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315教案反思精選8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釋出於: / 人氣:9.64K

教案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教案應該包括教學方法和教材選擇,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315教案反思精選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315教案反思精選8篇

315教案反思篇1

活動目標:

1、喜歡聽故事,體會故事中真摯的友誼。

2、懂得朋友間相互關心、幫助。

3、理解故事內容。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5、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活動準備:

音樂《找朋友》

經驗準備:會唱《找朋友》

活動過程:

一、播放音樂《找朋友》幼兒進入活動室。

教師播放音樂《找朋友》,引導幼兒進入活動室。

提問:

1、剛剛聽到的是什麼音樂?(找朋友)你的朋友是誰?為什麼他是你的朋友?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故事,故事的名字叫《有朋友真好》讓我們來聽一聽故事裡會發生怎樣的事情?請小朋友們仔細的聽。

二、幼兒完整的欣賞故事

提問:

1、生日那天晚上癩蛤蟆在做什麼?癩蛤蟆說了一句什麼話?(青蛙還沒來)當時它的心理怎樣?(著急)它擔心什麼?

2、癩蛤蟆準備好長繩子,提燈、平底鍋想去幹什麼?

3、青蛙為什麼來遲了?它為什麼要送癩蛤蟆一個鬧鐘?

4、你從哪些地方看出青蛙和癩蛤蟆是一對好朋友?

總結:癩蛤蟆看到好朋友沒來,十分擔心,青蛙是為了給好朋友準備生日禮物而遲到的,它倆相互關心,真是一對好朋友。

三、學習對話

1、出示青蛙和癩蛤蟆的圖片,引導幼兒思考:癩蛤蟆看到青蛙來了心情怎樣?該怎樣表現?

2、教師扮演癩蛤蟆和青蛙,引導幼兒體驗癩蛤蟆焦急、關切的親情。

3、教師扮演癩蛤蟆,幼兒扮青蛙,學學他們的對話。

四、互動《找朋友》結束

教師:有朋友真好,你有朋友嗎?那請小朋友跟著音樂一起和你的好朋友一起跳舞吧。

教學反思:

中班幼兒正處於承上啟下的重要發展階段,思維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對朋友間相互喜愛與想念有了一些體壇,但還不能很好的表達。今天的活動主要以小兔與朋友間的友誼、想念為主線,用思念的風鈴來傳遞想念,使活動融入了很多溫馨、感人的情感因素,在活動中引導幼兒去感受“睹物思人“、託物寄情”。

在活動中我也創設了情境又結合了實際生活經驗,來啟發幼兒的想象,“小兔看到了城市裡的什麼東西會想到她的哪位好朋友?”在師幼創設的情景中進行對話與互動,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在活動中體驗到了朋友間相互想念和關愛的美好情感。

今天的活動主要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情景匯入,激發興趣,以“小兔子要搬到城市裡去住”為主線,引出與森林小動物不捨的友情,小朋友都能夠很好的投入到這個情境中。第二部分是進行“睹物思人”的趣味匹配,活動中先請幼兒進行猜測“小兔看到了城市裡的什麼東西會想到她的哪位好朋友?”在猜測之前也有問題“城市裡有什麼?”來進行鋪墊,這個猜測的過程需要幼兒展開豐富的想象,提高了幼兒的思維發展能力。同時在猜測的基礎上利用動物的特徵與城市裡的事物進行趣味匹配,這一環節相對幼兒來說比較簡單,完成的也很順暢。第三部分是通過“託物寄情”來傳遞小動物們對小兔的想念和問候,並在此過程中引導幼兒學說“小兔,你好,我是××,我特別想念你,我給你準備了××。”通過大膽表達這句話來傳遞與朋友之間的情感,引導幼兒瞭解到想念和愛要大膽的說出來。第四部分是情感昇華、延伸想念,通過小兔與朋友之間的想念來遷移帶入到實際的生活中,將愛傳遞給每個人。

活動結束,思念還在蔓延,經過聽課老師的評課,讓我也瞭解到在活動中還出現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慢慢改進:“想念”還不是很能突出,可以將想念在睹物思人這一環節重點強調,這樣為“託物寄情”更好的鋪墊,幼兒完整表述的時候會更加順利一點。

希望藉著每一次的機會與活動,把握每一次的過程,讓自己不斷在機遇中磨練,在活動中反思,在反思中進步。

315教案反思篇2

活動目標:

1、能有順序地翻閱圖書,樂意參加閱讀活動。

2、觀察畫面,嘗試用清楚、連貫的語言表述畫面的內容。

3、通過閱讀,知道樹木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

4、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幼兒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1.幼兒看幼兒操作材料,自己閱讀故事。

2、請個別幼兒介紹閱讀順序和翻閱方法。

3、教師與幼兒一起有序閱讀。討論:

(1)山坡上有些什麼?小兔和小熊會怎麼想?

(2)它們又是怎樣做的?

(3)它們是怎樣種樹?種下的樹都怎麼樣了?

(4)後來,小山坡變成了什麼樣?小兔和小熊住在山坡上快樂嗎?

小結:我們也要像小動物那樣多種樹,使我們周圍的環境越來越美好。

4、請個別幼兒嘗試用清楚連貫的語言表述畫面內容。

5、鼓勵幼兒結伴閱讀圖書,發揮想象力進行講述,豐富故事內容。

活動建議:

活動中也可以先讓幼兒觀察操作材料中的圖一和圖四,比較兩幅圖畫面中的不同之處,提出問題:原來光禿禿的小山坡怎麼變成綠色的小山坡了?引導幼兒思考。

附:故事《綠色的小山坡》

有一座光禿禿的小山坡,一棵樹也沒有。小兔和小熊扛著鍬來到山坡上,想在這裡栽上一些樹。小兔和小熊挖呀挖呀,挖了一些又大又深的土坑,栽下了小樹苗。過了幾天,小樹苗都活了,小兔和小熊非常高興。不久,小山坡成了綠色的小山坡,小兔和小熊住在山坡上,快樂極了!

教學反思:

幼兒到了中班後,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有了一定的進步,為了解決仿編的難題,我為孩子們準備一些圖片,給孩子們建立了一個支點,讓孩子們將圖片中有關係的事物聯絡起來,並以問題“寧靜的夜晚還有誰也會做夢,夢到什麼呢?”貫串其中,引導孩子們在仿編活動中通過交換詞句,使詩歌后面出現新的內容。孩子們在理解作品主題情感的基礎上學習用比較恰當的動詞、進行大膽想象、仿編。音樂聲中,我們一起輕柔地朗誦著原詩句和新仿編的詩句,沉浸在優美、寧靜的綠色夢境中。

活動中孩子們欣賞到了優美的散文詩,知道了文學作品藝術語言與生活語言的不同,能初步感受到散文詩語言所蘊含的美。達到了中班幼兒語言發展目標中的能有感情地講述作品的內容並嘗試仿編。相信孩子們今後一定會越來越喜歡文學作品的

315教案反思篇3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會從左向右,由上而下有順序均勻塗色,聯絡手的協調動作。

2、認識綠色。

3、激發幼兒參與美術活動的興趣。

4、喜歡參加藝術活動,並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5、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活動準備:

事先佈置好小兔家的場景(門上貼有小兔的頭像)、未塗色的“青菜、蘿蔔、青草、蘑菇”若干、油畫棒若干、請一名大班幼兒扮小兔,本班幼兒戴小動物頭飾扮成小動物、錄音機、磁帶(生日快樂歌)

活動過程:

一、設定情境,引出課題:

1、師:今天小兔過生日,它要邀請我們去作客,你們高興嗎?那我們帶些什麼禮物給小兔呢?(讓幼兒說說:蛋糕、玩具等)小兔愛吃蘿蔔,還喜歡吃什麼?(引導幼兒說青菜、青草、蘑菇……)“青菜、青草是什麼顏色的?”

2、師:噢,小兔最愛吃青菜、青草……今天我們就各送一種小兔愛吃的事物做禮物,好嗎?

二、教師邊示範邊向幼兒講解塗色的要領。

1、師:先選你要送給小兔的禮物,如青菜、蘿蔔等,然後想一想它是什麼顏色的,再拿出相應顏色的筆,塗色時應從左向右、從上到下一筆一筆地塗,而且不能塗到輪廓線外(教師邊說邊演示)

2、師:你們想不想做個禮物送給小兔?(引起孩子塗色的興趣)

三、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師:先選一樣禮物。(讓幼兒自由選擇)

1、引導幼兒練習塗色時應從左到右,從上到下,不要塗到輪廓線外。

2、鼓勵膽子小的幼兒大膽操作,幫助能力相對弱的幼兒完成作業,要求能力強的幼兒有所創新地多準備一件禮物。

四、評價幼兒的作品,讓幼兒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1、師:我們每個小動物都準備了送給小兔的禮物,瞧,***塗的顏色非常均勻,***這次也能大膽地畫畫了,還會選幾種顏色搭配起來塗色呢。(逐一出示作品,讓幼兒欣賞)現在就把這些禮物送給小兔,去參加小兔的生日吧。(引導幼兒說小兔,我把**送給你)小兔熱情招待客人,邊對客人們所送的禮物加以鼓勵,如:這個蘿蔔真新鮮,這棵青菜嫩嫩的等。

2、小兔:今天,小動物們來參加我的生日聚會,還帶來這麼多我喜愛的禮物,我真高興,我們一起唱歌跳舞吧。(播放生日快樂歌,小兔和小動物一起隨音樂唱歌、跳舞。)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以遊戲的形式進行,以遊戲的口吻提出為小兔送禮物的繪畫主題,很好地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情感動機。全班幼兒都能以積極的態度參與到活動之中,他們都想送給小兔最好的禮物,因此都在盡心的按著要求製作自己的禮物,我認為達到了本次活動教學目標。讓孩子們在音樂聲中將親手製作的禮物送給小兔,將活動推向高潮,在這樣自然流暢的活動裡孩子們感受到了成功和快樂。但也有不足之處,我覺得為幼兒準備的“禮物”有些單一,對能力強的幼兒應給他們進行美的創造空間,如選用幾種顏色搭配起來塗色。看來操作活動中不同材料的準備,能為幼兒開闊思路,大膽想象,提供較多動手的機會,否則就會限制孩子的創新能力發展。

315教案反思篇4

【教材簡解】

中班主題活動《美麗的秋天》中第一週主要是學習蔬菜相關的知識。教材中主要包括秋天的蔬菜,秋天的景色和秋天的落葉。在秋天的蔬菜中主要介紹了一些蔬菜的名稱以及外形特徵,以及芹菜的食用方法。根據我們當地的主要蔬菜品種我選擇了蘿蔔、毛豆、茭白這三種蔬菜為代表向孩子們介紹它們的外形、食用部位以及各種不同的食用方法。

【設計理念】

英國教育家斯賓塞說過:“學生自己獲取的任何知識,他自己解決的任何問題,因為是經過自己的努力而做到的,所以比其他任何方法得到的知識更為紮實牢靠。”而教師的職責,不在於教給孩子多少知識,而在於啟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做中學”有益於培養幼兒的思維能力和探索精神,能給幼兒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自主探索,自主學習,自主發展。應該說,幼兒在“做中學”活動中,不僅能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而且能為未來的生活做準備。因此,在此活動中我充分讓幼兒通過操作、嘗試來獲取知識。教材簡解] [教材簡解]

【設計思路】

秋天是一個收穫的季節,孩子們對秋天已經有了粗淺的認識。蔬菜具有相當豐富的內涵,是幼兒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食物源。蔬菜對幼兒來說既能在日常生活中見到,也能直接接觸,但現在的幼兒只是看到碗裡的熟食,對蔬菜的瞭解僅限於表面的認識,而且認識也比較粗淺。他們並不知道蔬菜的種植、生長、及成熟過程,不知道蔬菜的種類、季節性、各種不同的吃法等等。為此,我們設計了“好吃的蔬菜”這一活動,希望能夠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激發幼兒瞭解蔬菜的興趣。引領孩子來到蔬菜的王國,和孩子們一起通過看一看,聞一聞,做一做,嘗一嘗,想一想等方式建構起對蔬菜的全新知覺,培養他們自己學習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激發孩子從內心深處對蔬菜喜愛,以促進他們的身體健康發展。

【活動目標】

1、幼兒知道幾種常見蔬菜名稱及外形特徵,知道它們的生長地以及不同的食用方法。

2、幼兒懂得各種蔬菜都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知道要愛惜糧食,珍惜農民伯伯的勞動果實。

3、幼兒懂得各種蔬菜都很有營養,要多吃蔬菜,培養不挑食的良好習慣。

【活動重、難點】

4、 幼兒知道幾種常見蔬菜名稱及外形特徵以及食用方法,知道要愛惜糧食,珍惜農民伯伯的勞動果實。

【活動準備】

1、 蘿蔔、毛豆梗、帶葉茭白和各種蔬菜若干。

2、 教師事先帶孩子參觀過農民伯伯的菜園。

3、 區域操作材料。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引起興趣。

昨天,老師帶小朋友參觀了農民伯伯的菜園,你們都看到了哪些菜?

幼兒討論、回答。

二、幼兒通過操作、探索,初步認識蔬菜的外形特徵

1、“老師準備了一些蔬菜,請小朋友們去看一看,想一想,研究一下它們是什麼蔬菜,它們是什麼樣子的?它的哪裡可以吃?”

幼兒操作、嘗試。

2、幼兒講述自己的探索結果。

“你看到了什麼蔬菜?”“它是什麼樣子的?”“你覺得它哪裡可以吃?”

幼兒回答。

3、教師演示總結:

(1)蘿蔔的葉子綠綠的,蘿蔔紅紅的,紅紅的蘿蔔就是它的根,我們吃埋在地底下的根。蘿蔔渾身都是寶,根我們可以吃,葉還可以給豬吃呢!

(2)毛豆梗上結著豆莢,它們都是綠綠的,豆莢上有一層絨絨的毛,我們從毛豆梗上摘下毛豆莢,剝開豆莢裡面有毛豆,毛豆可以吃。

(3)茭白有長長地葉子,把外面長長地葉子剝掉就落出可以吃的茭白。

三、瞭解蔬菜的生長地以及食用方法。

1、蘿蔔是長在哪裡的?(地裡)你們吃過蘿蔔嗎?你們是怎麼吃的?(炒著吃、燒湯吃)。蘿蔔生的能吃嗎?幼兒嘗試。請每個幼兒嚐嚐蘿蔔的味道。蘿蔔真好吃,那它是怎樣來的(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

2、毛豆是長在哪裡的?(毛豆長在毛豆梗上,毛豆梗長在地裡)。摘下毛豆莢這樣可不可以吃?怎麼才能吃呢?(剝開豆莢)。毛豆生的生的能吃嗎?幼兒嘗試(不能吃)。

請每位幼兒剝一粒毛豆,教師收起“送給食堂奶奶煮熟了吃”。毛豆能不能生吃?那可以怎樣吃(炒、燒魚、燒絲瓜等)?毛豆是怎樣來的(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

3、介紹茭白是生活在淺水中的。告訴幼兒茭白和蘿蔔一樣可以生吃,並請幼兒嘗一嘗。茭白是怎樣來的(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

四、讓幼兒懂得各種蔬菜都很有營養,要多吃蔬菜,培養不挑食的良好習慣。

1、小朋友都知道現在是秋天,秋天是一個收穫的季節,有很多的水果,還有許多蔬菜,那你們知道秋天還有哪些蔬菜?引導幼兒說出觀察過的南瓜、扁豆,知道他們都是長在藤上的。

2、教師總結:蘿蔔、毛豆、茭白都是蔬菜,蔬菜裡面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能夠幫助我們長身體,它們都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我們不能浪費,吃飯的時候不僅要吃肉,也要多吃蔬菜,這樣我們才能長得高,長的壯,才有力氣。

延伸區域活動:

活動目標:

1、 讓幼兒在自主選擇、操作的過程中探索蔬菜的祕密。

2、 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並在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內容:

1、 玩淨菜材料準備:毛豆、扁豆、大蒜若干,碟子、剪刀、保鮮膜等。

能力訓練:通過幼兒動手剝豆、揀菜,包裝淨菜等訓練幼兒手部小肌肉的發展,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

2、 找與數字相應的蔬菜材料準備:畫有各種蔬菜的圖片若干、寫有數字的作業紙,剪刀、固體膠若干。

能力訓練:幼兒通過認知數字,剪下相對應數字的蔬菜貼在作業紙上,培養幼兒沿邊線剪的能力和對數字的理解。

3、 講述、認知活動材料準備:各種配有文字的蔬菜圖片若干。

能力訓練:通過幼兒自由看圖講述,認識各種蔬菜及與之相關的文字。

4、 拌菜材料準備:蘿蔔、黃瓜若干,刨蘿蔔絲的刨子,各種調味品。

能力訓練:幼兒通過刨蘿蔔絲、拌菜,培養動手操作能力和對味道的感受力,理解父母的辛苦。

5、 榨蔬菜汁材料準備:小塑料盤,有齒切刀;新鮮的蘿蔔、胡蘿蔔、生菜、黃瓜、西紅柿等蔬菜,沙拉,榨汁機;一次性紙杯、一次性塑料手套、桌布能力訓練:幼兒大膽操作,自制菜汁,觀察哪種蔬菜的汁多;瞭解蔬菜的另一種食法,感知蔬菜的美味。

6、 種菜材料準備:大蒜頭、土豆若干,花盆。

能力訓練:幼兒懂得大蒜、土豆的種植方法,知道農民伯伯的辛苦。

活動反思:

通過“好吃的蔬菜”這一活動,孩子們認識了蘿蔔、毛豆、茭白等秋天的蔬菜,知道它們的生長地和蘿蔔吃根、毛豆吃果實、茭白吃莖等。幼兒懂得各種蔬菜都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知道要愛惜糧食,珍惜農民伯伯的勞動果實。活動中,孩子們興趣濃厚,由於有了參觀的感性經驗,幼兒都能夠講述自己所見到的蔬菜以及它們的外行特徵等。區域活動的開展使得孩子們在操作中進一步強化了所學知識、內容。

315教案反思篇5

?活動目標】

1.懂得用電線連線電池使燈泡發亮,初步感知金屬可以導電。

2.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3.對導電現象感興趣,喜歡和同伴合作探究。

4.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並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5.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幼兒熟悉實驗材料的名稱,已初步瞭解電池、電線的外形特徵及金屬的種類。

2.材料準備:電池、電線(連著小燈泡),布條、毛線、塑料繩、回形針、銅鑰匙、鐵絲、記錄紙、筆、斷電線一截以上材料每兩名幼兒一份;小熊布偶、電池演示梳理圖、大張記錄表等。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活動。

師:(出示小熊布偶)小熊家今天停電了,房間裡黑乎乎的,真難受,小熊找蠟燭沒找到,卻找到了一個電池和一根綁著小燈泡的電線,它想用這些東西自己安裝一盞燈,你們說小熊應該怎麼做才能讓小燈泡亮起來呢?

(二)引導幼兒自主探索“怎樣讓燈泡亮起來”。

1.介紹實驗材料。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幫小熊家安裝電燈。老師準備了電池、小燈泡和電線,電線的一頭露出裡面的電線絲,另一頭的電線絲已經纏在小燈泡上了,電線的兩頭要連線在電池的什麼地方,小燈泡才能亮起來?

2.交代操作步驟和活動規則。

師:兩個小朋友合作進行實驗,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試一試怎樣讓小燈泡亮起來。

3.幼兒兩人合作開展實驗探索,師重點引導幼兒嘗試用電線連線在電池的不同位置。

4.以實物演示和圖示演示的方式引導幼兒集體分享探索中收穫的經驗。

(三)設定問題情境引導幼兒自主探索物體的導電現象,初步感知金屬可以導電。

1.設定問題情境。

師:不好了,小熊剛安裝好的燈泡電線被老鼠啃斷了,電線斷了燈泡又不亮了,用什麼材料能幫助通電讓小燈泡重新亮起來呢?

2.介紹操作材料,引發幼兒猜想。

3.幼兒實驗,師指導。

4.集中交流。

(四)活動結束,提醒幼兒注意用電的安全。

?活動反思】

今天縣裡領導來校檢查期初工作。教研員和包學科領導深入課堂,聽了我們學科的三節課。說實話,心裡真有點發毛,畢竟科學這一學科涉獵面廣,而且我又是現學現賣。今天我和四年三班的孩子們一起學習的是《電》這一單元的第二節《點亮小燈泡》,課前雖然有點緊張,可自認為準備還是挺充分的。(剛剛接觸這一學科,每節課都得細心準備,否則真不知道課該怎麼上)但一節課下來,才知道毛病還真是不少。體現在以下幾點:

1、有意識圍繞課題,但操作有問題。本學期我的教研主題是《探知前科學概念的方法的策略的研究》,本節課上想運用一下畫圖法,通過畫圖瞭解學生的前概念,以便及時調整教學策略。課堂伊始,我先讓學生畫出印象中的小燈泡。孩子們畫的還真是五花八門,一個個燈泡殘缺不全,但從外形上看還是很像的。只有兩個孩子把燈泡的結構畫完整了。這一環節佔用了一定的時間,如果這一環節在課前完成,更便於老師調整教學策略。

2、還學生主體地位,但知識落實上有欠缺。課堂上讓孩子們小組合作,想辦法利用電池,導線,小燈泡,這三種材料點亮小燈泡。孩子們興致很高,很快就操作成功,而且能夠畫出實物圖。然後又檢驗了四種連線方式小燈泡能否被點亮。孩子們的動手操作能力很強,但我忽視了學生歸納總結能力的培養。如果每一個小實驗後,及時引導學生總結,相信孩子們對本節知識掌握的更紮實。而本節課後,如果調查孩子們學習效果,會有很多孩子能點亮小燈泡,卻說不出所以然來。

3、沒有充分利用好生成的資源。課堂上學生在小組觀察電池時,我再行間巡視,一男孩問我:“老師,電池裡面的黑色的小棒是什麼呀?”“那是碳棒”。看來孩子的研究興趣很濃。如果我及時利用這一資源,讓學生見識一下電池的內部結構,會對學生理解電流的形成有很大幫助,而我卻忽視了這一資源。

4、多餘的實驗材料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課前我告訴孩子們去實驗室上課時帶好學具袋。其實本節課用到的學具只有導線和小燈泡。很多孩子們出於好奇,課堂上不按照老師的實驗步驟完成,卻悄悄地弄起了別的實驗材料。

針對以上課堂出現的問題,我把課件進行了修改與補充,還好《點亮小燈泡》這節課才上完一節,還有六個班級可以磨合。希望今天的課能避免這些問題。

315教案反思篇6

活動目標

1、運用多種感官感知蘋果的外部特徵、內部特徵,學習從不同角度觀察事物。

2、對蘋果產生興趣,願意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

3、豐富詞彙:又香又甜、光滑、舒服。

4、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5、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運用多種感官感知蘋果的特徵。

教學難點:願意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

紅黃蘋果各若干;蘋果若干個﹙每人人手一個﹚;小刀一把;削果皮刀一把;果盤一個;袋子一個;牙籤一包;削好的蘋果若干;榨汁機一臺;量杯一個。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神祕袋子,激發幼兒的興趣

請2-3名幼兒摸一摸,猜一猜袋子裡是什麼?

(二)出示蘋果,運用感官感知蘋果的外部特徵。

1、看一看蘋果是什麼顏色的?你還見過什麼顏色的蘋果?

2、給每位小朋友發放一個蘋果,和同伴比大小。

3、在桌子上滾一滾,說一說蘋果的形狀。

4、聞一聞蘋果的味道------香香的、甜甜的。

5、摸一摸蘋果的外形,感知蘋果的外表------涼涼的、光滑的。

教師小結:蘋果身上穿的紅紅的(黃黃的)衣服我們給它起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它果皮。

(三)感知蘋果的內部特徵

1、教師用削果刀削去外面果皮,引導幼兒說一說果皮像什麼?

2、教孩子認識裡面白白的是果肉。

3、蘋果圓圓的肚子裡面還藏著什麼,小朋友想不想看呀?

4、老師將蘋果圓圓橫著切開,像什麼?小星星在哪兒?(哦,原來在果核上)

5、看一看,豎著切開的蘋果和橫著切開的蘋果是不是一樣的?(樣子不同,蘋果圓圓可真有趣!)

觀察蘋果的豎切面,認識果核和種子﹙削好的蘋果﹚。

6、請幼兒品嚐蘋果,並說出味道﹙酸、甜、又香又甜……﹚以及我們吃完蘋果的感覺是很舒服的。

7、讓孩子聯絡生活說一說蘋果還有什麼吃法﹙做湯、榨果汁、做水果沙拉……﹚

(四)、請孩子們一起品嚐蘋果果汁,結束活動。

活動延伸:

繼續品嚐紅蘋果、黃蘋果的味道

315教案反思篇7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瞭解蝸牛身體的外形特徵。

2、學說象聲詞"轟隆隆"、"嘩啦啦"。

3、萌發關愛動植物的美好情感。

4、通過多媒體教學,初步理解故事內容,記住故事的主要情節。

5、引導幼兒細緻觀察畫面,激發幼兒的想象力。

活動準備:

?蝸牛的房子》ppt

活動過程:

一、出示小蝸牛課件,瞭解蝸牛的外形特徵1、 教師一邊說一邊操作課件。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隻可愛的小動物,寶寶們,看,它是誰?(小蝸牛)

2、教師以蝸牛的口氣自我介紹,引導幼兒瞭解認識蝸牛的外形特徵。

"嗨,小朋友們好,我是你們的新朋友小蝸牛,我有軟軟的身體,背上揹著一個硬硬的貝殼,它就是我的家,可以保護我哦!我的頭上還長著兩隻小犄角,它是來幫我辨別方向的。"

二、播放ppt,引導寶寶聽聽、說說

1、教師分別播放打雷、下雨的錄音,引導寶寶傾聽,並學說象聲詞"轟隆隆"、"嘩啦啦"。

師:春天來了,小蝸牛從窩裡慢慢爬出來,來到草地上,快樂的唱呀、跳呀。大.考吧.幼.師網出處忽然,從天那邊飛來好多好多烏黑的雲彩,不一會鋪滿了天空。呀!聽一聽,發生了什麼事情。

2、引導寶寶學學打雷和下雨的聲音。

三、播放課件,引導寶寶聽聽、看看、講講。

1、教師逐一播放課件,邊講邊問,引導寶寶看看、講講故事內容。

"天空中飛來好多黑黑的雲彩,轟隆隆、嘩啦啦!發生什麼事?""地上有些什麼小動物?下螞蟻正在做什麼?""小鳥在做什麼?""樹上的小鳥在跟誰說話呀?說了些什麼話呀?""小蝸牛的身體怎麼不見了?藏到哪裡去了呢?"2、教師完整講述故事一遍。

四、帶寶寶玩"小蝸牛避雨"遊戲請寶寶用拇指做身體,其他做殼,聽到教師說"轟隆隆"、"嘩啦啦"時,將拇指藏進其他手指裡,停止不動。"天晴了,太陽出來了,小蝸牛們快再出來玩吧"。遊戲再次進行。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孩子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特別高,因為這是他們感興趣的問題,只是個別孩子對這方面的知識欠缺,但是在活動中,他們能充分調動自己的各種感官來參與活動,我個人認為,這節課還是成功的。

315教案反思篇8

這是我到新學校上的第一篇課文。課前我做了充分的準備,打算拿出我的看家本領,上一堂精彩的語文課,給孩子們留下一個好印象。

上課伊始,在引入課題之後,我就利用新學校新裝置,在電視上投影出了各民族人民的有關圖片,讓學生仔細觀察圖片上少數民族人民的特點,孩子們普遍都十分感興趣,尤其是對於他們的服飾,印象更為深刻。與此同時,我讓孩子們念念這些少數民族的名稱,在認識這些民族的同時,也為隨後開展的深入理解文字鋪墊了基礎。

在學習文字時,我讓孩子們找找民族國小與我們在讀的國小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讀讀找找。用“這是一所()的國小。”的句式來展開教學。有學生說這是一所團結的國小,從“有傣族的,有景頗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還有漢族的。大家穿戴不一樣,語言不一樣,來到學校,都成了好朋友。”“上課了,不一樣民族的國小生,在同一間教室裡學習。”等語句中能夠體會到。有學生說這是一所美麗的國小。從“那鮮豔的民族服裝,把學校打扮得更加絢麗多彩。古老的銅鐘,掛在大青樹粗壯的枝幹上。鳳尾竹的影子,在潔白的粉牆上搖晃。”等句子中體會到的。還有的學生說這是一所歡樂的國小。從“同學們向在學校裡歡唱的小鳥打招呼,向敬愛的教師問好,向高高飄揚的國旗敬禮。下課了,大家在大青樹下跳孔雀舞、摔跤、做遊戲,招引來許多小鳥,連松鼠、山狸也趕來看熱鬧。”中讀懂的。

課文中並沒有寫孩子們是怎樣上課的,課文中為什麼要寫到小動物,我抓住這一點,讓學生用自我的話來說說民族國小的同學們上課時的情景。孩子們各抒己見,十分踴躍,有的說:“他們聽得目不轉睛。”有的說:“他們進取舉手發言,還受到了教師的表揚。”有的說:“他們把課文讀得又整齊又動聽。吸引了許多小動物”。

整堂課總體感覺教學環節還是比較清晰的,重點也挺突出。一些教學設計比較貼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很能抓住他們的注意力。可是在教學過程中,我的提問語言、過渡語言、激勵語言還需細心斟酌。這樣,才能在課堂上調動起每個學生的學習進取性,讓他們在課堂上歡樂地學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