相等”的說理過程。重點是對頂角的概念,“對頂角相等”的性質,難點是“對頂角相等”的探究過程。為完成教學任務,不遺漏一個知識細節,我按課程標準要求,挖掘教材、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力求完美解決每個問題。在第一個教學辦上這節課,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點點選破每個知識點,在下課鈴聲響起時,正好完成本節課教學任務。到了第二個教學班授同一節內容時,由於在第一個教學班教師從上課給學生一個一個知識點的引導講解,不停地提問、解答,感覺很累,便換一種方式,讓學生先自學本節內容,然後教師讓學生談自學的收穫,同學們互相補充、交流探討,教師只是強調了重點、點撥難點,在下課也順利完成了本節課的任務,學生學習的效果很好,只是教師講的少、輕鬆多了。

課後反思:同一教學內容,採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帶來的是不同的情感體驗。第一節課我為追求完美的教學效果,以教師引導講解為主,學生跟著教師解決一個問題,緊接著又一個新問題的提出,一堂課下來,教師從頭說到尾,學生接受命令式的跟著聽到尾,雖然也完成了教學任務,但教師感覺很累,學生也有點被迫無奈。第二節課,因教師累想休息而換一種方式,讓學生自學、談收穫、體會,教師只點撥難點,同樣完成教學任務,不同的學生還講出了不同的收穫,更重要的是學生積極主動參與了獲取知識的過程。對比這兩節課,才發現自主學習不是教師引導學生圈套式的學,而是教師要給學生足夠的空間,讓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去設計並通過不斷反思和修正來發現,而教師在課堂中的作用是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指導,幫助學生形成科學概念,培養科學探究的方法、態度和習慣等等。

二、本節課的不足之處本節課,我的教學設想基本轉化成課堂教學行為。

1、在提出問題的時候,學生的思考時間較少,只有程度較好的學生思考出來,大部分學生都還在思考中。

2、欠缺對“學困生”的關注,我也沒能用更好的語言激發他們。

3、沒能讓每位學生都有足夠的時間發表自己的觀點。

4、沒能進行很好的知識延伸和拓展。

5、合作探究的題目有一定的難度,大多數學生還是沒能研究出結果。

我想:在以後實際工作中,要時刻牢記這句話,多學習別人的長處,克服不足之處,使自己的水平再邁上一個臺階。

數學講評試卷教案篇7

國中數學新課程已實施了多年,已逐步走入了新課程的軌道。教師們更新理念,積極探索、勇於實驗,數學課堂教學發生了可喜的變化:如學生主動地開展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在新課程改革的實施過程中,一線教師作為課程的建設者、教學的研究者在課堂教學探究活動中面對學生的變化、課程變化、教學形式的變化,考試變化中有著太多的疑問、太多的困惑。這幾年來我一直從事國中數學教學工作,現將我在新課程改革實驗中的一些嘗試、實踐和與其他教師交流過程中的一些體會,產生如下一些反思:

一、教學中的可喜變化

1.學生更喜歡數學了

新課程重視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比傳統教材關注學生的興趣與經驗,更關注學生的現實世界,將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的“自我需求”,密切與學生生活及現代社會、科技發展相聯絡,引導學生親身體驗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課堂呈現勃勃生機,教學方式靈活多樣,師生之間平等交流、共同學習的民主關係逐步形成,學生更喜歡數學了。

2.教師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對每位教師來說,既是一種嚴峻的挑戰,也是不可多得的一次機遇,教師是新課程的開發者,是“用教科書教,而不是教教科書”,重新認識、定位自己的角色。教師們迫切更新理念,提高整體素質,重研討、重實踐、重反思、重互助的新型教研氛圍蔚然成風,新課改有力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

二、教學中的困惑與思考

1.課堂變“集市”,教學過於追求“情境化”

教學情境的創設是引發學生主動學習的啟動環節,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有目的此創設教學環境,不僅可使學生掌握知識、技能,更能啟用學生的問題意識,生動形象的數學問題與認知結構中的經驗發生聯絡。部分教師在教學中過於追求情境化,“上游樂場分組玩”、“上街買東西”,單純用“生活化”、“活動情趣化”沖淡了“數學味”,忽略了數學本身具有的魅力。新教材提倡設定問題情境、活動情境、故事情境、競爭情境等,但教師不能簡單化機械理解新課程理念和教學方法。“境由心造”——富於時代氣息的情境的設定只有在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及認知規律的前提下,學生才能學會從數學角度觀察事物和思考問題,真正由情感體驗激發有效的數學認知活動。

2.教師由“獨奏者”過渡到“伴奏者”角色錯位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教師的教學方式發生了變化。

有些教師常講“我們要蹲下來與學生對話”,如果是平等的,有必要蹲下來嗎?部分教師常重教案的精心設計,注重從如何教的層面考慮,照“案”宣科時,更關注的是教學進度和當堂的教學效果,忽略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和“做數學”的過程,置學習過程中的“想不到”於不顧,只是形式上的牽著學生去合作、探究,不願放手讓學生去體驗問題、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淡化探索,重模仿,教師實質上還是“解題的指導者”,走出了新課程倡導的學生是探索知識的“主動建構者”的意境。

3.分組合作學習、討論“熱鬧”充當新課改“標籤”

學生是否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活動,樂於與他人合作交流是新課程教學中評價一個學生的重要指標,但評價要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尤其是定性部分更要關注學生是否真的有效參與、獨立思考,真正獲得解決問題的策略與方法。部分教師刻意追求上課氣氛熱鬧,笑聲越多越好,小組討論流於形式,討論問題數學思維層次低,指向不明,為討論而討論,以問代講,“雙向交流”太多太濫,教學出現盲目性、隨意性,教學過程匆忙零亂,缺乏整體性。課堂教學貫穿新課程理念必須重視“三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學科基本思想方法,重視教學目標多元化: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4.電腦代替“人腦”,滑鼠代替粉筆

計算機輔助教學作為現代化教學手段能處理好靜與動、區域性與整體、快與慢的關係,適時選取有探索意義的課件和內容能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提高興趣,擴大知識的資訊量,啟迪思維,提高效率。有的教師整天忙於製作的課件只是課本搬家,替代了小黑板,有的數學課應用多媒體手段,視聽圖畫晃動頻繁,學生眼花繚亂,僅僅讓五彩繽紛的圖畫增強學生的感官刺激,課件只是一種點綴,不利於學生思維能力培養和理性思考。教師應把現代化教學手段與傳統的教學手段(教具、學具、黑板)結合起來,優勢互補方能使教學手段整體優化。

5.“課堂教學反思”≠“反思型教師”

常有教師專心課堂教學後記,把教師本人的教學實施過程與教學設計比較,描述課堂中出現的異常與教學目標的狀況差異以及今後需改善之處的一些經驗與教訓,把課後體會混同於教學反思,其實這只是教學反思的一個方面,有專家提出“反思就是行為主體對自身、對實踐活動過程及相關的主體認識的再認識”。可喜的是不少教師以研究者的心態置身於教學情境中。尚需明確的是:真正反思,不僅要對我們採取的那些教育或教學行為進行批判性的思考,而且要對支配這些行為的潛在的教學觀念進行重新認識。本次課改也是教育思想的“啟蒙運動”,教師不再是“習題的講解者”,作為課程的建設者的教師案桌上除了數學習題集,還應添置的是理念和理論。

6.評價的多樣化與呈現形式與會考指向“短路”

新課標指出:“評價的方式應多樣化,可將考試、課題活動、撰寫論文、小組活動、自我評價及日常觀察等多種方法結合”。數學學習評價多樣化,評價形式要求通過評分+評語形式呈現,而現實的升學壓力和功利性,教師忽視了對學生基本素養的培養,“考什麼,教什麼”,“怎麼考,怎麼教”,“不考,不教”成為課堂主旋律,更關注會考命題走向、題型分值,而對全新的會考命題新框架、新思路、新亮點,部分教師只能“摸著石頭過河”,缺泛細緻深入的專業化研究。

隨著20__年新課程標準的頒佈,一輪新的課改又要開始了。我知道,課改的精神、理念要轉化為實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精研、精思,方能曉其義,識其神。深入開展對新課程的研討交流,讓課堂教學與研究“共生互補”的同時,不僅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行為,而且要從主體認識上找根源,樹立“問題意識”,積極實踐,找差距,找問題,找不足,進一步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素質,真正走進國中數學新課程,為實現新課程的理想而努力。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使學生知道當直角三角形的銳角固定時,它的對邊、鄰邊與斜邊的比值也都固定這一事實。

(二)能力訓練點

逐步培養學生會觀察、比較、分析、概括等邏輯思維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引導學生探索、發現,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勇於創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使學生知道當銳角固定時,它的對邊、鄰邊與斜邊的比值也是固定的這一事實。

2、難點:學生很難想到對任意銳角,它的對邊、鄰邊與斜邊的比值也是固定的事實,關鍵在於教師引導學生比較、分析,得出結論。

三、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1、如圖6-1,長5米的梯子架在高為3米的牆上,則a、b間距離為多少米?

2、長5米的梯子以傾斜角∠cab為30°靠在牆上,則a、b間的距離為多少?

3、若長5米的梯子以傾斜角40°架在牆上,則a、b間距離為多少?

4、若長5米的梯子靠在牆上,使a、b間距為2米,則傾斜角∠cab為多少度?

前兩個問題學生很容易回答。這兩個問題的設計主要是引起學生的回憶,並使學生意識到,本章要用到這些知識。但後兩個問題的設計卻使學生感到疑惑,這對九年級年級這些好奇、好勝的學生來說,起到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的作用。同時使學生對本章所要學習的內容的特點有一個初步的瞭解,有些問題單靠勾股定理或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知識是不能解決的,解決這類問題,關鍵在於找到一種新方法,求出一條邊或一個未知銳角,只要做到這一點,有關直角三角形的其他未知邊角就可用學過的知識全部求出來。

通過四個例子引出課題。

(二)整體感知

1、請每一位同學拿出自己的三角板,分別測量並計算30°、45°、60°角的對邊、鄰邊與斜邊的比值。

學生很快便會回答結果:無論三角尺大小如何,其比值是一個固定的值。程度較好的學生還會想到,以後在這些特殊直角三角形中,只要知道其中一邊長,就可求出其他未知邊的長。

2、請同學畫一個含40°角的直角三角形,並測量、計算40°角的對邊、鄰邊與斜邊的比值,學生又高興地發現,不論三角形大小如何,所求的比值是固定的。大部分學生可能會想到,當銳角取其他固定值時,其對邊、鄰邊與斜邊的比值也是固定的嗎?

這樣做,在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同時,也使學生對本節課要研究的知識有了整體感知,喚起學生的求知慾,大膽地探索新知。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通過動手實驗,學生會猜想到“無論直角三角形的銳角為何值,它的對邊、鄰邊與斜邊的比值總是固定不變的”。但是怎樣證明這個命題呢?學生這時的思維很活躍。對於這個問題,部分學生可能能解決它。因此教師此時應讓學生展開討論,獨立完成。

2、學生經過研究,也許能解決這個問題。若不能解決,教師可適當引導:

若一組直角三角形有一個銳角相等,可以把其

頂點a1,a2,a3重合在一起,記作a,並使直角邊ac1,ac2,ac3……落在同一條直線上,則斜邊ab1,ab2,ab3……落在另一條直線上。這樣同學們能解決這個問題嗎?引導學生獨立證明:易知,b1c1∥b2c2∥b3c3……,∴△ab1c1∽△ab2c2∽△ab3c3∽……,∴

形中,∠a的對邊、鄰邊與斜邊的比值,是一個固定值。

通過引導,使學生自己獨立掌握了重點,達到知識教學目標,同時培養學生能力,進行了德育滲透。

而前面導課中動手實驗的設計,實際上為突破難點而設計。這一設計同時起到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作用。

練習題為 作了孕伏同時使學生知道任意銳角的對邊與斜邊的比值都能求出來。

(四)總結與擴充套件

1、引導學生作知識總結:本節課在複習勾股定理及含30°角直角三角形的性質基礎上,通過動手實驗、證明,我們發現,只要直角三角形的銳角固定,它的對邊、鄰邊與斜邊的比值也是固定的。

教師可適當補充:本節課經過同學們自己動手實驗,大膽猜測和積極思考,我們發現了一個新的結論,相信大家的邏輯思維能力又有所提高,希望大家發揚這種創新精神,變被動學知識為主動發現問題,培養自己的創新意識。

2、擴充套件:當銳角為30°時,它的對邊與斜邊比值我們知道。今天我們又發現,銳角任意時,它的對邊與斜邊的比值也是固定的。如果知道這個比值,已知一邊求其他未知邊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看來這個比值很重要,下節課我們就著重研究這個“比值”,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提前預習一下。通過這種擴充套件,不僅對正、餘弦概念有了初步印象,同時又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四、佈置作業

本節課內容較少,而且是為正、餘弦概念打基礎的,因此課後應要求學生預習正餘弦概念。

五、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