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自然角教案8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釋出於: / 人氣:2.04W

教師的教案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以便更好地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編寫詳細的教案需要根據學生的學習進展,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自然角教案8篇,感謝您的參閱。

自然角教案8篇

自然角教案篇1

教學目的:

1、品味生動、形象的語言。(第一課時)

2、學會概括文章內容要點。(第二課時)

學習重點:

1、品味生動、形象的語言。

2、學會運用中心句概括文章內容要點。

教學難點:品味生動、形象的語??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及步驟:

第一課時

本節教學設想與要點:本文為說明文,但文章開頭二段寓說明於描寫之中,將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觀寫得生動形象,如同展現一幅四季風光畫卷,既引人入勝又使人聯想,激發了讀者的閱讀興趣,是生動說明語言的典型段落。因此,本課教學著力點為品味本文生動形象的說明語言,並安排課內的練筆,力求一課一得。

教學過程與步驟:

一.複習知識,匯入新課:

1、我們學過許多詩句,都有明顯季節特徵,請寫出描寫“春夏秋冬”的詩句。參考:

春天——幾處早鶯爭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夏天——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秋天——晴空一鶴雲上,便引詩情到碧宵。

冬天——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也可以從第六單元的課文中找出一些)

其中“早鶯爭曖樹”、“新燕啄春泥”都是大自然以它獨特的語言和我們交流,只要認真傾聽,你就能聽懂“大自然的語言”。板書課題。(出示課題)

二.學習課文第1、2段——品味生動形象的說明語??

1、默讀1-2段,思考問題。

出示問題:

1、閱讀第1段作者在寫四季時抓住了各季節哪些特點?試說一說。

2、用“大自然的語言”題目有什麼好處?

2、研讀第1自然段。

(1)你覺得哪些詞語準確生動地寫出了季節特點?找出你最喜歡的一句子說一說。

請學生思考,討論,交流。

參考:

a.“萌”字準確地反映了草木開始生長的狀態;

b.“次第”貼切地表現了花開的次序,渲染了春天的氣息;

c.“漸漸”,確切地表達了葉子枯黃的過程;

d.“簌簌”,摹擬風吹落葉的聲音,使人感到秋天肅殺;

e.“載”,即充滿,恰當地描寫了風雪飄落的程度;

3、研讀第2自然段。

(1)學生齊讀第2 段。

提問:課文中寫道:“杏花開了,就好像大自然在傳語要趕快耕地;桃花開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趕快種穀子。布穀鳥開始唱歌,勞動人民懂得它在唱什麼:‘阿公阿婆,割麥插禾。’”

這句話:也可以改作:“杏花開了,就好像大自然在傳語要趕快耕地;桃花開了,又好像在大自然在暗示要趕快種穀子;布穀鳥唱了,也好像大自然在催促要趕快割麥插禾。”

(2)這兩句話你更喜歡哪句,為什麼?學生思考,討論,交流。

參考:

(1)認為第一句好,運用擬人、引用的修辭方法句子形式有變化,活潑。

(2)認為第二句好,採用排比、擬人的修辭方法。整齊美。

4、品讀題目特點。

我們這篇課文,介紹的就是物候學知識,為什麼不用 “簡介物候學”,“物候學與農業生產”作標題,而用“大自然的語言”為題呢?學生思考,討論,交流。

明確:以“大自然的語言”為題,運用比喻的修辭方法,生動形象,顯得新穎別緻,引人入勝。而另兩個則顯得呆板、乏味。

三、課堂練筆:二選??

(1)從下邊詞語中任選五個寫一段話。

萌發 次第 翩然 孕育 銷聲匿跡 衰草連天 風雪載途 周而復始 草長鶯飛

(2)仿寫詩歌

大自然的語??

別以為人才說話,

大自然也有語言。

這語言到處都有,

睜開眼就能發現。

蝌蚪在水中游泳,

不就像黑色的“逗點”?

大自然在水面寫著:

春天已到人間。

大雁集隊南飛,

不就“省略號”一串?

大自然在藍天寫著:

秋天已在眼前。

四、佈置課後預習:閱讀3-12段,用一句概括各段內容,並想想作者在介紹時用了什麼說明順序。

五、板書設計:

大自然的語??

用詞生動傳神:翩然、簌簌等

生動形象: 句子生動形象:比喻、擬人、引用

標題新穎傳神:比喻、擬人

六、教學反思

自然角教案篇2

教材分析:

本文介紹物候學研究物件,物候現象來臨的有關因素以及研究物候學的意義等知識,提倡進一步加強物候觀測和研究,促進農業生產的豐收。作者舉例生動典型,讀起來親切可信。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1.理解文章內容,學會用課文中或自己的話概括內容要點

2.學習作者準確的語言和清晰的條理。

3.運用說明文知識解析文章內容,瞭解運用說明方法的好處

過程與方法目標: 培養探究問題的,分析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豐富學生關於物候學方面的知識,激起學生探索科學奧祕的志趣,培養熱愛科學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運用說明文知識解析文章內容,瞭解運用說明方法的好處

教學難點:學習作者準確的語言和清晰的條理

學情分析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錄音機,幻燈片

學生準備:收集關於天氣預報的農諺俗語。

教學方法: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匯入

(一)同學們,前面我們學過《春》和《濟南的冬天》這兩篇課文,還記得裡面是怎樣分別描寫小草的嗎?(學生回答,教師歸納)春天的小草是“嫩嫩的,綠綠的”;冬天小草是“暗黃”,從“綠綠的”我們知道春天到了,從“暗黃”知道是冬天已經降臨。大自然彷彿會告訴我們氣候似的,這是怎麼回事呢?今天學習的《大自然的語言》這篇課文,將會解釋其中的道理。板書題目:大自然的語言(出示投影,感受一下大自然的“語言”)

(二)出示目標

(三)檢查預習

1.給加點的字注音

萌發 méng 翩然 piān 孕育 yùn 銷聲匿跡nì 風雪載途 zài

2.讀準多音字

差異-----差遣------差勁------參差 觀測-----------道觀

chā chāi chà cī ɡuān ɡuàn

衰草連天------鬢毛衰 落葉-----丟三落四----落枕

shuāi cuī lu l à lào

種播-----------耕種 連翹-----------翹尾巴

zhǒng zhng qiáo qiào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想一想,原文標題是《一門豐產的科學-物候學》,課文為什麼把它改為《大自然的語言》?

課文把原來的標題改為“大自然的語言”,把大自然擬人化了,顯得生動而有情趣,又很新穎,比直接說“物候學”更容易吸引讀者;也更合乎“科學小品”這類文章的特點。

2.快速輕聲讀課文,計論並回答:

a.什麼叫物候和物候學?草木枯榮,候鳥去來等自然現象,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稱化為物候。利用物候知識來研究農業生產的科學就是物候學。b.物候觀測對農業有什麼重要意義?物候反映氣候條件對於生物的影響。應用在農事活動裡,比較簡便,易於掌握,可廣泛應用於農業生產。c.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因素有哪些?經度,緯度,高下差異,古今的差異。d.研究物候學有什麼意義?預報農時,選擇播種日期,安排農作物區劃,確定造林和採集樹木種子的日期,引種植物到物候條件相同的地區,避免或減輕害蟲的侵害,便利山區的農業發展。

三、精讀課文,深入探究

1.決定物候現象的四個因素的說明順序是怎麼安排的?這樣安排有什麼好處?

作者把決定物候現象的四種因素按照影響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即緯度影響最大,經度次之,高下差異又次之,古今差異最次。另外緯度,經度是地球位置不同,第三個因素是同一地點的高下差異,這三者都是空間的因素。最後一個是時間的因素。因此是按:由主到次,由空間到時間的順序排列的。這樣使文章條理清楚。

2、說明文為了說明的準確總要採用一些恰當合理的說明方法,你能舉出幾例嗎?品一品再說說句子的美妙之處!下定義、打比方、分類別。

四、質疑問難

下面的句子是原句好,還是改句好,為什麼?

1、“立春過後,大地漸漸從沉睡中甦醒過來” 改為:“立春過後,大地漸漸回暖。”

2、“再過兩個月,燕子翩然歸來”改為:“再過兩個月,燕子飛回來了”

3、“到了秋天,果實成熟,植物的葉子在秋風中簌簌的落下來。”改為:“到了秋天,果實成熟,植物的葉子漸漸變黃,掉在地上。”

4、“杏花開了,就好像大自然在傳語要趕快耕;桃花開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趕快種穀子。布穀鳥開始唱歌,勞動人民懂得它在唱什麼:‘阿公阿婆。割麥插禾。’這樣看來,花香鳥語,草長鶯飛,都是大自然的語言。”改為:“杏花開了,就要趕快耕地;桃花開了,要趕快種穀子,布穀鳥叫了,該及時耕作。”

五、知識拓展

談一談下面這幾則諺語所包含的物候知識。

雨中聞蟬叫,預告晴天到 早蚯聞蟬叫,晚蚯迎雨場 魚跳水,有雨來 燕子低飛要落雨

癩哈蟆出洞,下雨靠得住 泥鰍靜,天氣晴 雞遲宿,鴨歡叫,風雨不久到

說一說下面這首《二十四節氣歌》所包含的意義。

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六、課堂小結

這堂課我們瞭解了什麼是物候和物候學,並懂得了掌握一些物候知識有利於幫助我們農業生產,通過對本文的品讀我們知道了說明文語言要求準確,生動,典雅。

七、佈置作業

聯絡課文中的物候知識,談談你對下面這首詩的理解。你有過與詩人類似的觀察和體驗嗎?說給大家聽聽。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 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 不知轉入此中來。

八、板書設計

什麼叫物候和物候學?

大自然的語言 物候觀測對農業的重要意義

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因素:經度,緯度,高下差異,古今的差異.

研究物候學的意義?

自然角教案篇3

目的要求

1.瞭解物候學的內容、意義、規律和發展前景等有關知識,培養對自然科學的興趣。

2.學習按照人們認識事物由淺入深、從具體到抽象的一般規律來安排文章順序的方法。

3.掌握舉例子、打比方等說明方法。

4.讀準翹衰落觀差等多音字。

5.學習說明語言的準確、生動和恰當地運用對偶、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

要點難點

要點:

1.說明要抓住事物的特徵。

2.說明要富有條理性。

3.掌握運用事例說明問題的方法。

4.說明的語言準確、鮮明、生動。

5.恰當地運用對偶、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

難點:

本文的邏輯順序及各部分內容之間的聯絡。

寫作背景

編者根據《一門豐產的科學物候學》改寫,不介紹時代背景。

作者簡介

編者根據《一門豐產的科學物候學》改寫,不介紹作者。

另見資料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3段)

什麼叫物候和物候學?

第二部分(45段)

物候觀測對農業有什麼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段)

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因素有哪些?

第四部分(11段12段)

研究物候學有什麼意義?

另見資料

主題思想

文章把無比豐富的物候現象比作大自然的語言。從具體、生動的物候景象說起,條理分明的說明了物候現象的特徵、成因和意義。

另見資料

寫作特點

新穎別緻,引人入勝的標題。

把大自然擬人化,用大自然的語言比喻無比豐富的物候現象,形象地說明了認識物候現象、研究物候現象的重要性。

眉目清晰,自然精巧的結構。

文章從描繪大自然的現象開始,自然而不雕琢地提出了什麼是物候,什麼是物候學,緊接著介紹物候學的用途。說明它對農業生產的重要作用。再深入一步分析物候現象來臨的複雜的情況和原因。最後進一步闡述了物候學研究的多方面的意義,展示了這門新興學科的光輝前景。

從一年四季的自然現象說起,對介紹物候知識起了很好作用。

1.從人們熟悉的自然現象說起,可以由表及裡、由淺入深的介紹物候知識,將物候知識說得親切通俗易懂。

2.以生動的豐富的自然現象說起,有如展示一幅四季風景圖,精采動人,使人對物候知識發生興趣。

3.以四季為序寫自然現象,顯示了物候現象同氣候的關係,顯示物候現象是有期規律性的。

另見資料

作業練習

理解·分析

一指出下邊幾個問題的答案應該從哪些段中尋找,把段的序號填到括號裡。

1.什麼叫物候和物候學?()

2.物候觀測對農業有什麼重要性?()

3.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現象有什麼意義?()

二課文從一年四季的自然現象說起,並採用大自然的語言的說法,這對介紹物候知識有什麼作用?

三決定物候現象來臨四個因素的說明順序是怎樣安排的?這樣安排有什麼好處?

揣摩·運用

四舉例的多少要按需要而定,可以舉一個,也可以舉兩個甚至更多些。本文在多數情況下只舉一個例子,而說明經度差異對物候的影響卻舉兩個例子。舉兩個必要嗎?為什麼?

五理解下列句子的意思,回答問題。

1.杏花開了,就好像大自然在傳語要趕快耕地;桃花開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趕快種穀子。布穀鳥開始唱歌,勞動人民懂得它在唱什麼:阿公阿婆,割麥插禾。

(能將趕快種穀子後面的句號改成分號嗎?為什麼?)

2.此外,物候現象來臨的遲早還有古今的差異。根據英國南部物候的一種長期記錄,拿1741年到1750年10年平均同1921年到1930年10年平均的春初7種喬木抽青和開花日期相比較,可以看出後者比前者早9天。就是說,春天提前9天。

(前者和後者各指什麼?)

六運用下邊的詞語,複述課文中關於四季的描述。

甦醒次第萌發孕育

差異推移靈敏銷聲匿跡

衰草連天風雪載途周而復始

積累·聯想

七閱讀下邊一段文字,然後說明本地的氣候有哪些特徵。要舉出實際例子,分作幾個方面說明。

八、詞彙·多義詞、同義詞、反義詞

語言中每個詞都有一定的意義。有的詞只表示一個意義,叫單義詞。有的詞表示幾個互相聯絡的意義,叫多義詞。語言中存在著大量的多義詞。例如寬就有以下幾種意義:

1.馬路很寬:橫的距離大(跟窄相對)。

2.聽了他的一席話,心就寬了一半:放寬,使鬆緩。

3.對他要從寬處理:不嚴厲,不苛求。

4.生活水平提高了,手頭比過去寬多了:寬裕、寬綽。

一個多義詞的幾個意義中,有一個是最初的常用的基本義。通過基本義的比喻用法而逐步固定下來的新義,是比喻義。例如帽子的基本義是戴在頭上保暖、防雨,遮日光或做裝飾的用品,後來用它比喻罪名和壞的名義,例如說對同志亂扣帽子是不對的,這裡的帽子就是它的比喻義。

語言中還有許多同義詞或反義詞。同義詞是意義相同或相近的詞,例如母親和媽媽,曉得和知道,誕辰和生日等,詞的意義完全相同。有些詞的意義是相近的。例如:

有些詞表示的意義或者相反,或者相對,這樣的詞叫做反義詞。例如:

大地漸漸從沉睡中甦醒過來

注意了草木榮枯、候鳥去來等自然現象同氣候的關係

物候現象南北差異的日數因季節的差別而不同

大陸性氣候顯著,冬冷夏熱

早春跟晚春也不同

經度的所以發生影響,是離海洋遠近的關係

冬天溫和,春天反而寒冷

影響物候的第三個因素是高下的差異

物候現象來臨的遲早還有古今的差異

對於多義詞,要了解它有哪些意義,閱讀的時候,可以根據上下文來推斷用的是哪個意義;寫作的時候,要注意所用的多義詞表示的意義是不是正確的表達了要說的意思。對於同義詞和反義詞,閱讀的時候,他仔細辨析它們的確切含義,就能準確的認識事物的細微差別或矛盾對立的特點;寫作的時候,審慎的運用它們,就能準確、鮮明的表情達意。

(一)將下列各組語句中黑體的詞所表示的意義寫在句後的括號裡。

1.到了秋天,果實成熟()

他顯得很成熟()

2.冬天溫和,春天反而寒冷()

他目光溫和,話語親切()

3.杏花開了()

北風吹,雪花飄()

評彈這朵花()

戳穿他的花招()

他掛了兩次花()

(二)給下邊每個詞配上一個同義詞。

炎熱漸漸豐富養育靈敏侵害

(三)指出下邊物候諺語中的反義詞。

1.小暑熱得透,大暑涼颼颼。

2.乾淨冬至邋遢年,邋遢冬至乾淨年。

3.冷得早,暖得早。

4.早蚯聞蟬叫,晚蚯迎雨場。

(四)給下邊每個詞填上一個反義詞。

開放容易歸來綜合複雜短促

答案

一、這一題意在引導學生理解說明文的條理性。要使學生懂得,即使是並列的幾個方面,也不能任意堆砌,也要以一定的標準理清條理,依一定的順序一一說下去。

難點在於概括由空間到時間的順序,可以這樣啟發一下,第四個因素說的是古今,是時間因素,前三個因素都是哪一方面的因素?

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四個因素是按照由主要到次要、由空間到時間的條理性來安排說明順序的。

這樣安排言之有序,很有條理,表明四個因素所起的作用程度不同,有主有次,不能等量齊觀。

二、例子舉多舉少是有講究的。這一題引導學生揣摩一下什麼地方要多舉例子,什麼地方可以少舉例子,懂得容易明白的地方舉一個例子就可以了,不容易明白的地方,就要多舉兩個例子。閱讀時很可能忽略了這一點,本題也可以啟發學生閱讀要仔細。

舉兩例是必要的。近海地方比同緯度的內陸冬天溫和,如果依次類推想當然,就會誤以為春天也一定來得早,一定溫暖,但是事實上春天反而寒冷,舉兩個例子加以說明,才能使人確信無疑。

三、第1題揣摩一個分號和一個句號的用法,有助於區分這兩種標點的用法,有助於對句子的理解,有助於培養仔細閱讀的習慣。

第2題要求明瞭者的指代作用,閱讀時要弄清楚這類代詞指代上文什麼內容,寫作時要學習使用這類代詞,使行文簡潔一些。

1.不能。因為杏花、桃花二者是植物,而布穀鳥是動物,兩種不同型別的物候現象不宜合在一個句子裡說。再則,前一句說的是春季的物候,後一句說的是夏季的物候。第三,前後兩句句型也不相同。

2.前者指1741到1750年10年平均的春初七種喬木抽青和開花日期,後者指1921年到1930年10年平均的春初七種喬木抽青和開花日期。

四、這一題實質上就是給出段落大意後要求劃分段落,理清層次,學習本文的條理性。

只要抓住各部分關鍵性語句,答題並不困難。如第一部分這樣兩句:這些自然現象,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稱它為物候。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識來研究農業生產,已經發展為一門科學,就是物候學。第二部分這樣一句:物候對於農業的重要性就在這裡。第三部分開頭一句:物候現象的來臨決定於哪些因素呢?第四部分這樣一句:此外還有多方面的意義。

可以啟發學生,推而廣之,分析結構,劃分段落,可以看看每一部分回答了一個什麼問題,從哪一段到哪一段是圍繞這一問題說的。自己作文則可以根據一箇中心,將一個大問題分析成為幾個小問題,依一定的條理給幾個小問題安排個次序,每一部分圍繞一個小問題來寫,就容易做到條理清楚,層次分明。

1.什麼叫物候和物候學?(13)

2.物候觀測對農業有什麼重要性?(4、5)

3.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因素有哪些?(610)

4.研究物候學有什麼意義?(1112)

五、這篇說明文的標題和開頭很有文學性,形象生動。本題引導學生領會怎樣把說明文寫得生動有趣些,怎樣把標題和開頭寫得更能吸引人。

思考這個題目,對於提高理解分析能力,是一次鍛鍊。要理解得確切,分析得細緻並不容易。解題指導可與講讀第一、二段結合起來,要設計一些低難度的小問題循循善誘,例如:

你看了標題大自然的語言是怎麼想的?

你讀了第一、二兩段,感覺怎樣?

第一段對於物候現象的介紹有什麼特點?

大自然的語言這個說法是什麼意思?

物候現象的變化同什麼有關?

課文從一年四季的自然現象說起,對介紹物候知識有如下作用:

1.從人們熟悉的自然現象說起,可以由表及裡、由淺入深的介紹物候知識,將物候知識說得親切通俗易懂;

2.從生動的豐富的自然現象說起,有如展示一幅四季風景圖,精彩動人,使人對物候知識發生興趣;

3.以四季為序寫自然現象,顯示了物候現象同氣候的關係,顯示物候現象是有其規律性的。

採用大自然的語言這個說法,將大自然擬人化了,將物候現象說得生動而有情趣,也含蓄的說明了物候對於農事安排的重要意義。

六、口頭複述是用自己的話重複出讀物內容的一種口頭表達形式,一種說話訓練方式。根據複述要求的不同,可分為詳細複述、概要複述、創造性複述。這一題屬於詳細複述,是一種接近原材料的最基本的複述形式,必須用自己的語言嚴格按照原材料的內容和順序,原原本本的述說。

複述不是背誦,要用自己的話來說,這一題又要求用進11個詞語,這就要重新組織語言,在句式上,對原文進行某些調整,把書面語化為口語,使之適合口語表達的需要。這種複述練習,既具有模仿性,又要求創造性,對於積累語彙,培養語感,培養良好的語言習慣,都很有益處。

指導這次複述宜與精講精讀第一段結合起來,有關詞語的含義和用法要理解透徹,先要熟讀,再行復述。

七、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徵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徵有兩個。

(一)大陸性季風氣候顯著。我國是世界上著名的季風氣候區,多數地方受季風影響,季節變化明顯,冬季寒冷乾燥,夏季溫暖溫潤,高溫期與多雨期一致。一個地方一年內最熱月份與最冷月份平均氣溫之差,叫做氣溫年較差。與世界上同緯度地區的平均氣溫相比,夏季我國許多地區氣溫偏高,冬季我國氣溫普遍偏低,大部分地區氣溫年較差比較大。我國大部分地區降水集中在夏季,降水量的年際變化較大,而且氣溫年較差也比較大,這些都是大陸性季風氣候的顯著特徵。

(二)氣候複雜多樣。我國有多種多樣的溫度帶和乾溼地區,這是氣候複雜多樣的標誌。又因為有許多海拔很高的山嶺和高原,更增加了氣候的多樣性。例如,在熱帶、亞熱帶的山地,隨著海拔的升高,氣溫降低、呈現中溫帶、寒溫帶的景色。乾旱荒漠地區的高山上,草木茂盛,呈現溼潤、半溼潤地區的景色。高大的青藏高原,則是非常特殊的高原氣候。

這一題訓練學生有條理的說明事物和運用舉例子的說明方法。要說得有條理,就要根據閱讀材料列好提綱;要舉出實際例子,就要事前收集一些資料。

這裡提供一個參考提綱

(三)氣溫

1溫度帶

2氣溫年較差

冬季氣溫

夏季氣溫

(四)雨量

1全年雨量

2降水量的季節變化

3降水量的年際變化八、

八(一)

1.植物的果實等完全長成

這裡是身心發展到相當完善程度的意思。

2.(氣候)不冷不熱

不嚴厲、不粗暴,使人感到親切

3.種子植物的有性生殖器官

形狀象花朵的東西

比喻事業的精華

虛偽的、用來迷惑人的

作戰時受的外傷

(二)

炎熱(暑熱或酷熱)漸漸(慢慢)

豐富(豐碩)養育(撫養)

靈敏(靈活或靈巧)侵害(危害)

(三)

1.熱涼

2.乾淨邋遢

3.冷暖

4.早晚

(四)

開放(封閉)容易(困難)

歸來(出去)綜合(分析)

複雜(簡單)短促(漫長)

自然角教案篇4

設計思路:

當今世界生態環境保護已成為人類共同關心的問題,它關係到整個人類的生存,因此,把生態與環境保護列入幼兒科學教育內容是非常重要的。如何使幼兒從小就具有環保意識,知道大自然是個有機整體,人類既要改造自然又要保護自然環境,也是很有必要的。因而,在設計活動時著重對煙塵、汙水兩個方面讓幼兒進行觀察比較組織幼兒進行討論,進一步增強幼兒的環保意識。

活動目標:

1、在實驗操作的基礎上,讓幼兒瞭解煙塵會汙染空氣,能影響人體健康和動植物的生長。

2.引導幼兒能夠關注周圍的環境,增強幼兒的保護意識。

3.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4.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重點和難點:

通過操作,讓幼兒初步瞭解汙染的環境對自然界的危害,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

活動準備:

1、清水、汙水各一盆,香菸、房屋(幼兒用積木拼搭)

2、錄影:香菸瀰漫的一間屋子、動物遠離喧鬧的城市、汽車的尾氣和廢氣等。

活動流程:

引起興趣———實驗活動——看錄影——幼兒討論——延伸活動

活動過程:

一、幼兒觀看木偶表演,引起幼兒的興趣

森林裡,小動物們都在快樂地遊戲著,它們在草地上捉迷藏,在樹林裡開演唱會,玩得真高興。忽然,附近的工廠裡排出大量的黑煙,它們一個個都顯得無精打采,有的甚至昏倒在地,小動物們紛紛逃離了森林,躲到別的地方去了。

二、實驗活動

教師:“咦,小動物們為什麼要逃走,躲到別的地方去呢?”

1、現在我們做兩個實驗。

(1)出示一盆清水和汙水,讓幼兒從顏色、氣味和透明度等方面進行比較,把兩條小魚分別放入清水和汙水中,觀察小魚在清水和汙水中的不同活動情況。

(2)出示幼兒拼搭的房屋,用一個大的薄膜罩罩住它(封閉),然後在裡面放入一根點燃的香菸,過一會兒讓幼兒觀察它們的變化,會發現房屋周圍都是煙霧。

三、錄影:讓幼兒進一步瞭解煙塵所造成的環境汙染,知道它的危害。

1、觀看錄影:引導幼兒注意大街上汽車駛過飛起的灰塵;車尾排出的煙塵、廢氣,以及香菸瀰漫的房子;動物們遠離城市等。

2、提問:這些廢氣、煙塵給人們帶來了哪些危害

3、小結:動物和人需要清潔的空氣。

四、討論活動:煙塵、廢氣會汙染環境,怎樣來預防這些危害。

幼兒討論,鼓勵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和見解。

小結:我們都需要清潔的空氣,保持空氣的清潔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五、延伸活動:《誰是環保好娃娃》

小朋友請講講下列圖中誰是保護環境的好娃娃,為什麼?並給環境好娃娃畫上一個五角星。

自然角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積累詞語,並學會運用。

2、整體感知課文,學會篩選資訊並概括要點。

3、揣摩語言,體會本文語言準確、生動優美的特點

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課文,學會篩選資訊並概括要點。

教學難點:

揣摩語言,體會本文語言準確、生動優美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佈置預習導學

二、指導學習研討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同學們,大自然是豐富多彩的,走進大自然,人會神清氣爽,心曠神恰。今天我們不是去領略大自然優美的風光,而是去探尋大自然的奧祕,學習一篇介紹物候學知識的說明文。

(二)認識作者,檢查預習情況

1.簡介作者

2.檢查字詞預習,夯實基礎。

(三)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1.範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2.學生自讀,畫出自己喜歡的語段。

(四)理清思路

思考文章是從哪些方面來介紹物候學知識的?

(五)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讀第1至3自然段,根據下列問題評點課文

1.每個自然段寫什麼?(請用自己的話概括。)

2.文章一開始從豐富的物候現象寫起,作者寓說明於生動的描寫之中,文中 哪些詞語用得既準確又生動?有何作用?(在書上作好評點。)

三、小結

這節課我們在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對第1、2自然段的語言進行精點精評,從中我們體會了說明文中也可以對事物進行準確、生動、形象的描寫,這既增強了說明的生動性,也增強了說明的文學性。這種寓說明於描寫之中的寫法值得我們學習。

四、佈置作業

1.背誦第1自然段。

2.將第1至3段的有關詞語抄下來,作好詞語的積累。

自然角教案篇6

[教材簡解]

本次活動我將《大自然的語言》定位於大班科學領域。大自然豐富多彩、變幻萬千,它的語言有很多,例如花草樹木這些具象的事物都是幼兒所熟悉的,而氣溫的變化是幼兒每天能感受到卻容易被忽略的。如果讓他們說說同一時間不同地方溫度有什麼不一樣就比較難了,本次活動就是選取這一元素,通過探索同一時間不同地方氣溫的差異讓幼兒初步瞭解熱帶、溫帶、寒帶。熱帶、溫帶、寒帶是幼兒比較陌生的名詞,為了便於他們理解,活動過程中先採用圖片的形式讓幼兒直觀地瞭解不同地方人們著裝的差異從而推斷出氣溫的差異。幼兒又很容易理解是太陽給人們帶來溫暖,那麼通過進一步談話得出離太陽近的地方溫度就高,所以叫熱帶;離太陽遠的地方溫度就低,所以叫寒帶;離太陽不遠不近的地方溫度比較適中,所以叫溫帶。怎樣才能知道哪個地方離太陽近,哪個地方離太陽遠呢?教案中這一設計就給幼兒思考的空間,讓他們自己探索出判斷不同地方離太陽遠近的辦法,最後通過教師的引導,得出採用連直線的方法,比較這些地方離太陽距離的長短,從直觀上觀察到近的地方人們穿的衣服少,是熱帶;遠的地方人們穿的衣服多,是寒帶;不遠不近的人穿的衣服適中,是溫帶。

[目標預設]

1.認知目標:知道同一時間不同地方的氣溫不一樣,初步認識熱帶、溫帶、寒帶。

2.能力目標:能用連線的方法比較兩個事物的直線距離。

3.情感目標:體驗探索活動帶來的快樂。

[重點、難點]

重點:知道各地氣溫差異與離太陽的遠近有關,初步瞭解熱帶、溫帶、寒帶。

難點:能用連線的方法比較兩地的距離。

[設計理念]

在大班滲透式領域中有一次語言活動是《我們的祖國真大》,其中有一篇兒童詩就是講祖國的同一時間因為不同地方氣溫的差異導致了人們不同的生活景象,那麼基於這一靈感,我想何不把這一話題拓展開來,研究由於同一時間溫度的差異形成的熱帶、溫帶、寒帶的這一地理現象。大班幼兒或多或少在電視上見到過非洲熱帶地區和北極寒帶地區的人,只是他們還沒有一個溫度帶的概念,所以我決定從這些地區人們的圖片入手讓他們從具象的熟悉事物開始,慢慢熟悉這三個溫度帶。在探討溫度帶的時候勢必會引出他們與太陽之間的關係,這就涉及到科學領域了。活動中讓幼兒充分發揮想象力,思考溫度的高低與太陽遠近的關係,並自己動手操作進行驗證。大班幼兒已具有一定的動手能力,所以本次活動的難點讓幼兒用連線的方法比較兩地的距離是符合幼兒能力範圍的。

[設計思路]

溫度帶這一專業名詞是地理課上才教的,怎樣才能把這一專業名詞變得讓幼兒理解呢?這是我設計本次活動一直思考的一個問題。熱帶、溫帶、寒帶最大的差別就是溫度了,所以我通過這三個地方人們著裝的多少就能很快找到切入點,利用圖片讓幼兒自己觀察人們衣服的多少得出這些地方溫度的不同:有的熱、有的溫暖、有的寒冷。再從溫度的不同引出這些地方與太陽遠近的關係,讓幼兒自己探索離太陽近的地方溫度怎麼樣,離太陽遠的地方溫度怎麼樣?最後再通過動手操作判斷這些地方離太陽的遠近程度有什麼不同才導致了溫度的差異,引出熱帶、溫帶、寒帶這三個名詞。整個活動由易到難,層層遞進,符合幼兒的興趣和能力範圍,適合幼兒探索。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瞭解現在的季節。

教師:現在是什麼季節?(春季) 氣溫怎麼樣?(引導幼兒說出不冷不熱、溫暖等詞)我這裡有三張圖片,仔細觀察哪一張是這個季節的人們?

(教師提供三張圖片,上面的人們分別穿著裙子、小外套、棉襖讓幼兒選擇)(二)初步探討同一時間不同地方溫度差異的原因。

1.教師出示圖片,引出此時不同地方氣溫差的現狀。

教師再出示兩張圖片:北極人的圖片、非洲熱帶地區人們的圖片。

教師:仔細觀察這兩張圖片,你發現那裡的氣溫怎麼樣?猜猜他們現在是什麼季節?

2.初步討論三個地方氣溫差異的原因。

教師:其實這兩個地方和我們這一樣是春天,那為什麼這個地方這麼熱,這個地方那麼冷,而我們這比較溫暖呢?(教師邊說邊將這三張圖片擺在黑板上)3.幼兒自由發表觀點。

(三)通過操作大膽猜想三張圖片在地圖上的位置。

1.教師出示有三座房子標記的地球平面圖。

教師:這三張圖片中的人們分別住在圖上的三個地方,猜一猜分別住在哪裡?請你把他們送回家。

2.幼兒分組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操作材料已經過塑封處理,每張圖片的背後貼有雙面膠,方便貼上。)3.展示幼兒的操作成果並請幼兒陳述理由。

4.教師示範正確的操作,並請幼兒調整自己的操作。

(四)操作探索同一時間不同地方溫度差異的原因。

1.談話引出氣溫和太陽遠近有關教師:是什麼讓我們的地球保持溫暖?(太陽)教師出示太陽圖片。

教師:哦,原來太陽能使我們保持溫暖。如果想要熱一點,我可以怎麼辦?如果想要冷一點,可以怎麼辦?(引導幼兒說出離太陽近就熱,離太陽遠就冷)2.探索操作方法。

教師:這三個地方哪個離太陽最近,哪個離太陽最遠,你怎麼知道的?

(引導幼兒用連線的方法,用兩地之間直線的長短比較遠近,知道熱帶離太陽最近,寒帶離太陽最遠。)3.幼兒分組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4.請幼兒說說自己的發現,教師再操作一遍進行驗證。

(五)總結提升教師出示一張用不同顏色表示這三個溫度帶的地球平面圖(紅色表示熱帶、黃色表示溫帶、藍色表示寒帶)教師:離太陽近的這一片地方比較熱,所以叫熱帶;離太陽不遠不近的地方比較溫暖,所以叫溫帶;離太陽遠的地方比較寒冷,所以叫寒帶。我們生活在溫帶裡。

[活動延伸]

1.區域活動:將畫有房子標記的地球平面圖和各地人們著裝的圖片塑封起來放在科學角中供幼兒匹配。

2.遊戲活動:將各地的服飾投入表演區供幼兒進行角色扮演。

3.家園共育:和父母共同查閱瞭解不同溫度帶人們生活習性以及文化的不同之處。

自然角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 理解文章內容,學習作者準確的語言和清晰的條理。

2、 培養學生愛護環境、保護環境的環保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1、 學習作者準確運用語言和清晰的條理性說明。

2、 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環保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 匯入

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文章的前半部分,這部分以優美的筆調,描繪了一年四季的物候現象,形象地說明了什麼是物候,什麼是物候學和物候對於農業的重要性。下面我們再來學習作者是如何深入地說明物候現象來臨的決定因素?

二、 深入學習

1、 快速閱讀課文後半部分,明確下面問題:

(1) 物候現象的來臨決定於哪些因素?

討論並歸納:

a、緯度的差異。

b、經度的差異。

c、高下的差異。

d、古今的差異。

(2) 這四個因素按什麼順序來說明?用了哪些詞語來說明?

明確:這四個因素的影響程度大小不等,由主到次,由大到小,依次排列,很有條理。前三者都是空間順序;後一因素則是時間因素。由空間到時間因素,又是一種條理。

詞語:“首先”、“對於”、“還可以利用來”、“也可以利用來”。

(3) 在說明這四個因素中,文章舉了哪些例子?

緯度:南京桃花和南京刺槐開花的早晚。

經度:大連的連翹和榆葉梅和濟南蘋果的花開早晚。

高下:秋冬之交山地與山腳,還有山腰的溫差。

古今:英國南部物候記錄。

(4) 文章是如何結尾的?研究物候學有什麼意義?

說明研究物候學的意義並提出希望。

首先是為了預報農時,選擇播種日期。此外,對於安排農作物區劃,確定造林和採集樹木種子的日期,很有參考價值,也可以利用來引種植物到物候條件相同的地區,也可以利用來避免或減輕害蟲的侵害等。

三、 知識拓展

1、 小組討論:說一說你所知道的“大自然的語言”。

2、 小組派代表反饋資訊。

例:下雨前螞蟻搬家,蚯蚓鑽出地面,烏雲密佈等現象;楓葉變紅、大多樹木的落葉等預示秋天的來臨……

四、 課外延伸

1、 小組討論:聯絡課文中的物候知識,談談你對下面這首詩的理解。你有過與詩人類似的觀察和體驗嗎?說給大家聽聽。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詩意:人間四月花已開盡,春去夏來。山寺中的桃花四月才盛開,春意盎然。經常責怪春去無處覓春影,不曉得春開轉入到高山中。)注:大林寺,廬山寺名,廬山海拔1474米)

(1)、影響物候的高下差異:植物抽青、開花等物候現象在夏秋兩季越往高處越遲。

(2)、春季爬山,山上的樹木比平地的樹木發芽晚。

2、回顧課文,物候來臨的決定性因素當中有說到古今的差異,同學們思考一下,為什麼會出現古今的差異呢?(可提示學生從環境方面去考慮)

a、 小組討論

b、 資訊反饋(各抒己見、重點在“關注”這個話題上,勿過於強調正確與否)

c、 教師介紹相關的世界環境現狀,以引起學生的注意。

五、小結

說明文除了要注意抓住事物的特徵外,還要注意說明事物的條理性,運用語言的準確、生動性。大自然時時刻刻都在向人們暗示著,認識大自然就是更好地認識我們人類本身。希望大家今後在學習生活中多多去留意、去觀察身邊的自然現象。同時更需要同學們去關注我們這個美麗的家園——地球,去愛護、保護我們生活的環境。

六、作業佈置

1、 收集的一些農事諺語,並簡單解說一下它們包含的物候知識。

2、 設計一到兩條環保的標語。

附板書:

16、大自然的語??

a、緯度的差異。

b、經度的差異。 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的順序說明

c、高下的差異。 (條理性)

d、古今的差異。

愛護環境、保護環境

自然角教案篇8

教學要求:

1、學習生字,理解文中的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朗讀品味文中的語言文字,感受世界的絢麗多彩,激發學生熱愛學生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興趣。

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品味文中的語言文字,感受世界的絢麗多彩,激發學生熱愛學生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揭題設疑,匯入新課:

1、板書課題,讀題。

2、引導質疑,讀題後,你有何疑問呢?(學生質疑)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帶著疑問,學生按要求自學,教師巡視(邊讀邊做標記,讀完後可四人交流。)

2、自學生字詞。

3、檢查生字自學情況。

(提醒學生讀準覽、芬、馨、襟、昏、瀚、耘均為前鼻音)

4、指名朗讀課文。

三、品讀課文,

1、聽老師範讀課文。

2、學習第一節:

(1)、指名讀第一節,這節寫了誰去召喚誰呢?(是祖國召喚孩子們,是作者在召喚孩子們。)

(2)、應該用怎樣的語氣讀出祖國對孩子們的召喚呢?(深情地呼喚、深深地期待的語氣來讀這一節)

(3)、自由讀。(要讀出深情地呼喚、深深地期待的語氣,體現出作者對孩子們的關心與期盼。)

(4)、指名讀,加深理解。

3、學習第二至五小節:

過渡:在第一節,作者深情地召喚孩子們去開啟大自然的綠色寶庫,那麼,我們該怎樣做,才能開啟大自然的綠色寶庫呢?

(1)、自由讀第二至五小節,思考並討論:怎樣做,才能開啟大自然的綠色寶庫呢?

(2)、小組討論,並做好交流記錄。

(3)、交流彙報:

a、首先要用明亮的眼睛去看,去發現。去看那大自然的神奇與秀美。挺拔的翠竹、蒼勁的松柏、果園豐收的場面、和那人們在田野裡辛勤耕耘的場面都是那麼美麗!練習用讚美的語氣,朗讀第二節。

b、我們不僅要仔細發現,還要用心去聽。聽大自然那動聽的聲音。讀第三、四節,結合插圖,理解溫馨、浩瀚、胸襟,並想象大自然充滿的奇趣。

c、大自然的美麗真是無處不在,它值得我們不斷地去發現,去讚美。深情地朗讀第五節。理解明媚。

(4)、根據板書,小結。

(5)、感情朗讀第二至五小節。

4、學習第六節:

(1)、指名朗讀,思考這一節主要講的什麼?

(2)、這一部分總結全詩,激發我們去開啟大自然這迷人的課本,照應詩歌第一部分,思想情感進一步昇華,語調可熱烈、高昂些。

(3)、自由練讀,齊讀。

四、總結全文:

1、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這首詩緊扣文題,一氣呵成,在描繪大自然絢麗多姿景色的同時,抒發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五、作業:

1、練習有感情朗讀課文。

2、收集描繪大自然、讚美大自然的詩歌。

附板書:

看:翠竹松柏

1、去開啟大自然

果園沃野

神奇美麗

綠色的課本

聽:鳴禽、野花的聲音

勇於探索

山、水的聲音

讚美:絢麗多姿、氣象萬千